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司他丁在肺挫伤治疗中的作用

陈劲涛;陶宝华;张允平;郁晓明;封启明

关键词:乌司他丁, 肺挫伤, 全身炎症反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摘要: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对肺挫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8例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UTI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4),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UTI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8h1次,连用6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4天、第7天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UTI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TNF-α、IL-6水平无差异.治疗后UTI治疗组的TNF-α、IL-6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UTI治疗组中AR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阻断肺挫伤向ARDS进展.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和术后复发性直肠癌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希罗达)治疗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2例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性直肠癌均在全盆腔外照射40Gy后进入3DCRT,后针对局部肿瘤病灶行3DCRT加量至60~65Gy.采用3DCRT联合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综合组)20例,单独应用3DCRT(对照组)32例.每天口服卡培他滨825 mg/m2,分2次口服,d1-14,每21 d为1个周期.结果:综合组和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5%和78.1%.综合组患者中CR 30%,PR 60%,NC 5%,PD 5%,总有效率(CR+PR)为90%.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感觉神经病变.对照组患者中CR 25%,PR 53.1%,NC12.5%,PD7.2%,总有效率(CR+PR)为78.1%.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加口服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是有效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新方案,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作者:向作林;吴铮;曾昭冲;陈刚;李文如;王健;刘天舒;金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行肠内营养的体会

    胃瘫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治疗该并发症的方法逐渐成熟,目前一致认为,治疗的关键是营养支持(肠外或肠内营养).笔者处理该并发症12例,采用介入导管经鼻途径行肠内营养,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聚明胶肽用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肾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聚明胶肽应用于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中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90例可能需输血的手术病人随机均分成3组:对照组(D组)不进行血液稀释,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聚明胶肽组(J组)实施ANH,设计理想HCT为30%,经桡动脉放血,术中据具体情况予以输入自体放出血或异体血等,围术期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出血量、输血量,监测放血前后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aPTT、PT、ACT值等,术前、术后1d、7 d查肾功能(BuN、Cr)、血B2-微球蛋白,收集尿液监测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尿B2-微球蛋白及进行尿沉淀检查,记录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组均输异体血450±23ml,L组有4例输异体血200ml,J组未输异体血;L组放血后5min、15min MAP、CVP较放血前明显下降,HR则明显上升,具显著差异(P<0.05),J组放血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实施ANH病人放血前、后的凝血功能均正常,ACT值无明显差异;术后1 d D组、L组、J组分别有3例、1例、4例BuN、Cr、血B2-微球蛋白较术前异常升高,术后7 d恢复到术前水平,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及尿B2-微球蛋白各组各时段无显著差异,尿沉淀检查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聚明胶肽作为扩容剂应用于ANH中对肾脏功能影响小,可明显减少术中输血,临床应用具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吴利东;朱晓红;周颖;周志东;应俊;徐国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PVE)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在人工瓣膜上或经过成形术后自体瓣膜上的一种心内微生物感染[1].自1963年Geraci等首次报道PVE后,立即引起心脏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40多年来,尽管PVE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它仍是心脏瓣膜手术后1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李军;王春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姑息性内支架治疗

    目的:评价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恶性梗阻腔内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26例下腔静脉恶性梗阻患者采用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102例,转移性肝癌24例.术前对患者行CT或MRI检查了解下腔静脉梗阻情况并记录患者临床梗阻症状.放置支架前后分别行下腔静脉造影,对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段长度、直径、压差进行分析.术后每2个月行下腔静脉造影或CT检查随访支架通畅情况.结果:126例患者置入145个支架.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长度为6.3±2.1 cm,狭窄段压力差由2.1±0.5kPa降为0.5±0.12kPa.狭窄段直径由0.3±0.11cm扩张至1.5±0.4 cm.术后患者症状迅速改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24个月,支架通畅率为87.2%.结论:置放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是对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恶性梗阻行姑息性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刘清欣;颜志平;王建华;程洁敏;龚高全;钱晟;陈颐;罗剑钧;刘嵘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教育对胰岛素治疗的影响

    我院从2001年开始开展了多学科协作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及糖尿病教育工作,本文总结糖尿病教育对胰岛素治疗依从性以及对代谢控制的影响.

    作者:蒋辉;刘泽兰;曹长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VEGF、TS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和TSP-1的表达,测定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TSP-1和MVD三者之间关系及它们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TSP-1和MVD肿瘤的临床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膀胱癌中,VEGF表达高的,MVD值也高;而TSP-1表达强的,MVD值低(P<0.05).中度或高度表达VEGF而TSP-1阴性的肿瘤,MVD均值较高;VEGF低表达而TSP-1阳性的肿瘤,MVD均值较低.中度表达VEGF的膀胱癌中,TSP-1低者,MVD值较高;TSP-1表达强者,MVD值较低(P<0.05).VEGF、TSP-1表达与术后复发有关(P<0.05).结论:VEGF、TSP-1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膀胱癌血管形成的重要原因.膀胱癌组织中VEGF、TSP-1的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从多方面着手抗血管生成治疗膀胱癌也可能更加有效.

    作者:邹戈;杨罗艳;刘紫庭;李杰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三氧化二砷诱导犬髂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诱导犬髂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muscle cell,VSMC)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细胞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细胞爬片HE染色、透射电镜等观察三氧化二砷作用后VSMC的变化.结果:VSMC细胞与三氧化二砷共孵育后出现细胞数目减少,脂肪颗粒增多;电镜等观察到核膜皱缩、核染色质凝结、边集等细胞凋亡现象,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此现象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明显.结论:一定浓度的三氧化二砷能抑制VSMC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变性,并诱导细胞凋亡.提示三氧化二砷作为涂层支架的药物可以抑制的平滑肌细胞生长,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

    作者:陈鹏;王建华;胡美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同步辐射装置(BSRF)上的衍射增强医学成像实验

    目的:利用衍射增强成像(DEI)技术成像机制的特异性,进行医学样品的成像研究,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使用衍射增强成像(DEI)技术对肝、肾样本进行成像,通过显微放大法获得图像分辨率,并对摇摆曲线上的不同位置成像结果进行分析,与病理和常规吸收像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获得的成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显示更多的微细结构,摇摆曲线上的不同位置对成像具有较大的影响.结论:DEI对样品,尤其是弱吸收组织(软组织)显示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望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彭屹峰;陈绍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双吻合器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与治疗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1月对152例直肠癌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结果: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是4.6%(7/152).结论:充分的肠道准备,良好的肠管血运,吻合口无张力及熟练运用双吻合器与正确放置引流管是预防吻合口瘘的主要措施.

    作者:孙晓光;梁正;马涛;张翔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药物疗法结合非药物的治疗体会

    高血压病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低体重、限制钠盐摄取、合理运动、限制饮酒、戒烟及松弛疗法等.近年来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2002~2004年我们对住院疗养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非药物和药物结合的综合治疗,总结了高血压病综合治疗的一些经验.

    作者:欧阳波;蒋艳红;欧阳少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无创性机械通气在慢性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价值--一个为期3年(2002~2005)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和支气管扩张)使用无创性机械通气的治疗价值.方法:11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9例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和4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因慢性高碳酸性呼吸衰竭而住院.第1次住院时未使用无创性机械通气,而在第2次住院时予以无创性机械通气.观察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和住院天数的变化.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和支气管扩张患者在使用无创性机械通气的过程中:①大多患者能表现很好的依从性,占91%.②动脉血气有所改善.PaCO2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由62±10 mmHg降至53±6mmHg,(P<0.01);在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52±10 mmHg降至42±7 mmHg,(P<0.001);在支气管扩张患者由56±6 mmHg降至44±10 mmHg,(P<0.005).同时PaO2也有上升,分别由:(61±13)mmHg、(60±12)mmHg、(58±11)mmHg升到(71±15)mmHg、(71±11)mmHg和(75±18)mmHg,(P均<0.001).③与未用无创性机械通气的住院时间相比,住院天数有减少(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和支气管扩张的治疗中依从性好、动脉血气有改善和住院天数缩短.

    作者:佘君;沈策;范理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进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虽然许多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严格地控制血糖、血压可以减缓DR发展,对新生血管和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abetic macular edema,CSME)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可使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及黄斑水肿的患者视力丧失的危险降低50%,但是DR视力丧失发生率仍然很高.近年对DR发生机制的研究有较多进展,包括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血视网膜屏障的损伤、糖代谢异常、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DR是一种炎症病变.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开发新的药物来防治DR.

    作者:曹向阳;黎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树突状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在兔粥样动脉硬化病变中的分布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能否转化为泡沫细胞及其在高脂饮食所致兔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病变中的分布.方法:建立高胆固醇饮食致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取主动脉进行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S-100抗体染色用于鉴定树突状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电镜用于观察其超微结构特点.结果: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发现,在正常动脉内膜中,树突状细胞分布极少;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在内膜的泡沫细胞富集区域,部分表现出泡沫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电镜观察发现部分树突状细胞胞浆内见大量脂滴沉积,呈现典型的泡沫细胞特点.结论:树突状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中泡沫细胞的一个新来源,这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施鸿毓;张红旗;孙爱军;姚康;黄榕翀;陆浩;王克强;邹云增;葛均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肾功能影响的分析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并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总结4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与45例单纯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引起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肾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肾功能衰竭者12例,其中氮质血症期7例,尿毒症期5例.经过治疗,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其中40例康复出院,5例死亡,病死率11.1%.结论:降低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主要在于对术前高危因素的重视及术中术后积极的防治措施.

    作者:赵东;王春生;洪涛;丁文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评价胰腺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UTI)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在确诊后立即行动脉介入,应用改良Seldinger法置导管于胰腺病变供血动脉,持续灌注乌司他丁;对照组23例经静脉全身应用乌司他丁,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病人第3 d、第6 d血淀酶(BA)、尿淀粉酶(UA)、血糖(BS)、尿素氮(BUN)、白细胞(WBC)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而血钙(Ca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部症状(腹痛、腹胀)体症(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腺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较静脉用药有更好疗效,且并发症少.

    作者:张志强;陈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危重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DVT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儿应用股静脉插管.诊断DVT后均接受抗凝,祛聚综合治疗.4例行溶栓治疗;10例全部治愈,随访9例无复发,1例因原发病行截肢.结论:DVT在儿科发病率低,中心静脉插管是儿科DVT的主要危险因素,综合应用溶栓、抗凝及祛聚治疗,效果良好,后遗症少.

    作者:贾鑫磊;耿荣;李云娟;陈贤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胃镜治疗胃息肉体会

    我们自1997年10月~2004年8月采用OLYMPUS GIF-V240电子胃、十二指肠镜及其附件共治疗胃息肉88例,效果肯定.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饶正伟;姚芳;冯远碧;冯刚;王克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锁骨环抱器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

    目的:探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采用开放复位,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结果:38例获平均19个月随访,骨折全部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9个月,根据韩平良等的疗效标准,优27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5%.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有效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作者:谭进;倪江东;李贺君;谢宏明;毛新展;宋德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青少年肾消耗病-髓质囊性病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了解青少年肾消耗病-髓质囊性病综合征(juvenile nephronophthisis and medullary cystic disease,JN-MCD)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多尿、烦渴、贫血、慢性肾功能不全、生长发育迟缓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伴有色素性视网膜炎而另1例伴有明显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降低、尿比重降低、多种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异常等特点,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肾多发囊肿,囊肿主要位于皮髓交界及髓质.结论:JN-MCD是一组以肾髓质囊肿形成及隐匿性慢性肾功能不全为特征的遗传性囊性肾病.该病临床表现多样,有时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可以减少误诊、漏诊率,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亚伟;戴兵;张颖秋;王素霞;梅长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