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四种晶体停搏液(MST、Tyers、HTK和Roe)中加入细胞保护剂三甲氧苄嗪(TMZ)对未成熟心肌的作用. 方法:以离体灌注幼兔心为研究对象,观察四种晶体停搏液在幼兔心14℃缺血2h后血流动力学、冠脉流出液心肌酶和心肌生化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MZ可显著提高晶体停搏液离体灌注幼兔心功能的恢复,明显减少心肌酶的漏出和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高能磷酸盐的储存(P<0.05). 结论:TMZ可明显提高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作者:梅运清;路亚枫;张宴婉;程邦昌;高尚志;龙村;胡大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约为5%.由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和处理有特殊性,故本文着重概述由环孢素、妊娠、肾动脉狭窄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的处理.
作者:孙宝贵;汪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相对于以往的经验医学,循证医学更符合客观实际.循证医学采取的随机、双盲、对照和大样本的方法,减少了主观性和偶然性.许多根据循证医学原则设计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成了各种疾病治疗的指南和理论依据.
作者:王一尘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文综述了红景天这一环境适应原样植物及其提取物红景天素,红景天苷和酮在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红景天提取物能促进动物体脂动员和促进胆固醇代谢,有效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抗体外血栓形成,红景天苷和酮还可通过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使动脉血压和左室舒张末压下降,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拮抗心律失常,这些对心血管有利的药理作用使得红景天有望成为抗心肌缺血的新药之一.
作者:胡敏;于金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脑钠素是心肌分泌的重要肽类激素之一.心功能不全时,由于室壁压力的增加,导致其分泌和释放反应性增加.近年来,血清脑钠素的检测在诊断和治疗心功能不全中得到了重视,本文就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彭夫松;李瑞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1世纪人群的老龄化问题将越来越严重,随之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将越来越高,近年人们发现增龄变化对血管平滑肌离子通道有明显影响,从而促进血管硬化.本文对血管平滑肌K+通道的分子结构与电生理特性、调节因素及其增龄变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兴林;李秀琴;曾晓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采用心肌注射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基因治疗晚期冠心病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患者心绞痛明显缓解,冠状动脉造影有新的侧枝血管形成.本文介绍心肌注射VEGF基因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学.
作者:陆传新;王立杰;林晓耘;程心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皮素转换酶(ECE)在早期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室重构中的变化,进一步研究DCM心室重构的发病机制. 方法:两肾一夹术制备早期DCM大鼠模型后,通过RT-PCR-半定量法观察ECE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测定ECE活性以了解其蛋白质水平的变化. 结果:早期DCM大鼠模型左室ECE mRNA表达水平为:1.25±0.37,ECE活性水平为:(58.3±9.1)pmol/L,二者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早期DCM大鼠模型左室心肌ECE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提示ECE可能参与了心室重构的形成.
作者:吴晓晖;朱健华;张寄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多酚类植物抗毒素白藜芦醇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它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抗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和促进血管松弛、保护和维持内皮完整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LDL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雌激素样作用等保护特性.本文旨在综述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郝捍东;何立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表现隐匿且不典型,容易被临床医生和患者忽视,造成诊治延误,导致严重后果.本文结合近几年有关研究进展,就无痛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严章林;陶谦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的病残率及病死率较高,因其缺血性胸痛的症状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所引起的心包炎相混淆,故临床极易漏诊.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王骏;王鸣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及稳定性的关系. 方法:将186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0例)和对照组(66例),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结果:(1)冠心病组的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ox-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较对照组增高(P<0.05);(2)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大、狭窄程度越重、病变越不稳定,总胆红素(TBIL)水平越低、ox-LDL浓度越高(P<0.05). 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使体内抗氧化活性减弱,可能引起LDL-C氧化修饰形成ox-LDL增多,从而促使冠心病的发生;TBIL及ox-LDL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及稳定性相关,对评价冠心病的预后和疗效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赵晓燕;苏金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