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唑类药物口服治疗甲真菌病的效果评价

朱娇媛;曾媚;林霞

关键词:唑类药物, 口服治疗, 甲真菌病, 制药有限公司, 商品名, 疗效与安全性, 股份有限公司, 伊曲康唑, 生产, 力生制药, 帅克风, 氟康唑, 总结, 天津, 河南
摘要:本文对伊曲康唑(商品名:美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和氟康唑(商品名:帅克风,河南帅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左颊肿物伴瘙痒3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可疑蚊虫叮咬史.否认系统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颊部可见一紫红色直径0.8cm大小结节,界限清楚,表面光滑,无鳞屑,质硬,有浸润感.

    作者:郭金竹;张倩;姜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作为疫苗载体在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将细菌疫苗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已取得多方面的进展,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能在专职吞噬细胞和非专职吞噬细胞内生存繁殖,可同时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将外源性肿瘤特异性抗原导入减毒LM,可以显著诱导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应答,是非常有效的疫苗载体.文章主要从具有胞内菌特殊优势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性、做为抗肿瘤疫苗载体的优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作者:蒋苹;钱悦;冯爱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84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分析本地区皮炎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的结果及临床意义,并比较成人组与儿童组阳性结果的异同.对东营市人民医院门诊确诊的84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斑贴试验总阳性率60.71%,成人组阳性率为64.81%,儿童组阳性率53.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种变应原中总阳性率排前5名的分别是氯化钴、重铬酸钾、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成人组阳性率较高的分别是氯化钴、重铬酸钾、硫酸镍;儿童组阳性率较高的分别是:硫酸镍、甲醛、芳香混合物.氯化钴、重铬酸钾、硫酸镍是东营地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湿疹的常见变应原,斑贴试验对寻找变应原及日常防护均有意义.

    作者:马强;魏姝玥;王学红;任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98例门诊患者均确诊为激素依赖性皮炎.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分成两组,治疗组53例,男5例,女48例,年龄12~65岁,病程3周~7年,平均2.9年;对照组45例,男2例,女43例,年龄15~66岁,病程3周~6年,平均2.4年.临床表现为瘙痒、皮肤潮红、干燥、脱屑,部分有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皮肤出现萎缩.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激素依赖性,外搽糖皮质激素类(激素)药物病情可缓解,停药即复发.

    作者:郭英军;韩秀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成人型色素性荨麻疹1例

    色素性荨麻疹又称斑丘疹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多在幼儿和青春期发病,成人发病不常见.c-kit基因突变是多数肥大细胞增生症的病因,1本文报道临床所见1例典型成人色素性荨麻疹.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全身褐色斑丘疹5年就诊,5年前患者躯干出现数处淡红色圆形斑疹,缓慢增多,颜色逐渐转变为红褐色,后蔓延至颜面和四肢.皮损不能自行消失,无明显自觉症状.

    作者:党育平;赵广;袁小英;李东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一家系12例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isseminated Superfical Actinic Porokerato sis,DSAP) 是一组慢性进行性遗传性皮肤病,因其皮疹广泛分布于曝光部位,发疹与日光曝晒有明显关系,皮损浅表呈角化性环状斑块而得名,其家系报道较为罕见.现将作者所见一家系12例报道如下.

    作者:类振;魏国;史永俭;张春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多发性化脓性肉芽肿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2年前患暴发性痤疮,面部、胸背部出现许多脓疱及溃疡,溃疡面较深,用阿维A、阿奇霉素及泼尼松等治疗,半年后脓疱及溃疡大多愈合留下萎缩性瘢痕,背上部有10余处溃疡未愈.1年前溃疡处长出绿豆大小的红色赘生物,睡觉后背部可见红色出血斑.外用百多邦,口服异维A胶囊治疗半年无明显好转,部分赘生物逐渐长至蚕豆大,易出血.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欧阳树;唐续莲;孙跃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TNF-α、IFN-γ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β防御素的表达

    目的: 检测TNF-α、IFN-γ诱导HaCaT细胞β-防御素的表达.方法: 用TNF-α、IFN-γ、TNF-α加IFN-γ干预HaCaT细胞后,RT-RCR方法检测hBD-2 mRNA、hBD-3 mRNA的表达.结果: TNF-α干预组HaCaT细胞中hBD-2 mRNA、hBD-3 mRNA,IFN-γ干预组HaCaT细胞中hBD-3 mRNA表达增高(P<0.05),干预12 h时的表达量高于干预24 h时的表达量;TNF-α与IFN-γ联合干预HaCaT细胞12 h时,hBD-2 mRNA、hBD-3 mRNA表达量高.结论: TNF-α能刺激人角质形成细胞产生hBD-2和hBD-3,而IFN-γ仅能诱导产生hBD-3.

    作者:张瑞芳;甄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型单纯疱疹病毒对HaCaT细胞分泌I型干扰素的影响

    目的: 评价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泌I型干扰素(IFN-α、IFN-β)的影响,探讨角质形成细胞(KC)对HSV-2 感染的免疫防御机制.方法: 以HSV-2感染HaCaT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感染后24 h、48 h、72 h IFN-α1、α2、β1 mRNA的表达.结果: HaCaT细胞静息状态存在IFN-α1、α2、β1三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但HSV-2感染HaCaT细胞后IFN-α1、α2、β1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在72 h内随时间的递增而逐渐升高.结论: 在HSV-2感染KC的初期,KC分泌的I型干扰素参与HSV-2感染的免疫防御反应,对清除HSV-2及防止其扩散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杰;钟绮丽;朱亦男;万峻;张超;董小林;刘文丽;邵勇;于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

    我院应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学治疗重度痤疮,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116例痤疮患者均为典型重度痤疮1:3级痤疮患者有粉刺,同时伴大量丘疹和脓疱,可见大的深在性炎性损害,发生在面、颈及胸背部;4级痤疮患者除伴上述皮损外,同时有结节和囊肿,易形成瘢痕。经统计,此次3级患者76例,4级患者40例.

    作者:胡志帮;向光;黎斌;张昆梅;汪春惠;张莉;魏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淋巴瘤样丘疹病6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对6例淋巴瘤样丘疹病(Lyp)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病临床皮损为多形性,初为水肿性丘疹及小结节为主,逐渐有部分丘疹中心坏死、结痂.组织病理:见真皮浅、中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多呈楔形分布,部分异形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色淡、胞浆淡染,部分细胞核深染且大小不一,可见核分裂相.根据不典型细胞的形态,淋巴瘤样丘疹病可分A、B、C三个亚型.6例Lyp中倾向于A型5例,B型1例,未见C型.免疫组化均显示CD30+、CD45RO+、CD20-.应用小剂量泼尼松等药物治疗,6例均治愈.Lyp临床上易误诊,需借助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予以确诊.并应与皮肤淋巴瘤相鉴别,注意随访.

    作者:张艳芳;周桂芝;卢宪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外用他克莫司和弱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他克莫司是一种非甾体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外用他克莫司软膏,能够有效治疗儿童和成人的特应性皮炎已被多篇报道阐述,1-3其安全性已被普遍认同.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使用0.1%他克莫司和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正规治疗此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党宏;李晓杰;应作霖;陈玲娣;孙越;郑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丹参酮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5年11月至2007年5月,应用丹参酮胶囊治疗过敏性紫癜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2005年11月至2007年5月的患者,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为首次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78例,男50例,女28例;年龄7~65岁,平均15岁;病程2~13天,平均7天.对照组78例,男48例,女30例;年龄8~63岁,平均14岁;病程3~15天,平均7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均有可比性.

    作者:姚宏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Wnt1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为检测Wnt1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1在3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同时以26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作为对照.基底细胞癌皮损中Wnt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Wnt1表达增强在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康瑞花;张胜逆;李美洲;高顺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公众麻风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为了解公众对麻风病的了解程度、接受能力和相关态度,增强其自我保健能力和对麻风病的警觉性,我们选取了浙江省原高、中流行区的部分重点城镇,进行麻风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比较干预前后公众麻风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态度的改变情况,评价干预效果.

    作者:许亚平;沈云良;吴李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窄谱UVB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NB-UVB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商品名:维阿露,新疆新时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治疗白癜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朝伟;陈大强;段争跃;陈文涛;许玉军;王爱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大阴唇丛状血管瘤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因左侧大阴唇紫红丘疹半月,与2008年12月9日来我院就诊.半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有上述症状,无自觉不适,未治疗,皮疹数目逐渐增多.既往史:现已怀孕6个月,其丈夫2月前有不洁性接触史,外阴肛周无类似皮疹.

    作者:孙则胜;彭军;王秀丽;邢卫斌;付国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统一联合化疗麻风病停药1年疗效分析

    通过对停药后1年随访资料的分析,初步观察统一联合化疗(U-MDT)的疗效和复发率等,评价进一步缩短麻风联合化疗疗程的可能性.2003年11月至2005年7月,共计166例患者参加治疗,至1年随访时因各种原因共25例退出观察.完成1年随访141例,其中临床证实复发1例(0.7%);随访期间发现新发麻风反应14例(9.9%),其中出现新发2级畸残1例(0.7%).停药后皮损症状仍逐渐缓解,细菌指数较疗前继续下降.目前尚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数据对U-MDT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作者:周敏;牟鸿江;包夏;杨荣德;王娟;沈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与地奈德乳膏联合治疗老年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7年10月~2008年9月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联合地奈德乳膏外用治疗老年慢性湿疹,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入选70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就诊的湿疹患者,其中女33例,男37例,年龄65岁以上,病程9周~20年,平均17±1.89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红斑、丘疹、斑块、脱屑、浸润肥厚、苔藓样变伴瘙痒.

    作者:张刚;张世萍;王琼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LPS刺激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单核细胞合成和分泌TNF-α的影响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C)合成和分泌的分泌型TNF-α(sTNF-α)、膜相关型TNF-α(MA-TNF-α)和膜TNF-α在P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和培养PV患者MC,经LPS刺激后检测其合成和分泌各型TNF-α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PV患者MC合成和分泌的sTNF-α、总TNF-α(包括膜TNF-α和MA-TNF-α)、MA-TNF-α和膜TNF-α的生物学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MC合成和分泌的sTNF-α、MA-TNF-α和膜TNF-α在PV发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艳杰;王莉丽;张士发;王良民;宋丽新;赵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