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病药物疗法结合非药物的治疗体会

欧阳波;蒋艳红;欧阳少风

关键词:高血压病患者, 药物疗法, 非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 松弛疗法, 合理运动, 低体重, 住院, 饮酒, 摄取, 钠盐, 疗养, 经验, 戒烟
摘要:高血压病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低体重、限制钠盐摄取、合理运动、限制饮酒、戒烟及松弛疗法等.近年来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2002~2004年我们对住院疗养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非药物和药物结合的综合治疗,总结了高血压病综合治疗的一些经验.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老年人缺牙体会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下颌牙列缺损伴部分牙中、重度磨耗的设计及修复治疗,探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在重建口颌系统的正常秩序,适当恢复颌高度,重建咬合平衡等方面的使用效果.方法:对46例上述类型患者做(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随访观察1,6,12个月.结果:临床效果满意,均达到预期修复目的.结论:老年人部分牙列缺损伴有中、重度磨耗的患者,(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亚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3例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ALHE)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提高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分析华山医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13例确诊为ALHE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及其转归.结果:本病临床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红色至褐色的丘疹或结节,无淋巴结受累,通常局限在头面部和颈部.本病容易被误诊,但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包括血管增生、内皮细胞突入管腔以及混合性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对单发损害疗效好,而多发损害则治疗困难且容易复发.结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诊断ALHE是必需的.手术切除的疗效好,但可以复发.

    作者:陈连军;杨勤萍;戴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了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分为两组.80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并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余72例不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DVT发生率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术后用低分子肝素病人无一例发生DVT,血液流变学好于对照组;未用低分子肝素组有2例死亡,1例术后心跳、呼吸停止,42%术后肢体肿胀,9例彩超证实为DVT.所有用低分子肝素的病人未见有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明显改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预防DVT,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作者:邱冰;赵筑川;田晓滨;李波;韩伟;甄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3种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或小结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3种喉镜手术方法切除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疗效,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330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采用纤维内窥镜、显微支撑喉镜和间接喉镜3种手术方法治疗,统计结果,比较其疗效;以筛选更好的手术方法.结果:纤维内窥镜组有效率96.45%;显微支撑喉镜组有效率97.26%;间接喉镜组有效率87.18%,纤维内窥镜组和显微支撑喉镜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纤维内窥镜组和间接喉镜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种手术疗效不同,临床应用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应证.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对于局限性声带息肉和小结患者,纤维内窥镜手术可以作为首选,值得推广;对基底宽广的较大息肉患者,应选择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方法为好;间接喉镜手术简便,有特定的手术应用范围,不应完全放弃.

    作者:许伟民;顾志明;刘运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同步辐射装置(BSRF)上的衍射增强医学成像实验

    目的:利用衍射增强成像(DEI)技术成像机制的特异性,进行医学样品的成像研究,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使用衍射增强成像(DEI)技术对肝、肾样本进行成像,通过显微放大法获得图像分辨率,并对摇摆曲线上的不同位置成像结果进行分析,与病理和常规吸收像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获得的成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显示更多的微细结构,摇摆曲线上的不同位置对成像具有较大的影响.结论:DEI对样品,尤其是弱吸收组织(软组织)显示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望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彭屹峰;陈绍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皮素及其受体在家兔体、肺循环中的分布

    目的:了解正常情况下体、肺循环组织及血管中内皮素的分布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方法:新西兰兔12只,体重3~4kg.取肺、肾动脉长1.5 cm,肺、肾组织1.5 cm×1.5 cm.采用逆转录、酶联免疫扩增法及ELISA法测定内皮素受体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了解内皮素受体的分布情况.结果:肺动脉与肾动脉的内皮素A受体(ETAR)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其余组织、血管中内皮素受体表达无差异.光镜下观察发现肺组织切片中在支气管粘膜上皮及气管软骨中内皮素有特异性深棕色强阳性表达.结论:正常动物中,同一个体除肺动脉ETAR表达明显高于肾动脉外,其余组织的内皮素受体分布无明显差异.内皮素在正常动物体、肺循环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支气管粘膜上皮及气管软骨细胞有特异性强阳性显色,提示可能与肺动脉高压时肺功能异常有关,并进一步影响肺高压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叶明;贾兵;陈张根;李炘;杨毅;陈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预防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的意义.方法:采用上海PI产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DCG),对80例有ST-T改变的60岁以上老人的DCG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高于有症状者.结论:心肌缺血的程度以及老年心绞痛报警系统的缺损,可能是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原因.

    作者:李青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脑卒中三级康复方案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三级康复方案建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急性脑卒中病人7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的病人按三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的病人只接受普通康复治疗.所有病人康复治疗前行FMA、NIHSS和MBI评分,并随访6个月,随访期间每个月末再次进行上述量表的评定,并记录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康复治疗前两组之间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至6个月末时,治疗组病人的FMA、NIHSS和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的三级康复方案可使康复治疗更加规范有效,能有效改善病人的功能预后,并使三级医疗资源相互衔接、合理应用.

    作者:王东生;谢瑞满;姚金荣;刘剑英;吴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姑息性内支架治疗

    目的:评价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恶性梗阻腔内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26例下腔静脉恶性梗阻患者采用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102例,转移性肝癌24例.术前对患者行CT或MRI检查了解下腔静脉梗阻情况并记录患者临床梗阻症状.放置支架前后分别行下腔静脉造影,对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段长度、直径、压差进行分析.术后每2个月行下腔静脉造影或CT检查随访支架通畅情况.结果:126例患者置入145个支架.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长度为6.3±2.1 cm,狭窄段压力差由2.1±0.5kPa降为0.5±0.12kPa.狭窄段直径由0.3±0.11cm扩张至1.5±0.4 cm.术后患者症状迅速改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24个月,支架通畅率为87.2%.结论:置放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是对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恶性梗阻行姑息性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刘清欣;颜志平;王建华;程洁敏;龚高全;钱晟;陈颐;罗剑钧;刘嵘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评价胰腺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UTI)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在确诊后立即行动脉介入,应用改良Seldinger法置导管于胰腺病变供血动脉,持续灌注乌司他丁;对照组23例经静脉全身应用乌司他丁,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病人第3 d、第6 d血淀酶(BA)、尿淀粉酶(UA)、血糖(BS)、尿素氮(BUN)、白细胞(WBC)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而血钙(Ca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部症状(腹痛、腹胀)体症(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腺局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乌司他丁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较静脉用药有更好疗效,且并发症少.

    作者:张志强;陈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的收缩后收缩

    目的:讨论急性与陈旧性心肌梗死(MI)患者左心室收缩后收缩(PSS)出现的比例和峰值,以及与左心室节段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MI)患者42例,其中急性(MI)、陈旧性(MI)和正常对照组各14例(A,B,C组).运用GEvivid7彩色超声仪采集患者心尖3个切面的超声图像,并用Q-analyse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12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m),收缩后收缩峰值速度(PSS),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Em,Am),收缩期峰值位移(Ds)和收缩期峰值应变力(εs),用双平面Simposon法测量患者的EF值.结果:(1)MI后,PSS节段占总节段数的比例较正常增加,且A组比B组的增加更明显(P<0.01);PSS峰值较正常升高,且A组比B组升高更显著(P<0.01).(2)A、B两组的Sm,Em,Am,Ds和εs均明显低于C组(P<0.01),但A、B两组间除了Em外(P<0.01),其余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3)C组左心室基底段的平均PSS与EF值正相关(P<0.05),而A、B两组平均PSS与EF值呈现负相关趋势.结论: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MI)患者左心室PSS的比例和峰值,可以反映心肌的缺血、存活和节段功能的细微变化,是一种无创、快捷、定量的客观指标.

    作者:阮雯;舒先红;潘翠珍;黄国倩;刘诗珍;董丽莉;陈灏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双吻合器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与治疗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1月对152例直肠癌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结果: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是4.6%(7/152).结论:充分的肠道准备,良好的肠管血运,吻合口无张力及熟练运用双吻合器与正确放置引流管是预防吻合口瘘的主要措施.

    作者:孙晓光;梁正;马涛;张翔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携带可调控人胰岛素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构建携带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启动子控制下的人胰岛素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方法:将GIP-hIns基因自pCDNA3-GIP-hIns质粒中酶切下来,克隆至切除CMV启动子的pCA13-△CMV质粒中,形成转移质粒pCA13-GIP-hIns,然后与质粒pBHGE3共转染至293细胞株,在其中同源重组形成腺病毒颗粒.采用PCR方法对重组体进行鉴定,同时测定病毒滴度.体外转染STC-1细胞,并采用RT-PCR检测感染腺病毒的细胞内有无hIns mRNA的转录.结果:由pCA13-GIP-hIns和pBHGE3共转染至293细胞后,可得到阳性重组体Ad.GIP-hIns,经PCR检测表明已含有GIP-hIns基因.纯化所得腺病毒滴度约为1×1011pfu/ml.RT-PCR证实在感染重组体腺病毒Ad.GIP-hIns的细胞中有相应mRNA的转录.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GIP启动子控制下的人胰岛素基因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胰岛素基因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美东;张轶群;沈坤堂;姚礼庆;秦新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乌司他丁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期间对肝脏的作用,为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3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15)和对照组(B组,n=15).A组预冲液中加入UTI 1.5万U/kg,B组不加UTI.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及心脏插管完毕后30 min、开放升主动脉后1 h、6 h及术后24 h,从中心静脉插管采集血标本,共5次.放免法检测血中TNF-α、IL-6、IL-8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中TNF-α、IL-8、IL-6、ALT、TB在插管30 min后逐渐升高,A组术中及术后各时段各项指标均低于B组,且两组同时段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期间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包海军;高百顺;李天成;宋兵;柳德斌;张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外伤性癫痫大鼠模型皮层和海马NF-κB及GFAP的动态表达

    目的:动态观察核因子-κB(NF-κ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外伤性癫痫(PTE)模型皮层或海马的表达,探讨有关发病机制.方法:立体定向注射1000 nmol FeCl2于大鼠右侧运动皮层致痫.在不同时间点行为学视频、脑电图监测,皮层或海马行HE染色、普鲁士蓝和腾氏蓝反应、抗GFAP及抗NF-κB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所有大鼠在注射FeCl2后不久记录到癫痫样放电.致痫后1h即可见皮层和海马神经元NF-κB大量表达,7 d后减少;而皮层和海马胶质细胞NF-κB在7 d后可见移至核内,30 d后明显减少;GFAP在7~14d后表达增强;在7 d见到较多的NF-κB及GFAP双标阳性胶质细胞.结论:FeCl2皮层注射可以制成PTE动物模型.与NF-κB表达相关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在PT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NF-κB表达增加可能为FeCl2致痫的共同途径.

    作者:林元相;徐如祥;姜晓丹;康德智;柯以铨;杜谋选;蔡颖谦;刘新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固醇性息肉38例、胆囊腺肌增生症7例、腺瘤5例、早期胆囊癌6例)的大直径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胆固醇性息肉及腺肌瘤样增生病灶直径多小于10 mm,腺瘤及早期胆囊癌直径多大于10mm.若以阻力指数(RI)>0.60为恶性病变作为标准,则RI在鉴别良恶性息肉样病变方面有统计学意义,而病灶内血流形态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病灶的直径大小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丽莎;李伟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重症支气管哮喘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评价

    目的:无创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观察20例应用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 h,24 h及72 h的血气指标及部分生理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肺功能PEF,FEV1%的变化.与20例使用常规方法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作了对比.结果:无创通气组的血气指标(pH,PaO2,PaCO2),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PEF,FEV1%)以及心率的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O.05).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危重症哮喘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凯;朱晔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39例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对我院3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831例腹腔镜手术中有3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1%经开腹处理者5例,占0.27%.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15例,腹壁血管损伤5例,术中、术后出血6例,脏器损伤(膀胱、输尿管及肠管)5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3例,盆腔感染4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应该积极预防和作有效处理.

    作者:赵立霞;孙金豹;郑淑琴;李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指数与咪达唑仑镇静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line(○R) ARX-index,AAI)、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咪达唑仑镇静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分级Ⅰ~Ⅱ级、在下胸腰段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的成年病人.监测AAI和BIS,依据观察者警觉与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the alertness/sedation scale,OAA/S评分)评估镇静程度.术中每膈5 min静注咪达唑仑0.5 mg,直至OAA/S评分达到1分.分析AAI、BIS与OAA/S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诱导期,AAI、BIS随病人镇静程度加深明显降低,且与OAA/S评分值显著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0.973和0.945,均P<0.001).恢复期病人表现为骤醒,AAI、BIS亦快速上升.结论:AAI、BIS均可定量、准确地反映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

    作者:葛圣金;薛张纲;庄心良;周晓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CVT病人的发病年龄、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与治疗方法.结果:(1)年龄多在20~40岁;(2)多数病例为急性起病,病情逐渐进展;(3)病因多样;(4)早期表现为头痛(85%)、呕吐(60%),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5)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静脉性梗死灶(40%);(6)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83.3%),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或升高;(7)对因及脱水治疗基础上行抗凝治疗14例、溶栓1例,5例重症患者预后不佳.结论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的年轻病人,应高度怀疑CVT,及时行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联合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尽可能地检查和控制潜在病因,尽早开始抗凝治疗.对重症及经肝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建议局部静脉窦内溶栓治疗.

    作者:江梅;董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