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华佗生物力学实验室简介

关键词:北京, 生物
摘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骨炎定方对一氧化氮抑制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骨炎定方对一氧化氮抑制离体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中医药补肾益气行血法保护软骨细胞的作用途径.[方法]髋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术中获取离体股骨头关节软骨,行软骨细胞分离培养传代,通过设立空白血清对照组,IL-1组、IL-1加NAME组、补肾益气行血法中药骨炎定方含药血清组加入传代软骨细胞,采用MTT法于不同时间测定软骨细胞增殖影响,并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检测对软骨细胞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Ⅱ型胶原mRNA的影响.[结果]骨炎定方含药血清组在不同时间段均有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和对照组相比,3组(IL-1组、IL-1加NAME组、IL-1+骨炎定方含药血清组)均明显了增加iNOS mRNA的表达,但加入NAME组及骨炎定方含药血清组和IL-1组相比,可以抑制iNOS mRNA的表达,和IL-1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和IL-1组相比,3组(对照组、IL-1加NAME组、IL-1+骨炎定方含药血清组)均明显增加了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但各组间无差异(P>0.05).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显示:关节软骨细胞几乎不产生NO,但在IL-1刺激下可产生NO,而加入NO合酶抑制剂NAME后,可部分抑制NO产生,骨炎定方含药血清组也显示出可以部分抑制NO的产生,其作用与NO合酶抑制剂NAME统计学处理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骨炎定方可以促进人软骨细胞增殖、能抑制iNOS的表达,增加Ⅱ型胶原的表达,这种作用与使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得出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可能是中医药补肾益气行血法保护软骨细胞作用途径之一.

    作者:郑晓辉;周琦石;王海彬;黄枫;陈基长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透明质酸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透明质酸(haluronic acid,HA),又名玻璃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各种组织细胞间质中,如皮肤、脐带、关节滑液、软骨、眼玻璃体、卵细胞,血管壁等,其中以人脐带、关节滑液和眼玻璃体内含量较高.起初人们认为HA仅为一种大分子黏弹性物质,并没有明显的生理活性.

    作者:胡宝山;丁悦;刘尚礼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CTA与DSA在椎动脉检测中的对比实验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CTA(CT angiography CT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检测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安全性,探讨采用CTA观察椎动脉的价值.[方法]11例新鲜含椎动脉的尸体颈椎标本,模拟人体椎动脉血流灌注,分别进行DSA和CTA检测,并把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SA检测人体椎动脉直径左侧(3.07±0.6645)mm,右侧(3.24±0.5628)mm,平均直径为(3.16±0.5917)mm,小值为2.29mm,大值为4.24mm;CTA检测椎动脉左直径左侧(2.99±0.7146)mm,右侧(3.18±0.5432)mm,平均直径为(3.09±0.6279)mm,小值为2.04mm,大值为4.25mm;两种检测方法测量值没有统计学差异;左右椎动脉直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A显示椎动脉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同时可以观察其与骨性结构的解剖关系.

    作者:朱岩;胡非克;郭树章;任先军;梁善言;梁文杰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镍钛合金钛与钛铌涂层防止Ni2+析出的体内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镍钛合金(NiTi)表面金属钛(Ti)、钛铌合金(TiNb)涂层后对Ni2+析出的影响.[方法]成年犬18只,随机分为4组,NiTi组、Ti涂层组、TiNb涂层组各5只,空白组3只,分别于骶棘肌内和股骨内植入立方体试件和圆柱型试件各10枚,12个月后处死取材,用石墨炉原子吸收仪分别检测心、肝、脾,肺、肾、脑、骨、鼻咽粘膜、血液、肌肉、试件周围的骨组织和肌肉组织的Nit2+含量.[结果]非修饰的NiTi组试件周围的骨组织和肌肉组织的Ni2+含量与同组同种组织、异组同种组织的Ni2+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试验初步证明,NiTi表面金属钛、钛铌合金涂层起到了防止Ni2+析出的作用.

    作者:李永滨;孙明学;卢世璧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48例儿童骨样骨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小儿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X线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无复发,病变部位疼痛、跛行、脊柱侧凸症状均消失.无植骨反应,无病理性骨折.[结论]根据小儿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患病部位疼痛及X线可见典型的瘤巢,诊断并不困难.因本病痛苦大,确诊后应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刘卫东;李连永;李祁伟;张立军;吉士俊;周永德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中英两国骨科医生培养方式的比较与思考

    2004年4月~2005年3月,作者由单位公派到英国诺丁汉大学附属皇后医学中心的脊柱外科研究所(The Centre for Spinal Study and Surgery,Queens Medical Centre)及伦敦的皇家国家矫形外科医院的脊柱畸形中心(Spinal Deformity Unit,Royal National Orthopaedic Hospital)学习,这两个地方都是驰名欧洲乃至世界的脊柱外科中心,每年都有大量世界各地的学者来这里学习.

    作者:贺石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胫前肌及趾长伸肌腱悬吊治疗足下垂

    [目的]探讨胫前肌及趾长伸肌腱悬吊治疗足下垂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月,对病因治疗效果不佳的24例足下垂患者采用将胫前肌腱和趾长伸肌腱穿过胫骨下段骨孔抽紧后自身相互缝合的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4个月~3 a,根据Hall G的步态改善判断标准:优16例,良7例,可1例.测量踝关节角度,90~95°者16例,96~100°者6例,101~105°者2例.所有患者两下肢并拢能够完全下蹲.[结论]胫前肌、趾长伸肌腱悬吊是一种治疗足下垂的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出血少、且不影响下蹲.

    作者:林浩东;陈德松;顾玉东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骨肉瘤髓腔内侵袭范围MRI测量与确定合理截骨平面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确定肢体骨肉瘤在髓腔内侵袭范围的准确性及据此决定保肢术中合理截骨平面的可靠性.[方法]25例骨肉瘤患者,股骨远端15例,胫骨近端10例,均行瘤段切除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术,截骨平面为MRI所示肿瘤骨干侧边界外30 mm处.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下肢的功能进行评估.通过术前MRI、X线和术后标本的肉眼及病理测量确定肿瘤在髓腔内的侵袭范围.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例患者随访5~36个月,平均15.5个月,膝关节活动度0~120°,股骨假体的活动度优于胫骨假体活动度.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下肢功能评分标准,平均功能恢复率为80%.所测得肿瘤在髓腔内的侵袭范围分别为(107.4±34.5)、(78.6±25.6)、(92.6±20.5)、(104.3±32.8)mm.统计学分析表明磁共振图像所确定的肿瘤髓内侵袭范围与实际范围2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MRI确定骨肉瘤髓内侵袭范围有较高准确性,以此作为判断骨肉瘤手术时切除边界的参考是可靠的.经短期随访证实,在MRI确定的肿瘤髓内边界外30 mm处作为保肢术中的截骨平面是安全和有利于肢体功能重建的.

    作者:李建民;杨强;杨志平;丰荣杰;迟增德;李昕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原因诊断与治疗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以腰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可为急性或慢性.有调查显示[1]大约70%~85%的人生活中有腰痛经历,在美国,腰痛在成人中年发病率为10%~15%,是造成45岁以下人口活动受限的第1位原因,看病求医的第2位原因.造成腰痛的原因很多,腰椎间盘突出、脊椎肿瘤、炎症,内脏病变等均可导致.

    作者:马童;白跃宏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对髌股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全膝置换术中改变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技术对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的潜在影响,指导术中进行正确的胫股旋转对线,以减少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取9个新鲜冷冻人膝关节做实验,自行设计膝关节实验架,与Instron 8501生物力学测试仪共同搭建实验平台,模拟生理状态下膝关节自站立位屈膝下蹲的动作.人工膝关节采用LPS全膝系统,手术由同一位有经验的术者实施以控制实验误差,比较以胫骨结节内、中1/3交界为标志(胫骨结节对线技术)和以股骨假体位置(ROM对线技术)确定胫骨假体旋转的2种技术所获得的髌股关节的生物力学指标,选择30°、60°、90°、120°为实验的观察角度进行各组实验,应用日本富士公司生产的超低敏感型压敏片、低敏感型压敏片测定髌股关节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后用FPD-305E、FPD-306E压力测定仪和电脑软件处理后得到数字化结果.[结果]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结节对线技术组与ROM对线技术组所获得的髌股关节的平均峰值接触压、平均接触面积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10).[结论]全膝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参照经股骨上髁轴确定旋转方位后,采用胫骨结节对线技术抑或ROM对线技术来确定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对髌股关节的生物力学未见显著差异.对于旋转限制性较高的假体,ROM技术能够在正确的胫股旋转对线和良好的髌骨轨迹之间作出平衡.

    作者:储小兵;吴海山;徐长明;祝云利;王新宇;陶坤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北京华佗生物力学实验室简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关于在县级医院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体会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工关节技术的不断成熟,加之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已逐渐成为治疗髋部多种疾患的标准性手术.目前较多县级医院已经开展此项手术,本院自2001年3月~2004年11月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4例,16髋(含2例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满意.

    作者:肖元洪;郑卫星;吴文林;黄利斌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椎板减压后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的方法和体会,评价其在椎板减压临床病例中的效果.[方法]26例需椎板减压患者在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压迫后,应用钛网行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1.5 a进行X线片、CT、MRI检查1次.[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钛网被自体骨固定,位置良好,椎体稳定,硬膜外无明显瘢痕压迫.[结论]椎板减压后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融合有利于维持手术效果,减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瞿玉兴;王禹基;蒋涛;薛桐;彭立波;王晓东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马尾神经松驰症2例

    患者1,男性,58岁,干部.因椎间盘突出症行L5全椎板切除、L5S1髓核摘除术后3 a,右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20d入院.查体:L4、5扣击痛(+)、右侧棘旁压痛(+),右下肢感觉正常、直腿抬高试验20°阳性、双足()趾背伸肌力减弱、跟、膝腱反射消失.CT示L4、5椎间盘突出,右侧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L4~S1椎管狭窄.

    作者:毛广平;陈跃先;赵建宁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常见问题与对策(附570例分析)

    [目的]分析内窥镜下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常见的并发症并探讨对策.[方法]对5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资料明确诊断且具有手术指征采用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其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结果]570例中出现并发症的有26例,包括损伤椎体前方大血管、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漏、感染等近期并发症和复发、腰椎失稳等远期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加重5例,占19.1%,复发8例,占30.7%.主要与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与否、影像学资料阅读能力高低、术者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内窥镜下后路髓核摘除术是外科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优良方法,术后神经症状加重和复发是常见的并发症,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提高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能力是顺利开展该技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文军;王麓山;胡文凯;姚女兆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人工关节研究和临床进展

    人工关节以人工髋关节为先导,从设计应用、改进、再应用已经经历了80余年历史,并推动了膝、肩、腕等关节假体的设计、改进和应用.这些关节的研制和应用,都远没有髋关节假体那么长的历史,而是依照髋关节体的材料、设计和改进成果移植的,从而取得飞速的发展成果.但是,人工腕、踝关节是例外,尚未能跟上上述诸关节的发展进程.所幸,从近几年(2000~2004年)的报告来看,人工踝关节正在分享着上述成果,已经从沉闷的重复中脱颖而出[1、2].

    作者:毛宾尧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一家系独指与分裂足病例报告

    作者曾参加援也门医疗队为期2 a的骨科工作,遇见一家系独指与分裂足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崇文;佟斌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严重的多发性全身性韧带骨化1例报告

    脊柱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多处骨化伴全身性韧带骨化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骨肌肉组织的退行性疾患.其病因不明,临床发病率低,故其诊断及治疗存在较多疑惑.近来本科收治1例,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告如下,以供同仁探讨.

    作者:郭翔;倪斌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在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膝关节肿瘤的保肢治疗以及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在保肢手术中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自1997年10月~2004年10月作者采用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置换膝关节肿瘤病人11例11膝.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长7 a,短6个月,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评分均为优.11例假体无1例松动,4例恶性骨肿瘤2例软骨肉瘤随访已过3 a,现生存良好.1例股骨骨肉瘤于术后1 a出现股骨近端部位跳跃转移,后截肢.1例骨肉瘤于1 a 8个月出现肺转移,1例骨巨细胞瘤于术后1 a出现肺部转移,现仍存活,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置换膝关节肿瘤病人是一种有效的保肢方法,但选择适应证应慎重.

    作者:李佩佳;赵汉平;宁志杰;罗永忠;刘明;骆刚;史庆轩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椎间盘突出伴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

    有关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治疗已有不少报告[1-3],然而椎间盘突出伴有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则鲜为报告,现就本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刘旭东;张宇;田琦 刊期: 2005年第23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