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踇趾甲下骨疣合并甲床周围软组织感染6例报告

孙国强;郭庆升;张世斌

关键词:甲下骨疣, 软组织感染, 骨软骨瘤, 现报告如下, 医院就诊, 手术治疗, 临床症状, 合并症, 趾骨, 疗效, 抗炎, 患者
摘要:发生在趾骨末节甲床下的骨软骨瘤即甲下骨疣是一种少见的骨软骨瘤(图1),由于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不引起注意,往往是有合并症出现才到医院就诊.本院1992年至今共收治6例踇趾甲下骨疣合并甲床周围软组织感染患者,经抗炎后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支具治疗(四)

    (上期连载文章刊登于本刊2000年第9期934页)4 小儿矫形支具4.1 调节固定式小儿足部矫形支具结构原理:可调节固定式万向节将踝小腿托与前足托连接,在小腿、踝部、前足分别有扣带固定.

    作者:孙磊;姬文平;战永安;叶连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骨肉瘤细胞株HOS生长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外源性一氧化氮对骨肉瘤细胞株(HOS)体外生长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NP(Sodium Nitroprusside,硝普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OS细胞株,经细胞作用产生外源性一氧化氮,通过Griess比色法、MTT比色法,观察HOS细胞株一氧化氮的产生量及对细胞株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随着SNP浓度的增加,HOS细胞一氧化氮的产生量逐渐增加而细胞存活数量逐渐减少,以SNP 200μmol/l浓度为一个分界点,200μmol/L以下时变化不明显,200μmol/L以上时变化明显,经统计学分析,200μmol/L以上各组间差异明显(P<0.01).结论:一氧化氮对体外培养的骨肉瘤细胞株生长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新宇;秦斌;史占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三关节融合术治疗儿麻后遗马蹄内翻足远期效果综合分析

    目的:综合评价三关节融合术治疗儿麻后遗马蹄内翻足的远期疗效.方法:用临床标准和足底压力测定对术后16年3个月的24名病人24足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临床效果优良19足,可5足;X线片显示:三关节融合率、踝关节退行性变发生率100%.畸形复发为肢短造成的马蹄足复发.患足疼痛发生在踝关节及足底胼胝区,胼胝区压力明显大于对侧足相应区域(P<0.01).临床疗效优良者,其动、静态足底压力较均匀.临床疗效可者足底压力异常.结论:用临床标准和足底压力测定综合评定足部手术效果更为客观、准确.

    作者:张伟;黄耀添;王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特发性脊柱侧弯椎旁肌的病理学研究

    特发性脊柱侧弯(IS)是一类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虽然它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但从生物力学及神经生理学观点出发,IS(特发性脊柱侧弯)是躯干姿式反射弧异常所致的畸形,作为此反射弧的效应器--椎旁肌肌力的不平衡起了重要作用,并且随疾病进展呈现出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作者:王洋;李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儿童股骨颈骺板完全性早闭的病因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骺板早闭的发病因素.方法:在描述症状和体征的基础上,对罹患本病的5例儿童进行了ESR、C-反应蛋白测定;X线片、CT、同位素和病理检查.结果:平均年龄为10.7岁.主要表现有跛行,患髋疼痛和屈曲、内旋活动受限,肢体平均短缩1.9cm;X线片显示股骨颈骺板线消失,股骨头小,股骨颈短;CT发现股骨头密度不匀;99mTC骨扫描可见股骨头放射性均匀分布,但骺板处无浓聚;2例病理结果为滑膜透明变性.结论:本病可能是Legg-Perthes病的特殊类型.

    作者:赫荣国;顾章平;李浩宇;许瑞江;王浩;卢强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新加坡中央医院管理和骨科医生的培养

    我自1993~2000有机会四次访问新加坡中央医院,其中两次有较长时间在骨科学习和工作.此期间我们不仅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好的交流,同时在学术活动中也相互渗透和学习.他们也多次来中国,泰安曾成功的举办了两次中--新骨科学术会议.不少国内的学者通过会议的交流也与新加坡中央医院建立了友好的联系.所以说新加坡中央医院骨科和医生们已是活跃在中国骨科大家庭中的友好使者.

    作者:张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家族性颈椎管狭窄症

    199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4个家族系1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11例行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曹飞;刘忠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粗隆下旋转截骨术治疗Perthes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粗隆下旋转截骨术治疗Perthes病的效果.方法:采用粗隆下旋转截骨的方法为36例Perthes病的患者(37髋)作了治疗,患者平均年龄8.5岁(3~14岁).受到随访的有24例(25髋),平均随访5.6年(2~10年).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分别做出评估.结果:临床分组优良率占80%,X线分组优良率占80%.其中9岁以前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结论:粗隆下旋转截骨术治疗Perthes病效果满意,简便易行.

    作者:李景云;金明新;狄勋元;阮狄克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蛛网膜囊肿的分型与诊断的探讨(文献综述附2例报告)

    通过本院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综述,对蛛网膜囊肿的病因、命名进行总结,并重点探讨其分型与诊断.认为蛛网膜囊肿可分为硬膜内蛛网膜囊肿和硬膜外蛛网膜囊肿两型.MRI对诊断该病准确性高且不易漏诊,脊髓造影也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乃昊;农大件;刘贺;吴参胜;陈坚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突出椎间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中是否有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表达,以便进一步了解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法,通过抗MMP3的单克隆抗体,对78例椎间盘突出症和14例非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标本进行染色.结果:椎间盘突出症中的MMP3比非椎间盘突出的多,差异非常显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脱出型及游离型的MMP3比凸出型的多,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脱出型与游离型的MMP3差异没有显著意义.结论:MMP3与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有关,椎间盘组织退变程度的差异是临床不同突出类型的生化基础.

    作者:杨圣;史可中;安荣泽;廖文波;郑晓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痛风致腕管综合征1例报告

    患者,男性,80岁.全身多关节皮下散在结节形成2年,伴右手桡侧3指半麻木.随后左手偶现类似症状.既往曾有痛风急性发作.有肾结石史.无痛风家族史.在门诊或自用药治疗.

    作者:王永春;侯明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四边孔综合征误诊误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四边孔综合征之病因、病机,提高早期诊断率,避免误诊误治.方法: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①详尽病史采集.②认真、全面查体.③肌电图.④手术探查.⑤术后随访.结果:手术证实腋神经在四边孔处嵌压并且与肱三头肌长头和小圆肌粘连,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四边孔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术后三角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继锋;李秀英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骨延长治疗肢体短缩畸形进展

    由于各种原因如因感染、外伤以及先天性或发育异常引起的肢体短缩畸形较为常见.掌骨和手指的缺损直接影响手的功能;下肢的一侧肢体的短缩,会使患者骨盆倾斜,步态不稳,髋、膝关节的屈曲畸形,足部的畸形,久之,脊柱产生代偿性侧弯,会严重影响下肢的功能.骨延长术是目前治疗肢体短缩畸形,恢复或改善肢体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作者就骨延长术治疗肢体缩短畸形的进展谈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覃世才;李兴云;肖荣驰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治疗痉挛性脑瘫初步报告

    目的:用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术治疗肢体痉挛性脑瘫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16例肢体痉挛性脑瘫患者采用正常神经干与病变神经干的侧侧吻合术,即将支配痉挛肌群的主要神经干与相对正常的邻近神经干的近端显露出5~6cm后相互靠拢,切开两神经相邻面的神经外膜和束膜1~2cm,直至神经纤维裸露后相互紧密对合再吻合其束外膜.结果:经10~39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肢体痉挛、畸形均有明显的缓解,其中6例患儿已无明显的痉挛发作,恢复了患肢的主要功能,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继续改善.未发现供体神经功能明显障碍.结论:周围神经侧侧吻合术是治疗肢体痉挛性脑瘫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后痉挛肌群可获得部分正常的神经支配从而改变大脑皮层定位.

    作者:张少成;禹宝庆;石志才;修先伦;赵永江;黄平;姚一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头状骨带蒂移位与血管蒂骨瓣植入治疗月骨无菌坏死

    目的:报道带骨间前动脉背侧支血管蒂的头状骨移位术与以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的桡骨瓣植入术联合应用治疗月骨晚期缺血性坏死的结果.方法:对46例患者行坏死月骨摘除,头状骨带蒂移位后以血管蒂骨瓣植入填塞头状骨空隙.结果: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1.5个月,45例腕痛完全消失,1例明显缓解,握力平均达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健侧的75%.结论:2种术式的联合应用对Ⅲ、Ⅳ期月骨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作者:崔胜杰;张金荣;冀雪霞;王向辉;刘玉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踇趾甲下骨疣合并甲床周围软组织感染6例报告

    发生在趾骨末节甲床下的骨软骨瘤即甲下骨疣是一种少见的骨软骨瘤(图1),由于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不引起注意,往往是有合并症出现才到医院就诊.本院1992年至今共收治6例踇趾甲下骨疣合并甲床周围软组织感染患者,经抗炎后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国强;郭庆升;张世斌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骨淋巴管瘤(文献复习及1例报告)

    目的:探讨骨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方法:诊治1例骨盆骨淋巴管瘤,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无复发,症状消失.结论:骨淋巴瘤影像学特点主要呈溶骨性破坏,CT表现由均匀一致的水样密度,不同程度的骨破坏,无死骨形成.MRI增强囊壁呈不同程度增强,骨组织呈长T1、T2信号,周围软组织及肌肉内呈长T2,稍长T1信号,沿组织间隔蔓延.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植骨.

    作者:赵建民;杨勇;贾验青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试论清洁级医学动物实验室的建设

    随着生物医学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各学科对医学动物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合格的动物实验室,特别是清洁级动物实验室势在必行.

    作者:赵书平;席先成;时利民;彭清平;陈涛;王永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异体硬脊膜及透明质酸钠联合应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粘连

    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和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是导致医源性椎管狭窄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9年以来应用异体硬脊膜移植及透明质酸钠充填预防椎管内粘连,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张兴林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并马尾压迫综合征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并马尾综合征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1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马尾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手术所见及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1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马尾综合征均有括约肌功能障碍或肌力下降,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恢复,平均随访3年5个月,优良率83%.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并马尾综合征,大部分有椎管狭窄因素存在.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术后效果恢复满意,禁止推拿按摩.

    作者:亓向同;葛东;魏开斌;梁久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