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评价

刘屹球

关键词: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 激光治疗, 尖锐湿疣, 性传播性疾病, 人乳头瘤病毒, 选择性杀伤, 肿瘤消融, 肿瘤细胞, 潜伏期, 复发率, 应用, 疗效, 技术, 感染
摘要:尖锐湿疣( CA)是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潜伏期长,复发率高。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ALA-PD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肿瘤消融技术,可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或生长旺盛的细胞。我科2012-2013年应用 ALA-PDT 联合 CO2激光治疗30例CA,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及HIV、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调查泰山区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高危行为情况、HIV及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2011年4~7月,在综合医院性病门诊设立监测哨点对性病就诊者进行综合监测调查。

    作者:孙永合;严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内服当归饮子加味联合白斑洗剂治疗外阴白色病变52例

    目的::评价内服当归饮子加味联合白斑洗剂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中药当归饮子加味内服及白斑洗剂外洗;对照组(52例)予口服维生素 B1、维生素 A及外用卤米松软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6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当归饮子加味联合白斑洗剂外洗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周燕媛;胡红;任强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内蒙古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FokI基因多态性与斑秃的关系

    目的::明确维生素D受体FokI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汉族人群斑秃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105例斑秃患者与145名健康对照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病例组维生素D受体FokI的3种基因型FF、Ff、ff频率分别为0.324、0.524、0.152,对照组分别为0.297、0.531、0.172,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FokI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内蒙古汉族人群斑秃的发病无关。

    作者:卓纳;张满;辛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头皮Spitz痣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头皮暗红色丘疹2年。患者2年前头皮出现一暗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诊治。近2年来皮损无明显变化。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顶见一约0.5 cm×0.6 cm半球形暗红色丘疹,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较硬,无压痛(图1)。完整切除丘疹,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大量上皮样痣细胞,呈巢状分布,细胞核较大,胞质丰富(图2、3)。诊断:Spitz 痣。

    作者:余瀅艳;汪盛;罗碧波;华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口服异维A酸联合复方硫磺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口服小剂量异维A酸胶囊(商品名“泰尔丝”,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联合外用复方硫磺洗剂(我院自制)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40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帅茂圣;曹春育;赵建林;甘苏;吴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67例住院患者皮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37915例住院患者中发生皮肤药物不良反应的有167例,住院患者皮肤药物不良反应发病率4.40‰,其中1~6岁儿童发病率高(8.99‰)。造成皮肤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共83种,主要药物为抗感染药(46.11%)、中药注射剂(17.96%)和营养支持类药物(14.97%)。

    作者:徐洪玉;郑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国皮肤科学史?出版暨筹建“中国皮肤科博物馆”通报

    1.?中国皮肤科学史?于2014年出版发行。该书由陈洪铎、廖万清、张学军策划,马振友、张建中、郑怀林主编,国内外200余名知名专家共同编辑完成,图文并茂,史料翔实,为达到国际水平的大型皮肤科史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消瘾方加减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评价及对IgE、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

    目的::评价消瘾方加减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IgE、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13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52例),中医组(38例)和西医组(43例)。中西医结合组口服消瘾方加减和依巴斯汀片10 mg/d治疗,治疗30天;中医组给予消瘾方加减治疗;西医组口服依巴斯汀片。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目等评价疗效,ELISA检测3组患者IgE、IL-4及IFN-γ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第30天中西医结合组、中医组、西医组有效率分别为94.23%、71.05%和74.42%。随访6个月,中西医结合组、中医组、西医组复发率分别为18.37%、33.33%和53.13%。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IgE和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较其它两组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消瘾方加减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IgE、IL-4和IFN-γ水平变化对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宋淑红;赵栋桉;周静芳;张维娜;朱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红光与强脉冲光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红光与强脉冲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将46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分为2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外敷5-氨基酮戊酸(5-ALA)1 h后,分别给予红光( A组)和强脉冲激光(B组)照射,每2周1次,共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7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红光与强脉冲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相当。

    作者:郭玲;刘云;韩应盛;潘庆华;路云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痤疮丙酸杆菌对米诺环素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明确痤疮丙酸杆菌对米诺环素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36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并给予米诺环素口服。治疗前采用需氧培养和厌氧培养的方法,对患者皮损进行病原菌分离。治疗前后利用抗菌药敏纸片对痤疮丙酸杆菌进行药物(米诺环素、四环素、罗红霉素和替硝唑)耐药性检测。肉汤稀释法测定米诺环素的低抑菌浓度。结果:病原菌分离结果示: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痤疮丙酸杆菌(32.45%)、金黄色葡萄球菌(19.95%)和表皮葡萄球菌(13.83%);治疗前痤疮丙酸杆菌对米诺环素、四环素、罗红霉素和替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0、20.93%、83.72%和98.8%,治疗后为0、47.22%、86.11%和100%。米诺环素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125μg/mL和0.25μg/mL。结论:痤疮丙酸杆菌对米诺环素仍然敏感。

    作者:梅嬛;沈永年;吕桂霞;蔡晴;刘维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夫西地酸乳膏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中度痤疮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2%夫西地酸乳膏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局部外用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方法:208例中度痤疮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A 66例、对照组B 58例,分别予以局部外用2%夫西地酸乳膏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1%克林霉素凝胶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和单用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结果:治疗后第8周,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有效率分别为91.60%、71.21%和50%。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2%夫西地酸乳膏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局部外用治疗中度痤疮安全有效。

    作者:谢成树;赵卫东;李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苦参浴联合NB-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苦参浴联合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苦参浴联合NB-UVB照射,隔日1次,对照组31例仅给予NB-UVB照射。1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为96.15%和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苦参浴联合NB-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好。

    作者:李志国;肖凤双;陈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暴露部位湿疹斑贴试验分析

    暴露部位湿疹多数是由接触过敏原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该病病程迁延,病因复杂,病情反复。寻找病因,脱离过敏原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关键所在。斑贴试验是目前检测接触类变应原可靠的方法,进行此项检查可以明确病因,有利于患者进一步诊治、减少复发。我们对本科门诊该类疾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检查,报道如下。

    作者:周敏;张小蒙;郭焱;孙菊;商干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ALA-P DT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近年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ALA-P DT )在治疗CA方面的优势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高效的治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有着与其他疗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1我科自2013年1月采用ALA-P DT疗法治疗肛管内 CA,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健;徐雁;宋临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1例嗜酸性脂膜炎临床分析

    对11例嗜酸性脂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表现为皮下结节/斑块8例;溃疡2例,紫癜、水疱、血疱、坏死及糜烂1例。伴发热1例,内脏受累7例,浅表淋巴结肿大5例,关节受累2例。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0~50 mg/d)和环孢素(5 mg/kg·d),结节皮损内注射干扰素(300万U/次,每周1次)治疗。随访3~60个月后,临床治愈8例,好转2例,停药后复发1例。

    作者:徐俊涛;刘菡;周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稿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和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系中国核心期刊和信息源杂志,是广大皮肤病、性病和麻风临床、防治和科研人员发表临床和研究报告的园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慢性肉芽肿性皮肤病,由于该病渐进性发展,且临床多无自觉症状,故一些病程较长的患者就诊时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均不典型,与其他的肉芽肿性皮肤病较难鉴别,本文报道的1例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已有7年病史。

    作者:曾梅华;陈军;邓德权;孔庆涛;桑红;颜文良;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学龄期特应性皮炎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特应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部分患儿病情可迁延至成年。特应性皮炎不仅皮肤不适、瘙痒、睡眠障碍,也会造成情绪异常。特别是学龄期的儿童,一方面病情的迁延反复导致患儿和父母对治疗缺失信心,依从性下降;另一方面瘙痒引起的睡眠质量下降对患儿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 Lewis-Jones 等CDLQI儿童生活质量量表1和Stephen等PIQoL-AD特应性皮炎患儿父母生活质量表,2对武汉及其周边地区的6~12岁AD患儿及其患儿家庭其他成员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以探讨该地区AD对学龄期患儿和家庭其他成员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付桂莉;郑源泉;卢静静;黄美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地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地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慢性荨麻疹( chronic urticaria,CU)的疗效。方法: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 CTT组)和对照组( CTL组),每组34例,CTT组给予地氯雷他定(5 mg,1次/d)联合孟鲁斯特钠(0.1 g,3次/d)进行治疗,CTL组仅给予地氯雷他定(5 mg,1次/d)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8周。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大小(大直径)、风团数目等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CTT 组有效率为94.12%, CTL 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28周,CTT组和CTL组复发率分别为21.88%和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CU不仅可获得更高的有效率且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刘麟;郑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例亚急性汞中毒诱发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本文总结了1例亚急性汞中毒诱发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驱汞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经17天的综合治疗与细心护理,该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闫仟叶;王莹;郭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