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蒋巍;孙育民;王骏

关键词:心电图, 心室颤动, 心脏性猝死, 早期复极综合征
摘要:早期复极现象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是预后不良的潜在预兆。该文就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分层、相关疾病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敬告读者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和作者,提高稿件的处理速度和效率、缩短文章的发表周期,《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启用远程采编系统(网址:http://gjxxgzz.paperopen.com)。进入网站,点击左上侧“作者投稿”栏,登记作者信息,注册成功后即可在线投稿。请作者以实名、常用电子邮箱和移动电话登记,便于我们与您及时联系。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力衰竭中交感神经激活的中枢机制

    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伴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代偿性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在交感神经激活及心力衰竭进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一氧化氮、活性氧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对交感神经活性的调节。该文主要就心力衰竭中交感神经激活的中枢机制作简要综述。

    作者:徐斌;李红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2Y12受体抑制剂与炎症的研究

    P2Y12属于视紫红质类 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是位于多种细胞膜表面的跨膜蛋白,P2Y12受体主要分布在血小板膜。当 P2Y12受体与配体结合后,使血小板维持稳定及持久聚集,从而导致动脉血栓形成。P2Y12受体还表达于炎症细胞,对炎症细胞的激活及迁移有重要作用。抑制 P2Y12受体具有抗炎作用,P2Y12受体抑制剂除抑制血小板激活、黏附、聚集外,其抗炎作用可能成为冠心病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刘畅;田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全程动态疾病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动态疾病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80例 CHF 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90)和对照组(n=90)。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给予全程动态疾病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用药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 步行距离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服用依从性、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用药情况、LVEF及6 min 步行距离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全程动态疾病管理模式可更有效改善 CHF 患者的预后。

    作者:潘扬;史浩颖;汪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小 RNA 在高血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微小 RNA 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主要介绍微小 RNA 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内皮细胞功能、心肌肥厚、血管平滑肌功能的影响,及其在高血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峰;章建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钙化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钙化与不良预后明确相关,钙化越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范围也越广,易发生心血管事件。该文主要介绍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机制、检测方法与诊断治疗进展。

    作者:王金涛;彭瑜;白明;张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DNA 甲基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基因水平研究主要集中在表观遗传学方面。DNA 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AS 的病理机制中逐步被认识。该文就近年来AS 相关的雌激素受体、p53、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15脱氧化酶(ALOX15)、叉头样转录因子(FOXP3)、凝血因子Ⅶ(F7)和 PLA2G7等基因的 DNA 甲基化与 AS 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乔鑫;彭瑜;张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联抗栓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常规需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而当患者同时存在抗凝治疗指征时,则需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的三联抗栓治疗,但随之而来的是显著出血风险。该文主要介绍三联抗栓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作者:冯灿;冀涛;朱嘉琦;赵仙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囊泡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微囊泡是机体各种细胞在正常或病理状态下释放的具有膜结构的小囊泡。微囊泡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凝血和炎症反应,并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凝血及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的损伤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的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微囊泡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血浆微囊泡水平可能成为监测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干预效果的有效指标。

    作者:虞宇楠;宋浩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缺血性心脏病干细胞治疗进展

    干细胞移植使缺血再灌注中损伤心肌的再生和修复成为可能。研究表明,移植的干细胞活性低且不能存留于心肌组织,所以再生心肌能力有限。优化干细胞移植的各环节成为缺血性心脏病受损心肌干细胞治疗的关键。该文从干细胞来源、体外诱导方法、干细胞预处理、移植方式、移植时机及移植后的监测等方面对心肌干细胞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向仕钊;唐其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龄男性2型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睾酮水平的研究

    目的:观察高龄男性2型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年龄≥75岁的慢性心力衰竭男性患者150例,将其中2型心肾综合征者设为观察组(n=69),其余设为对照组(n=81)。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睾酮、胱抑素-C、N 末端 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超敏 C 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NT-proBNP、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而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为(12.7±6.08)nmol/L 对(22.07±7.53)nmol/L,P <0.01;其余指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2型心肾综合征者血清睾酮水平降低。

    作者:边瓯;马宁;乔锐;任奕;丁亮;何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19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前后 gp91-phox 的变化

    目的:探讨诱导 P19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前后 gp91-phox 水平的变化。方法:P19细胞经0.9%二甲基亚砜(DMSO)于细菌培养皿中悬浮诱导培养4 d,待细胞聚集体形成,吸取聚集体接种于组织培养皿,贴壁培养至第13天。行 Western blot 检测肌钙蛋白 I(cTnI),以鉴定心肌样细胞的分化,并检测 P19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前后细胞中 gp91-phox 蛋白水平。结果:(1)经0.9% DMSO 诱导分化,P19细胞于第7天开始表达 cTnI,随后 cTnI 表达明显增高并趋于稳定;(2)P19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后细胞内 gp91-phox 蛋白水平较分化前高(P <0.05)。结论:P19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后 gp91-phox 表达上调,氧化应激水平增加。

    作者:吴继军;韩卫星;刘超;陈晓蓉;王成;卢挪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14上海交大心脏论坛”暨“心血管疾病新理论、新技术及介入治疗学习班”“心血管疾病抗栓治疗学习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FTY720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FTY720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随着对1-磷酸鞘氨醇(S1P)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研究的深入,FTY720作为 S1P 的结构类似物,其心血管效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FTY720通过改善内皮通透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细胞生存、抑制心肌纤维化等,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保护作用。该文就 FTY720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特点及其机制作一介绍。

    作者:戴道鹏;陶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早期复极现象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是预后不良的潜在预兆。该文就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分层、相关疾病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蒋巍;孙育民;王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一直是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纠正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双腔起搏器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曾经被认为是可以完全替代外科手术的治疗方式,然而,大量文献证明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目前仍然是无可替代的金标准。此文就肥厚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历史、手术指征,外科手术技术及疗效进行综述。

    作者:王颍骅;薛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主要用于评估血小板活性功能。有研究者认为, MPV 可用于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该文主要介绍 MPV 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一竹;张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活性氧参与心血管钙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钙化是指钙盐病理性沉积于血管、心肌和心脏瓣膜等组织中,是一组累及心血管的钙化性疾病的总称。氧化应激在心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过度累积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损伤心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并诱导细胞凋亡,募集大量炎症细胞参与钙化灶形成,激活多种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发生成骨样表型转化,还能通过参与基质重塑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心血管钙化进程。

    作者:熊普熹;刘晓红;韩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敬告作者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及影响,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已连续多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这些数据库,请在投稿时声明,我们将做适当处理。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宜兴市农村高血压人群血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调查

    目的:对宜兴市农村高血压人群血压与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对宜兴市两个乡镇年龄40~85岁人群进行流行病学整群抽样调查,共调查4128例。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指标,已知有高血压人群按血压控制效果分为血压控制达标组及未达标组。结果:(1)共调查4128例,高血压患者1932例,其中1137例有高血压史,血压控制达标449例,自我报告否认高血压史的2991例中新发现高血压795例,血压控制达标率23.24%。(2)血压控制达标组年龄大于未达标组,为(65.2±10.2)岁对(62.6±10.6)岁,P <0.001;(3)糖尿病、血脂异常在血压控制达标组分别占7.13%、9.35%,在血压控制未达标组分别占22.53%、11.34%,P <0.05;(4)血压控制未达标组血浆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和载脂蛋白 A 水平均显著高于达标组,P <0.001。结论:宜兴市农村人群高血压控制率为23.24%,血压控制未达标组有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

    作者:陈燕春;杨松;沈冲;赵祥海;崔国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