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寒地区冠心病辨证治疗前后 QTcd、JTcd 及 CRP 的变化

郭勤

关键词:冠心病, QT 离散度, JT 离散度, C - 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观察高寒地区虚实2型冠心病(CHD)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前后 QT 离散度(QTd)和 JT 离散度(JTd)与 C -反应蛋白(C - 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比较134例高寒地区冠心病(CHD)患者中偏实型组69例与偏虚型组65例 QTd 、JTd 和校正 QTd(QTcd)和校正 JTd(JTcd)及 CRP 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偏实型组与偏虚型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QTd、QTcd、JTd 、JTc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治疗前后 C -反应蛋白(C - reactive pro-tein,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QTcd、JTcd 与 CRP 在治疗的变化中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4、0,57,P <0,01)。结论中医辨证论治高寒地区冠心病(CHD)偏实型与偏虚型患者,治疗前后 QTcd、JTcd 及 CRP 有显著的改善,在临床中医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与针刺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方法,观察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针刺两种方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颈源性肩周炎的治疗提供简便效捷的适用技术。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颈源性肩周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取颈外横突治疗点进行弹拨;对照组取大椎、阿是穴(压痛点)、夹脊穴(双),患侧新设、大杼、悬钟、中渚、养老、合谷等穴行常规针刺。1次/ d,10次/疗程,两个疗程后行疗效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综合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间疗效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观察组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分比较(P <0,01),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分比较(P <0,05);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强度评分比较(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愈率(分别为46,03%和20,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与针刺法均能有效缓解疼痛并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但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在提高临床治愈率和减轻疼痛方面明显优于针刺法。

    作者:夏玉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体内表柔比星的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体内表柔比星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Agilent tc - C18;流动相为:0,01 moL/ L 磷酸二氢铵缓冲溶液(冰醋酸调 pH =4,4):乙腈=79:21;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 min;进样量:20μl;柱温:室温。选择柔红霉素作为内标,以蛋白质沉淀法提取血浆样品。结果检测表柔比星血药浓度在0,01172~10,0μg/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5),低定量限为0,01172μg/ ml(S/ N≥10);日内 RSD <5,75%,日间 RSD <4,8%;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6,3%,RSD 为4.8%(n =5);表柔比星血浆样品在72 h 内不同条件下基本稳定。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体内表柔比星的血药浓度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表柔比星血药浓度测定。

    作者:梁素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院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目的:总结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建立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的经验,示范和推广中医临床模拟技能训练的规范化教学。方法结合临床技能训练的教学特点、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等内容,在广泛收集文献的基础上,建立其标准操作规程及实训流程的草案,组织各临床学科资深专家进行意见征询、现场调研、讨论修订。结果制定了科学的临床技能实训功能模块划分规则,以及各模拟训练系统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各功能模块间的实训流程,在此基础上制定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完成模拟训练系统管理数据库,制定训练室培养方案;各模拟训练系统操作考核标准。结论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的建立,既提高了我院的实训教学水平,又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对其他中医院校建立临床实训中心起到了示范作用。

    作者:郎森艳;高云;苏春燕;蒋科卫;陈志强;唐先平;许慧荣;张磊;周晓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名老中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用药规律的 varclus 聚类分析

    将搜集到的26位名老中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568份验案输入到验案分析系统,通过 SAS 软件对用药频率≥10%的38种中药进行 varclus 聚类分析。38种中药共分为9类:1)柏子仁、黄芪、人参、生地、炙甘草;2)百合、炒枣仁、知母、远志、栀子;3)生龙骨、生牡蛎;4)麦冬、白芍、五味子;5)车前子、茯苓、白术、葶苈子、泽泻;6)丹皮、党参、桂枝、三七、当归、黄连;7)半夏、石菖蒲、陈皮;8)赤芍、红花、丹参、黄芩;9)川芎、郁金、枳壳、柴胡、苦参。通过研究发现针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某一证型或某一症状,名老中医习惯应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作为特定的药物组合来治疗,其组方用药规律对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在临床用药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庞庆荣;陈守强;徐亮;毕文霞;侯建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原发性失眠的中西医治疗概述

    原发性失眠(PI)患者愈发增多,相对继发性失眠而言,PI 的病因机制不明,迟迟没有定论,治疗手段亦有限。西医治疗以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为主,前者适用范围受限,后者不良反应与副作用明显,在此基础上中医疗法日渐受到重视,中药内服、针刺、推拿、耳穴等单一疗法亦或联合治疗,都取得很好的疗效,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和 Pubmed 查阅了失眠相关病因机制、治疗研究内容,对PI 的中西医治疗作简单总结,为临床医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提供帮助。

    作者:唐楚英;郭静;王麟鹏;王丽晨;尚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组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便秘发生率为3%~17%,并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便秘不仅能引起痔、裂等肛门部疾病的发生,还能诱发和加剧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甚至诱发结肠癌,严重影响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其产生的医疗费用不菲,加重了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分别从中西医病因、发病机制研究、诊断与检查概况、中西医治疗进展等几方面对功能性便秘进行了阐述。

    作者:唐伟峰;唐晓军;杨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肾散结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补肾散结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散结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骨转移灶变化、止痛效果、骨转移灶无进展时间等。结果治疗组在骨转移灶疗效方面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7,8% vs 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可延长骨转移灶无进展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并且明显改善患者疼痛、腰膝酸软的症状。结论补肾散结方联合唑来膦酸在抑制骨转移灶生长、缓解患者骨性疼痛、改善患者骨转移相关症状方面等均有较好效果。

    作者:张炜;赵凌艳;徐祖红;李炜;王立芳;王中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肾活血方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2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观察术后两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胫骨、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采用股骨远端4个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1~4),胫骨近端3个区(ROI5~7)共7兴趣组分区,记录收集数值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假体周围骨密度较术后2周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假体周围骨密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

    作者:刘欣;吴淮;刘文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结局 ADL 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结局 ADL 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康复和预后判断提供一些客观指标及佳治疗方案,指导康复治疗工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治疗和康复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研究对象的康复结局影响因素分为Ⅰ类不可干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偏瘫侧、类型、病变部位、医疗费用来源、文化程度),Ⅱ类可干预影响因素(康复治疗开始时间、疗程、患者对脑卒中认识、康复的愿望或主动性、康复治疗方法是否规范),Ⅲ类并发症影响因素(肩手综合征、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心理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和Ⅳ类基础疾病的控制质量影响因素(卒中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四个类别,使用改良的 Barthel 指数评分(MBI≥60,MBI <60),判断患者 ADL 独立程度,并逐项分类统计后,采用二分类的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结局的 ADL 能力 MBI 评分与病变的类型、部位、康复治疗开展持续时间、患者对康复的愿望或主动性等有关,并受患者的年龄、医保费用来源、并发症、基础疾病控制质量等因素影响。结论早期重视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结局影响的关键因素,可有效预防不良因素影响,并为患者提供佳康复治疗方案,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

    作者:刘永丽;李进元;龚丛芬;唐莉;王云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冠心病稳定期中医证候特点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一种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文章通过 CNKI 知识数据库2004年1月-2014年9月国内发表的文献为主,以“冠心病 AND 证”为关键词,共检索106篇,精选其中有明确证候分型的文献35篇。以证候证型频率高低依次分为气虚血瘀型、痰瘀互结型、心血瘀阻型、气滞血瘀型、气阴两虚型、气虚痰阻瘀型和痰浊壅塞型,七种证候型为冠心病的主要征型。文中通过研究表明,证候研究可显著提高现代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因此掌握冠心病证候特点,提高辨证论治具有非凡的意义。

    作者:郭海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炮制方法的大黄制剂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综述

    有临床证据和实验研究证实大黄可有效治疗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在中国因大黄存在多种药理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脏病( CKD)治疗,但是当前的证据级别仍偏低,并未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文中根据当代药理研究、文献论述、老中医经验等探讨如何应用不同炮制方法的大黄制剂治疗CKD,从中医角度探讨规范性使用大黄治疗CKD策略。

    作者:毕礼明;陈英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张勉之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临症经验体会

    文章通过介绍张勉之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临症经验体会。探析肾虚血瘀是导致肾病综合征发生的根本病理机制,肾虚为本,瘀血为标,常伴有水湿、湿热、浊毒等重要的临床表现,故在补肾活血的基础上还应结合不同的病症,加用利湿清热、降逆排毒等方法。此外临证时还应结合个体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辨病辨证,调和阴阳,使阴阳平衡;升降结合,调畅气机。

    作者:贾胜琴;艾辰;张勉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ADVIA 2120i 血液分析仪异常报警可靠性评价

    目的:针对新购进 ADVIA 2120i 血液分析仪报警信息进行可靠性分析。方法选取500例有异常报警信息提示的和500例无报警提示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手工涂片,经瑞姬氏染色,显微镜镜检复核对比。结果对于有报警信息提示的标本中未成熟粒细胞(IG)、血红蛋白浓度不等(Hc - VAR)、小红细胞(MICRO)、核左移(Ls)、大红细胞(MACRO)、低色素性红细胞(HYPO)、高色素性红细胞(HYPER)、红细胞大小不等(ANISO)仪器报警信息与显微镜镜检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有核红细胞( NR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大血小板(LPLT)、原幼细胞(BLASTS)、变异淋巴细胞(ATYP)、血小板凝集(PLTCLM 报警信息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无报警信息的标本中 MACRO、MICRO、HYPO、ANISO、LPLT、PLTCLM报警的标本有少量漏检。结论仪器对于有核左移、红细胞异常方面的报警信息的和无报警信息的标本能起到良好的过筛作用。而对于有血小板、幼稚细胞特别是早期的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方面的报警信息的标本,应涂片进行显微镜手工复捡。

    作者:张文静;韩兰芳;王建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七总皂苷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硬化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硬化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三七总皂苷治疗组。正常组不作处理,正常饮食饲喂至12周。其余三组在正常饮食饲喂的基础上给予50%白酒16 ml/(kg·d)灌胃造模。第9周起,阳性药物组给予安珐特21,6 mg/(kg·d)溶液灌胃,三七总皂苷治疗组给予三七总皂100 mg/(kg·d)溶液灌胃,2次/ d。连续给药3周后断头处死大鼠,取部分肝右叶组织切片病理检查,根据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明确对照组肝硬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阳性药物组及 PNS 组大鼠肝硬化缓解。结论 PNS 对实验性酒精肝硬化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庾少梅;周伟青;林锐珊;苏宁;刘坤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及对肛管直肠压力影响

    目的:评价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对患者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将7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拖线置管术,对照组38例采用切开挂线术。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愈合时间,分析患者距肛门20 mm、30 mm 处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的肛管直肠压力指标,并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愈合后3个月时治疗组在20 mm 后侧、左侧,30 mm 后侧的收缩压及静息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与愈合后3个月时组内收缩压比较显示治疗组在20 mm 后侧有降低;对照组在20 mm 四个方位,及30 mm 前侧、后侧、左侧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拖线置管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愈时间短,肛管直肠压力影响小。

    作者:梁宏涛;姚一博;陆金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中药四性量化研究

    文章就中药四性理论的渊源与发展及现代化研究状况进行简要分析。认为中药四性判别是抽象药性、功能药性、向位药性、配伍药性、方剂药性、形性药性等结合的结果,其药理作用具有多效、复杂、双向调节及整体平衡的特点,故不能一味采取某种方法或指标的一元性研究方法。目前关于中药四性的研究存在四性物质基础与生物效应研究分离、忽视复方寒温属性研究、局限于寒热两性的研究、重视单类药性药物的药效学评价同时忽略四性比较、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脱离等问题,应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从性、效、量各层面寻求药性判别指标。

    作者:安小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上焦水饮内停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探索建立符合中医病证特点的上焦水饮内停大鼠模型,并进行生物学特征研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模型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SO)腹部皮下注射,第1天20 mg/ kg、第2天10 mg/ kg、第3天5 mg/ kg、从第4天开始3 mg/ kg,1次/ d,连续17 d,观察2周,空白对照组腹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34天开始模型组行气管插管手术,术后寒冷刺激7 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通透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泡灌洗液回抽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干湿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脏器重量及脏器指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肺脏器重量及脏器指数有上升趋势;肌酸激酶(CK)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大鼠 HE染色显示肺泡壁结构异常,多数肺泡腔内充满粉红色蛋白性液体,呈均质状;部分心肌细胞有嗜酸性变性和(或)坏死的病理改变。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上焦水饮内停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简单、客观,符合中医病症特点。

    作者:谢伟;季旭明;庞张祥;王世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预防性应用文冠果子仁霜治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文冠果子仁霜治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50名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行盆底肌锻炼,治疗组应用文冠果子仁霜。结果两组术后控尿情况,1个月及6个月时控尿率分别为24%、36%和88%、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控尿率分别为60%和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防性应用文冠果子仁霜后,控尿恢复疗效显著。

    作者:乔鹏;张军晖;宋黎明;邢念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015年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痴呆暨养生保健论坛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呋苯胺酸治疗急性利多卡因毒性反应30例报告

    目的:消除、改善利多卡因注射液引起的寒战、抽搐等毒性反应,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方法用利多卡因后短时间内出现寒战、抽搐等不良反应时,给氧同时经静脉注射哌替啶50 mg,氟哌啶2,5 mg,呋苯胺酸20 mg(速尿),观察记录寒战、抽搐、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结果用哌替啶、氟哌啶、呋苯胺酸治疗利多卡因毒性反应,在尿量增加同时寒战、抽搐停止,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显著改善19例,占63,33%;寒战、抽搐显著减轻9例,占30,00%;寒战、抽搐改善不明显2例,占6,67%。结论应用镇痛、镇静、利尿药物治疗急性利多卡因注射液中毒反应效果显著,在临床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改兰;吕双丛;侯玲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