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汤继文;聂林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方法:43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6例采用椎管重建术治疗,B组17例采用半椎板摘除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采用Nakai标准,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并对术后椎管之横径、矢径、椎间隙高度进行测量并分析.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椎管重建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狭窄症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董彦;刘英杰;黄永杰;余江;杨伟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采用光弹性应力实验,分析踝关节在不同跖屈位时踝关节负重区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状况.根据实验结果探讨梿枷足行踝后骨阻挡术后留置足下垂的角度,以符合踝关节生理解剖和生活功能的要求.方法:采用光弹性应力试验,测定踝关节在5种不同跖屈位时,关节面接触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在临床上,根据实验结果将42例改良的踝后骨阻挡术下垂活动范围限制在小5°,大10°.结果:通过光弹试验测定踝关节面的应力和分布与关节屈曲角度有关.在跖屈7°时,应力小,且分布均匀;跖屈19°时,随跖屈角度增大,应力值显著增大;在43°时应力值更明显,形成集中分布.本组随访42例踝后骨阻挡术,下垂角度限制在小5°,大10°,随访时间4~13年,平均8年.其中改良的距骨结节延长术19例,优良率94.7%,改良跟骨阻挡术23例,优良率78.2%,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人体踝关节光弹性应力实验揭示了踝关节在不同跖屈时的应力分布和大小,在临床上指导了踝后骨阻挡术术后留置的下垂角度.同时在预防医学上,通过计算也指导了在阅兵军训时穿多高鞋跟的军靴和女同志穿在生理解剖允许范围内高鞋跟的高跟鞋,减少踝关节疲劳和损伤.
作者:杨传铎;杨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应用Link槽式钢板的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2年12月共1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接受HTO并应用Link槽式钢板内固定,其中男性3例,女性15例,年龄大62岁,小43岁,平均51岁,膝内翻角度大24°,小8°,平均17°,HSS膝关节评分平均71分.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长3年,短6个月,平均2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截骨处无移位及松动,内固定无断裂,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同术前,纠正膝内翻角度平均22°,股胫角(FTA)平均达到外翻9°,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86分,较术前增加15分.1例患者术后出现腓总神经牵拉症状,2个月后消失.1例患者术后因脂肪液化伤口延迟愈合,换药后痊愈.结论:HTO可明显改善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的下肢负重轴线及局部血供,降低骨内压,疗效满意.Link槽式钢板设计简单,固定可靠,截骨角度可准确掌握,是HTO理想的内固定选择.
作者:马建兵;姚建峰;张育民;周长河;乔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三维立体诱导非软骨来源种植细胞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诱导,进行周期性应力刺激,设立对照.2周后,观测大体、组织学形态、生化指标,筛选佳诱导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于12、2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评分,验证长期修复效果.结果:与二维培养各组相反,立体培养各组出现明显软骨分化,并以凝胶微球悬浮细胞进行应力刺激培养组效果佳.术后动物肢体功能优良,12周后软骨缺损被完整修复,表面光滑,质地坚硬,为透明软骨结构,与周围软骨结合紧密;24周后仍然保持透明软骨结构,组织学评分无变化.对照各组软骨缺损均未被修复.结论:立体软骨诱导优于平面诱导,应力环境提高诱导质量,获得的种植细胞可取得稳定的长期修复效果.
作者:吕昌伟;胡蕴玉;崔玉明;白健萍;廉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1997年至今,收治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15例,其中2例为何杰金氏淋巴瘤,13例为乳腺癌.臂丛神经松解后,用带蒂软组织覆盖臂丛.结果:12例随访12~66个月,所有病人的颈肩部、上肢的不适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皮肤感觉改善,肌力不同程度恢复,但晚期病人手部功能恢复不佳.结论:臂丛神经松解术同时行带蒂软组织移位是目前治疗放射性臂丛损伤的一个较好方法.
作者:沙轲;陈德松;彭峰;陈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改良Giebel刃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伴膝内翻畸形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10个伴膝内翻畸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改良Giebel刃形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X线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截骨部位临床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无1例不愈合,术后X线片示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增宽,膝关节内翻畸形基本纠正,优良率为90%.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改良Giebel刃形钢板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伴膝内翻畸形的膝骨性关节炎较年轻患者的一种首选方法.
作者:洪加源;郭林新;康两期;练克俭;刘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肌肉作为移植物代跟腱后的形态变化.方法:取大白鼠为实验动物,以右侧腹壁浅血管为蒂切取部分腹直肌及前鞘修复跟腱缺损为实验组,左侧取游离的腹直肌和前鞘修复跟腱为对照.术后切取标本经HE染色检查及行荧光、酶免疫化学法原位标记检测.结果:带血管组肌细胞会发生凋亡,肌肉逐步转化成腱性组织.不带血管组肌细胞大部变性坏死.结论:肌肉作为替代组织移植后发生凋亡,在某种情况下凋亡后会改建成其所要替代的组织.
作者:李秉胜;蔡锦方;郭光远;滕永才;张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股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方法:随诊病例40例,了解初次治疗及再次术后情况.结果:不当的功能锻炼产生不良应力干扰了股骨远端骨折愈合.结论: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应进行适宜的功能锻炼.
作者:徐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马凡综合征简介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约为1/10 000.近的研究发现本病是由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15q21.2)上编码原纤维蛋白-1的基因-FBN1的突变所致[1].原纤维蛋白-1是一种大的糖蛋白,是细胞外基质中微原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微原纤维参与构成弹力纤维.弹力纤维的异常可以解释马凡综合征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由于原纤维蛋白-1合成和沉积量的差异,各受累系统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根据1996年的Ghent标准,其临床诊断主要包括:多系统受累、骨骼表现、眼部表现以及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作者:崔伟;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SPR)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已被公认为当前缓解脑性瘫痪痉挛效果确切的手术.本文就SPR的历史、技术要点、疗效评估、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及发展前景作一概述.
作者:俞兴;徐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传统手术在治疗脊柱疾患时,为了充分显露,会给患者带来新的创伤,影响患者的康复.如何在解决患者疾患的同时又尽可能少的破坏邻近组织、减少创伤、缩短恢复期,这就是现代微创技术的根本目标.近几年来,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逐步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作者:陈志明;海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对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去势组、对照组和3个PEMFs治疗组.治疗组磁场强度分别为2、4和8G,每天治疗6h,共12周.术后12周处死动物,测定血清骨钙素、骨密度、生物力学参数、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PEMFs治疗可以提高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目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PEMFs还可以降低去势后升高的血清骨钙素.结论:PEMFs治疗可以预防大鼠卵巢切除引起的骨质疏松.
作者:韩利华;王全平;罗二平;余雷;黄鲁豫;戴贤文;李晓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有个别应用报道,直到90年代后期才以欧洲为中心得到广泛开展.目前ESWT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与基础研究越来越多,适应证也不断扩大,并且骨科的专用冲击波设备也得到了发展.
作者:张海宁;侯筱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方法:自2000年10月~2002年12月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其中46例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结果:随访6~24个月,按NaKai疗效评定,优34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只要遵循神经根彻底减压的原则,就可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宋绪栋;刘洪超;殷西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脊柱侧凸重要的问题是脊柱畸形的加重,治疗决策大多也是基于预防和治疗侧凸的加重.特发性脊柱侧凸,尤其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脊柱侧凸类型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自然病程及其发展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展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军伟;叶启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强直性脊柱炎后期造成的特征性畸形主要发生在矢状面上,表现为腰椎前凸减少或胸椎后凸增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主要影响生活质量和造成外观失美,因此没有绝对的后凸畸形角作为手术指征,只要病人存在不能接受的背部外观、不能满意平视和生活质量降低或自信心严重受损就可考虑行截骨矫正术[1].
作者:朱泽章;邱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gp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LRP、bcl-2蛋白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2例骨肉瘤组织中P-gp,LRP,bcl-2的表达.结果:29例获得平均1年8个月的随访,复发5例,肺转移16例(其中8例死亡).P-gp的表达率为35.71%,与预后有关.P-gp和LRP表达具有相关性;P-gp与bcl-2的表达之间均无相关性;三者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型及Enneking分期无关.结论:P-gp和LRP的表达是骨肉瘤多药耐药性的重要因素,并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玉军;罗香田;郭树芳;李书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teffee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后疗效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方法:用Steffee系统对45例腰椎滑脱症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Ⅰ级(差)Ⅱ级(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Steffee分级:Ⅰ级(差)2例,Ⅱ级(可)4例,Ⅲ级(良)12例,Ⅳ(优)27例.对Ⅰ、Ⅱ级失败原因分析,Ⅰ级1例是椎弓根螺钉松动,另1例是未进行植骨;Ⅱ级2例是未进行椎板减压,另2例是腰部滑脱椎体复位程度过大.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尽可能植骨融合,对椎管狭窄应彻底减压,重度滑脱椎体不可复位程度过大,术后佩带支具.
作者:杨永兴;陈峰;陈清海;汤立新;李增怀;冀振亮;邵磊;季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方法:根据骨性关节炎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饮食的指导;术后除观察术肢情况外,加强全身情况观察、早期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的功能锻炼.结果:89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膝关节肿痛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关节内血肿、感染及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叶红;李非男;李姝;王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