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潘广仙;廖云梅;董志伟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早期胃癌, Gastric Cancer, 基因表达产物, 淋巴结转移, 分子生物学, 组织浸润, 肿瘤细胞, 生物化学, 黏膜下层, 观察疗效, 辅助诊断, 免疫学, 血液, 体液, 局限, 价值, 患者, 方法, 测定
摘要: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指癌组织浸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类型 [1].肿瘤标志物作为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产物,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2].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的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概念备受关注,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肿瘤治疗的第4种模式.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生物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并已取得了越来越多可喜的成果,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内分泌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就生物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作-概述.

    作者:徐立友;宋钊;刘钊;战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靶向线粒体转录因子A大鼠活体RNA干扰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在体外构建并筛选出靶向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有效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用于大鼠整体RNAi实验,观察其对肝组织中目的基因表达的干扰效果.方法:设计4条siRNA序列并合成双链DNAoligo,制备目的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体外感染目的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TFAM的表达情况,从而筛选出有效的干扰靶点.构建大鼠活体RNAi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肝脏中靶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均提示siRNA序列成功连接入载体中.RT-PCR结果提示3号靶点的干扰效率高,达到了55%左右,Western blot也验证了其干扰的有效性.大鼠活体RNAi结果显示,肝脏中目的基因的表达也明显减少,这种表达减弱具有特异性和靶向性.结论:TFAM靶向RNA干扰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能有效抑制目的细胞中线粒体转录因子A的表达.构建的慢病毒载体在大鼠活体内也具有良好的干扰效果.该研究为下一步利用此慢病毒载体进行活体RNA干扰打下了基础.

    作者:林恒;唐春;吴乔;冯春林;张玉君;别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非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生存七年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4岁,于2002年8月12日上午首次人我院普外科.患者自述自2002年上半年因上腹疼痛,逐渐消瘦,经当地县医院超声、CT、AFP及血、尿糖检测诊断为肝转移癌,慢性胆囊炎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随后为进一步求治曾先后去多家医院,均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中晚期.

    作者:孟照华;米文宁;吴战军;王梦兰;舒义;王振征;董燕;李新民;赵志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MTA1 m RNA与ki6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MTA1 mRNA与ki6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TA1 mRNA的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结果:MTA1 mRNA、ki67蛋白在乳腺癌低分化组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 MTA1 mR-NA、ki67蛋白在c-erbB2阳性组的表达水平高于c-erbB2阴性组(P<0.01),MTA1 mRNA、ki67蛋白在ER阳性组的表达水平低于ER阴性组(P<0.05).ki67蛋白与MTA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3.结论:MTA1 mRNA和ki67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作者:何春兰;陈平;苗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癌的肝移植治疗现状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癌有效的方法.肝癌虽然可以作为肝移植的适应证之一,但是肝癌肝移植的选择标准并不统一,目前国际上参照比较多的有Milan标准、匹兹堡标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国内有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杭州标准、复旦标准.活体肝移植的开展拓宽了肝癌肝移植受体选择的范围,为更多的肝癌患者提供了肝移植治疗的可能.由于肝移植受者的增加和供肝紧缺的日益加重,肝移植受者术前等待时间越来越长,补救性肝移植及等待期间的各种过渡治疗受到重视,这些治疗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术前等待期,减少术后旰癌复发,提高肝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率.

    作者:刘军;公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癌的消融治疗

    随着超声定位技术的提高和新-代消融设备、剂型的问世,各种消融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同肝癌的手术治疗、区域治疗一同构成了肝癌的综合治疗体系.但各种消融治疗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掌握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科学地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技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不足,方能提高肝癌疗效.

    作者:李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4例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是临床常见的严重急腹症之一,发病急骤,过程凶险.病死率极高,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及内科保守支持治疗,但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和病死率.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ANP已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 [1-3].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4月为14例ANP患者行腹腔动脉插管持续药物灌注、出血动脉栓塞,配合临床其他支持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宁丹;李彩霞;李春海;谢富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细胞癌门腔间隙淋巴结转移的治疗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门腔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07年3月-2008年5月实施手术治疗的7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伴门腔间隙淋巴结转移者10例,转移率为12.8%,其中术前及术中诊断4例,占40%(4/10);术后诊断6例,占60%(6/10),术后3个月发现1例,4~6个月发现2例,>6个月发现3例.术前及术中诊断为门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中行淋巴结清除,术后发现门腔间隙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立体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应用靶向治疗药物.门腔淋巴结缩小明显;甲胎蛋白均不同程度下降,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肝细胞癌伴门腔间隙淋巴结转移并非少见;术中应常规探查门腔间隙,清除门腔间隙淋巴结可避免大多数淋巴结转移的漏诊;立体放射治疗结合靶向药物是治疗肝细胞癌术后门腔间隙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石学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妊娠合并阑尾炎的个体化治疗体会

    妊娠合并阑尾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我院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0年5月一2008年5月,我院收治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78例,年龄21~34岁,其中21~27岁54例,>27岁24例;首次妊娠70例,再次妊娠8例;发病孕周<12周9例,12~27周23例,28~32周36例,>32周10例.78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例,化脓性阑尾炎48例,坏疽性阑尾炎合并穿孔12例.

    作者:胡少辉;广怡;沈雄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脾联合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亢

    原发性肝癌合并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存在,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是肝癌外科治疗的难题,肝脾联合切除治疗肝癌合并睥亢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治疗手段,对这一方法的手术原理、适应证、方式及处理过程等作一详细阐述.

    作者:张朋;张建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ABO血型不同供肝肝移植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供受体ABO血型不同肝移植的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BO血型不同肝移植临床资料.血型相容的6例采用常规治疗.血型不相容的9例均于术中显微镜下吻合肝动脉和胆道,术后采用四联免疫治疗方案及抗凝治疗,其中1例术前行血浆置换,5例术中切除脾脏.结果:血型相容的6例无并发症出现.血型不相容的9例中,4例患者顺利恢复,无并发症;其余5例中,3例出现急性排异反应,4例出现胆道非吻合口狭窄,3例死亡.结论:ABO血型不同但相容的供肝肝移植效果良好,血型不相容的供肝肝移植并发症多.当供体缺乏而受者病情不能等待时,可以选择性进行,但应该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吴凤东;吴风云;陈新国;臧运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管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应用与进展

    血管组织支架是血管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内容.制备支架的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和组织相容性,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支架在结构形状、机械强度及规模化生产方面均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二者均有很多问题要克服.近年来,该领域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杂交支架、纳米材料支架等新型支架.就血管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春民;汪忠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防治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 [1].出血是LC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2005年5月-2008年6月对220例胆囊疾病患者行LC治疗,其中术中出血45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董秀霞;宋振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重视胆囊结石成因的基础研究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进行了2次大规模胆石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胆道结石的发生部位与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胆囊结石患病率显著上升,而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数大幅度下降,肝内胆管结石的降低尤其明显.而在胆囊结石中,70%~80%的结石为胆固醇性结石.

    作者:王坚;鲁嘉越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39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指患者年龄在60岁(美国标准为65岁)以上的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对云南禄丰县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39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尹登贵;王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部切口感染42例治疗体会

    切口感染在腹部手术后患者中并不罕见,传统的清创、引流、换药等治疗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愈合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开支均增加.我科对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切口内放置负压引流管进行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宏;郑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整合素ανβ6与MMP-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νβ6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结肠癌及切缘正常组织中整合素ανβ6与MMP-9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νβ6、MMP-9阳性率明显高于切缘结肠组织(P<0.01),且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νβ6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892,P<0.01).结论:检测整合素ανβ6与MMP-9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可作为结肠癌预后评估指标之一;针对二者进行相关靶向研究可能为治疗结肠癌提供新途径.

    作者:刘恩宇;彭程;宋炜;牛卫博;王加勇;赵传宗;贺兆斌;牛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盐酸羟考酮和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性内脏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及硫酸吗啡控释片对癌性内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癌性内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OO组应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MO组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根据NCCN(2008年)原则,应用即释吗啡进行药物剂量滴定,后转换为控释剂.整个过程保持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记录应用控释剂后15 d的解救药用量及副作用,分析控释药物的成本-效果比,评价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及硫酸吗啡控释片对癌性内脏痛的治疗效果.结果:解救药用量OO组少于MO组(P<0.05).OO组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MO组(P<0.05),疼痛治疗有效率及成本-效果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和硫酸吗啡控释片都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但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在解救药用量及减少胃肠道副作用方面优于硫酸吗啡控释片,可作为癌性内脏痛治疗的优选药物.

    作者:于慧;梁立双;王建峰;刘旭冬;张国转;刘恩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指癌组织浸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类型 [1].肿瘤标志物作为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产物,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2].

    作者:潘广仙;廖云梅;董志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细胞癌诊治新进展

    就全球而言,2002年肝细胞癌(1a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约占所有新诊断恶性肿瘤的6%,其中半数以上发生在我国 [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HCC重要的病因.我国主要由HBV感染引起,西方和日本等地区则多由HCV感染所致.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硬化发病率上升,对HCC发病率的影响不容忽视.

    作者:吴力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