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君;马东来;闫有梅;石秀艳;方凯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的门诊病人,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资料完整病例93例.治疗组47例,平均年龄24.5岁(9-68岁),病程1个月~3年;对照组46例,平均年龄25岁(10~ 67岁),病程3周-3年.
作者:陈晓旭;陈国羽;党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近年来,卫生服务费用不断上涨,居民的经济负担加重,严重制约卫生服务的利用.1因此,如何早期发现麻风病人对于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我省近年来新发病人且完成联合化疗疗程的麻风病人经济负担进行研究,为我省防治工作提供有利依据,也为国家对这方面的卫生资源投入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谭又吉;汪萌萌;王景权;潘美儿;妙建芬;严良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的核因子(NF-κB)的表达,以探讨NF-κB在银屑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获得角质形成细胞,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F-κB表达.结果:角质形成细胞在5天可见明显的集落,10天左右可长满单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混合培养细胞较对照角质形成细胞NF-κB表达显著增高.结论:NF-κB活性增强是银屑病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高军;任万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是对症治疗荨麻疹、变应性鼻炎、哮喘以及瘙痒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因其镇静和抗胆碱能等副作用,已被相对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所替代.非索非那定是第二代H1抗组胺药,无镇静、抗胆碱能作用,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因此该药能够在外周组织有效阻断H1受体,但无损害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的作用.本文就非索非那定中枢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简称NL,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皮肤病,临床上以胫前出现大片境界清楚的紫红色硬皮病样斑块,中央呈棕黄色凹陷萎缩为特征.1笔者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翠萍;宋维旭;范文成;颉玉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认为银屑病是由多基因遗传、心理、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虽不导致死亡,但明显的鳞屑性红斑与瘙痒对患者的身心影响甚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
作者:王广进;冯桂荣;张爱华;初同胜;田洪青;张福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因左耳部疼痛5天,红斑水疱3天入院.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遂在附近诊所就诊,诊为“梅尼埃氏综合征”,给予眩晕停口服,并使用扩张血管药物静滴,无好转,仍觉头晕,恶心.
作者:曾山鹰;李艳秋;万慧;林利虹;杨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国产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维普数据库检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公开发表在《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和《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关于国产ALA - PDT治疗CA的文章,对文章中的治疗方案、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共33篇关于国产ALA- PDT治疗CA的文章.ALA- PDT单独治疗组及ALA- PDT联合物理治疗组的复发率均低于物理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ALA- PDT治疗CA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作者:袁艳霞;徐春兴;田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近年来,性病艾滋病的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利用本所国家级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监测哨点数据,通过分析该人群的人口学信息、行为学信息、艾滋病知识和血清学检测数据,掌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实施有效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胡丽华;赵建妹;林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因停经27周,全身反复起红斑、水疱,伴瘙痒2个月就诊.皮疹初起为前胸后背的小片状红斑,中央水疱,水疱破后可结痂,结痂脱落后遗留色素沉着,伴明显瘙痒.后红斑、水疱、结痂反复发作,呈环状向外扩展.
作者:刘雯敏;杨安波;李圆圆;陈腊梅;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全身反复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8年,结节、肿瘤3年于2010年1月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后背出现一手掌大片状红斑,微痒,后逐渐扩散到面部及躯干、四肢,呈泛发性红斑、丘疹,表面覆糠状鳞屑,瘙痒明显.
作者:于秉伦;王瑞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患者女,19岁.因面部、颈部、前胸V型区及四肢反复起水疱17年来我院就诊.患者目2岁起不明原因的面部、颈部、前胸V型区及四肢暴露部位出现红斑、水疱、丘疹,日晒后尤为明显,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
作者:王红梅;张文;马丽;孙在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寻找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GJB6、GJB2和CTSC突变基因.方法:抽提外周血DNA,PCR扩增GJB6、GJB2和CTSC基因编码区的所有外显子,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双向测序,并与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查找有无突变.结果:候选基因编码区所有外显子均未发现突变.结论:GJB6、GJB2和CTSC基因编码区序列与本研究中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发病无关,致病基因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占想;宋亚丽;陈楠;王震英;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全身反复发生水疱、糜烂、结痂1年,加重2个月于2010年6月26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饭量、尿量增多,当时未介意及治疗,50多天后觉咽部进食时疼痛不适,应用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治疗10天症状无改善,且舌体两侧及颊黏膜出现糜烂、溃疡,应用中药(具体不详)治疗半月,口腔糜烂面逐渐扩大增多,影响进食,头面部、躯干、四肢相继出现数十个散在的绿豆至蚕豆大水疱,疱壁薄而易破溃,难愈合.
作者:于维恒;王晓云;殷月慧;郑艳华;李金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体外皮肤移植法建立脂溢性角化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在裸鼠背部一侧掀起约10 mm×10mm的全层皮瓣,将制备好的10 mm×10 mm的脂溢性角化病组织块移植于创面上.观察裸鼠移植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大体形态学变化,观察至1个月后将皮损切除行病理组织学检查,HE染色后观察皮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20只裸鼠中有15只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脂溢性角化病样皮损(15/20,75%),组织学上与人脂溢性角化病的形态相一致.结论:体外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移植的裸鼠模型建模方法可靠,能比较真实地模拟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学形态,可为脂溢性角化病的研究提供平台.
作者:陈明;盛晚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笔者采用阿维A联合卡泊三醇与地奈德乳膏序贯治疗银屑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来自本科门诊和住院病人.
作者:甯伯勤;麻林玖;谭昌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科应用丹参酮胶囊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痤疮6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病例均来自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
作者:刘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阴囊多发性无痛性结节10年.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阴囊部位出现数个皮色绿豆大丘疹,质韧,无自觉症状,未予处理后丘疹逐渐增多增大,形成多个质硬的结节,部分结节融合成斑块.
作者:刘排;陈浩;张韡;孙建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9岁.右股内侧褐色皮疹、水疱9年.患儿出生后3、4天全身皮肤出现散在不一的红色斑丘疹,随后皮疹处出现黄色水疱,破溃后留有灰褐色斑,呈条状.曾于2003年7月3日就诊我科,就诊时患儿精神反应好,吃奶正常,二便正常,病程中无发热、抽搐.
作者:秦晓明;孔雷;吴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患者女,26岁.因全身结节1年余就诊.患者1年多前先于右前臂屈侧出现一黄豆粒大红色结节,无明显痒痛,因当时已怀孕,一直未就诊.8个月前分娩后,结节逐渐增大、增多,累及面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7天前就诊于当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断不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后怀疑麻风转诊至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乏力,皮损疼痛等症状,无肢体疼痛.
作者:初同胜;马百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