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

郭津生;纪元;胡锡琪;王吉耀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免疫性肝炎, 巩膜黄染, 优思弗, 肝功能异常, 药物治疗, 瘙痒, 患者, 小剂量, 医院, 停药, 女性, 间断, 病历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3岁.因乏力、纳差、瘙痒,伴巩膜黄染3年余,加重3个月于2005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因乏力、纳差、瘙痒、巩膜黄染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TB70μmol/L,ALT 156.8 U/L,γ-GT 1168 U/L,ALP 1 430 U/L,予优思弗等药物治疗缓解后停药.之后病情常有反复,间断服用小剂量优思弗(0.25~0.5 g/d)治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胆总管绒毛状腺瘤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反复发热1月余,体温波动于38.5℃左右,伴有寒战,食欲减退,体重下降5kg.入院后查体:体温正常,巩膜无黄染,腹部无压痛,总胆红素28.6 mmol/L.CT显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总管扩张,直径1.8cm,其下端十二指肠壶腹区见有直径1.0 cm结节,增强后强化.CTA显示胰周大血管未见明显受累征象.印象诊断:胆总管下端癌.

    作者:刘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气管插管中小剂量琥珀胆碱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小剂量琥珀胆碱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0例临床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在全麻诱导中应用不同剂量(1.5 mg/kg和0.5 mg/kg)的琥珀胆碱,观察心血管系统、肌松作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变化.结果:小剂量起效晚约2.24min,呼吸暂停时间短约2.17min,肌松作用和插管条件满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与大剂量相比无显著差异,肌颤及术后肌痛的发生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大剂量比较,小剂量也能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无相应减轻.

    作者:吕克重;穆殿超;李铁成;汪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了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分为两组.80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并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余72例不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DVT发生率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术后用低分子肝素病人无一例发生DVT,血液流变学好于对照组;未用低分子肝素组有2例死亡,1例术后心跳、呼吸停止,42%术后肢体肿胀,9例彩超证实为DVT.所有用低分子肝素的病人未见有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明显改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预防DVT,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作者:邱冰;赵筑川;田晓滨;李波;韩伟;甄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3岁.因乏力、纳差、瘙痒,伴巩膜黄染3年余,加重3个月于2005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因乏力、纳差、瘙痒、巩膜黄染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TB70μmol/L,ALT 156.8 U/L,γ-GT 1168 U/L,ALP 1 430 U/L,予优思弗等药物治疗缓解后停药.之后病情常有反复,间断服用小剂量优思弗(0.25~0.5 g/d)治疗.

    作者:郭津生;纪元;胡锡琪;王吉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式探讨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复发.方法:不追求小切口,正确判断疝环的边界,确保植入物放置覆盖整个腹股沟区,并与周围的坚韧组织适当重叠,确切缝合.结果:本组286例病人随访6个月~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避免术后复发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应完善手术方式.

    作者:穆殿超;王大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E-选择素基因A128C多态性对冠心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粘附分子E-选择素基因外显子3128编码处碱基A/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严重性的关系,及其对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的影响,了解通过该基因型筛选CHD易患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可能性.方法:入选145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其中73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72例为稳定型心绞痛,并入选14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E-选择素基因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E-选择素水平.结果:CHD组和对照组及ACS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E-选择素A128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差异.CC+AC基因型患冠心病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5.843倍(OR=5.843,95%CI:3.066~11.133).CC+AC基因型的血清E-选择素浓度显著高于AA基因型(49.9±9.6)ng/ml与(35.3±7.4)ng/ml,P<0.01).结论:E-选择素基因A128C多态性与CH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可影响血清E-选择素水平,C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作者:姜红;杜明;饶丹;曾秋棠;郭和平;王敏;葛均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教育对胰岛素治疗的影响

    我院从2001年开始开展了多学科协作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及糖尿病教育工作,本文总结糖尿病教育对胰岛素治疗依从性以及对代谢控制的影响.

    作者:蒋辉;刘泽兰;曹长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FN-γ、IL-10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在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3例4组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12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IFN-γ、IL-10的含量,并检测血清肌酐浓度、尿蛋白定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与IgA肾病患者血IFN-γ增高,膜性肾病患者血IFN-γ降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的血IFN-γ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IL-10降低,肾功能衰竭患者血IL-10水平与血肌酐浓度呈负相关.结论:IFN-γ具有促进系膜增生性肾炎免疫损伤的作用并与蛋白尿的生成有关,IL-10的减少与肾小球肾炎的发展、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密切相关,血清中这两种Th细胞代表性因子平衡改变与临床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向莉;高小夏;潘家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蛛网膜下腔给予不同剂量的吗啡用于术后镇痛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给予多大剂量的吗啡用于术后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进行全髋置换术病人,术后随机双盲蛛网膜下腔给予0.2 mg或者0.5 mg吗啡用于镇痛.在术后第1个24 h有多少病人需要曲马多进行术后镇痛补救,以及曲马多总共消耗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0.2 mg和0.5 mg剂量组术后的第1个24 h需要追加剂量病人数分别为,16(48%)和28(85%)(P=0.003);0.2 mg和0.5 mg组病人在术后需要追加曲马多的剂量分别为45.4±24.6 mg和85.5±34.3 mg(P=0.002);在两个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基本相似.结论:蛛网膜下腔给与0.5mg吗啡可以产生较0.2 mg更明显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贵成;高艳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危重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DVT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儿应用股静脉插管.诊断DVT后均接受抗凝,祛聚综合治疗.4例行溶栓治疗;10例全部治愈,随访9例无复发,1例因原发病行截肢.结论:DVT在儿科发病率低,中心静脉插管是儿科DVT的主要危险因素,综合应用溶栓、抗凝及祛聚治疗,效果良好,后遗症少.

    作者:贾鑫磊;耿荣;李云娟;陈贤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39例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对我院3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831例腹腔镜手术中有3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1%经开腹处理者5例,占0.27%.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15例,腹壁血管损伤5例,术中、术后出血6例,脏器损伤(膀胱、输尿管及肠管)5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3例,盆腔感染4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应该积极预防和作有效处理.

    作者:赵立霞;孙金豹;郑淑琴;李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3月~2005年6月113例Ⅰ类锁骨骨折病人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切开复位骨圆针内固定、记忆合金环形抱骨板和AO重建钛钢板4种方法治疗.术后随访3周~24个月.结果:临床疗效按连学全等拟定的标准进行评价.手术治疗共54例,50例优良,优良率92.6%.非手术治疗59例,51例优良,优良率86.4%.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优良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相同.3种手术治疗方法中,AO重建钢板可根据锁骨形态塑形,内固定牢靠,并发症相对较少,是1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利春叶;廖全全;杨钦泰;曹代成;喻林波;李晓文;叶飞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病理形态学改变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病理形态学改变特征.方法:临床检查确诊为病理性近视患者100例(172眼)行OCT检查.用Macular Thickness Map、Fast Macular Thickness及Line程序扫描黄斑区、视乳头、颞侧大血管弓、色素改变及近视弧等部位.结果:将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按部位不同分为4类,其中,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病变中89眼(51.7%)可见玻璃体后皮质黏附,黄斑全层裂孔15眼(8.7%),黄斑板层孔2眼(1.2%),黄斑前膜(EMR)11眼(6.4%).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改变中13眼(7.6%)发生无黄斑裂孔的后极部神经上皮层浅脱离,其中5眼(2.9%)可见后极部视网膜脱离周边部网膜外层劈裂,神经上皮层内层劈裂3眼(1.2%).33眼(20%)发生视乳头颞侧近视弧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浅脱离.色素上皮及脉络膜病变中140眼(81.4%)视网膜色素上皮不均匀萎缩,Fuchs斑10眼(5.7%),近视弧165眼(95.9%),后极部脉络膜广泛萎缩117(68.0%)眼.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25眼(14.5%).巩膜改变中后巩膜葡萄肿146眼(84.9%).结论:OCT可活体观察病理性近视的眼底组织病理学改变,对分析其眼底病变特征及病程观察有重要价值.

    作者:时乐;黎蕾;姜春辉;王玲;黄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皮素及其受体在家兔体、肺循环中的分布

    目的:了解正常情况下体、肺循环组织及血管中内皮素的分布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方法:新西兰兔12只,体重3~4kg.取肺、肾动脉长1.5 cm,肺、肾组织1.5 cm×1.5 cm.采用逆转录、酶联免疫扩增法及ELISA法测定内皮素受体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了解内皮素受体的分布情况.结果:肺动脉与肾动脉的内皮素A受体(ETAR)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其余组织、血管中内皮素受体表达无差异.光镜下观察发现肺组织切片中在支气管粘膜上皮及气管软骨中内皮素有特异性深棕色强阳性表达.结论:正常动物中,同一个体除肺动脉ETAR表达明显高于肾动脉外,其余组织的内皮素受体分布无明显差异.内皮素在正常动物体、肺循环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支气管粘膜上皮及气管软骨细胞有特异性强阳性显色,提示可能与肺动脉高压时肺功能异常有关,并进一步影响肺高压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叶明;贾兵;陈张根;李炘;杨毅;陈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肾功能影响的分析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并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总结4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与45例单纯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引起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肾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肾功能衰竭者12例,其中氮质血症期7例,尿毒症期5例.经过治疗,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其中40例康复出院,5例死亡,病死率11.1%.结论:降低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主要在于对术前高危因素的重视及术中术后积极的防治措施.

    作者:赵东;王春生;洪涛;丁文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

    下肢浅静脉曲张为外科常见病.10%~15%的成年男性和20%~25%成年女性会出现有症状的大隐静脉曲张.许多欧美国家的患病率高达20%~40%.在我国,张培华等调查1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8.16%,45岁以上为16.14%.推算现有病人约8000万至1亿例.如1/20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就有400~500万例.

    作者:徐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严重呼衰患者血气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经面罩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与有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改善的治疗作用.方法:将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感染、支持等一般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加用有创通气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并分别于治疗0、2~3、6、24、72 h、持续通气治疗结束前及结束后2 h动脉血气分析.并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心率、血压等在各个治疗时期的变化.结果:共观察患者52例.治疗组29例,其中2例家属要求放弃治疗;2例改为有创通气,1例死亡.其余24例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后好转,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6±5.4 d,精神状态好转时间4.8±3.8(2~22)h,住院时间13.3±5.8 d.对照组23例,其中6例拒绝气管插管而改用无创通气治疗,2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其余13例好转,好转率与治疗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意识状态好转时间4.5±2.6(2~11)h(与治疗组比较,P>0.05),通气时间6.5±6.2 d(与治疗组比较,P>0.05),住院时间12.2±8.8 d(与治疗组比较,P>0.05).动脉血气、心率、呼吸等变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组面部压伤4例,腹胀5例;对照组4例机械通气6 d后并发肺部感染,腹胀4例.结论:无创通气治疗对于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改善动脉血气的作用,与有创通气疗效相似,而且肺部感染发生等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

    作者:欧阳修河;于立萍;郑文涛;尹睿;张颖;王新安;王爱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糠酸莫米松洗剂治疗神经性皮炎和湿疹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0.1%糠酸莫米松洗剂治疗神经性皮炎和湿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以0.1%糠酸莫米松乳膏做对照.受试者每天外用药物1次,先用洗剂,干燥后再用乳膏,疗程4周.在治疗始、治疗后1、2、4周对各观察指标进行评估记录.结果:共有133例神经性皮炎、141例湿疹患者参加本次研究,其中试验组137例,对照组、138例.治疗后1~4周,两组患者各项症状/体征指标计分及总计分均有明显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4周,神经性皮炎患者试验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9.09%和98.48%,对照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1. 21%和98.48%;湿疹患者中,试验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9.30%和98.59%,对照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8.57%和100%,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2.9%,均为局部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0.1%糠酸莫米松洗剂治疗神经性皮炎和湿疹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好,应用方便.

    作者:胡东艳;李明;潘琳;王强;吴国勤;傅雯雯;顾军;金雪娟;张博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经会阴部照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及其疼痛的疗效

    目的:研究直线偏光近红外线(SUPER LIZER,超激光)经会阴部照射对慢性前列腺炎及其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前列腺炎伴有疼痛且口服抗生素无效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超激光组,只经会阴部照射超激光)和B组(超激光加服药组除与A组一样照射超激光外还口服抗生素).用超激光经会阴部照射前列腺部位,体位为截石位,C探头,照射及间歇比为7:1,每次20min,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检查治疗前后前列腺液(ESP)镜检白细胞,记录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结果:A组治疗后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结果显示76%减少,12%无改变,12%增加;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以及VAS评分均明显降低;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有效率分别为81%、82%、81%.B组治疗前后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比较结果为白细胞91%减少,3%无改变,3%增加;B组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以及VAS评分标均明显降低;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有效率分别为93%、97%、98%.A组与B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包括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VAS评分疗效比较及症状改善程度)均未见明显差别.结论:超激光经会阴部照射对慢性前列腺炎及其疼痛有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蒋克泉;朋立超;周任远;吴贵龙;杨美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3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2005年收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手术处理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肿瘤多位于胃部,多的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不适.手术前81.3%(26/32)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误诊.均行外科手术切除.其中因复发而行2次手术者10例.3次手术者8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死亡8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较低,其确诊依靠病理结果.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对复发或远处转移者积极再次手术可延长生存期.

    作者:周宏;孙晓光;夏加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