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脉冲电磁场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韩利华;王全平;罗二平;余雷;黄鲁豫;戴贤文;李晓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脉冲电磁场, 大鼠, 卵巢切除术, 预防
摘要: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对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去势组、对照组和3个PEMFs治疗组.治疗组磁场强度分别为2、4和8G,每天治疗6h,共12周.术后12周处死动物,测定血清骨钙素、骨密度、生物力学参数、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PEMFs治疗可以提高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目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PEMFs还可以降低去势后升高的血清骨钙素.结论:PEMFs治疗可以预防大鼠卵巢切除引起的骨质疏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

    目的:介绍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方法:自2000年10月~2002年12月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其中46例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结果:随访6~24个月,按NaKai疗效评定,优34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只要遵循神经根彻底减压的原则,就可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宋绪栋;刘洪超;殷西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膝关节镜下治疗髌股关节退行性变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治疗髌股关节退行性变的方法.方法:327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单纯髌骨软骨剥脱的病损行滑膜切除、髌骨软骨损伤区减压,对髌股关节四周有应力性劳损骨赘形成的病例行髌股关节四周应力区减压.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5年3个月.髌前疼痛缓解或消失298例.结论:膝关节镜下清理减压是治疗髌股关节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卫平;刘长安;钱宇航;步建立;冯志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神经松解同时组织瓣移植治疗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1997年至今,收治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15例,其中2例为何杰金氏淋巴瘤,13例为乳腺癌.臂丛神经松解后,用带蒂软组织覆盖臂丛.结果:12例随访12~66个月,所有病人的颈肩部、上肢的不适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皮肤感觉改善,肌力不同程度恢复,但晚期病人手部功能恢复不佳.结论:臂丛神经松解术同时行带蒂软组织移位是目前治疗放射性臂丛损伤的一个较好方法.

    作者:沙轲;陈德松;彭峰;陈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颤抖手法复位加牵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自1999年1月~2003年9月以来,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我们采用了颤抖手法复位加多功能牵引床,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28例,经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王言孟;朗咸泉;刘电厂;田红霞;王海霞;张少军;张希宝;朗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颈椎间盘突出症86例报告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同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54例,颈椎前路钢板17例,椎间融合器和钢板15例.结果:86例均经随访,经术后2年6个月~12年7个月随访,平均4年7个月.年龄27~61岁,平均44.7岁.症状消除22例(25.5%),明显改善38例(44.2%),部分改善26例(30.6%),优良率为69.7%.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于颈椎病,当有临床症状或轻微体征,或虽无临床体征而症状不见改善者,经保守治疗3个月不见好转,宜行颈前路摘除突出颈椎间盘和植骨固定术.

    作者:毛宾尧;应忠追;胡裕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进展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SPR)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已被公认为当前缓解脑性瘫痪痉挛效果确切的手术.本文就SPR的历史、技术要点、疗效评估、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及发展前景作一概述.

    作者:俞兴;徐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胸腰椎棘突上缘根部与椎弓根关系的放射解剖学研究及意义

    目的:研究胸腰椎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提供相关数据为椎弓根穿钉确定一种新的解剖定位点.方法:测量80个正常成人胸腰椎平片及60人胸腰椎CT片(T10~L5节段)之棘突上缘根部至椎弓根上缘、下缘及中轴线的距离.用5具新鲜尸体做实验室模拟手术.结果:获得了相关解剖学数据,据所得数据设计螺钉入点.实验室80个螺钉全部穿钉成功,并成功临床应用6例.结论:该研究揭示了棘突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经椎弓根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剖学定位方式.

    作者:崔新刚;丁自海;蔡锦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6例分析

    自1998年4月~2001年3月,收治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患者6例7侧.根据不同致病原因分别选择手术方式,经术后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刘桂云;刘国强;吴文元;赵建勇;孙秀梅;高树芬;时忠霞;苏会灵;赵冬梅;王荣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对其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P-2)转染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对其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BMP-2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ALP活性测定分析BMP-2基因转染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转染后,hBMP-2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到培养液中有BMP-2蛋白阳性表达,S期细胞比例和ALP活性明显增高.结论:Ad-BMP-2可高效转染hBMSC,且促进细胞增殖和成骨转化.

    作者:李建军;崔亚楠;韩东;王宏;刘建国;徐莘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骨外尤文氏肉瘤1例

    患者,男,29岁,因左侧腰腿痛2个月余,加重5d入院.2个月前出现左侧腰痛,向左股外侧放射,并感左股前外侧麻木.痛疼严重影响行走.无发热、盗汗,无腹痛、腹泻及恶心、呕吐,无血尿、黑便.

    作者:侯勇;汤继文;聂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胫骨骨折锁钉固定致(母)长伸肌腱损伤治疗体会

    自1998~2002年小腿骨折术后造成(母)长伸腱损伤5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对该损伤的机制、治疗、预防作一分析小结.

    作者:焦振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在骨科的应用

    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有个别应用报道,直到90年代后期才以欧洲为中心得到广泛开展.目前ESWT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与基础研究越来越多,适应证也不断扩大,并且骨科的专用冲击波设备也得到了发展.

    作者:张海宁;侯筱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肌肉移植代跟腱后形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肌肉作为移植物代跟腱后的形态变化.方法:取大白鼠为实验动物,以右侧腹壁浅血管为蒂切取部分腹直肌及前鞘修复跟腱缺损为实验组,左侧取游离的腹直肌和前鞘修复跟腱为对照.术后切取标本经HE染色检查及行荧光、酶免疫化学法原位标记检测.结果:带血管组肌细胞会发生凋亡,肌肉逐步转化成腱性组织.不带血管组肌细胞大部变性坏死.结论:肌肉作为替代组织移植后发生凋亡,在某种情况下凋亡后会改建成其所要替代的组织.

    作者:李秉胜;蔡锦方;郭光远;滕永才;张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应力环境下三维诱导组织工程种植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目的:三维立体诱导非软骨来源种植细胞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诱导,进行周期性应力刺激,设立对照.2周后,观测大体、组织学形态、生化指标,筛选佳诱导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于12、2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评分,验证长期修复效果.结果:与二维培养各组相反,立体培养各组出现明显软骨分化,并以凝胶微球悬浮细胞进行应力刺激培养组效果佳.术后动物肢体功能优良,12周后软骨缺损被完整修复,表面光滑,质地坚硬,为透明软骨结构,与周围软骨结合紧密;24周后仍然保持透明软骨结构,组织学评分无变化.对照各组软骨缺损均未被修复.结论:立体软骨诱导优于平面诱导,应力环境提高诱导质量,获得的种植细胞可取得稳定的长期修复效果.

    作者:吕昌伟;胡蕴玉;崔玉明;白健萍;廉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Stimson法在老年人肩关节脱位中的应用及机理探讨

    目的:总结和改进一种治疗老年人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并对其进行机理探讨.方法:采用经典和改良Stimson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结果:对本组10例患者进行了6~12个月的随访,优7例,良2例,差1例.结论:Stimson法及改良法在治疗老年人肩关节脱位时简便、易行,并发症少,且符合肩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原理,适合于推广.

    作者:陈劲松;张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关节镜诊断和治疗Reiter综合征(1例报道)

    Reiter综合征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的急性炎性关节炎之一,一般采取内科治疗,本院近收治1例应用关节镜诊断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飞雁;华英汇;王旭;顾湘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因特网上矫形外科学(骨科学)信息资源

    目的:精选提炼对矫形外科学工作者助益匪浅的网络信息资源.方法:以著名的医学搜索引擎Medical Matrix为平台,收集矫形外科学核心网络资源,并参考其它网页上的相关链接进行补充,精选权威、优质、实用且稳定的重要网站.结果:所有资源分学术机构、出版物、教学资料和综合性网站四类,逐一介绍其优势与特色.结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助于了解矫形外科领域的新动态和进展.

    作者:王孝宁;李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矫正术的术中卧位与手术配合

    目的:介绍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矫正术的卧位问题与术中台上、台下护士的配合.方法:在气管插管麻醉下,可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俯卧位时则应将病人置于拱桥式卧位,其腹侧应用填料垫实,使能在截骨后复位时取除填料将床放平.侧卧位多用于重度强直性脊柱后凸的病人.结果:在23例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截骨术中,22例采用了俯卧位,1例采用了侧卧位,均取得截骨与复位内固定的好效果.结论:俯卧位在截骨后复位时容易掌握,侧卧位在截骨后复位时比较困难,故本组绝大部分都采用俯卧位.

    作者:杨美好;吕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传统手术在治疗脊柱疾患时,为了充分显露,会给患者带来新的创伤,影响患者的康复.如何在解决患者疾患的同时又尽可能少的破坏邻近组织、减少创伤、缩短恢复期,这就是现代微创技术的根本目标.近几年来,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逐步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作者:陈志明;海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加重原因的研究进展

    脊柱侧凸重要的问题是脊柱畸形的加重,治疗决策大多也是基于预防和治疗侧凸的加重.特发性脊柱侧凸,尤其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脊柱侧凸类型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自然病程及其发展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展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军伟;叶启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