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ieulafoy病13例

孙启龙;邢全台;孙国瑞;郝洪升;王占民

关键词:Dieulafoy病
摘要:Dieulafoy病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血管先天性畸形.近年来,随着电子胃镜的广泛应用以及介入影象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日益提高. 1997年以来本院共收治Dieulafoy病13例,现报告如下.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肌成纤维细胞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浸润性导管癌间质肌成纤维细胞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状态的关系.结果:33例(56.9%)浸润性导管癌间质成纤维细胞有α-SMA表达,而正常乳腺组织和导管原位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则无α-SMA表达;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雌激素受体状态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组织学分级有关.结论: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地出现在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程度.

    作者:崔亚洲;孙靖中;马榕;张维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胰腺癌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肺耐药蛋白(LRP)三种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胰腺癌中P-gp、MRP、LRP三种蛋白的表达.结果:P-gp、MRP、LRP在胰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6%、80.9%和55.9%,其中MRP与LRP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gp的表达具有更高的阳性率,同时有两种蛋白阳性者的生存期短于相应阴性者.结论:P-gp、MRP、LRP在胰腺癌的多药耐药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常新忠;丁伟;丁印鲁;张波;赵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Dieulafoy病13例

    Dieulafoy病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血管先天性畸形.近年来,随着电子胃镜的广泛应用以及介入影象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日益提高. 1997年以来本院共收治Dieulafoy病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启龙;邢全台;孙国瑞;郝洪升;王占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心理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患者组:31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腋窝淋巴结阳性(LN+)12例,阴性(LN-)19例,于手术前5d、手术后14d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及心理评定量表(焦虑情绪-SAS、抑郁情绪-SDS)测试,31例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进行测试.结果:手术前,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患者与LN(-)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N(+)患者与LN(-)患者的心理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LN(+)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较手术前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N(-)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较手术前高,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患者的心理评分与手术前相比无显著下降(P>0.05),LN(-)患者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手术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SAS、SD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和情绪障碍.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功能与不良情绪呈明显负相关.

    作者:毛雪琴;潘芳;孙靖中;马榕;张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癌栓分型的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癌栓的分型.方法:以肝脏门静脉分支解剖为基础,结合癌栓生长特征,建立肝癌癌栓分型并比较13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断符合率.结果:癌栓分型为Ⅰ0~Ⅳ共5型8亚型,临床就诊者85%属Ⅱ~Ⅲ型(110/130), Ⅲ、Ⅳ型癌栓病人比Ⅰ、Ⅱ型自然病程短,且手术切除率低(P<0.05).结论:癌栓分型对判定预后、协助诊治有指导作用.

    作者:程树群;吴孟超;程红岩;陈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探讨

    目的:总结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1年收治13例患者,结合文献讨论延迟性脾破裂的概念、诊断及外科治疗.结果:13例术前经病史、体检、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而确诊;急诊行脾切除术5例、部分脾切除术和脾脏修补术各4例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延迟性脾破裂往往在受伤时即有脾损伤,而诊断却在48h之后,易致误诊.诊断时需仔细询问病史,严密动态观察病情及有效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作者:杨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对45例乳腺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下简称高频彩超)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探讨高频彩超在诊断乳腺瘤中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永军;张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与抗生素选择

    胆道感染是外科常见疾病,抗生素的有效合理应用,对控制感染,争取佳手术时机,减少术后继发感染都十分重要,所以术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亦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应用抗生素主要包括经验性用药和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本文回顾性总结1994年1月~2001年6月138例胆道感染住院患者的胆汁培养结果和药敏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

    作者:郑毅;刘俊;许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胰腺损伤12例

    我院199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严重胰腺损伤病人12例.经开腹探查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江四锋;宋炜;代义壮;张玉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鼠异种腹主动脉移植形态学重构

    目的:研究免疫排斥反应诱导移植血管损伤与重构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与腹主动脉瘤的关系.方法:选取豚鼠-SD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采用血管特殊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分别于术后1、2、3、4周动态观测和比较移植腹主动脉平滑肌、弹力蛋白和胶原蛋白相对含量、内外径以及腔面积的变化.结果:术后移植腹主动脉各形态学指标均呈渐进性变化,其中术后1周平滑肌及胶原蛋白已明显减少,外径也明显增大;弹力蛋白于术后1周出现减少,至第2周已达高峰;而内径以及腔面积于术后1周反而减少,3周后才明显增大.并且,弹力蛋白、平滑肌减少与腹主动脉扩张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异种腹主动脉移植结构重构以平滑肌反应敏感,弹力蛋白和外径变化显著,可导致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

    作者:吴建秋;景在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erbB-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我们检测85例乳腺癌c-erbB-2癌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分析.1 材料和方法 85例标本均来自本院普外科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女84例,男1例,≤39岁17例,40~49岁33例,50~59岁24例,≥60岁11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58例,浸润性小叶癌15例,导管内癌6例,髓样癌3例,单纯癌2例,浸润性混合癌1例.组织分化:高分化21例,中分化30例,低分化34例.临床分期:Ⅰ期27例,Ⅱ期40例,Ⅲ期9例,Ⅳ期9例.

    作者:信明军;徐宏;赵松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日本胃癌根治手术保留幽门的术式选择和解剖学基础

    胃癌根治手术切除胃幽门可出现倾倒综合征、胆汁返流性胃炎、小细胞性贫血、骨病等并发症.保留幽门的胃部分切除术 (pylorus preserving gastrectomy,PPG)时切除远侧胃,保留距幽门括约肌1.5cm幽门管和残胃吻合,

    作者:韩方海;伍晓汀;张肇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的研究现状

    微循环既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末梢部分,又是许多器官独立的功能单元.对急性胰腺炎微循环的研究,起步虽然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猛.

    作者:胡铭荣;徐德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的血流观测

    目的:测量正常老年人和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老年人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腔动脉(CA)的血流参数,并观察心脑血管疾病对腹腔血流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Diasonics 2 DGATEWAY-FX型彩色多普勒仪对30例正常老年人和30例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老年人的血流情况进行观测.结果:有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老年人的SMA的血流量和舒张末期流速(EDV)比正常老年人相应参数明显减小,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明显增大(P<0.05),血管直径和收缩峰值流速(PSV)也减小;CA的EDV明显减小,PI明显增大(P<0.05),血流量、血管直径和PSV减小,PI增大.结论:提出了正常老年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的血流参数,并指出有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老年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的供血也相应不足.

    作者:赵刚;宋京海;黄美雄;王在同;宁红;郭发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P27和Rb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胆囊癌组织中P27和Rb表达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和Rb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结果:P27和Rb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3.9%(18/41)和34.2%(14/41),明显低于慢性胆囊炎和胆囊腺瘤中总的阳性率,二者表达呈正相关系;高分化和Neivin Ⅰ、Ⅱ、Ⅲ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27和Rb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低分化和NeivinⅣ、Ⅴ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病例;P27和Rb表达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27和Rb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胆囊癌的发生机制可能涉及P27/Rb调节通路异常,P27有可能成为判断胆囊癌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张凤新;苏东明;何忠野;郭仁宣;许元鸿;王鑫;刘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胆囊癌患者红细胞补体Ⅰ型分子及其基因多态性变化

    目的:探讨胆囊癌患者红细胞补体I型分子(CR1)及其基因多态性变化. 方法:采用PCR技术和Hind 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结果:(1)胆囊癌患者手术前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0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胆结石和胆囊炎组(P均<0.01), 胆结石和胆囊炎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0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CR1分子数量A405下降程度与CR1粘附活性下降程度相一致;(2)与术前相比,手术后3d,胆囊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0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急剧下降(P<0.01);术后1周较术后3d,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0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有所上升,但仍低于术前(P<0.01);术后2周较术前,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0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已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3周较术前,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0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明显升高(P<0.01);(3)凡有局部浸润、肿瘤周围淋巴结转移、其它脏器转移的胆囊癌患者,其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0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较无这些改变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均<0.01);(4)31例胆囊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密度多态性分布:高表达型68.6%,中表达型25.5%,低表达型5.9%;与正常人比较,中表达型和低表达型人群分布比例稍高于正常人群(x2=0.521,P>0.05);高表达基因型胆囊癌患者的CR1分子数量显著低于高表达型正常人群(P<0.01).结论: 胆囊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其粘附活性的缺陷系后天因素引起; 红细胞表面广泛表达的CR1分子,其数量与活性变化,与胆囊癌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焦兴元;吕明德;黄洁夫;梁力健;石景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肺耐药蛋白基因Irp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肺耐药蛋白基因Ir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PHC)化疗中产生的多药耐药机制及其与PHC的临床病理关系,对甲胎蛋白(AFP)的影响和术后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PCR技术对54例未化疗的PHC、24例PHC癌旁和12例肝炎后肝硬化存档石蜡包埋组织中Irp基因编码的LRP和mRNA Irp的表达进行检测,对术后24例AFP阳性的PHC病人进行术后化疗,分析Irp基因表达与AFP变化关系.结果:LRP和mRNA Irp在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33.3%,16.7%和75.9%,37.5%,33.3%,PHC组织中Irp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Irp基因表达与PHC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PHC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资料无关(P>0.05).Irp基因表达阳性组病人术后化疗AFP有效率显著低于Irp基因表达阴性组病人(P<0.05).术后随访Irp基因表达阴性组病人平均生存时间长于阳性组病人,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C多药耐药(MDR)与Irp基因表达有关,Irp基因可作为临床化疗耐药指标,检测Irp基因表达有助于PHC个体化疗方案制订,并为MDR逆转提供依据.Irp基因表达与PHC的分化程度有关,可能与病人的预后无关.

    作者:王百林;陈孝平;翟淑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该病的发生,近年认为是解剖、遗传、环境、生物化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近年来AAA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大勇;张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PTCA、支架植入、血管移植等是血管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再狭窄率30%~40%,严重地影响手术远期效果.再狭窄主要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后导致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以及细胞外基质降减和合成,实际上是血管壁调控失衡的自我修复过程,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生长因子等因素的刺激有关.

    作者:蒋鸥;乔正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造血管研究现况

    自20世纪50年代,Voorhees[1]以维尼龙制成管状移植物作为血管替代物以来,学者们从高分子材料、组织反应、顺应性、通畅率等许多方面,对人造血管作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临床应用的人造血管主要为涤纶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两种,但存在着不少缺点和不足,至今尚无十分理想的血管替代物.

    作者:田卓平;朱雯霞;李维敏;张培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