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殿超;王大巍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和TSP-1的表达,测定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TSP-1和MVD三者之间关系及它们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TSP-1和MVD肿瘤的临床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膀胱癌中,VEGF表达高的,MVD值也高;而TSP-1表达强的,MVD值低(P<0.05).中度或高度表达VEGF而TSP-1阴性的肿瘤,MVD均值较高;VEGF低表达而TSP-1阳性的肿瘤,MVD均值较低.中度表达VEGF的膀胱癌中,TSP-1低者,MVD值较高;TSP-1表达强者,MVD值较低(P<0.05).VEGF、TSP-1表达与术后复发有关(P<0.05).结论:VEGF、TSP-1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膀胱癌血管形成的重要原因.膀胱癌组织中VEGF、TSP-1的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从多方面着手抗血管生成治疗膀胱癌也可能更加有效.
作者:邹戈;杨罗艳;刘紫庭;李杰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在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3例4组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12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IFN-γ、IL-10的含量,并检测血清肌酐浓度、尿蛋白定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与IgA肾病患者血IFN-γ增高,膜性肾病患者血IFN-γ降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的血IFN-γ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IL-10降低,肾功能衰竭患者血IL-10水平与血肌酐浓度呈负相关.结论:IFN-γ具有促进系膜增生性肾炎免疫损伤的作用并与蛋白尿的生成有关,IL-10的减少与肾小球肾炎的发展、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密切相关,血清中这两种Th细胞代表性因子平衡改变与临床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向莉;高小夏;潘家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气速指数测定对间质性肺病(ILD)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53例病人,其中男性14例,女性39例,年龄平均29±3岁,均用进口的全自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依据测定的MVV、VC的参数和各占预计值百分比计算气速指数.计算方法:气速指数=MVV%/VC%.气速指数>1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气速指数<1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结果:53例间质性肺病病人中,气速指数>1的有29例,同时F-V曲线描图各值均升高,RV、TLC、RV/TLC各值均降低,FEV1.0/FVC平均值为80%.气速指数<1有24例,F-V曲线描图各值均降低,RV、TLC、RV/TLC各值均增加,FEV1.0/FVC平均值为60%.结论:气速指数>1是诊断ILD的金标准,但是ILD病人有严重感染或合并症时,气速指数<1.
作者:潘殿柱;万双燕;刘宇;徐蔼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复发.方法:不追求小切口,正确判断疝环的边界,确保植入物放置覆盖整个腹股沟区,并与周围的坚韧组织适当重叠,确切缝合.结果:本组286例病人随访6个月~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避免术后复发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应完善手术方式.
作者:穆殿超;王大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应用已日益广泛,主要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补液、药物治疗、静脉营养等.然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infection,CVCI)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为进行有效防治,对62例此类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赵文;金燕芬;田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讨论急性与陈旧性心肌梗死(MI)患者左心室收缩后收缩(PSS)出现的比例和峰值,以及与左心室节段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MI)患者42例,其中急性(MI)、陈旧性(MI)和正常对照组各14例(A,B,C组).运用GEvivid7彩色超声仪采集患者心尖3个切面的超声图像,并用Q-analyse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12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m),收缩后收缩峰值速度(PSS),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Em,Am),收缩期峰值位移(Ds)和收缩期峰值应变力(εs),用双平面Simposon法测量患者的EF值.结果:(1)MI后,PSS节段占总节段数的比例较正常增加,且A组比B组的增加更明显(P<0.01);PSS峰值较正常升高,且A组比B组升高更显著(P<0.01).(2)A、B两组的Sm,Em,Am,Ds和εs均明显低于C组(P<0.01),但A、B两组间除了Em外(P<0.01),其余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3)C组左心室基底段的平均PSS与EF值正相关(P<0.05),而A、B两组平均PSS与EF值呈现负相关趋势.结论: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MI)患者左心室PSS的比例和峰值,可以反映心肌的缺血、存活和节段功能的细微变化,是一种无创、快捷、定量的客观指标.
作者:阮雯;舒先红;潘翠珍;黄国倩;刘诗珍;董丽莉;陈灏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和癌前病变移行细胞乳头状瘤的性质及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图像光度术测量和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与移行细胞乳头状瘤细胞核DNA含量和倍体增殖状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细胞核DNA含量和异多倍体出现率较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瘤高1~3倍多.结论:测定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与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瘤的细胞核DNA含量及倍体测定可作为膀胱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谢明;王建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3岁.因乏力、纳差、瘙痒,伴巩膜黄染3年余,加重3个月于2005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因乏力、纳差、瘙痒、巩膜黄染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TB70μmol/L,ALT 156.8 U/L,γ-GT 1168 U/L,ALP 1 430 U/L,予优思弗等药物治疗缓解后停药.之后病情常有反复,间断服用小剂量优思弗(0.25~0.5 g/d)治疗.
作者:郭津生;纪元;胡锡琪;王吉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反复发热1月余,体温波动于38.5℃左右,伴有寒战,食欲减退,体重下降5kg.入院后查体:体温正常,巩膜无黄染,腹部无压痛,总胆红素28.6 mmol/L.CT显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总管扩张,直径1.8cm,其下端十二指肠壶腹区见有直径1.0 cm结节,增强后强化.CTA显示胰周大血管未见明显受累征象.印象诊断:胆总管下端癌.
作者:刘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采用开放复位,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结果:38例获平均19个月随访,骨折全部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9个月,根据韩平良等的疗效标准,优27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5%.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有效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作者:谭进;倪江东;李贺君;谢宏明;毛新展;宋德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乳管镜的检查确认乳腺增生病.方法:对既往临床诊断为乳腺增生病的31例患者行乳管镜检查,根据镜下所见来加以分析.结果:31例患者的乳管镜下所示均为乳腺增生病的表现,其中3例增生严重,与乳腺癌难以鉴别,提示需行手术切除肿块,病理检查确诊.结论:乳管镜对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及诊断方法.
作者:李吉;章勇;石长清;俞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聚明胶肽应用于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中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90例可能需输血的手术病人随机均分成3组:对照组(D组)不进行血液稀释,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聚明胶肽组(J组)实施ANH,设计理想HCT为30%,经桡动脉放血,术中据具体情况予以输入自体放出血或异体血等,围术期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出血量、输血量,监测放血前后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aPTT、PT、ACT值等,术前、术后1d、7 d查肾功能(BuN、Cr)、血B2-微球蛋白,收集尿液监测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尿B2-微球蛋白及进行尿沉淀检查,记录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组均输异体血450±23ml,L组有4例输异体血200ml,J组未输异体血;L组放血后5min、15min MAP、CVP较放血前明显下降,HR则明显上升,具显著差异(P<0.05),J组放血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实施ANH病人放血前、后的凝血功能均正常,ACT值无明显差异;术后1 d D组、L组、J组分别有3例、1例、4例BuN、Cr、血B2-微球蛋白较术前异常升高,术后7 d恢复到术前水平,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及尿B2-微球蛋白各组各时段无显著差异,尿沉淀检查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聚明胶肽作为扩容剂应用于ANH中对肾脏功能影响小,可明显减少术中输血,临床应用具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吴利东;朱晓红;周颖;周志东;应俊;徐国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们自1997年10月~2004年8月采用OLYMPUS GIF-V240电子胃、十二指肠镜及其附件共治疗胃息肉88例,效果肯定.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饶正伟;姚芳;冯远碧;冯刚;王克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3种喉镜手术方法切除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疗效,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330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采用纤维内窥镜、显微支撑喉镜和间接喉镜3种手术方法治疗,统计结果,比较其疗效;以筛选更好的手术方法.结果:纤维内窥镜组有效率96.45%;显微支撑喉镜组有效率97.26%;间接喉镜组有效率87.18%,纤维内窥镜组和显微支撑喉镜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纤维内窥镜组和间接喉镜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种手术疗效不同,临床应用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应证.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对于局限性声带息肉和小结患者,纤维内窥镜手术可以作为首选,值得推广;对基底宽广的较大息肉患者,应选择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方法为好;间接喉镜手术简便,有特定的手术应用范围,不应完全放弃.
作者:许伟民;顾志明;刘运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骶管阻滞是小儿麻醉中常用的区域阻滞之一,其操作简便,作用显著,尤其和全身麻醉联合使用,在小儿中下腹及下肢手术围术期镇痛中,显示了更可靠更优越的特性.随着新技术,新药物的不断出现,骶管阻滞已不仅用于术中镇痛.利用一些药物延长单次注射阻滞时间,通过对骶管置管的准确定位达到围术期镇痛的目的.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小儿骶管阻滞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王丽红;张学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了解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50例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的脑脊液标本,用套式PCR检测脑脊液中HSV D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中特异性HSVIgM抗体.结果:150例中有6例脑脊液HSV1 DNA(+),另1例HSV1 IgM(+);病例呈散发性起病,无明显季节、年龄、性别分布特点.与其他病毒感染相比,惊厥持续状态、精神症状发生率高(P<0.01),意识障碍、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4.67%.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为HSV1的原发感染,可导致脑炎、脑干脑炎、急性播散性脊髓膜炎;起病较危重,出现精神症状较多,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作者:杨天娇;朱启镕;王晓红;王建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小肠移植始于20世纪初期.1905年Carrel[1]首先报道了小肠移植技术,1959年Lillehei等[2]完成了首例犬小肠移植手术,1964年Deterling[3]首次为人类婴儿进行小肠移植.但由于小肠是体内大的淋巴库且肠腔内富含各种微生物,移植免疫反应远比其他脏器剧烈和复杂,排斥反应的同时常合并严重的肠源性感染,而且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相当困难,所以1980年以前全世界仅施行小肠移植8例,患者全部死于败血症、排斥反应和其他技术问题,长仅存活76d[4]小肠移植的研究因此一度停滞,20世纪70年代以后,肠外营养成为小肠功能衰竭的首选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花荣;曹晖;吴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成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系膜区Ⅰ型胶原和Ⅳ胶原的含量变化规律,以明确其与系膜增生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测定胶原含量在判定病变程度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S-P法检测正常的肾组织、52例轻至重度MsPGN肾穿刺活组织标本肾小球系膜区Ⅰ型胶原及Ⅳ型胶原的含量变化,用图文分析系统测系膜区特异染色部分的相对面积,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系膜区Ⅰ、Ⅳ型胶原的表达与系膜增生程度有关,且两种胶原表达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28,P<0.05.结论:Ⅰ型胶原和Ⅳ型胶原随肾小球系膜区系膜增生性病变程度加重而表达增强,且两种胶原的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杨政;白云凯;丁小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ALHE)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提高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分析华山医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13例确诊为ALHE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及其转归.结果:本病临床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红色至褐色的丘疹或结节,无淋巴结受累,通常局限在头面部和颈部.本病容易被误诊,但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包括血管增生、内皮细胞突入管腔以及混合性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对单发损害疗效好,而多发损害则治疗困难且容易复发.结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诊断ALHE是必需的.手术切除的疗效好,但可以复发.
作者:陈连军;杨勤萍;戴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诱导HL60细胞分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FCM)检测HL60细胞分化抗原CD11b、CD14和CD68抗原表达,Annexin V/PI染色法测定HMBA对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FCM检测HMBA对于HL60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HMBA作用72 h后,HL60细胞CD11b抗原表达明显上调,表明HMBA诱导HL60细胞向成熟粒系分化;同时HMBA具有很弱的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HMBA作用后HL60细胞被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结论:HMBA对HL60细胞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分化,诱导凋亡不是主要作用机制;HMBA阻滞HL60细胞于G0/G1期,这种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可能是HMBA促分化作用的基础.
作者:陈字;范华骅;孟妍;聂小绚;谢彦晖;谢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