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卉;陈君柱;倪一鸣
溶血磷脂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磷脂信使,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循环中的溶血磷脂酸主要是由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肌梗死时的心肌缺血.同时溶血磷脂酸是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心的主要成分,并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移行和增殖,因此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溶血磷脂酸还具有收缩血管、促进心肌细胞的肥大和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等作用,因此溶血磷脂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宋颖;曲秀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动脉钙化是与人类生理性增龄相互伴随发生,同时又与许多疾病伴随存在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研究发现,血管细胞在其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方面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宇玫;罗北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观察福辛普利对X综合征患者CFR的影响. 方法:选取26例X综合征患者,比较福辛普利(5mg或10mg)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内皮素(ET-1)、静息状态时患者冠状动脉的基础血流速度(bFV)、潘生丁注射后的大血流速度(mFV)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 结果:福辛普利治疗6个月后,X综合征患者的SBP、DBP、TC、LDL-C、TG水平轻度下降(P>0.05),ET-1水平显著下降,从(103.5±9.7)pg/ml到(77.5±12.0)Pg/ml(P<0.05);患者的bFV改变不明显(P>0.05),而mFV从治疗前的(57.2±8.4)cm/s上升到(72.1±7.6)cm/s(P<0.05),CFR从治疗前的2.52±0.56上升到3.32±0.44(P<0.01). 结论:应用福辛普利治疗X综合征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和CFR.
作者:柯琴梅;管思明;冯义柏;陈学林;吕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电场的生物学效应对胚胎发育、组织损伤修复、肿瘤发生有一定作用.本文综述电场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波;何国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皮肤坏死是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令等抗凝药物的罕见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与变态反应有关.对需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医务人员应提高对此种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平宽;仇兴标;陈晖;倪幼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监测,阐明各种血脂指标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其中冠心病79例,男39例,女40例,对照组61例,男26例,女35例,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TC、TG、LDL和HDL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90,P<0.01).结论: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及程度相关.
作者:黄红漫;周明成;许其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海捷亚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海捷亚1~2片,观察降压疗效及对实验室检查的影响. 结果:降压的总有效率为66.6%.服药1周血压即明显下降,SBP/DBP由治疗前的(149.9±16.8/103.2±5.6)mmHg降至(138.6±13.3/93.3±6.9)mmHg,8周后降至(129.2±12.6/87.4±7.8)mmHg,心率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轻微,总发生率10.0%. 结论:海捷亚每日1次口服,降压起效快、作用平稳,不良反应少,服药方便,是较为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
作者:黄高忠;张亚文;杜荣增;吴宗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心率变异性检测作为一项无创性心电检查方法,能很好地反映植物神经功能,对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判断等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就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尹红霞;陶贵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