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陈旸;韩培;邵俊杰;蒋垚

关键词:关节软骨, 软骨缺损, rhBMP-2
摘要: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观察修复效果.方法:家犬8只(16膝),每个膝内外髁均做全层软骨缺损,内外髁共32个缺损.随机分为4组,每组2只.每只犬一侧关节行胶原海绵吸附rh-BMP填充内外髁缺损,另一侧以单纯胶原海绵填充作对照,不处理组为空白对照.术后2、4、8、12周取材作大体、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rh-BMP组为类软骨细胞修复,而单纯胶原海绵组和空白组均为纤维性修复.结论:rhBMP-2有效地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皮下前置术疗效回顾性分析

    目的:应用术前功能障碍分度和术后疗效分级法,评价肘管综合征应用尺神经皮下前置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1995~2003年,应用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34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根据Goldberg分度法将肘管综合征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疗效参照Lascar分级法,分为全部恢复(优)、部分恢复(良)、无变化(可)和恶化(差).同时分析年龄、病程、病因、术中发现对手术预后的影响和感觉障碍、爪形指、第1背侧骨间肌萎缩、手指内收外展受限等恢复进程,并检查肘部切口瘢痕触痛情况.结果:肘管综合征轻、中度患者15例,疗效优良率为100%.重度19例,疗效优良率为74%.3例肘部手术瘢痕有叩击痛.结论:尺神经皮下前置法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简单可靠的方法.年龄越小、病程越短、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则术后恢复时间越短、疗效越好.

    作者:沈尊理;沈华;侯明钟;贾万新;黄燮青;蔡嬿娴;王岚;黄一雄;章开衡;张兆锋;钱鋆;王永春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关于骨库管理认证条例的建议(一)

    [编者按]由于骨库的建立,异体骨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和科研机构相继建成了规模不同的骨库,缓解了骨源的紧张状态,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对骨库管理混乱,从业人员不具备基本的资质,骨库硬件设施过于简陋,制备程序不标准,无相应质量控制标准及措施等.但由于骨库产品的特殊性,既不属于医疗器械,也不属于药物类,因此目前尚无出台此行业管理规定.为保证骨库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行业标准.本刊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拟定了一个<关于骨库管理认证和建议>,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作者:孙明学;许文静;卢世璧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锁骨疾病

    虽然锁骨的创伤非常常见,但锁骨疾病却比较少见.下面将锁骨相关的疾病作一简要介绍,以期给临床医生遇到此类疾病时提供参考.

    作者:王诗波;侯春林;吴韬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骨骼疼痛的病理生理

    骨骼疼痛的特点为持续性,有时伴随其他部位疼痛和肌肉痉挛,但很少伴随皮肤疼痛,而皮肤疼痛的特征为锐痛和灼痛.阿片类药物和前列腺素受体拮抗剂在治疗皮肤疼痛和骨骼疼痛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骨骼疼痛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明了,很难解释同一种疾病引起的骨骼疼痛在不同的患者表现不同;相同病理状态下,例如骨的转移性肿瘤,在某些部位可引起剧烈疼痛,而在其他的一些部位疼痛可能不明显.

    作者:胡军;周江南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勤奋顽强开拓进取--著名骨科专家邹德威教授

    邹德威教授,男,1954年出生,河北人,满族,1983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现为解放军第306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并兼任军内外多种学术职务,是我国著名中青年骨科专家.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现代矫形器与假肢的应用》面世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搬迁新址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人工关节在膝关节周围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人工关节联合新辅助化疗在膝关节周围肿瘤保肢术中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1999年1月~2002年12月对5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进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50例,良性肿瘤6例.5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6例截肢.50例患恶性肿瘤病人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化疗.结果:6例病人失访,随访时间10~44个月(平均22个月),49例病人生存.术后采用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估.4~5分46人,3分2人,1分1人.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可明显提高膝关节周围肿瘤的保肢率及大限度保留肢体的功能.

    作者:李世德;卓祥龙;张向敏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影响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效果和椎间不稳定性的因素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分为全(半)椎板扩大切除和椎板开窗减压术2种.1981年以前作者主要采用全椎板扩大切除术,1985年以后采用开窗减压术.但是这些手术均不能预防术后椎管再度狭窄的发生.特别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骨性退变的加重,可引起椎管再度狭窄.引发骨性退变的原因可能与手术后椎间不稳及骨质再生有关[1、2].本文结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北京军区总医院51例腰椎管狭窄术后X线片的改变讨论了椎间不稳和骨再生之间的关系.

    作者:白跃宏;季新民;马燕红;曹曼林;沈晓艳;董薇红;程安龙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腰椎管狭窄症

    椎管狭窄症是指构成椎管、神经根管的骨或纤维结构,由于退变等因素造成其容积或形态的变化,并产生椎管内容纳的神经、马尾及血管等受压,所致的相应临床表现,是导致腰腿痛或腰痛的常见病之一.

    作者:刘汝落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观察修复效果.方法:家犬8只(16膝),每个膝内外髁均做全层软骨缺损,内外髁共32个缺损.随机分为4组,每组2只.每只犬一侧关节行胶原海绵吸附rh-BMP填充内外髁缺损,另一侧以单纯胶原海绵填充作对照,不处理组为空白对照.术后2、4、8、12周取材作大体、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rh-BMP组为类软骨细胞修复,而单纯胶原海绵组和空白组均为纤维性修复.结论:rhBMP-2有效地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

    作者:陈旸;韩培;邵俊杰;蒋垚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易被漏误诊的早期脊柱结核29例

    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常见的形式,文献报告占全部结核的3%~5%,占骨关节结核的50%.回顾分析本院自1985年1月~2001年1月共收治的脊柱结核658例,早期脊柱结核29例,被漏误诊21例,漏误诊率达74.4%.脊柱结核有相当高的致残率,文献报告10%合并截瘫.多年来专家学者们倡导提高脊柱结核的疗效关键是早期诊断.现将29例早期脊柱结核总结如下.

    作者:赵修余;张祥英;孟雪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妇疏宁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妇疏宁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妇疏宁组和雌二醇组,后3组手术摘除卵巢,3个月后妇疏宁组和雌二醇组分别给以妇疏宁丸和雌二醇治疗,治疗3个月后称重、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雌二醇;处死动物取出子宫及双侧股骨,右侧股骨进行骨钙磷测定,左侧股骨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妇疏宁组骨密度、骨皮质厚度及髓腔面积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雌二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妇疏宁组大鼠体重、子宫重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而与雌二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疏宁丸可能通过提高雌激素水平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作者:申洪波;王宗辉;白云静;翟献斌;胡荫奇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对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方法:对120例前路手术及110例后路手术的术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的改善率(JOA改善率)、颈椎管扩大率、颈椎生理前弯度、相邻椎间的稳定性及颈椎屈伸活动度等进行比较.结果:(1)病变小于或等于两个间隙的病例,两种术式术后的JOA改善率无明显差异,对颈椎生理前弯度及屈伸活动度的影响前路手术优于后路手术.(2)病变等于或大于三个间隙的病例,JOA改善率后路手术大于前路手术,对颈椎生理前弯度的影响两者无明显差异,对屈伸活动度的影响后路手术优于前路手术.结论:(1)病变小于或等于两个间隙时,应选择前路手术.(2)病变等于或大于三个间隙时应选择后路手术.(3)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选择后路手术为宜.

    作者:李晓光;张凯宁;任延军;吴莹光;卢美源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多聚乙烯亚胺介导IL-12基因增强裸鼠抗骨肉瘤免疫

    目的:观察以多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为载体,体内转染小鼠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mIL-12)基因,治疗裸鼠骨肉瘤模型的疗效.方法:以PEI为载体,体外转染mIL-12基因入人骨肉瘤细胞,并观察此基因表达情况.建立裸鼠骨肉瘤动物模型,将PEI包裹mIL-12基因直接注入肿瘤局部,检测此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和小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在PEk/DNA治疗组小鼠的肿瘤局部,mIL-1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小鼠脾NK细胞活性增强.结论:PEI可以成功的将mIL-12基因导入裸鼠骨肉瘤模型,mIL-12基因治疗可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作者:叶树楠;杨述华;许伟华;杨操;李进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早期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分析

    目的:讨论早期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方法:收集1997年2月~2002年12月,采用早期持续被动活动、手法按摩矫正、矫形石膏夹板矫正、白天穿外厚内薄的硬筒靴、夜间应用Dennis Browne夹板等综合手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86例,其中新生儿期32例、小婴儿期34例、大婴儿期20例;轻度38例、中度35例、重度13例.结果:经术后1~5年随访,从形态功能发育情况综合评价,优良率:新生儿期93.8%;小婴儿期82.4%;大婴儿期55.0%;轻度94.7%;中度71.4%;重度46.2%.结论:保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与治疗的时间、术前的畸形程度有关,≤6个月的轻、中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保守治疗效果好,重度部分有效.

    作者:白虎虎;李雷振;李松凯;李宝宏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韧带样纤维肿瘤1例报告

    患者,男,38岁.约7年前开始左小腿不适,后渐渐增大,没有明显的疼痛,近3年肿物增大明显且有明显的左小腿及足背麻木和足背伸功能障碍以致行走困难.

    作者:金旭;蔡松林;崔林一;南军;金成镇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家庭康复护理

    积极开展和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桂华;孙美华;邵顺秀;王飘;孟庆玲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有限化手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有限化手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方法:经原切口显露,切除残留椎板和关节突内侧部分,扩大残留骨窗,从侧方入路分离,显露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外侧,紧贴椎弓根内侧缘,由远至近分离神经根,摘除突出髓核,扩大神经根通道,旷置处理瘢痕.结果:本组共36例,经1~5年,平均2.5年随访,无脊柱失稳.根据日本N.Nakano和T.Nakano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27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1.7%.结论:采用原位扩大开窗显露,有限化手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能有效解除神经压迫,创伤小,有利于脊柱稳定.

    作者:董小雄;戴守达;栾修荣;张洪师;王永宏;张耘;周正顺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颈椎间盘退变病因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颈椎间盘退变机制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其确切原因还不清楚,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刘越;赵晓勇;刘福成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