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桂枝汤和黄连解毒汤对 GK 大鼠心肌炎症因子及基膜影响的差异研究

姜萍;戴玲玲;王雪;李晓

关键词:基膜, Ⅳ型胶原蛋白, 核因子-κB(NF-κB), 桂枝汤, 黄连解毒汤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汤及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K 大鼠)心肌基膜厚度、心肌核因子-κB(NF -κB)、Ⅳ型胶原表达的作用,探讨有关炎症损伤的机制。方法以 Wistar 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40只 GK 大鼠随机分为 GK 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黄连解毒汤组、桂枝汤组,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给药12周,检测各组血糖、NF -κB、Ⅳ型胶原阳性表达程度及基膜厚度。结果 GK大鼠血糖升高,NF -κB 阳性表达增强,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强,基底膜厚度增加。二甲双胍、黄连解毒汤均可降低 GK 大鼠血糖(P ﹤0.01)。黄连解毒汤和桂枝汤均能降低 NF -κB 及Ⅳ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基底膜厚度与 GK 大鼠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在抑制 NF -κB阳性表达方面,桂枝汤和黄连解毒汤疗效无统计学意义。在抑制Ⅳ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基底膜厚度方面,桂枝汤作用强于黄连解毒汤(P ﹤0.01,P ﹤0.05)。结论桂枝汤和黄连解毒汤均可以抑制 NF-κB 阳性表达,抑制Ⅳ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基膜厚度,且桂枝汤优于黄连解毒汤,显示了其调和营卫治法的独特作用。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气虚阴亏为原发性肝癌主要病机的文献理论初探

    原发性肝癌形成的病机复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究其本是正气亏虚,导致邪气—癌毒的形成。根据肝脏本身的生理特性、肝与脾肾的关系及现代人的生活模式,气虚阴亏是其主要病机。其中脾气虚是基本前提,肝血虚是根本原因,肾阴虚是重要因素。已形成的癌毒自身生长需要能量,消耗人体的气血。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消融术等耗气伤阴。平时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合理,不仅为肝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且又消耗人体的正气。如高能量食物的堆积化热伤阴,缺乏运动造成气血流通缓慢,人体产生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堆积体内,形成毒物;熬夜耗伤人体肝胆之气和肾中精血。本文就气虚阴亏为原发性肝癌主要病机这一观点进行文献及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作者:赵亚林;何玲玲;杜林林;江宇泳;杨志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对中医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已经成为教学体制改革的一种新趋势,在中医院校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正是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契合点,它既保留了院校教育的优点,又打破了中医教育培养同一规格、同一尺度人才的现状,符合中医人才培养的规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加强临床实践,同时导师也可以从中得到锻炼,能力会进一步提高,从而教学相长,这对于中医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是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起步晚,机制还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本科生导师制取得实效,比如注重导师遴选、贯彻双向选择的原则、完善制度和管理体制、指导应切合实际且方式应灵活多样。

    作者:朱智耀;李宁;高彦彬;车念聪;耿建国;张秋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针刺联合足部熏洗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足部熏洗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N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或门诊的86例 DNP 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联合组在采用甲钴胺片治疗同时给予中药熏洗、针刺治疗。治疗期间配合相应的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联合组正中感觉神经 NCV、腓总感觉神经 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 DNP 患者,针刺联合足部熏洗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对 NCV 的改善。

    作者:谢淑梅;范桂清;杨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传导痛理论指导的针刺腰背部原发性压痛点治疗肩部筋伤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传导痛理论指导下毫针针刺原发性压痛点治疗肩部筋伤病的疗效情况。方法将60例原发痛点在腰背部的肩部筋伤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针刺腰背部原发性压痛点,对照组针刺肩部周围传统腧穴。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评分系统(CMS)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而且在治疗后和随访时,治疗组患者的 VAS 和 CM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腰背部原发性压痛点治疗肩部筋伤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刚;董宝强;荆秦;宋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胆石利通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

    目的:建立胆石利通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的规定,采用5种对照菌回收率试验测定其是否含抑菌成分。结果采用常规法,5种对照菌的回收率均小于7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胆石利通片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的回收率小于70%;采用离心沉淀加薄膜过滤法,回收率均大于80%;控制菌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能检出控制菌。结论胆石利通片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检查采用离心沉淀加薄膜过滤法,控制菌的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可行。

    作者:郝秋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医古籍数字化点校的优越性

    点校是传统古籍整理和数字化古籍整理的基础工作,在中医古籍数字化点校过程中,数字媒体形式的数据库更方便了点校方法的应用,可以为点校工作节省时间、节省资源、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因此中医古籍数字化点校与传统古籍点校相比能够更快捷、更广泛、更深入的运用点校的方法,尤其体现在对校法、本校法及他校法中。

    作者:陈晓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成人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一种临床少见、多发于儿童、病因不明的铁代谢异常;以肺泡毛细血管反复出血、肺间质含铁血黄素沉着为主要特点的疾病;临床中以反复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发病表现。国外报道 IPH 的年发病率0.24/100万~1.23/100万[1]。现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收治的1例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病例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马立明;刘宝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刃针配合刮痧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00例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刮痧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刃针推拿配合刮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刃针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刃针推拿配合刮痧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刃针推拿治疗。

    作者:叶花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扶阳合小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扶阳中药结合小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完全随机抽样法将92例观察病例分为扶阳中药结合小针刀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和小针刀组。综合治疗组52例采用中药结合小针刀治疗,小针刀组40例单纯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82.69%,总有效率为100%,小针刀组为57.50%与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扶阳中药结合小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显著,临床总疗效优于单纯小针刀治疗,且不同程度提高了患者正气,阳气,增强了患者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作者:周金香;王文辉;苏淑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十四味建中汤对氧惊厥小鼠惊厥潜伏期及脑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十四味建中汤对氧惊厥小鼠惊厥潜伏期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 -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 -10)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56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氧惊厥6 h组、氧惊厥24 h 组、氧惊厥48 h 组、十四味建中汤+氧惊厥6 h 组(建中汤6 h 组)、建中汤24 h 组、建中汤48 h 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建中汤组小鼠在惊厥发生2周前每日灌胃1次十四味建中汤煎剂。将氧惊厥组和建中汤组小鼠置于高压氧(500 kPa)环境中至惊厥发作,建立氧惊厥小鼠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脑组织 IL -1β和 IL -10含量。结果建中汤组小鼠氧惊厥潜伏期与氧惊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氧惊厥24 h 组和48 h 组小鼠脑组织 IL -1β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建中汤组24 h 组和48 h 组小鼠脑组织 IL -1β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氧惊厥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同时间点,氧惊厥组、建中汤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小鼠脑组织 IL -10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十四味建中汤处理未能显著延长小鼠的氧惊厥潜伏期,但可有效降低氧惊厥后脑组织 IL - lβ含量,有助于重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减轻惊厥性脑损伤。

    作者:雷箴;王国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广西黄氏壮医针灸学流派学术特色和传承感悟

    壮医针灸是壮医特色实用治病技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的特色与优势,那丰富的内涵、悠久的历史、古朴的理论、独特的方法、显著的疗效,是我国传统医药的一朵奇葩,是祖国重要的医疗卫生资源,至今仍是壮族地区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在壮族地区广为应用,影响较大。本文着重介绍广西黄氏壮医针灸学流派的历史源流、传承脉络,深入探讨流派的学术特色,归纳出流派具有强调毒虚二因、主张道路传导、创立气血理论、重视调气通路、善用特定穴位、推崇无痛针灸、针灸罐法联用等学术特色。文中还从传承医道、传承医术、传承医德、勤于临证等方面交流流派传承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传承新思路,为中医流派的传承和发展积累经验并提供借鉴。

    作者:宋宁;李浪辉;黄贵华;李美康;梁薇;黄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滋阴潜阳、宁神益智法治疗风阳上扰型智力低下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滋阴潜阳、宁神益智法治疗风阳上扰型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将诊断为智力低下(中医证型-风阳上扰)的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滋阴潜阳、宁神益智法,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片,两组均配合特殊教育。治疗前后采用中国—韦氏幼儿、儿童智力量表(WISC -Ⅲ)对两组患儿的核心症状———智力水平进行专业的盲态评估,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 WISC -Ⅲ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滋阴潜阳、宁神益智法治疗风阳上扰型智力低下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宁侠;刘玉堂;宋虎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医肿瘤平衡治疗

    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近年来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认为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的根源。机体功能状态的紊乱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中医肿瘤平衡治疗观点,将其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以维护机体平衡为本,通过调节脏腑气血,作用于肿瘤生长的内在环境,纠正机体失衡状态;以掌握攻补平衡为要,正确处理攻与补的关系,根据肿瘤进展速度与患者体质强弱综合判断,采用阶段性治疗的策略,在取得疗效的同时做到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不仅重视肿瘤患者躯体的病症,还要关注其精神状态,以人为本,形神兼治,促进患者身心平衡。中医肿瘤平衡治疗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不仅提纲挈领,而且验于临床,收效满意。

    作者:刘浩;林洪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国医大师传承拜师会在京隆重举行

    弘扬中医,传承国粹,7月19日下午,由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北京市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国医大师传承拜师会在京隆重举行,23名(该院17名)业务技术骨干分别被国医大师颜正华、金世元、石学敏、吕景山、张大宁、唐祖宣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史大卓收为高徒。拜入颜正华门下的弟子为任德广、刘良芳、王英、孙伟;拜入金世元门下的弟子为郭桂英、司淑玉、李远明;拜入石学敏门下的弟子为李浪辉、苏惠萍、胡广芹、宋宁;拜入吕景山门下的弟子为秦祖杰、王忠、贾永宽、刘光亭、迟润华;拜入张大宁门下的弟子为黎海珍、张炬、刘伟、海霞;拜入唐祖宣门下的弟子为徐裴、杜宏宇、金明安;拜入史大卓门下的弟子为黎海珍。拜师仪式上,弟子们逐一向老师行鞠躬礼、献拜师帖、奉茶敬花,师徒互赠礼物,老师向弟子颁发收徒证明并发表寄语,后师徒合影留念,拜师礼成。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司淑玉代表众弟子发言,她表示今后将执弟子之礼,谨遵师教,刻苦钻研,传承国粹,继承创新,将中医药学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治疗内燥莫忘温阳

    “内燥”一词为清代医家提出,并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脏腑阴液不足,内燥的治法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濡之”的原则,多以滋阴养血为主,但是临床上往往见到滋阴润燥之法难以取效的情况,笔者在治疗内燥证时发现,此类患者或因过用寒凉滋腻之品,或贪凉饮冷无度,以至于脾肾阳气耗损,或因素体阳虚,以至于阳虚不能蒸化津液,导致津液不得布散,每多上燥下寒或者上热下寒之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的“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治疗原则,运用温阳降火之剂治疗内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对燥证治疗源流及温阳法治疗内燥证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并通过临床实例,对温阳法治疗内燥证加以具体的说明。

    作者:崔民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消肿止痛合剂湿敷治疗慢性肾脏病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湿敷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因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予消肿止痛合剂局部湿敷治疗,对照组用25%硫酸镁湿敷治疗;均1次/ d,1 h/次;疗程均为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4.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可在短时间显著缓解静脉炎的症状,减轻疼痛,临床疗效优于25%硫酸镁湿敷治疗。

    作者:刘学永;车玉静;裴海明;史新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针刀松解配合整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X 线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评估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整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 X 线片及血流动力学影响变化。方法将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与颈复康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颈椎 X 线片变化及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影响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的治疗后 X 线影像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刀闭合性松解术与整脊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颈椎 X 线片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屈、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狭窄、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有明显改善,对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善明显,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

    作者:桂清民;孙德礼;李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辛开苦降方对初发2型糖尿病 KKAy 小鼠胰腺 InR 和 Bax 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方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KKAy 小鼠胰腺胰岛素受体(InR)和凋亡相关蛋白 Bax 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周龄雄性初发 T2DM KKAy 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马来酸罗格列酮组、辛开苦降低剂量组、辛开苦降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选取10周龄雄性C57BL/6J 小鼠10只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其余组别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灌胃4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胰腺中 InR 和 Bax 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马来酸罗格列酮组、辛开苦降高剂量组 FPG 明显降低(P ﹤0.05),各给药组小鼠 FINS 均降低,ISI 均升高(P ﹤0.05)。免疫组化染色,与模型组相比,马来酸罗格列酮组、辛开苦降低剂量组、辛开苦降高剂量组 InR 阳性细胞均有明显恢复,Bax 阳性细胞均有明显减少(P ﹤0.01),其中辛开苦降高剂量组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组相比无差异(P ﹥0.05),与辛开苦降低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辛开苦降方可以使初发 T2DM KKAy 小鼠胰腺中 InR 的表达增加,Bax 表达减少,提示其改善胰岛自身胰岛素抵抗、抑制胰岛细胞凋亡,且疗效与剂量相关。

    作者:姜旻;张先慧;张艳红;胡照娟;柳红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桂枝汤和黄连解毒汤对 GK 大鼠心肌炎症因子及基膜影响的差异研究

    目的:观察桂枝汤及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K 大鼠)心肌基膜厚度、心肌核因子-κB(NF -κB)、Ⅳ型胶原表达的作用,探讨有关炎症损伤的机制。方法以 Wistar 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40只 GK 大鼠随机分为 GK 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黄连解毒汤组、桂枝汤组,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给药12周,检测各组血糖、NF -κB、Ⅳ型胶原阳性表达程度及基膜厚度。结果 GK大鼠血糖升高,NF -κB 阳性表达增强,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强,基底膜厚度增加。二甲双胍、黄连解毒汤均可降低 GK 大鼠血糖(P ﹤0.01)。黄连解毒汤和桂枝汤均能降低 NF -κB 及Ⅳ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基底膜厚度与 GK 大鼠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在抑制 NF -κB阳性表达方面,桂枝汤和黄连解毒汤疗效无统计学意义。在抑制Ⅳ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基底膜厚度方面,桂枝汤作用强于黄连解毒汤(P ﹤0.01,P ﹤0.05)。结论桂枝汤和黄连解毒汤均可以抑制 NF-κB 阳性表达,抑制Ⅳ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基膜厚度,且桂枝汤优于黄连解毒汤,显示了其调和营卫治法的独特作用。

    作者:姜萍;戴玲玲;王雪;李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电针刺激对手术中肺萎陷-复张过程中炎症因子变化的影响

    目的:胸腔手术时会在肺的萎陷—复张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通过肺内炎症因子的测定,验证电针刺激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起到减轻肺部炎症的作用。方法取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电针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在肺萎陷和肺复张两个时间点抽取肺静脉血,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 -2)、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8(IL -8)、白细胞介素-10(IL -10)、肿瘤坏死因子(TNF)]并加以比较。结果 IL -2、IL -10、TNF 含量在肺萎陷—复张过程中无显著变化;IL -6含量在电针手术组中有显著增高(P ﹤0.01),而在常规手术组中增高不明显(P﹥0.05),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 ﹤0.05);IL -8含量在电针手术组中显著降低(P ﹤0.05),常规手术组虽同样下降,但下降差异不显著(P ﹥0.05),两组间不存在差异(P ﹥0.05)。结论电针刺激确实引起了部分炎症因子(IL -6、IL -8)的变化,但其对肺内炎症改变的影响和调控过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阐明。

    作者:池浩;葛文;徐建俊;周文雄;陈彤宇;王珂;周嘉;吴瑶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