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郁开窍安神汤合并中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陈红昊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中西医结合, 解郁开窍安神汤
摘要:目的 探讨解郁开窍安神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抗精神分裂症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解郁开窍安神汤,治疗6周评定疗效.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BPRS因子评分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5%,对照组显效率41%(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解郁开窍安神汤时精神分裂症有治疗作用.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疗程及毒副反应都有明显的优势.
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午流注低频仪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杭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疗效.方法 选取服用杭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患者22例,采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进行按时取穴治疗,每天20 min,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痊愈率为18.18%,显效率为27.27%,好转率为40.91%.总有效率为86.36%.患者均无不适主诉.结论 子午流注低频治疗能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有效,安全性高.

    作者:周方;王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介入性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及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介入性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和防治措施.方法 1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进行经皮冠脉介入干预治疗(实验组)90例,未进行冠脉介入干预治疗(对照组)60例,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有焦虑情绪者采用压力管理-自我形象-抚触和抗焦虑综合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HAMA评分较疗前显著下降(P <0.05),杭焦虑治疗有效率75%.结论 焦虑情绪在经皮冠脉介入干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生率非常高,影响经皮冠,脉介入干预的近期效果,采用压力管理-自我形象-抚触和抗焦虑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孙巧玲;王得霞;任宏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抑郁障碍患者抗抑郁剂治疗与自杀风险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儿童、青少年、成人的杭抑郁剂治疗与自杀风险,以及杭抑郁剂治疗与自杀风险的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综述,并对新的杭抑郁治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李馨;李英存;张敬悬;唐济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小学衔接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研究青岛市六年级小学生升入初中过程中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200名六年级学生评定Achebach儿童行为量表、青少年自评量表;升入初中一年级后再次评定;比较小学升初中后学生心理行为的变化.结果 Achebach儿童行为量表显示,升入初中后男生在体诉、交往不良、强迫、多动、分裂样、攻击性方面较小学时有显著差异(P<0.05),女生升入初中后变得成熟,活动能力增强.小学男生与女生青少年自评量表评分位于前4位的依次均为:攻击行为、焦虑抑郁、注意问题、违纪问题;而升入初中后男生青少年自评量表评分位于前4位的依次为:攻击行为、焦虑抑郁、注意问题、自伤;女生升入初中后评分位于前4位的依次为:攻击行为、焦虑抑郁、自伤、注意问题.而且女生升入初中后攻击行为减少,外向较小学有显著差异(P<0.05).家庭和睦度、学习兴趣、性格等与学生的攻击行为、焦虑、注意问题等相关.结论 中小学衔接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和睦度、学习兴趣、性格、亲子关系等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刘振静;高安民;李玉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疲劳综合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疲劳症状及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用慢性疲劳量表(CFS-14)对259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测试.结果 259名医护人员中有38.22%(99/259)有慢性疲劳症状,其中32.65%(32/98)的男性和41.61%(67/161)的女性有慢性疲劳症状,约为1:1.3.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2.74%(33/259).影响疲劳总分的因素主要有目前自己精力状况的客观评价、职业性质及睡眠质量等.结论 医护工作者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发生率高,对自己精力状况的客观评价、职业性质及睡眠质量是影响疲劳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韩建波;韩雯雯;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儿茶酚胺甲基氧位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与海洛因依赖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甲基氧位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ag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对507例海洛因依赖者(患者组)和487名健康者(对照组)的COMT基因上7个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rs737866,rs933271,rs l 544325,r84818,rs4680,rs 174696,rs 174699)进行基因分型和关联分析.结果 COMT基因rs737866,rs933271两位点基因型在病例对照组中存在差异(P=0.047,P=0.011),其等位基因C与海洛因依赖相关(P=0.017,P=0.048).由rs737866-rs933271-rsl544325构建的CTG单倍体型在海洛因依赖者中比例较高.结论 rs737866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者具有较高的海洛因依赖易感性.

    作者:王兆薇;禹顺英;杜江;江海峰;陈晗晖;汪栋祥;孙海明;赵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正性情绪与老年心血管病

    老年心血管病作为心身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目前大多数研究着重于研究与负性情绪的关系,关于正性情绪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不多.现就正性情绪对老年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探讨正性情绪是否具有独立于负性情绪之外的心血管事件保护作用.

    作者:马丽娜;李耘;冯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帕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对首发抑郁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对首发抑郁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治疗,在治疗前、治疗8周末、随访1年末,采用数字划销测验(NCT)、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注意力、记忆功能、执行功能测定.结果 治疗前、治疗8周和随访1年后RAMD总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8周、1年时TESS评分,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8周、1年时与治疗前比较,三组NCT中的净分、失误率及WMS-RC的记忆商数均改善(P< 0.05),WCST的总刚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下降(P<0.05);治疗8周、1年时净分、失误率、WMS-RC的记忆商数、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三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均P<0.05),但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年时,三组的失误率下降值、记忆商增加值、净分增加值、总测验次数下降值、持续错误数下降值、随机错误数下降值均与HAMD减分值呈正相关(P<0.05),与TE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帕罗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均可以改善抑郁症的认知功能,但阿米替林的抗胆碱能作用明显影响了认知功能改善程度.

    作者:陈景清;张丽;付凤珍;张跃兵;张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丁螺环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0例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丁螺环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用西酞普兰治疗,治疗8周,两组分别在治疗2、4、6、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HAMD评分减分率显著增大,CGI评分显著降低,两组TESS评分相当.结论 丁螺环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疗效较单用西酞普兰好,安全性较好.

    作者:孙平;刘丽华;王海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对立违抗性障碍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对立违杭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是学龄期儿童极为常见的行为障碍,本文就ODD的可能发病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该障碍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孙凌;李宁宁;周天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解郁开窍安神汤合并中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解郁开窍安神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抗精神分裂症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解郁开窍安神汤,治疗6周评定疗效.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BPRS因子评分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5%,对照组显效率41%(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解郁开窍安神汤时精神分裂症有治疗作用.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疗程及毒副反应都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陈红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帕罗西汀联合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联合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1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卒中后抑郁(PSD)患者117例.均符合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为帕罗西汀组、血府逐瘀口服液组、帕罗西汀联合血府逐瘀口服液组,每组各39例.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 、4 、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帕罗西汀联合血府逐A口服液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6,8周末,三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罗西汀联合血府逐瘀逐口服液组在服药后6~8周疗效优于帕罗西汀组和血府逐瘀口服液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卒中后抑郁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广安;刘新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6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对照组32例,研究组口服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61.76%,有效率85.29%;对照组分别为56.25%,81.25%,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两组治疗1周末起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并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副反应量表评分研究组自主神经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魏保华;张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4例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和帕罗西汀组各27例,度洛西汀剂量30~60 mg/d,帕罗西汀10~20mg/d,治疗8周,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结果 度洛西汀组有效率88.9%,治愈率44.4%;帕罗西汀组有效率88.9%,治愈率40.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第1周末HAMD评分度洛西汀组小于帕罗西汀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度洛西汀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口干、困倦、头晕等,与帕罗西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安全有效,起效更快,不良反应与帕罗西汀相似.

    作者:周敏;关承斌;王筱兰;谢世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介绍脑功能磁共振在广泛性焦虑障碍神经通路以及临床疗效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尤美娜;程文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疾病患者疾病感知水平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并分析慢性疾病患者疾病感知水平.方法 以疾病感知理论为概念框架,对315例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慢性疾病患者所识别症状与认为是否系慢性病所致之间呈正相关(r=0.856,P<0.01);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普遥偏低,各维度平均分均为3分左右;有超过一半患者认为遗传(55.2%)、操劳过度(50.5%)以及自我的免疫力下降(51.4%)为其患有慢性疾病主要原因.结论 应在慢性疾病自我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注重提高患者的疾病感知水平,提高患者对自我管理的自我效能感.

    作者:丁莎;吴任钢;李华;王秀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精神科住院患者镇静催眠药物使用状况及医生处方态度调查

    目的 调查精神科医院的镇静催眠药物使用情况及<指导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的执行情况.方法 采用自编住院患者镇静催眠药物研究调查表及ASSIST问卷,对2009年7月~2010年7月入住本院的患者进行调查.同时对我院医生66人发放调查问卷.结果 镇静催眠药物使用率为51.13%(338/661),镇静催眠药物使用频率高的是佐匹克隆,54.21%的镇静催眠药物使用时间在4周之内.调查的医生中,59人(89.39%)赞同<指导原则>提出的应短期、小剂量使用镇静催眠药物,30人(45.45%)认为<指导原则>需要修改,59人(89.39%)认为在临床上有一些患者不得不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有58人(87.88%)更倾向于使用新型非苯二氮类药物.结论 精神科住院患者镇静催眠药物应用较为广泛,新型非苯二氮革类药物使用率高于传统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医生更倾向于使用新型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大部分医生赞同<指导原则>,但在临床上执行上存在一定困难.

    作者:王丽华;陈美娟;钱竹书;刘瑞;杨雅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焦虑抑郁状况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焦虑抑郁状况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80名父母作为研究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的调查表进行测评,并和对照组的健康儿童80名父母进行比较,经4周健康教育干预后,对研究组再进行SAS,SDS测评.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研究组中母亲的SAS、SDS评分显著高于父亲(P<0.05).经健康教育干预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

    作者:彭燕;胡传芬;王旸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汶川地震青少年心身健康的特点及其心理承受力的研究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后青少年心身健康及其心理承受力的特点.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法,对地震灾区的188名青少年(研究组)和非地震灾区的241名青少年(对照组)使用简易心身健康调查表及心理承受力量表进行测试.结果 研究组所有心身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女生除了睡眠状态、言语状态、心血管症状因子分及心理总分低于男生外,其余各因子分均高于男生,但均未有明显差异(P>0.05);地震灾区青少年心身健康与心理承受力关系密切(r为0.160~0.433,P<0.05);地震灾区青少年心身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 地震灾区青少年心身健康受到明显影响,其心身健康与心理承受力关系密切.

    作者:楚彩云;张理义;张元兴;宋梓祥;李光耀;陈春霞;姚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伴精神障碍一例

    橄榄桥脑小萎缩(OPCA)是一个病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症状比较复杂,除有小脑共济失调外,可伴有自主神经损害症状和(或)帕金森综合征、锥体束征等,同时伴有智能障碍、精神症状者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少梅;魏新敏;李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精神医学杂志

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