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方斌;张庆文;刘少军;张德兴;樊粤光;袁浩
目的:研究不同区域的肌腱组成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增殖能力及行为学差异.方法:将鸡Ⅱ区趾深屈肌腱立体分割成四区:腱外膜组织、外膜下腱组织、亚中心腱组织、中心腱组织.两相同区域肌腱组织按间隔0.5、1、2mm三种排列方式培养于24孔培养板中,每种排列方式培养5孔.完整肌腱段组织也以相同方式培养作为对照.每天计数每种排列方式细胞游出数目、方向及来源.培养第9d作组织学检查.结果:细胞游出早、数目多的组织为腱外膜组织,其它依次为亚中心腱组织、中心腱组织、外膜下腱组织.两腱外膜组织间距越小细胞游出越早,而其它区域的肌腱组织则相反.组织学检查显示培养第9d的中心腱组织,其腱内膜细胞比培养前增多;而培养第9d的完整肌腱段组织的中心腱组织区域,其腱内膜细胞比培养前减少,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不同区域的肌腱组成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增殖能力及行为存在差异.
作者:崔志明;汤锦波;谢仁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椎体终板在脊柱椎间植骨融合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犬为实验动物,用自身对照,随机在L4、5和L6、7制成保留终板(实验组)和不保留终板(对照组)的脊柱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模型,比较术后4、8、12周植骨间隙抗扭转的情况;用未手术之腰椎间隙制成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植骨模型,比较其抗压性能.结果:(1)抗压实验:引起保留终板间隙出现1mm位移的应力显著>对照组(P<0.05).(2)抗扭转实验:4周时实验组抗扭转强度<对照组;8周时两组趋于相等;12周时两组完全一致.结论:(1)保留终板椎间融合的抗压强度明显优于不保留终板者.(2)保留终板椎间植骨融合早期的骨愈合强度<未保留终板者,但手术稍后阶段,两组骨愈合强度趋于相同.
作者:焦文仓;任先军;周跃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宋世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3 手术并发症对于脊柱的前路松解来说,胸腔镜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微创方法.故而发生一些并发症的危险可以得到避免.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一些潜在的并发症与开放手术相同,分述如下:
作者:朱晓东;李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因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不同可分为:颈椎间盘膨隆、突出、脱出症.表现为颈椎神经、脊髓、血管等受压的症状、体征.
作者:买尔旦·买买提;欧阳甲;艾尔肯·萨德尔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术中小腿后深间室压力观察,比较两者对小腿筋膜间室压力的影响.方法: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3例.扩髓组17例,非扩髓组16例.记录麻醉后牵引前、牵引后、术前、进钉、锁钉、锁钉后、手术后小腿后深间室压力.扩髓组记录插导针、依次扩髓时的压力.健肢在麻醉后、术后测压对比.结果:受伤后肢体的后深间室压力均大于健侧肢体(P<0.05),扩髓时小腿后深间室压力急剧升高(33~109mmHg).扩髓后压力有所下降,但进钉时由升高至高峰(31~114mmHg).非扩髓组进钉时小腿后深间室压力相比较小.髓内钉进入髓腔后锁钉时,扩髓组压力比非扩髓组压力低(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小腿后深间室压力都下降至接近术前.结论:虽然闭合复位、髓内钉插入、扩髓时会导致小腿筋膜间室压力增高,但是短暂的.同时扩髓与非扩髓对小腿筋膜间室压力的影响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林研;董天华;印心奇;李国风;李旭;唐淑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治疗体骨颈骨折采用三枚双头空心加压钉的生物力学原理和临床应用.方法:采用8具尸股骨股骨颈骨折用三枚双头空心加压钉固定,并比较三种不同器械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生物力学试验和临床应用表明,该术式不仅使股骨颈在抗压、抗弯和抗扭等生物力学性能上特别优越,而且使骨折断端嵌插紧密,能加速骨折愈合,应力遮挡少.病人能早期下床活动和减少并发症.结论:三枚双头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比其它内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优势,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术式.
作者:秦步平;王以进;黄圣达;高峰;汤健;刁振鸿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下胸腰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7例下胸腰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18例曾分别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多者达6次,少者1次.结论:下胸腰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MRI定位定量准确,对病变检出率高,较X线、CT更早发现椎管内病变,是诊断椎管内肿瘤先进的方法.
作者:朱宝林;张辉;徐栋;谭炳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介绍一种长骨骨化性纤维瘤刮除术后骨缺损修复的新方法;并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长骨骨化性纤维瘤,在经手术彻底刮除病灶后所形成的包容性骨缺损的血肿内,植入自体骨膜碎片,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对比和临床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经3~6年随访,X线片显示成骨良好,骨缺损修复,病变未复发,肢体功能正常.结论:长骨骨化性纤维瘤属良性肿瘤,发病率较低,术前易误诊,术后易复发.病灶彻底刮除,在骨缺损区血肿内植入自体骨膜碎片,是治疗骨化性纤维瘤的有效新方法.
作者:郭义柱;张伯勋;陶笙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髋部骨肿瘤的全髋关节置换和保肢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9例29髋髋部骨肿瘤病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32~67岁,平均43.7岁.骨巨细胞瘤14例,软骨肉瘤4例,骨成纤维细胞瘤2例,骨肉瘤4例,复发性软骨瘤2例,骨囊肿骨折3例.27例采用肿瘤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2例采用人工半骨盆全髋关节假体置换.股骨切除长度14~21cm.结果:29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获平均4年10个月随访,除2例髋骨肿瘤人工半骨盆全髋置换术后分别于2年后急性肺炎和1年7个月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外,其余27例均存活,并从事家务和工作.结论:根据髋骨肿瘤的类型,切除后选择适当假体和治疗方法,对重建髋关节功能、保留肢体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毛宾尧;应忠追;胡裕桐;王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以破骨细胞展平面积为功能活性指标,探讨不同浓度阿伦膦酸钠对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含破骨细胞的骨髓细胞取自出生24h内的新生大鼠,以1×105/ml的浓度种植于4个35mm培养碟中,其中1个为对照组,3个为含有10-11M、10-10M、10-9M 3个浓度阿伦膦酸钠的实验组.每组随机选取6个破骨细胞为观察对象,定时观察拍照,并将照片扫描输入计算机计算破骨细胞展平面积.结果:10-11M阿伦膦酸钠对破骨细胞展平面积无明显影响(P>0.05).10-10M、10-9M阿伦膦酸钠降低破骨细胞展平面积(P<0.01).10-9M比10-10M阿伦膦酸钠降低破骨细胞展平面积的程度大(P<0.01).结论:破骨细胞展平面积是与骨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的形态指标.展平面积的测量方法简便、迅速.10-10M以上浓度的阿伦膦酸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活性,随阿伦膦酸钠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作者:吴宗键;王继芳;卢世璧;黄靖香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总结1 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结果:1 200例腰椎间盘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发生率为1.7%.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结论:随着老年病人腰椎间盘手术的增多,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将增加,应引起骨科医生的高度重视,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酌情进行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作者:幸永明;李重茂;陈昌伟;王坚;周荣利;柯西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对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12例患者术中均获得良好复位,平均随访19.4个月(6~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瘫痪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疗效满意.结论: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复位理想、固定牢靠,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雷光华;李康华;胡建中;龚家琳;周江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为了研究本法的实用性,在组织学和定量方面评价巴斯德处理小白鼠坐骨神经后的神经溃变和再生.方法:将Wistar糸雄性小白鼠左侧坐骨神经10mm的长度,进行60℃,30min的巴斯德处理.评价了对照部、处理部以及末梢部.评价时间在处理后1周(1周群),6周(6周群),各群分别为11只.结果:(1)有髓轴突数:末梢部的比较中,6周群的数比1周群显著增加了(P<0.01).(2)有髓轴突直径:末梢部的比较中,6周群的直径比1周群显著增加了(P<0.01).(3)有髓轴突面积比:末梢部的比较中,6周群的面积比比1周群显著增加了(P<0.05).(4)透射电子显微镜所见:1周群的处理部中,髓鞘陷入凝固坏死,雪旺细胞基底膜发生溃变.6周群的末梢部中,发现了多数的再生有髓轴突.结论:从以上结果足能证明,巴斯德温热处理小白鼠的坐骨神经一旦发生溃变但是再生是可能的.因此,在恶性骨、软组织肿瘤的手术之际,巴斯德温热处理法作为神经保存的方法是极为有用的.
作者:刘远禄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发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观察31例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发病特点,并对X线、CT、MRI检查进行评价.结果: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以青年女性多见,多有外伤史,病程长,症状进行性加重,关节功能多无明显受限,易出现骨关节破坏.X线、CT、MRI检查有特征性表现,其中MRI是诊断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敏感性指标.结论: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并不少见,典型者据临床表现及X线可作出诊断,必要时行MRI进一步明确诊断.
作者:何伟;方斌;张庆文;刘少军;张德兴;樊粤光;袁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自1985年1月~2000年1月15年间共收治掌腱膜挛缩症26例,初诊全部误诊,长达20年,丧失了佳治疗时机,教训深刻,报道如下:
作者:邓忠虎;王玉禄;周凤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尺骨发育不良所至的前臂畸形的手术矫正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单臂肢体延长器对短缩的尺骨进行渐进性延长.共治疗5例患者,其中4例尺骨发育不良是由尺骨骨软骨瘤造成,1例由内生软骨瘤所至.结果:5例尺骨分别延长3.5~5.2cm,平均4.2cm.脱位的桡骨小头全部复位,肘内翻及腕关节内收畸形均获得不同程度矫正.结论:对尺骨发育不良造成的前臂畸形行尺骨渐进性延长是一个简便且疗效颇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振武;刘玉昌;王汉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和评价高温灭活、骨粒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治疗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对20例骨巨细胞瘤采用高温灭活肿瘤组织,保留骨的原有结构,用自体或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恢复患者肢体的完整结构和功能.结果:经过2~3年随访,按Enneking's肢体功能评价优良率85%,并发症为10%,关节退变为10%,局部肿瘤原发率为0%,无转移.结论:高温灭活、骨粒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世炳;云才;张晖;李文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兔Perthes病模型的结果.方法:抽取5~7ml自体骨髓,结合钻孔减压植入Perthes病模型.结果:自体骨髓移植组坏死骨修复较空白对照组活跃,骺板损伤处可见少量软骨细胞,单纯钻孔组以纤维修复为主.结论:自体骨髓移植对Perthes病模型的坏死骨修复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能修复钻孔所造成的骺板损伤.
作者:严军;董天华;杨照耀;董启榕;郑祖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对腰椎间盘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29例腰椎间盘初次术后疗效不满意患者分析其原因.结果:在129例术后疗效不满意的患者中,需要再手术治疗的有98例(75.9%).初次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有椎间盘摘除不彻底或复发、合并有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的患者未能同时进行彻底地椎管减压、远期继发腰椎不稳以及选择了一些不恰当的手术病例等有关.结论:腰椎间盘术后症状复发原因较多,应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再手术目的是解除疼痛,恢复功能,包括彻底减压和腰椎稳定性手术.
作者:滕红林;贾连顺;叶澄宇;杨胜武;钱列;羊明智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