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SA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倪浩东;向晨

关键词:前列腺癌 PSAD PSAV
摘要:目的:探讨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PSA相关指标的价值.方法对直肠指检和血清PSA水平检查后可疑为前列腺癌的26例患者进行PSAD、PSAV跟踪检查,后根据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分为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良性病变组,比较两组上述PSA相关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两组PSA无明显差异,但前列腺癌组PSAD、PSAV均值较前列腺良性病变组明显升高.结论:PSAD、PSAV等PSA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钾血症32例抢救体会

    低钾血症伴危象者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多以呼吸肌麻痹及心律失常而死亡.现就1998年4月~1999年3月收治的32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19~56岁,平均33.5岁.以发病至病情严重的入院时间为1~24h.其病因为:感染14例,其中病毒性感染9例,急性胃肠炎5例;甲亢9例;周期麻痹4例;肾小管酸中毒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注射干扰素合并输液反应各1例.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见附表.

    作者:苟安栓;郝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术后胆漏

    目的:总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鼻胆管引流术诊断治疗术后胆漏的经验.方法:对10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鼻胆管引流治疗的胆漏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术后胆漏病人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5~20d,平均13d.结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是治疗术后胆漏的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作者:仇养杏;张智勇;殷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可吸收丝线荷包环扎治疗闭合性髌骨骨折(附61例报告)

    髌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基本以手术治疗为主.我院自1991年1月~1996年4月,共对61例闭合性髌骨骨折采取了用可吸收丝线荷包环扎进行内固定手术,其疗效均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军;林伟龙;朱炯;李连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4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其中Ⅰ E期10例、ⅡE期4例、ⅢE期3例、Ⅳ期7例.结果:术前确诊仅6例(25%),手术切除率87%(20/23),随访23例(95.8%),随访期1~2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8.6%和39.2%.手术切除20例的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5.7%和50.3%.结论: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主要原因是其X线征象与大肠癌酷似和内镜下病理活检阳性率较低.治疗上选择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联合术后化疗和(或)放疗的方案为合理.

    作者:凌跃新;黄德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方法:1993年5月~2000年6月,共20例接受21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47~76岁,平均64±9岁.其中缺血性中风患者7例,一过性脑缺血者11例,无神经症状者2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19例同时行DSA检查,18例行MRA检查.狭窄度测定方法同NASCET.21侧手术的颈内动脉中,19侧狭窄≥70%,2侧狭窄60%~69%伴斑块溃疡.采取颈丛麻醉,术中选择性地应用转流管和补片缝合.术后定期行超声检查和随访.结果:术后30d内元死亡和中风.围手术期有1例TIA和2例术后颅神经损伤.20例随访1~63个月,平均31±20个月.术后2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92.3%和0,5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79.1%和12.5%.2例随访超声检查发现手术侧颈内动脉50%~60%的再狭窄.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有满意的围手术期结果和预防中风的远期疗效.

    作者:郭大乔;王玉琦;符伟国;叶建荣;陈福真;陈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周血中AFPmRN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监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AFPmRN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高危人群监测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采取AFP升高2次以上的慢性肝病患者63例、12例肝癌、21例肝癌术后患者静脉血5ml,用RT-PCR进行AFPmRNA检测.结果:AFP定量与AFPmRNA阳性率无显著关系(P>0.05),AFP进行升高组、持续升高组和波动组间AFPmRNA阳性率无显著关系(64.71%、40%、40.58%,P>0.05),AFP进行升高组、持续升高组发癌率为58.82%(10/17),30%(3/10)显著高于AFP波动组4.35%(3/69,P<0.01).AFPmRNA阳性检出肝癌41.67%(5/12),高危结节60%(6/10)、肝癌术后复发100%(4/4).AFP大于200μg/L能检出58.82%(10/17)肝癌和25%(1/4)的术后复发灶,AFP大于200μg/L、AFPmRNA阳性结合影像检测能检出91.67%(11/12)的肝癌和100%(4/4)的术后复发灶.结论AFP进行和持续升高是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AFPmRNA阳性也是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AFPmRNA能检测部分AFP阴性的肝癌患者,因此,AFP、AFPmRNA和影像联合检测能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作者:施裕新;林文尧;陆键;姚登福;谢阳桂;胡振民;吴晓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肿瘤瘤周水肿与VEGF mRNA表达

    目的:通过观察脑膜瘤、胶质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以了解其与瘤周水肿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脑膜瘤37例,胶质瘤28例.用RT-PCR的方法测定VEGF 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根据影像学检查计算脑肿瘤瘤周水肿指数EI.用线性相关分析VEGF mRNA与EI的相关性.结果:脑膜瘤中VEGF mRNA的表达与瘤周水肿程度EI呈正相关,r=0.619,P<0.01.在胶质瘤中,两者也呈正相关r=0.874,P<0.01.结论:脑肿瘤分泌VEGF是瘤周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煜;崔尧元;胡桦;江瀛川;陆林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上海综合性医院住院心脏病病种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住院心脏病病种变化趋势.方法:对1990~1999年上海的综合性医院中山医院内科住院心脏病患者病种构成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共11004例,并与1948~1989年4个年代的研究结果比较.结果:(1)20世纪50~90年代心脏病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在内科住院病例中所占的比例80年代高,90年代较80年代轻微下降.5个年代依次为9.89%,15.69%,20.91%,29.40%和27.66%.(2)各种心脏病病种构成呈持续渐进变化,90年代各种心脏病病种构成比与过去4个年代相比显著的特点是冠心病继续增加,成为住院心脏病中的首位病因,占住院心脏病总数的33.57%;其次是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占19.95%;风湿性心脏病构成比顺位继续下降,列第三位,占11.76%.(3)其它特点: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变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呈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明显下降.(4)住院心脏病病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5个年代依次为17.91%,11.51%,14.07%,6.14%和2.5%.结论:上世纪后50年,上海地区住院心脏病病种的构成显著改变,冠心病等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的心脏病增多,是本世纪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

    作者:金雪娟;王健生;陈灏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药源性铅中毒1例报告

    1临床资料1.1病史患者女性,52岁.下肢浮肿1个月,腹胀伴呕吐、便秘3周.患者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浮肿,晨轻晚重,经卧床休息浮肿有所消退.3周前无诱因下出现腹胀,以下腹为主,进食后即感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并反复便秘,2~3d解便1次.病程中患者时感乏力,体重减轻5kg,无发热、腹痛、腹泻.既往有白癜风史,服用中成药(白胶丸)1个月余.

    作者:寿涓;周月明;张丽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在脑瘤术后的应用分析

    目的:评估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在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并与地塞米松常规治疗作比较.方法:术前首次1.0g静推,术中每4h用1.0g,术后每4~6h 1次,剂量为500mg/次,维持2~3d,第3~4天开始减量,约8~10d左右停用.维持剂量可视病情采用80mg每4~6h或40mg每4h静脉推注.结果:甲强龙组对脑水肿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组.甲强龙组30例与地塞米松组24例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甲强龙疗效好,不良反应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有应用价值.

    作者:欧阳火牛;丁美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皮康霜治疗外耳道真菌病266例疗效观察

    外耳道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笔者自1995年2月~2000年1月,用皮康霜(广东顺峰药厂产)治疗外耳道真菌病266例(328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兰聪;郭敬福;黄新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及耐药监测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耐药监测,供临床用药借鉴.方法:对1999年7月~2000年7月期间我院临床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920株肺炎克雷伯菌,186株大肠埃希菌,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检测ESBLs,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结果:92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菌239株,检出率为25.98%,186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31株,检出率为16.67%;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对其它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P<0.01);亚胺培南对产ESBLs菌全部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检出率高,且为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由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褚海青;李惠萍;何国钧;瞿介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光剥舌患者总体蛋白更新速度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光剥舌患者蛋白质代谢变化的总体特征.方法:用稳定同位素15N标记的氨基酸作示踪剂,测定30例光剥舌苔患者和15例正常人总体蛋白更新速度.结果:光剥舌苔患者总体蛋白质代谢速率加快,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P<0.01),蛋白质代谢处于负平衡.结论:光剥舌患者蛋白质代谢的变化可能与体内交感神经活动的变化有关.在临床治疗除要提供高能量、富含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饮食、药物及维生素B6以外,更应抓紧治疗原发病及补肾养阴治疗.

    作者:戴豪良;陈依萍;朱青梅;吴靖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不同根治性切除术标准的评价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PLC)3种根治性切除术标准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各种标准归纳为3种:术中单项标准(A):完整切除肉眼所见肿瘤,术中多项标准(B):在A的基础上增加①无主要管道癌栓②肿瘤数目不超过2个③无肝外转移,术后综合标准(C):在B的基础上增加术后2个月内AFP降至正常和影像学检查无肿瘤残存.对222例PLC肝切除患者按3个标准分组,比较各标准根治组生存率(OS)及无瘤生存率(DFS)间差别.结果:A、B、C根治组的3年OS58.5%、72.1%和91.6%,3年DFS36.4%、44.0%和56.4%.A、B根治组OS、DFS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B根治组两者之间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多项条件的术中根治标准较单项标准更为合理.结合术后随访结果的综合标准比仅凭术中判断的标准更有实际意义.

    作者:黄力文;马曾辰;林芷英;汤钊猷;钦伦秀;叶青海;孙惠川;黄晓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鼓膜修补术袖套夹层法与内植法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纯鼓膜修补术的袖套夹层法和与内植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位病例129耳的手术疗效.其中内植法57耳,袖套夹层法72耳.从鼓膜再穿孔率、菲薄率、气骨导差改善率三方面比较疗效.结果:袖套夹层法在鼓膜再穿孔率、菲薄率方面略优于内植法,气骨导差改善率二者大致相同.结论:袖套夹层法具有补膜成功率高,新生鼓膜质量好操作简单易行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克勇;赵宁军;孙臻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肠道肿瘤术中放疗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胃肠道肿瘤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寻求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10月开始我们随机对胃肠道肿瘤病人在手术切除肿瘤后,术中对肿瘤淋巴引流区采用电子束照射20~25Gy(31例),同期对照组(71例)仅行手术,两组术后均行MF+CF或口服氟脲嘧啶化疗,就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和肠蠕动恢复同常规胃肠道肿瘤手术(P>0.05),手术时间比通常延长20~30min,实为放射治疗时间.术后复查血常规,也未发现白细胞总数或成分明显变化.两组病例均未发生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肠坏死等并发症.术后至2001年2月其远期随访中未发现肠坏死、以及局部纤维化造成的胰腺功能不良或者肠粘连,也未发现术后局部复发.结论:术中放疗本身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术中放疗对胃肠道肿瘤病人的预后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

    作者:罗文杰;陈刚;倪旭东;张勇;陈问潭;赵大方;刘葆瑶;许厚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MRI在诊断咽旁间隙病变中的价值

    目的:总结咽旁间隙肿瘤的MRI特点,评价MRI对咽旁间隙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咽旁间隙肿瘤20例,全部行MRI检查,18例行增强MRI检查.结果:腮腺深叶来源肿瘤9例,良性混合瘤5例,恶性肿瘤4例,肿瘤与腮腺深叶间的脂肪间隙消失,颈内动脉无或向后稍移位.颈动脉鞘来源肿瘤10例,与腮腺深叶间的脂肪间隙存在,颈内动脉均明显向前移位.其中神经鞘瘤8例,迷走体瘤2例,后者可见明显流空.来自三叉神经的神经鞘瘤1例,与腮腺深叶的脂肪间隙存在,颈内动脉无移位.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主要来自腮腺深叶和颈动脉鞘,MRI是鉴别咽旁间隙肿瘤可靠的影象学检查方法.

    作者:吴卫平;周康荣;施伟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耳鸣的临床分析

    目的:耳鸣是耳鼻喉科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症状复杂,严重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治疗耳鸣的药物很多,但效果不理想.我们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耳鸣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方法:选取1999年12月~2000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7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8例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另一组32例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做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前列腺素E1治疗耳鸣的有效率是73.17%,利多卡因治疗耳鸣有有效率是47.22%.结论:临床观察表明,前列腺素E1是治疗耳鸣的有效药物.

    作者:侯玉凡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改良三叶皮瓣法乳头乳晕再造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乳头乳晕再造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三叶皮瓣法对6例患者行乳头乳晕再造.结果:6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无1例出现坏死.结论:改良三叶皮瓣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乳头乳晕再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建英;亓发芝;吴坤南;施越冬;张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预测特发性阵发性房颤的心电图标志

    目的:通过体表心电图的指标预测特发性阵发性房颤(IPAF).方法:对确诊IPAF病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各40例,测量体表心电图12导联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结果:大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在IPAF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P波时限110ms和P波离散度40ms作为区别IPAF和正常健康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85%和82.5%、85%.结论:大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是预测IPAF的一种有用的心电图指标.

    作者:周国宝;夏燮均;林佑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