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辉;皮佑珺;胡华琼
核苷类新药的问世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尤其是恩替卡韦(ETV)的临床应用,为 CHB 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文献报道其5年耐药率为1.2%,但是由于临床的广泛应用耐药率不断增加,不但疗效降低,肝病活动,甚至诱发重型肝炎。我们采用 ETV 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IFNα-2a)治疗 ETV 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者:段文斌;段惠春;严志刚;李哓莉;罗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不同人群和不同感染时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 CD14+ HLA-DR-/low 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频率、表型变化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荧光抗体标记结合多色流式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 CD14+ HLA-DR-/low 细胞频率及表面 PD-L1/PD-1分子的表达。结果 CHB 患者外周血的 CD14+HLA-DR-/low 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CHB 患者 CD14+ HLA-DR-/lo 频率与 ALT 呈负相关(R =-0.285,P =0.01),与HBV DNA 载量成正相关(R=0.396,P =0.01);CHB 患者外周血 CD14+ HLA-DR-/low 细胞上 PD-1的表达高于 CD14+HLA-DR+单核细胞。结论 CD14+ HLA-DR-/low 细胞可能与 HBV 感染慢性化相关。
作者:黄昂;闫伟伟;张波;孙颖;滕光菊;李保森;樊克兴;邹正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临床研究 IFNα-2a 联合利巴韦林、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干扰素(IFNα-2a)5 MU,每日皮下注射1次,治疗1个月后,隔日皮下注射1次,共治疗12个月,利巴韦林1000 mg/d,口服,疗程1年,血必净注射液100 mL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60例:干扰素(IFNα-2a)5 MU,每日皮下注射1次,治疗1个月后,隔日皮下注射1次,共治疗12个月,利巴韦林1000 mg/d,口服,疗程1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CV RNA,判断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应答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30%)(P <0.01);治疗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 HCV RNA 阴转率分别为56.7%、76.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16.7%、46.7%、56.7%(P <0.01、P <0.05、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 HCV RNA 复制。还可以促进肝功能改善,从而使炎症指标下降。IFNα-2a 联合利巴韦林、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比 IFNα-2a 联合利巴韦林效果好。
作者:余建国;纪罡;邹文英;梅艳芳;陈伟;刘富春;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 HBsAg 和抗-HCV 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与血液病毒核酸筛查技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血液科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血样标本12300个,首先进行 HBsAg 和抗-HCV ELISA 检测,再利用中和试验和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进行确认检测,并对确认检测阳性和阴性样本行血液病毒核酸筛查,分析 ELISA 检测与血液病毒核酸筛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过 HBsAg ELISA 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检测血样标本12300个,221个为阳性,占1.80%,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一致率为99.72%,经过配对卡方检验,两种试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抗-HCV ELISA 检测阳性112个,占0.91%,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一致率为99.60%,两种试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 经过再次确认检测其中阳性201个,阴性20个,再次确认检测与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一致率为90.95%;抗-HCV再次确认检测其中阳性55个、阴性43个、可疑14个,再次确认检测与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一致率为61.61%;经过核酸检测技术(NAT)检测 HBV DNA 阳性和阴性分别为203个、18个,HCV RNA 阳性和阴性分别为70个、42个。将两种因素合并计算,ELISA 检测联合再次确认检测灵敏度为97.44%、特异度93.33%。结论 HBsAg 和抗-HCV ELISA 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是由于使用 ELISA 试剂盒不同,常存在误检,而血液病毒核酸筛查技术可以减少这种误检,再次提高检出率。
作者:钟万芬;唐小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血清 AFP、CEA、CA19-9、CA125四种肿瘤标记物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癌与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住院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内胆管癌患者的AFP 水平显著低于肝细胞癌组(P <0.05),CEA、CA19-9、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细胞癌组(P <0.05);肝内胆管癌患者AFP 的 ROC 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肝细胞癌组(P <0.05),CEA、CA19-9、CA125的 ROC 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肝细胞癌组(P <0.05);肝内胆管癌患者的 AFP 阳性率显著低于肝细胞癌组(P <0.05),CEA、CA19-9、CA125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细胞癌组(P <0.05)。结论血清 AFP、CEA、CA19-9、CA125四种肿瘤标记物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癌与肝细胞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管超楠;崔峰;苏华;孙喜斌;牛发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近年关于终末期肝病并发低钠血症的研究较多,均认为终末期肝病患者多存在低钠血症,且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但导致血清钠降低发病机制和治疗等问题存在很多争议。现就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报道如下,希望引起关注。
作者:刘建军;牛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 Fibroscan 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 值)在不同操作者间的可重复性,以及诊断脂肪肝的一致性。方法5位不同经验的操作者,分别测量7例受检者(健康志愿者、脂肪肝或其他疾病患者),比较不同操作者检测CAP 值的差异,运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肯德尔和谐系数分析来评价重复性和一致性。结果5位操作者检测 CAP 值的 ICC 为0.959(95% CI :0.880~0.992),经验丰富的操作者重复性(ICC=0.913)与经验较少者(ICC=0.876,P =0.36)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依据 CAP 值评估脂肪肝等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71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 =0.002)。结论运用 Fibroscan 技术检测肝脏 CAP 值在不同操作者间总体重复性和一致性较好。
作者:陈光榆;潘勤;沈峰;卢加发;章瑞南;朱婵艳;孙婉璐;曾静;吴佳瑜;范建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后肝硬化在肝硬化分类中占居首位[1]。CHB 后肝硬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2012年亚太地区 CHB 治疗共识中明确指出对 HBeAg 阳性的肝硬化患者及 HBeAg 阴性的肝硬化患者无论 ALT 水平高低只要检出HBV DNA 者均建议抗病毒治疗[2]。由此可见抑制 HBV 复制在治疗和延缓肝硬化的形成中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免疫标志物及 HBV DNA 表达水平的测定旨在阐明 HBV DNA 复制及 HBeAg 表达与肝硬化形成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光辉;张永乐;张红;吴龙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重复手术切除、射频消融(RFA)及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复发性肝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对肿瘤复发者采用重复手术切除、RFA 或 TACE 单一治疗并进行随访,评价三种技术对复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结果符合入选标准患者83例,其中重复手术切除18例、RFA 20例、TACE 45例。早期复发(≤12个月)患者中肝内转移(IM)和多中心发生(MO)分别为29例和7例,晚期复发分别为9例和38例(P <0.01);TACE 和重复切除/RFA 在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TACE 组与重复切除/RFA 组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91),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患者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1),早期复发患者中 TACE 组与重复切除/RFA 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3),而晚期复发患者中重复切除/RFA 组生存率高于 TACE 组(P =0.025)。结论应该根据 IM 和 MO 选择 HCC 肝内复发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复发者 TACE 疗效与重复切除和 RFA 相近,而对于晚期复发者重复切除或 RFA 疗效优于 TACE。
作者:贺晓斌;贺宝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受到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导致心理行为矛盾的出现,以及治疗依从性较低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为此,临床要注意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以改善患者的心理行为矛盾、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本院自2013年12月起,尝试对32例肝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行为动力干预,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海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我国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 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 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1]。本文在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单铵 S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抑制HBV 和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林伦;吴斌;何文涛;程云峰;冯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患者,女,59岁,因“发现肝功能异常2月余”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后行相关检查:肝生化指标:TBil 10.5μmol/L ,ALT 187 U/L ,AST 77 U/L,Alb 43.6 g/L;抗 HEV阴性、抗 HAV 阴性;乙型肝炎三系:HBsAg(-),抗 HBC(+);HBV DNA<1000 IU/mL;抗 HCV 阳性,HCV RNA 3.60×105 IU/mL;上腹部CT:肝胆胰脾MSCT 平扫未见明显异常;丙型肝炎基因分型为Ⅱ型;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正常;自身免疫性肝炎全套阴性。
作者:王晓霖;陈枫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淤胆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4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78例为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内科治疗,另外36例在一般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比较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等指标,分析两组的症状缓解情况及预后、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花费等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均明显下降,总胆红素下降幅度为25.5%~44.1%,平均下降幅度为31.1%±8.6%;治疗组症状缓解快,平均住院日为14.2±6.3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总花费为2.26±0.84万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能有效降低淤胆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红素、胆汁酸水平,降低平均住院日,而住院总花费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德强;丁德平;张银华;陈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肝生化指标测定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送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母婴血液标本125例的相关资料。结果125例送检标本中,113例患儿被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占90.4%,其中111例患儿为 ABO 血型不合,占98.2%,其中4例为母 A 婴 B,6例为母 B 婴 A,59例为母 O 婴A,42例为母 O 婴 B,分别占总数的3.5%、5.3%、52.2%、37.2%;2例患儿为 Rh 血型不合,占1.8%,其中1例为母 CCDcc婴 CcDEc,1例为母 CCDee 婴 CcDEe,分别占总数的0.9%、0.9%;高效价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低效价组(P <0.05),Rh 血型不合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 ABO 血型不合组(P <0.05)。结论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肝功能指标测定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的准确诊断,值得推广。
作者:叶海辉;皮佑珺;胡华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 HBV 感染后肝细胞不同程度损伤的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 T 细胞17(Th17)和调节性 T 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患者109例,其中无症状 HBV 携带者32例(ASC 组)、慢性乙型肝炎47例(CHB 组)、肝细胞癌伴活动性肝炎30例(HCC 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和 Treg 细胞以及 CD3+、CD3+ CD4+ T 细胞含量,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 ALT、AST。结果与对照组 Treg细胞比较,ASC 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09,P >0.05);CHB 组、HCC 组升高明显(t =2.988、7.569,P <0.05),均高于 ASC 组(t=2.456、7.177,P <0.05);HCC 组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高于 CH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7,P <0.05);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与血清 ALT 和 AST 水平呈正相关(r =0.546、0.587,P <0.01)。与对照组Th17细胞比较,ASC 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59,P >0.05);CHB 组和 HCC 组均明显升高(t =3.910、6.725,P <0.05),且 HCC 组高于 CHB 组(t=6.580,P <0.01);外周血 Th17细胞比例与血清 ALT 和 AST 水平呈正相关(r=0.546、0.617,P <0.01)。在 Th17/Treg 比值上,外周血 Th17细胞和 Treg 细胞在 HBV 感染者中呈正相关(r =0.487,P <0.05),对照组 Th17/Treg 比值低(0.15%±0.14%),CHB 组、HCC 组升高明显(t =2.015、5.056,P <0.05),Th17升高更为明显。结论随着 HBV 感染患者病情的发展,外周血 Th17/Treg 细胞比例升高,Th17、Treg 细胞构成免疫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机体受到 Th17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造成肝细胞损伤。
作者:邓永佳;张房英;赖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肝脏是维持生命存在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人体内大的内脏器官,其主要功能涉及物质和能量代谢、生物解毒、生物合成(特别是白蛋白和凝血因子)、胆汁分泌、内分泌和免疫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肝脏的这些功能,同时引发其他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
作者:于乐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使用自行配制组方含有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不同浓度 DMSO 的冻存液冻存小鼠肝细胞,以探索一种效果较好的冻存液从而改善冻存肝细胞质量。方法以体重20~30 g 的昆明小鼠为肝细胞供体,用改良的胶原酶灌注法分离肝细胞,将分离好的肝细胞分别以10%、20%、30%浓度的 DMSO 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的冻存液(试验组1、2、3组)和标准冻存液(对照组)进行逐级降温缓慢冻存,置液氮中。2个月后快速复苏肝细胞,观察并测定肝细胞活率、功能和形态学。结果冻存小鼠肝细胞2个月复苏检测,试验1组、2组、3组的肝细胞活率台盼蓝(TB)染色结果为80.18±2.44%、86.20±2.33%、78.50±3.43%,而对照组肝细胞活率 TB 染色49.71±3.51%,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2组与其他试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的值,试验1组、2组、3组分别为14.03±2.21 U/L、8.05±1.25 U/L、18.40±3.25 U/L;15.14±3.03 U/L、9.12±1.56 U/L、20.51±3.56 U/L;15.11±2.10 U/L、8.26±1.23 U/L、20.31±3.21 U/L,而对照组分别为24.28±1.96 U/L、25.44±2.06 U/L、26.22±3.23 U/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2组与其他试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成血清白蛋白的值,试验1组、2组、3组为3.24±0.18 g/L、4.12±0.23 g/L、3.01±0.45 g/L,对照组为2.56±0.32 g/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2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本研究中,冻存小鼠肝细胞2个月,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20%DMSO 冻存液较常规冻存液能有效减轻小鼠肝细胞的损伤,发挥良好保护作用。
作者:刘莉;唐世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抗纤维肌动蛋白抗体(AFA )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I 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4例 AIH-I 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 AFA 阳性组124例和 AFA 阴性组70例,另外收集197例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 ELSIA 法检测 AIH-I 型患者 AFA、抗肝肾微粒体 I 型抗体(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胰抗原抗体(SLA/LP)、抗肝细胞溶质抗原 I 型抗体(LC-1),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对AIH-I 型患者作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生化检测。统计学处理采用 t 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AIH-I 型患者中AFA 阴性与阳性的男女人数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自身抗体 ANA、ASMA、LKM-1、SLA/LP 和 LC-1检出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AFA 阴性比阳性患者的急性发病人数百分率高(34.29%比12.90%,P <0.01),血清 ALT 高[(146.32±20.87)U/L 比(128.26±38.09)U/L,P =0.008]、AST 高[(124.55±23.54)U/L 比(97.62±45.26)U/L,P =0.004]、胆红素高[(42.57±14.17)μmol/L 比(29.73±10.17)μmol/L,P =0.001]、免疫球蛋白G 低[(18.42±5.11)g/L 比(26.36±6.92)g/L,P <0.01]。肝组织病理检测可见 AFA 阴性比阳性患者的浆细胞浸润率高(35.71%比21.77%,P =0.03)、中央肝小叶3区坏死率高(41.43%比11.29%,P <0.01)。结论 AIH-I 型患者中AFA 阴性比阳性患者的急性发病率高,血胆红素、ALT 和 AST 升高,免疫球蛋白 G 降低,肝组织浆细胞浸润率、肝小叶3区坏死率升高。
作者:邓拥军;张喜荣;肖明中;李晓东;李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2014年11月27日柳叶刀委员会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报道[1],其标题为“解决英国肝脏疾病危机:减少酗酒、肥胖和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过早死亡,肝脏疾病医疗保健走向卓越的蓝图”。英国的此项发现与欧洲肝脏疾病的当前关注点不谋而合。上个月在欧洲议会发布、由欧洲肝病学会(EASL)制定的“肝脏疾病研究路线图”(HEPAMAP)是欧洲政策水平层面的重要里程碑[2]。2013年,欧洲有2900万人患慢性肝脏疾病,预计2020年底,在循证政策措施下, HEPAMAP 将显著降低欧洲肝脏疾病的死亡率并减少其负担,尤其是酒精和肥胖相关肝脏疾病。
作者:田秋菊;吴灵芝(译);崔祥华;贾继东(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患者,女,12岁。因“双下肢水肿2周”入院。2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查体:心、肺、腹及神经系统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HBsAg(+)、HBcAb(-),HBsAg 定量0.070 IU/mL、HBcAb 定量0.208(低于检测值),HBV DNA <500 IU/mL,各项嗜肝病毒指标除 HBsAg 阳性外,其余均阴性,自身抗体阴性,肝生化指标提示谷氨酸氨基转移酶57 U/L,谷草氨酸氨基转移酶115 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216 IU/L、白球蛋白比值0.8、白蛋白20.3 g/L、总蛋白47.1 g/L、胆碱酯酶1866 U/L,血常规提示三系血细胞减低。B 超示:肝硬化、腹水、脾大、胆囊壁水肿,继发性胆囊炎(图1A)。上腹部核磁示:肝脏再生结节形成,脾脏增大、门脾静脉增宽,脾周少量腹水;胆囊炎,胆囊周围炎;胆总管轻度增宽(图1B)。其父有乙型肝炎病史,其他家族成员未发现乙型肝炎及 Willson 病史。入院初步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予以保肝、降酶、补充人血白蛋白、利尿等对症治疗后,双下肢水肿消退,但复查肝功能,转氨酶下降不明显。
作者:杨婉;刘凯辉;于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