学术投稿

金田教授、Zulmi教授到本刊编辑部访问

关键词:
摘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Spine(脊柱)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

    桡骨远端骨折是人类全身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1];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约占整个前臂骨折的5%,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2].正因为桡骨远端骨折的常见性、骨折形态的多样性,以及腕关节是全身重要、活动频率高、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关节之一,治疗不当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的功能;所以良好的复位才能获得腕关节更好的功能,也是治疗的关键[3].本文复习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就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纪亮;许建中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96例分析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96例经影像学诊断的胸腰段骨折病人,给予AF系统固定或同时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椎体高度完全恢复者36例,>90%31例,>80%29例.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7.5°(10°~41°),矫正到术后约4°(0°~10°).术后CT复查椎管容积明显扩大.Frankel分类A级17例病人感觉平面下降或部分恢复,运动功能无明显恢复,B-D级病人均有1~2级的恢复.32例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即时复查的X线片比较,有椎体前缘高度丢失,Cobb角增加4~12°.[结论]AF内固定系统是胸腰段骨折内固定的良好选择,但也有其本身的不足,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准确操作.

    作者:李同生;孙占胜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瞄准器引导股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的再认识

    [目的]分析瞄准器引导下股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困难的原因,以提高远端锁钉成功率.[方法]用配备远端瞄准器的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297例(301侧股骨),髓内钉301枚,国产钉216枚,进口钉85枚;粉碎性骨折108例,非粉碎性骨折189例;其中4例双侧股骨干骨折;均采取静力型固定,远近端各2枚锁钉.[结果]301枚股骨交锁髓内钉有288枚远端锁钉一次成功,有13枚初次锁钉未成功,一次锁钉成功率为95.7%.[结论]股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提高远端锁钉一次成功率,必须重视包括术前准备在内的各个环节.

    作者:董凌岱;张辉;王俊勤;朱宝林;李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骨放射学--正常与早期病理表现的界定》(第5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无X线异常的成人颈脊髓损伤15例报告

    [目的]探讨无X线异常的成人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所有患者接受X线片及MRI检查,对11例MRI检查有脊髓受压者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对X线片检查无异常发现的高位截瘫患者,MRI检查能较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节段,从而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及时手术减压能显著改善脊髓功能.[结论]MRI是诊断无X线异常脊髓损伤的重要手段,手术减压能显著改善病程及预后.

    作者:赵刚;陈朝伟;汪浩广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骨盆骨折合并双侧髋关节同时前后脱位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2002年10月30日,因修车线路时被误起动的车辆撞伤双髋部致双髋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30 min入院就诊.骨科检查:左下肢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大转子下移,在闭孔前摸到向前脱位的股骨头.

    作者:张金玉;李乐彩;尹升吉;张新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胫骨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86例治疗分析

    自1990~2002年,收治86例腓骨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病人90例,其中86例进行了腓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福斌;焦磊;许爱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生物力学

    [目的]分析尺骨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时肘关节的稳定性.[方法]选取上肢尸体标本8对,测试各种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时肘外翻位移及外旋角.[结果]肘关节稳定性在冠突无骨折、Ⅰ型骨折、Ⅱ型骨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冠突Ⅲ型骨折时显著不稳定.[结论]冠突骨折及合并桡骨小头粉碎骨折在冠突Ⅰ型、Ⅱ型骨折时肘关节稳定,可行桡骨小头切除术,Ⅲ型骨折不稳定,应修复桡骨小头或假体置换,并修复桡侧副韧带.

    作者:宋景仑;王鹏程;张奉琪;王福川;张占修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关于举办全国关节内骨折骨盆骨折临床治疗新进展论坛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以中老年多见,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4%~5%[1].

    作者:谭宗奎;陈庄洪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Ⅰ型胶原半月板支架负载纤维软骨细胞体外培养

    [目的]观察Ⅰ型胶原半月板支架对纤维软骨细胞的吸附作用及对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构建Ⅰ型胶原半月板支架,将体外培养的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吸附于该支架上三维立体培养,通过相差倒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支架对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表型、增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Ⅰ型胶原能制成理想大小、形状的三维立体多孔半月板支架,纤维软骨细胞在支架孔壁贴附良好,维持表型稳定,分泌胞外基质.[结论]Ⅰ型胶原半月板支架细胞相容性良好,但力学性能相对较差,通过与其它生物材料复合以提高其机械力学强度,可望制得理想的半月板组织工程支架.

    作者:卢华定;蔡道章;吴刚;曾春;李晓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改良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及感觉重建

    [目的]报道改良指动脉岛状皮瓣一次性修复指端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后的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旋转至指端缺损处,将残端神经与皮瓣进行包埋和吻合,修复创面;应用带指神经背外侧支岛状皮瓣,顺行转位至指腹侧缺损处,修复创面及感觉重建.临床应用16例18指.[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5例(指)皮瓣获得随诊6~12个月,手功能按TAM法评定,优良率达93.3%.[结论]改良指动脉岛状皮瓣可一次性修复指端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志安;伍成奇;裴志强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本刊关于书写英文摘要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本期继续教育测试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首届北京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论坛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肌腱-骨块自体复合移植物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肌腱-骨块自体移植物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组织形态学转归.[方法]以8只山羊膝关节为实验模型,用阶梯状联合钻1次成形建立股骨隧道呈倒置瓶颈状,以髌腱-胫骨结节骨块为移植物,在股骨隧道内行嵌压固定;在胫骨端骨桥打结固定.术后4、8、12和16周取材,分别进行放射学、大体形态和组织切片检查,观察隧道宽度变化及移植物的组织学转归.[结果]术后各时间点放射检查未见隧道扩大;HE染色检查显示12周后有明显的腱-骨连接形成,移植骨块与隧道形成骨性愈合.[结论]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有利于移植物的愈合.

    作者:周密;刘玉杰;陈桂明;田月;赵斌;贾金鹏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长期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对兔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目的]观察长期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s)的体外生长特性与转染EGFP基因后移植治疗兔脊髓横切损伤模型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及对神经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hNSCs,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进行转染;制备兔T9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观察h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从胎龄10~20周的新鲜人胚脑皮层中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该细胞具有连续克隆传代能力,诱导分化后表达分化细胞的特异抗原.本实验室已成功连续培养10个月(17代),转染EGFP基因后,仍保持未分化状态,能够自我更新形成新的神经球;移植入兔SCI模型后,hNSCs能在体内存活、迁移、分化并增殖.与对照组相比,hNSCs移植组明显促进了脊髓神经的再生、结构的修复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hNSCs移植促进了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是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阳运康;林月秋;汤逊;蔡培强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经前路胸椎体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胸椎体切除,前路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椎转移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前路胸椎体切除术治疗胸椎转移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这些护理措施的落实,确保了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并发症5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胸腔积液2例,重新行闭式引流后消失.[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同时术后应重点加强呼吸护理,减少肺部并发症.

    作者:王咏梅;陈艺;高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本组病例全部使用丹历·枢法模公司生产的Cotrel-Dubousset Horizon(CDH)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骨折节段上、下相邻椎弓根皮肤处作4个1.5 cm长纵形切口,电视透视监视下,钻入椎弓根螺钉,从一端切口纵形将固定棒置入肌纤维间隙内,棒的两端置入上、下2枚椎弓根钉的槽口内,拧入固定螺钉,初步固定,撑开复位并矫正屈曲畸形.[结果]手术出血量平均85ml.住院时间平均10 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0周.术中未发生椎弓根钉误入椎管、脊神经或马尾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可使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获得坚强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轻、痛苦小,患者康复快.

    作者:刘洪涛;镇万新;朱杰诚;徐亮;王巨 刊期: 2005年第16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