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先军;梅芳瑞
早在1881年Macewen[1]就先报道了他在异体骨移植方面的成功经验.本世纪初,Lexer[22]又将全膝关节和半膝关节移植用于临床,并对患者进行了随访,有将近一半的膝关节数年后仍保持了良好的功能.一个世纪以来骨组织的低温保存技术、冷冻前保护技术以及手术技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如今同种异体骨移植已成为临床矫形和整形外科常用的治疗手段.
作者:陆军;吴苏稼;施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纤维化与椎板切除范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腰间盘术后有症状患者的CT片椎板切除宽度及高度的测量,来研究硬膜外纤维化影像分级与椎板缺损范围的联系.结果:硬膜囊后方的纤维化严重程度与椎板切除范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相关性,硬膜囊前方的纤维化与之无相关性.结论:(1)椎板缺损越大硬膜外后方纤维化越严重;(2)硬膜外纤维化的来源于原位,减少创伤、彻底止血才是防治硬膜外纤维化的关键.
作者:胡传亮;夏兆云;胡玉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应用CD三维矫形系统矫正脊柱侧凸的冠状面、矢状面和轴面三维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6月~2000年6月应用CD系统矫治脊柱侧凸35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5例.术前冠状面侧凸Cobb角45°~90°,平均65°;矢状面脊柱后凸Cobb法-12°~61°,平均47.5°;旋转畸形Nash-Moe法为Ⅰ~Ⅲ度.结果:术后经1~4年,平均2年随访,冠状面畸形为10°~45°,平均24.5°,平均矫正率为61.6%;矢状面胸椎后凸20°~35°,平均27°,旋转畸形矫正1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D系统具有三维矫形能力,矫正效果好,固定牢固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宋相建;陈留如;程富礼;樊洁;黄万新;付爱玲;张庆玉;刘斌;王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估椎管成形术、椎板减压融合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方法:16例稳定性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15例不稳定性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椎板减压加后外侧融合术,14例不稳定性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椎板减压椎间融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进行疗效评分和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1年功能改善率:椎管成形术为85.7%,减压融合术为84.8%,固定融合术为86.2%,各组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4年功能改善率:椎管成形术为84.9%,减压融合术为75.6%,固定融合术为84.6%,减压融合术疗效下降显著(P<0.05).结论:椎管成形术治疗稳定性腰椎滑脱,术后近中期疗效与影像学评估满意.椎板减压后外侧融合术治疗不稳定性腰椎滑脱,腰椎假关节发生率较高和术后中期疗效明显下降.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腰椎滑脱,术后中期疗效无明显改变.
作者:郭立新;刘蜀彬;马远征;孔祥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按Hirabayashi分型,节段型3例,连续型9例,混合型5例,其它型4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范围,厚度,形状.三维重建有助于手术入路设计,有助于理解骨化的复杂性.螺旋CT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好的检查方法,应该常规使用.
作者:赖志军;贾宁阳;倪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骨矫形术治疗遗传性运动和感觉周围神经性疾病(HMSN)的疗效.方法:应用临床、电生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研究由HMSN V型所致进行性双足畸形.结果:HMSN V型临床表现为双足呈马蹄内翻畸形、腓骨肌萎缩并伴有脊髓椎体束征;电生理学检查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不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弱,上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腓肠神经光镜和电镜检查为有髓神经纤维,其数量和无髓纤维的直径减少,神经轴索和髓鞘再生.结论:对该病的外科治疗是手术矫形.
作者:白跃宏;时述山;欧阳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软骨细胞复合于载体后在同种异体动物体内异位成软骨情况,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一定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与葡萄糖酸钙溶液按比例混合均匀,置特殊柱形模具中经冷冻、脱水得到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柱形藻酸钙载体,将其复合软骨细胞植入同种动物体内,分别于术后2、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软骨细胞在体内生长增殖良好,4周时可见新生软骨组织形成.结论:藻酸钙可作为载体复合细胞进行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
作者:刘松波;胡蕴玉;徐虎;吕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龄颈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循环改变.方法:20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为70岁以上组(n=100),B组为70岁以下组(n=100).观察和比较围手术期两组术前合并其他疾病情况、各组血压变化、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氧饱和度值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合并循环、呼吸、血液等系统疾病者较多,术中血压下降>15%,基础血压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P<0.05),出现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例数亦较B组多(P<0.05).各阶段A组氧饱和度均低于B组(P<0.01或P<0.05).且A组术后近期脑血管并发症也多于B组.结论:70岁以上颈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须引起重视.
作者:朱秋峰;徐海涛;钟雪萍;王成才;沈宏亮;王新华;贾连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前根和后根观察单纯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损伤对骨代谢影响的病理特征.方法:Wistar大鼠分成前根组、后根组、混切组和对照组,选择性切断一侧L4~L6前根或/和后根,分期观察术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1)前根组干骺端骨密度下降明显;后根组中段骨密度下降更严重,而且皮质壁厚度明显减少和髓腔面积明显增大.(2)前根组骨的力学强度明显下降,后根组骨的弹性指标变化异常.结论:(1)感觉神经损伤后以皮质骨改变为主,运动神经损伤后以松质骨改变为主.(2)感觉神经损伤后骨基质胶元变化明显,运动神经损伤后骨基质无机盐变化显著.(3)感觉纤维对骨代谢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
作者:朱建平;张伯勋;刘郑生;原新成;严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关节软骨在受到创伤或退变后,不能自我修复.传统的治疗方法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运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展示了令人鼓舞的前景.如何选择和改良种子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关键,本文就该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建荣;刘尚礼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上由于创伤、肿瘤等原因导致的骨缺损发病率较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中自体或异体骨移植存在着骨源有限和排斥反应等问题,预后不理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骨组织工程学的兴起和发展为骨缺损的修复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即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出修复、保持或改善骨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物,充填骨缺损,逐渐与宿主骨愈合并被自身骨组织替换,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制备的骨替代物称为组织工程化骨.
作者:王珂;裴国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手术并发症是引起脊柱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脊柱手术的并发症可发生于术后早期,也可发生于数年之后.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脊柱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戴力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方法:75例患者,男45例,女30例;年龄42~64岁,平均51.6岁.病变累及1个椎节者29例,2个椎节者39例,3个椎节者7例.椎体次全切除提供向侧方抵达椎弓根前内缘的减压骨槽,其底宽一般为18~20mm,使椎管前壁近乎完全敞开.直视下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强调牵引下植骨.按JOA评分和X线片,判定改善率和植骨区骨性融合.结果:75例中有68例获3个月~6年2个月(平均2年7个月)的随访.X线片示:切除1或2个椎节者,术后3~4个月植骨区骨性融合;而切除3个椎节者,5~6个月获骨性融合.优良率85.3%,改善率3.4%~91.3%,平均70.8%.3例并发短期C5或C6神经根麻痹,2例并发硬脊膜损伤,无脊髓和椎动脉等损伤并发症.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术使椎管前壁近乎完全敞开,给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提供足够大的视野条件,使减压更趋完善.
作者:杨庆国;江曙;张建湘;申才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应用自体骨膜移植方法,治疗髌股骨性关节炎.方法:30例,46个膝关节患有髌股骨性关节炎,应用同一麻醉,同一手术切口,切取自体与髌骨面积相当的胫骨上端骨膜,同时磨平髌骨关节面至软骨下骨板,有新鲜血液渗出,然后将切取的胫骨上端的骨膜移植到髌骨关节面,使移植的骨膜生发层朝向关节腔,术后早期在CPM机上活动膝关节,并早期下床活动行走.结果:30例手术患者,有23例35个膝关节得到随访,其中优良率为95.6%,差的为4.4%.结论:髌股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可以应用同一次手术,同一切口,进行自体骨膜移植,治疗髌股关节炎,并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雪华;于至悌;曲振海;张书永;王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先天髋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改良髋臼周围截骨,阶梯状植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髋脱位48例62髋关节,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得到随访45例57髋,关节位置同心复位良好,无1例发生脱位及半脱位,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改良髋臼周围截骨阶梯状植骨术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孙道植;万世勇;梁义杰;孙福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髌骨软化症是前膝痛的主要原因,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近36.2%,且往往伴有关节内其它病变,如半月板撕裂、滑膜增生等.传统胫骨结节抬高往往需要同时膝关节切开,清理髌骨破碎软骨、撕裂半月板、增生滑膜,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易致关节粘连.1994年8月以来,作者采用关节镜下髌骨病灶清理和关节内其它合并症手术,胫骨结节局部切开抬高改良手术治疗髌骨软化症30例34膝,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国;杨华清;张鹏;徐昕;韩本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田鸿来;李金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人体骨骼依赖于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当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超过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后,这一平衡的失调将导致骨质疏松或骨质破坏.因妇女绝经、过量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Paget's病,以及癌症骨转移造成的骨破坏,都与破骨细胞异常活跃的分化增殖和骨吸收功能有关.因此,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治疗上述疾病的靶细胞[1,2].
作者:刘继中;胡蕴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复合物植入体内后的成骨能力.方法:穿刺抽吸人髂骨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将其与珊瑚复合后植入裸鼠体内,以单纯珊瑚作为对照.术后4、8周取材,通过大体、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植入物体内成骨情况.结果:术后4周,复合物中有少量新骨形成;术后8周,复合物中出现大量成熟骨组织.而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结论:人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珊瑚在无免疫动物体内具有成骨能力,穿刺抽吸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钱奇春;刘彦普;杨维东;陈富林;赵黎;张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尺骨头切除术及Sauve′-Kapandji手术后尺骨传递载荷的变化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分析.方法:采用8侧青年新鲜尸体上肢标本,用MTS试验机控制加载,压敏感片方法测压力.计算出2种手术后尺侧腕传递载荷的变化值.结果:尺骨头切除术后传递至尺骨的载荷量显著减小(P<0.01);Sauve′-Kapandji手术后,尺骨传递轴向载荷的量接近正常标本水平.结论:尺骨头切除后影响桡尺远侧关节的稳定性,使尺骨载荷量显著性降低,从生物力学角度看此手术不宜采用.
作者:黄继锋;江燕;徐永年;赵卫东;樊继宏;钟世镇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