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转移相关糖基转移酶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李薇;刘天华;张舒;刘银坤

关键词:肿瘤转移, 糖基转移酶, 糖基化, 表观遗传
摘要: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包括N-糖基化、O-糖基化、C-糖基化及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连接.其中N-糖基化和O-糖基化为常见,研究较多.糖链的合成没有模板,基因编码的糖加工酶包括催化糖苷键形成的糖基转移酶(GTs)和糖苷酶,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终形成糖链.肿瘤转移过程中,GTs的表达水平及活性发生改变将导致蛋白质糖链结构的变化,继而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异常表达的糖链常出现在肿瘤中,通过影响细胞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促进癌进行组织浸润和转移[1-2].癌细胞可以通过表观遗传调控以及相关信号通路来调控N-糖基化、O-糖基化相关GTs的表达,进而引起糖链结构变化;相关GTs也可通过对信号通路的调节协助肿瘤转移.本文就肿瘤转移中导致N-糖基化、O-糖基化异常表达GTs的调控方式作一综述.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围手术期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化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下辅助性T淋巴细胞(helper T lymphocytes,Th)分化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5年1月择期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丙泊酚麻醉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七氟醚麻醉组),各30例.所有患者行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术后1d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各组患者T细胞对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的表达,测定外周静脉血中Th1细胞与Th2细胞的百分率,及Th1细胞与Th2细胞的比值.结果:2组患者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麻醉组患者术后1d外周静脉血Th1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七氟醚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外周静脉血Th2细胞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麻醉组患者术后1d外周静脉血Th1细胞与Th2细胞比值高于七氟醚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醚相比,丙泊酚能够促进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对围手术期患者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阮振华;陈诚;钱沂;沙夕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湘雅二医院收治的AFLP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预测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联合比值比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不同因子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出现肝性脑病是AFLP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联合各项危险因素,以肝性脑病和PLT建立AFLP预后预测模型,其预测效能为87.0%,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76.8%.结论:TBIL、INR、Scr增加,PLT减少及出现严重肝性脑病是AFL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AFLP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作者:朱特选;张卫社;李琪;黄健;彭巧珍;刘月兰;王为男;吴新华;张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例报告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肺部感染为其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肺曲霉菌病的发病率近年呈增高趋势[1],主要原因为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其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危害大、病死率高.现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近年收治的1例支气管哮喘合并IPA患者的诊治过程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王卫彪;杨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经光动力学疗法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并发眼底出血的预后分析

    目的:观察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患者经眼底光动力学(PDT)疗法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治疗后合并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的眼底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3月临床确诊的PCV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5只眼)经PDT联合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出现眼底或玻璃体出血,随访3~24个月复查患者佳矫正视力及眼底造影检查结果.结果:2例患者在PDT联合抗VEGF治疗后1周~1个月内出现视网膜下出血;1例患者在抗VEGF玻璃体注射后1周内出现玻璃体出血;2例患者在第2次PDT治疗后1个月出现视网膜下出血.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视力平均提高到0.2;1例玻璃体出血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仅恢复到眼前手动.结论:PCV患者行PDT联合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存在眼底或玻璃体出血风险,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病灶周围其他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作者:唐中俊;王天宇;彭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移植术后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对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肝移植患者术后降钙素原(PCT)的变化特点,并探讨PCT对肝移植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肝移植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5例肝移植手术患者,根据病原学检测分为感染组(n=24,其中肺部感染18例、腹腔感染5例、血行感染1例)和非感染组(n=61).比较两组PCT浓度,通过操作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CT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PCT水平在肝移植术后(postoperative day,POD)第1天(POD 1)显著升高,POD 2达峰值,然后逐渐下降,POD 5降至1 ng/mL以下并继续下降.感染组患者POD 5~14 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且高于排异反应者(P<0.01).结论:PCT水平对诊断肝移植POD 5~14感染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郁玲玲;王婷;方浩;诸杜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白介素-6 (IL-6)、IL-8和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标准肺癌根治术的老年(60 ~ 80岁)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组(GP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GE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T0)、病灶切除后(T1)、拔除气管导管后(T2)及术后24 h(T3)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中IL-6、IL-8和IL-10水平,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与T0时间点相比,3组在T1~T3时间点血浆IL-6、IL-8、IL-10浓度进行性升高(P<0.01).与G组相比,T1~T3时间点GP组和GE组血浆IL-6浓度降低(P<0.05),T2~T3时间点GE组血浆IL-8浓度降低(P<0.05).G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60 %)高于GP组(30%)和GE组(25%,P<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部分抑制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利于降低围术期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马静雅;吴德华;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继发性机化性肺炎2例报告

    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是一类具有非特异性症状、放射学及肺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的临床疾病.OP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由斑片状的肉芽组织构成的松散的栓子(Masson小体)充填于肺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内1].OP分为原发性OP即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和继发性OP.近年来,COP已逐渐为临床医师所认识,被归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2].但是,继发性OP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现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2例继发性O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重点复习2010年以来国内外文献,以探讨继发性OP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与COP的潜在关联.

    作者:李润生;蔡礼鸣;王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流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早期和中期妊娠流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3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收治的8例流产后出血并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患者,其中早期、中期妊娠流产后出血各5例、3例,比较患者栓塞术前、后阴道出血量,并随访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栓塞术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栓塞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栓塞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平均为(32.63±2.67)d.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可及时有效地控制流产后出血,避免子宫切除,并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作者:张鑫;王之;许文娟;赵蕴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内镜颅底外科带血管蒂黏膜瓣技术的研究进展

    经鼻内镜颅底外科因微创的手术人路、术中肿瘤暴露充分、全切除率高、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越来越受到颅底外科医师的青睐.在过去的10年中,经鼻内镜颅底人路相关解剖的深入研究以及内镜器械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颅底腹侧及硬膜内病变的暴露与切除[1-2].颅底重建是此类手术关键的步骤之一,关系手术成败.

    作者:刘腾飞;RI CHOL JU;顾晔;张晓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雄性生殖氧化应激损伤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每年都有许多研究专注于不同病理条件下的抗氧化剂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疾病中都有自由基(活性氧和氮自由基)的参与.有明确的证据显示,活性氧(氧化应激)和活性氮(硝化应激)数量的增加是许多急、慢性疾病(包括衰老过程)的突出特点.氧化/硝化应激与以下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心血管功能障碍,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生殖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衰老和许多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作者:樊华;李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Smad1参与调节雌激素在乳腺癌细胞中的促增殖作用

    目的:观察在雌激素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Smad1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印迹法以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雌激素作用与Smad1表达的相关关系;采用小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技术下调乳腺癌细胞中Smad1表达,并检测其对雌激素作用的影响.通过Transwell法、免疫组化法(IHC)、细胞计数法等研究Smad1表达情况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Smad1能够在雌激素刺激下提高其转录和翻译效应,雌激素作用4h后磷酸化Smad-1(p-Smad1)被激活,并在12 h达到大值(P<0.001).乳腺癌肿瘤组织中Smad1的表达强于癌旁组织,且Smad1水平与雌激素受体α(ERα)正相关,而p-Smad1的活化被抑制.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两种乳腺癌细胞中Smad1后,细胞体外增殖速度显著下降(P<0.05);在体内试验中,肿瘤的生长也受到显著抑制(P<0.05).结论: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的促增殖和迁移作用依赖于Smad1;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mad1途径在雌激素促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景;张鹤达;李建;赵建华;吴建中;唐金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睾丸穿刺取精术对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穿刺取精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性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比58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在行睾丸穿刺取精术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性功能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结果:睾丸穿刺后3个月,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比穿刺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以及睾酮分泌指数(testosterone secretion index,TSI; TSI=TT/LH)和游离睾酮指数(free testosterone index,FTI; FTI=TT/SHBG)值在穿刺后有所下降,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评分也无显著下降.结论:睾丸穿刺取精术对患者损伤小,短期内对性功能影响不大.

    作者:吴正沐;王旻;范国华;程怀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预测复杂肾脏囊性肿块良恶性的影像学进展

    肾脏囊性肿块(cystic renal mass,CRM)大多为良性,而复杂性肾脏囊性肿块恶性率大大增加[1].大部分肾脏囊性肿块通过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或穿刺活检等可明确诊断,而部分复杂病变需要施行诊断性手术才能明确其病理性质,这使部分良性病变患者受到不必要的手术创伤[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医师对肾脏囊性肿块常见影像学表现的认识逐渐加深.目前,临床有多种诊断肾脏囊性肿块的检查方法,这些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应用广泛的是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T,CECT).目前,国内外对肾脏囊性病变进行分级和治疗的“金标准”是基于增强CT的Bosniak分类系统[3].

    作者:卞亭长;王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胸腺肽α1联合SOX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在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进展型胃癌术后患者5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SOX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对照组单用SOX方案.治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每周期治疗后记录不良反应.以Kaplan-Meier方法计算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及累积生存期.结果:54例患者的疗效可评价.两组近期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恶心、呕吐及感觉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α1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可减轻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肖立俊;苏畅;曹奕鸥;刘绍群;雷铭;茅安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并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部301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S并发葡萄膜炎的患者及未并发葡萄膜炎的患者分别定义为葡萄膜炎组及非葡萄膜炎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1例AS患者中,男性218例,女性83例,男女比约2.6:1;曾经或就诊时有葡萄膜炎的患者为36例(11.96%).葡萄膜炎组及非葡萄膜炎组患者的性别(P=0.119)、发病年龄(P=0.563)、HLA-B27阳性率(P=1.000)以及疾病活动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葡萄膜炎组平均病程[(7.84±7.45)年]长于非葡萄膜炎组[(4.14±4.43)年,P=0.006];葡萄膜炎组患者中CD25升高的患者比例(55.56%)高于非葡萄膜炎组(36.60%,P=0.029);Bath AS功能指数(BASFI)评分在葡萄膜炎组(2.29±2.36)高于非葡萄膜炎组(0.96±1.53,P=0.003);葡萄膜炎组中77.78%患者有外周关节受累,高于非葡萄膜炎组(47.55%,P=0.001).治疗方面,葡萄膜炎组生物制剂使用率为41.67%,高于非葡萄膜炎组(24.53%,P=0.029).结论:AS患者的葡萄膜炎发病与病程相关,随着病程的延长葡萄膜炎发病率升高.葡萄膜炎组中有较多患者CD25升高,提示CD25可能与葡萄膜炎相关.伴发葡萄膜炎的AS患者更易有躯体功能受损和外周关节受累.AS病程中若出现葡萄膜炎,需积极进行局部及全身治疗;若疗效不佳,可建议患者使用生物制剂.

    作者:王雯雯;荆梅华;张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肿瘤转移相关糖基转移酶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包括N-糖基化、O-糖基化、C-糖基化及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连接.其中N-糖基化和O-糖基化为常见,研究较多.糖链的合成没有模板,基因编码的糖加工酶包括催化糖苷键形成的糖基转移酶(GTs)和糖苷酶,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终形成糖链.肿瘤转移过程中,GTs的表达水平及活性发生改变将导致蛋白质糖链结构的变化,继而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异常表达的糖链常出现在肿瘤中,通过影响细胞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促进癌进行组织浸润和转移[1-2].癌细胞可以通过表观遗传调控以及相关信号通路来调控N-糖基化、O-糖基化相关GTs的表达,进而引起糖链结构变化;相关GTs也可通过对信号通路的调节协助肿瘤转移.本文就肿瘤转移中导致N-糖基化、O-糖基化异常表达GTs的调控方式作一综述.

    作者:李薇;刘天华;张舒;刘银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逐步控制性减压在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逐步控制性减压在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合并脑挫伤患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65例ASDH合并脑挫伤需行减压手术的患者中,观察组195例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对照组170例采用常规标准大骨瓣快速减压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颅内血肿、脑干移位、大面积脑梗塞、术中低血压及术后高颅压的发生率以及患者预后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能有效减少ASDH合并脑挫伤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季林;丁建;陈仁辉;陆林其;盛罗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宫颈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 2015年1月在徐汇大华医院门诊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年龄均大于25岁,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核酸扩增荧光PCR检测HPV.患者分为两组:HPV 01(16、35、52、53、58),HPV 02(18、31、33、45、56),共计182例.所有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异常转化区定位活检、病理检查,其中15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取其病变较严重者为终病理诊断.结果:以病变程度≥CINⅡ为病理学阳性,以病变程度≤CINI为病理学阴性,HPV用于筛查≥CINⅡ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84.43%、35 %、99.3%.HPV 01组阳性25例,HPV 02组阳性15例,阴性组142例.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病变的患者中,TCT检测阳性率为53.33%(8/15),HPV阳性率为93.33%(14/15).结论:对于宫颈病变≥CINⅡ风险更高的患者,TCT联合HPV检测有利于提高其临床检出率.

    作者:张肖青;徐惠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骨转移瘤术后短期肿瘤原位复发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骨转移瘤患者手术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导致其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689例进行骨转移瘤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的随访情况,将其分为2组,6个月内出现转移瘤复发情况的64例患者为复发组,其余625例患者为未复发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骨转移瘤手术后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一般情况差、原发肿瘤为快速进展型、病灶部位为中轴骨、手术前进行局部放疗、手术前接受全身治疗、手术后未接受全身治疗均为肿瘤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术前一般情况差、快速进展型肿瘤、中轴骨肿瘤、术前接受过全身治疗和局部放疗的患者应当谨慎选择手术方式.骨转移瘤患者手术后应接受全身治疗,以巩固手术效果.

    作者:吴晨光;宗军;蒋臻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997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共132例,收集患者病史资料并随访预后,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32例患者年龄10~63岁,平均(25±9.43)岁.其中未成熟畸胎瘤56例(42.4%),卵黄囊瘤28例(21.2%),无性细胞瘤28例(21.2%),混合性细胞瘤18例(13.6%),其他2例(1.5%).FIGO分期:Ⅰ期115例(87.1%),Ⅱ期6例(4.5%),Ⅲ期9例(6.8%),Ⅳ期2例(1.5%).共随访4~207个月,其中失访5例,失访率3.8%;复发13例,死亡5例;5年无病生存率86.7%,5年总生存率95.2%.单因素分析显示,保留与非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5% vs 78.2%),对5年总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5% vs 85.4%,P=0.041);肿瘤FIGO分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是影响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1,P=0.029).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发病年轻,预后良好,FIGO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年轻未生育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于明显早期患者可不进行完整分期手术,不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大网膜切除术.

    作者:蒋红元;刘艳;王肖;赵婷;卢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