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Still病合并肝功能损害33例临床分析

杭小锋;徐文胜

关键词:成人Still病, 肝功能损害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Still病(ASD)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1997年12月-200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38例ASD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肝损发生率为86.8%(33/38例),女性ASD患者更易出现肝损.肝损程度与ASD患者的病程、血沉显著相关,与年龄、白细胞总数无显著相关.肝损临床症状不典型,在正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6周后肝功能损害明显缓解.结论 ASD中肝损发生率高,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为主要表现,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好.
肝脏杂志相关文献
  • 拉米夫定治疗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为评价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自2005年以来我们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例,并设对照组3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英君;常占杰;李京涛;李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抑制α/β干扰素受体α亚基表达的 pSUPER-H1 RNAi系统构建及功能初步鉴定

    干扰素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抗病毒药物,其作用机制是与其受体结合,使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蛋白质分子磷酸化,进而激活转录并产生各种抗病毒蛋白[1].α/β干扰素共用Ⅰ型受体,该受体有α、β两个亚单位,分别称为IFNAR1和IF-NAR2[2].本研究构建抑制α/β干扰素受体α亚基表达的pSUPER-H1 RNAi系统,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樊和斌;王宝菊;李磊;郝友华;张正茂;杨燕;杨东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IL-I、IL-6和CRP水平与肝组织学相关研究

    本研究对7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C反应蛋白(CRP)检测和肝组织学检查,试图寻找反映肝组织炎症和坏死程度的非创伤性诊断指标.

    作者:范思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胸腺肽α1联合人工肝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我们应用拉米夫定、胸腺肽α1联合人工肝(ALSS)治疗乙型重型肝炎,取得满意疗效,明显提高了生存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堂明;邱波;李树民;王云;段炬萍;刘红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12例经胃镜明确为食管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出血的肝硬化患者,择期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及脾动脉栓塞术,术后定期胃镜检查,观察曲张静脉的动态变化.结果 术后即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消失;随访6~12个月曲张静脉基本消失6例,中度曲张3例,仍为重度曲张者3例,其中2例发生再出血,行胃镜下硬化剂治疗.结论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陶明玲;孙斌;郑加生;金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评价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ADV)、恩替卡韦(ETV)和替比夫定(LdT)这四种口服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其Ⅲ期临床试验的疗效、安全性及耐药情况总结于表1和表2.

    作者:何长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抑郁焦虑量表调查分析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抑郁及焦虑等心理问题已有报道[1-2],但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这一特定的人群中,抑郁症及焦虑症发生率鲜见报道.

    作者:孙莲娜;陈建杰;薛建华;张银华;成玲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成人Still病合并肝功能损害3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Still病(ASD)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1997年12月-200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38例ASD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肝损发生率为86.8%(33/38例),女性ASD患者更易出现肝损.肝损程度与ASD患者的病程、血沉显著相关,与年龄、白细胞总数无显著相关.肝损临床症状不典型,在正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6周后肝功能损害明显缓解.结论 ASD中肝损发生率高,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为主要表现,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好.

    作者:杭小锋;徐文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1年随访观察

    我科近年来试用恩替卡韦(ET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龙;杨阳;龚守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铁负荷过多综合征的研究进展——2007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年会专题报道

    2007年11月2日-11月6日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第58届美国肝病学会年会上,Pietrangelo[1]和Adams等[2]对铁负荷过多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筛查及治疗等进行了较全面阐述.本文对部分内容进行报道.

    作者:李新华;张欣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Child-Pugh分级与电解质紊乱的关系

    为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我们对9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和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Na+、K+、Cl、Ca+水平进行检测.

    作者:郑盛;殷芳;刘海;王玉波;朱为梅;郭致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阻塞性黄疸患者凝血功能障碍

    许多凝血因子(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V、VII~XIII,激肽释放酶原、高相对分子量激肽原)、抗凝因子(抗凝血酶III、肝素辅助因子II、蛋白C、蛋白S、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1、TFPI-2)和纤溶系统化合物(纤维蛋白溶酶、α2-抗纤维蛋白溶酶、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都由肝脏生成.胆系阻塞或实质性肝病常伴凝血异常.

    作者:田辉;郭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上海地区不同人群非输血所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不同人群非输血所致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方法 调查对象共1645人,其中吸毒者99人,医务人员411人,一般人群826人,义务献血人员309人;抽取血标本,并分离出血清测抗-HCV(EIA法).结果 人群HCV感染率吸毒者为38.4%(38/99),医务人员4.62%(19/411),一般人群0.98%(8/826),献血人员0.96%(3/309).静脉吸毒者HCV感染率60.8%(31/51),明显高于非静脉吸毒者的14.6%(7/48)(P<0.01);静脉吸毒者中,共用针头者为86.7%,高于非共用针头者的50%(P<0.01).齿科工作者HCV感染率为10.4%(11/106),明显高于其他医务人员的2.62%(8/305).齿科工作者分属4个单位,其感染率分别为3.3%(1/30、0(0/17)、14.6%(7/48)、27.3%(3/11).一般人群成人HCV感染率1.57%(7/446),高于少儿的0.27%(1/370).结论 上海地区非输血所致HCV感染以吸毒人群高,其次为齿科医务人员,一般人群和献血员很低.

    作者:余为民;周朝晖;胡德昌;张顺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罗格列酮对NASH大鼠肝组织IKK-β表达、NF-κB活性的抑制作用

    IKK-β是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IκB)磷酸化激酶,为促炎因子激活NF-κB必需的催化亚单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高亲和力配体罗格列酮,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多种致炎基因表达,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1].

    作者:赵彩彦;王亚东;周俊英;贾蓓;崔俊峰;刘雅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45例肝功能异常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预后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本文拟对45例肝功能异常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预后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程娜;张伦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网络抗氧化剂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

    目的 观察网络抗氧化剂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网络抗氧化剂预防组、网络抗氧化剂治疗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喂以正常饲料,其余3组均喂以高脂饮食.网络抗氧化剂预防组在高脂饮食同时给予维生素E(100 mg/kg)、硫辛酸(40 mg/kg)、辅酶Q10(100 mg/kg)、维生素C(100 mg/kg)、还原型谷胱甘肽(100 mg/kg)联合灌胃治疗,每日1次.网络抗氧化剂治疗组在高脂饮食12周(造模成功)后开始给予上述网络抗氧化剂联合灌胃治疗.16周时处死各组大鼠,观察肝功能和血脂变化,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网络抗氧化剂预防组及治疗组体重、肝湿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MD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肝组织MD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及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网络抗氧化剂预防组体重、肝湿重、ALT、TG和血清MDA与网络抗氧化剂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AST、TC和肝组织MDA均显著低于治疗组,血清及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高于治疗组.结论 网络抗氧化剂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张晓兰;张志钢;王恽立;王旭霞;刘美媛;冯国华;赵保民;赵曙光;王伟;闻勤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双谱指数对有症状的肝性脑病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多中心、单盲、验证研究

    肝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分级目前尚无金标准,主要以WestHaven分级标准和心理智能测试为依据.近,Dahaba等研究了双谱指数(BIS)对肝性脑病分级的评估作用.BIS初设计用于检测麻醉镇静药物对脑电图(EEG)的作用.

    作者:石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B-UGT)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对胆红素进行生物转化的重要代谢酶,它是一个超基因家族,该酶含量下降或缺乏将导致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化修饰障碍,引起血浆胆红素升高,导致相关疾病发生[1].

    作者:张久聪;聂青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P基因区耐药变异检测在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中的价值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与发生P基因区耐药变异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基因测序方法对206例患者进行P基因区耐药测定.

    作者:尹波;安萍;曹艳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黄芪联合极化液治疗重型肝炎并发心肌炎32例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黄芪注射液联合极化液治疗重型肝炎并发心肌炎3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兆勇;张分明;李东旺;王磊;刘锦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肝脏杂志

肝脏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