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氧头孢治疗急性感染的临床观察

李华;祝善珠

关键词:氟氧头孢, 治疗对策, 急性感染, 临床观察, 泌尿生殖道, 感染性疾病, 血液肿瘤, 耐药菌株, 临床疗效, 抗生素, 呼吸道, 应用, 外科, 报告
摘要:随着耐药菌株的逐渐增多,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难度相应增大,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治疗对策,新型抗生素的发展是对策之一.我们于1998年3月~8月期间,应用氟氧头孢治疗急性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外科及血液肿瘤伴发急性感染,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复B超检查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重复B超检查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重复B超检查的我院8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经手术证实,5例非手术治疗者B超跟踪观察.85例诊断符合,符合率为98.84%;漏诊1例,漏诊率为1.16%,误诊率为0.结论:重复B超检查能准确地判断腹部的损伤程度和性质,可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龚伟达;张光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及时间选择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减压术对胸腰椎骨折病人神经症状的改善及减压效果.方法:以1990年~199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手术的120例胸腰椎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前后的Frankel分级的变化、脊椎减压程度、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和失血量等因素.结果:手术后病人的总体神经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平均Frankel积分从术前的2.1分上升到术后的3.1分(P<0.001).前路减压术的减压效果比后路减压术明显,92%的病人能完全减压,但前路减压术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失血量较大.创伤发生到手术的间隔时间小于4d失血量大,创伤4d后手术失血量明显低于早期手术者.手术失血少者术后神经症状的改善较大.结论:减压术能有效地改善胸腰椎骨折病人的神经症状,有明显的减压效果.前路术的减压效果较好,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失血量较大.创伤4d后手术可减少手术中失血,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合理的手术时间为创伤后4~14d.

    作者:姜晓幸;陈统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蚤休粉治疗200例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近年来,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c,CT)所引起的女性生殖道感染已成为性传播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且有上升趋势.衣原体女性生殖道感染发病率国内10%~42%;国外(美国)8%~40%;研究表明,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CT感染),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有关,而这些炎症均与不孕构成因果关系.国内不孕症患者中衣原体感染率高达50%~60%.

    作者:叶燕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房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CM)对22例房颤患者静脉血中GPⅡb/Ⅲa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与26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结果:房颤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房颤患者中的持续房颤组高于阵发房颤组(P<0.01).结论:房颤引起血小板激活,激活程度可能与房颤持续时间有关.房颤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检测GPⅡb/Ⅲa对评估房颤患者的栓塞危险性及指导抗凝、减少栓塞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燕淑;祁芸芸;袁家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X线与CT对照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肺淋巴瘤的CT与X线表现,以提高对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经穿刺或手术证实的肺淋巴瘤29例,均作胸部CT扫描及X线摄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9例肺淋巴瘤患者影像学表现为:结节病灶9例、支气管肺炎表现9例、节段性肺炎表现3例、肺不张1例、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27例、胸腔积液11例、网织状改变4例,其中23例具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改变.CT显示肺部病灶,尤其是肺门纵膈淋巴结方面优于X线.结论: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CT是肺淋巴瘤诊断和观察疗效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振岳;吴献华;施裕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子宫肌瘤的动脉内栓塞治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育龄妇女中达20%~25%.尽管半数以上患者为无症状性肌瘤,但因肌瘤可引起子宫出血、盆腔压迫及疼痛症状,在美国它是子宫切除术常见的指征,占经腹手术者的40.2%,占经阴道手术者的7.5%[1].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通过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较外科手术在降低创伤,维持子宫原有功能等方面显现出更大的优势[2~7].本文就子宫肌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作者:周根华;邵国良;王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急救(附113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5年1月~1998年12月住院分娩的、从第三产程起至产后24h内出血量达到500ml的113例病例做一回顾性总结,并对此提出预防和急救的具体措施.

    作者:王书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对策

    目的:探讨肺心病与血小板活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试验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19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和170例健康人血浆GMP-140、TXB2、vWF、6-keto-PGF1α浓度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同时对抗血小板治疗组与非治疗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肺心病各期、各组患者血浆GMP-140、TXB2、vWF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期高于缓解期(P<0.01);抗血小板治疗组则低于非治疗组(P<0.01);而血浆6-keto-PGF1α浓度,肺心病各期各组低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P<0.01);抗血小板治疗组则高于非治疗组(P<0.01).结论:(1)肺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高度活化,以急性发作期尤为显著,对肺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起一定作用.(2)血浆vWF浓度变化与GMP-140基本相仿,也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指标之一.(3)抗血小板治疗可以作为肺心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以改善肺循环功能,促进肺心病急性发作的缓解.

    作者:顾建钧;朱爱国;吴开伦;俞信祥;顾静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和老年前期戊型肝炎患者临床分析

    病毒性肝炎在老年传染病中居首位,近年来颇受国内学者关注,然而有关老年戊型肝炎少有报道,本文通过109例老年和老年前期首次发病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分析,侧重介绍老年和老年前期戊型肝炎患者的重要临床特点.

    作者:苗莉君;谢瑞满;佘为民;吴琳;胡德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肺肉瘤(附3例报告)

    肺部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以癌多见,而原发性肺肉瘤较为罕见,我们曾先后诊治3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刘忠达;陈海泉;黄澜;白春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人肺癌首诊误诊原因分析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日益上升,已成为城市中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老年人由于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并且肺癌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导致误诊.本文通过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住的1642例老年肺癌病人中选择首诊未明确诊断为肺癌的62例患者进行分析,指出临床医师对老年人肺癌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警惕,从而减少漏诊、误诊,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作者:陆明;杨蕊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胰岛细胞瘤的超声诊断探讨

    目的:提高对胰岛细胞瘤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胰岛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岛素瘤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9例,超声与CT对其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7.8%(14/18)、75%(9/12).结论:超声与CT均能对大部分胰岛细胞瘤作出定位诊断,但对其定性诊断尚需总结提高.

    作者:张晖;王文平;徐智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隐裂牙根管治疗前树脂带环固定的应用体会

    隐裂牙继发牙折较为常见,其发生原因不仅是患牙的咬合创伤、结构缺陷等患方因素所致,根管预备以及牙胶充填时对根管壁的过大施力、各种衬垫粘结材料对牙体抗折性能的影响、设计不合适的桩及其腐蚀后可能产生的体积膨胀等方面的医源性因素也是发生牙折的原因[1,2].为此不少文献均提倡根疗前先辅以金属带环加固、根疗疗效稳定后再以全冠修复的隐裂牙治疗方法[3].本文介绍一种更为简便的、以速凝树脂(POLIN)为材料的带环制作方法供同仁参考.

    作者:罗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糖尿病高血压与非糖尿病高血压的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心脑血管病变仍然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和2~4倍.本文分析、探讨、影响伴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柴佩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口腔癌患者血清TNFα、IL-2和sIL-2R水平的变化

    目的:研究口腔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对45例口腔癌患者血清TNFα、IL-2、sIL-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口腔癌患者血清TNFα、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而IL-2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腔癌患者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网络可能存在明显的缺陷或紊乱,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抗肿瘤免疫状态增高.

    作者:李海如;郑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妊高征与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36例,正常妊娠妇女21例,正常健康女性2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应用硝酸根还原酶与Griess反应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受检者血中一氧化氮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高原妊高征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及正常非妊娠妇女,妊高征患者一氧化氮含量按轻、中、重程度不同较正常妊娠组逐渐增高.结论:高原妊高征患者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增高,且增高水平与病情有关.

    作者:雷应权;李丹华;任雨笙;余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出生后1周内38例新生儿惊厥分析

    为了解出生后1周内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及发作形式,现将本院1996~1998年本科收治的38例新生儿惊厥,作了回过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品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补充全谱血清蛋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转铁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面积灼伤患者伤后免疫球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试图通过补充全谱血清蛋白以纠正其变化.方法:灼伤面积超过30%的灼伤患者21例,补充蛋白组12例,每日静脉补充全谱标准化血清蛋白100ml,连续7~10日,对照组9例,另设正常对照组8例,观察前两组患者血IgG,IgA,IgM和转铁蛋白(T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结果:大面积灼伤后患者血IgG,IgM,TRP水平明显降低,静脉补充全谱血清蛋白可不同程度地纠正其变化.并一定程度地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结论:静脉补充全谱血清蛋白可一定程度地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

    作者:刘琰;章雄;方培耀;廖镇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因素的分析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性疾病,不但影响预后,也增加了医疗费用.为了解其危险因素,加强对感染的控制,现对我院1995~1998年出院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沈晓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诊断、分类和选择不同CT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CT平扫加普通增强螺旋CT;3例CT平扫加增强薄层螺旋CT动脉、门静脉期、延迟的多期扫描.根据CT表现,将肝门区胆管癌分为外生型和浸润狭窄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外生型5例:肝门区肿块向管外生长为主,肿块较大且明确,形态极不规则,有延迟强化,CT应强调增强延迟扫描技术.浸润狭窄型4例:表现管壁浸润、狭窄,管腔内肿块或肿块不明显,CT技术应强调薄层螺旋扫描.血管受侵犯情况,仅增强螺旋CT动脉、门静脉期扫描能显示.结论:螺旋CT诊断肝门区胆管癌非常准确,依据不同的病变类型,侧重选择不同CT检查技术,可对病变精确定位、定位诊断.

    作者:王海林;丁汉军;梁长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