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4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马强;魏姝玥;王学红;任晓红

关键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湿疹, 斑贴试验, 变应原
摘要:分析本地区皮炎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的结果及临床意义,并比较成人组与儿童组阳性结果的异同.对东营市人民医院门诊确诊的84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斑贴试验总阳性率60.71%,成人组阳性率为64.81%,儿童组阳性率53.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种变应原中总阳性率排前5名的分别是氯化钴、重铬酸钾、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成人组阳性率较高的分别是氯化钴、重铬酸钾、硫酸镍;儿童组阳性率较高的分别是:硫酸镍、甲醛、芳香混合物.氯化钴、重铬酸钾、硫酸镍是东营地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湿疹的常见变应原,斑贴试验对寻找变应原及日常防护均有意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统一联合化疗麻风病停药1年疗效分析

    通过对停药后1年随访资料的分析,初步观察统一联合化疗(U-MDT)的疗效和复发率等,评价进一步缩短麻风联合化疗疗程的可能性.2003年11月至2005年7月,共计166例患者参加治疗,至1年随访时因各种原因共25例退出观察.完成1年随访141例,其中临床证实复发1例(0.7%);随访期间发现新发麻风反应14例(9.9%),其中出现新发2级畸残1例(0.7%).停药后皮损症状仍逐渐缓解,细菌指数较疗前继续下降.目前尚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数据对U-MDT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作者:周敏;牟鸿江;包夏;杨荣德;王娟;沈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发病率在30%~70%,中青年女性好发,男性也可患病.病因不完全明了,治疗上也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本文就黄褐斑近年来在病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作者:施伟伟;许惠娟;贾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2株麻风菌rpoT基因和SNP基因分型

    目的: 了解中国麻风菌株rpoT和SNP基因型特征及地理分布.方法: 从32例中国麻风病患者皮损组织中提取DNA.rpoT基因分型采用PCR-直接测序;SNP分型采用PCR-直接测序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 32份中国菌株的SNP均为3型.32份菌株中,来自我国东南部和藏族地区的12份菌株rpoT基因为4个拷贝;来自云贵川的20份菌株rpoT基因为3个拷贝.结论: 32份菌株均为SNP 3型,但我国不同地区rpoT基因型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邢燕;刘健;李威;温艳;VARALAKSHMI VISSA;翁小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先天性耳聋伴指节垫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9岁,学生,先天性耳聋.7年前双手指间关节无明显诱因出现淡红色斑块,结节,无痛痒.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不详)治疗,效果不佳.其母亲代诉患儿服用钙剂后斑块曾缩小,但未完全消退.近来,双足趾间关节也出现上述类似皮损,双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皮肤也出现肥厚性皮损.既往体健,患先天性耳聋,智力正常,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

    作者:吴秀娟;蒋建华;普雄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银屑病的治疗对相关角蛋白的影响

    银屑病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明,伴随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分化失调,其皮损中的角蛋白可有异常表达,现就银屑病与角蛋白的关系、国内外不同治疗方法对皮损中角蛋白的影响,及其与病情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马敬;艾东方;杨秀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两种唑类药物口服治疗甲真菌病的效果评价

    本文对伊曲康唑(商品名:美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和氟康唑(商品名:帅克风,河南帅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娇媛;曾媚;林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成人型色素性荨麻疹1例

    色素性荨麻疹又称斑丘疹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多在幼儿和青春期发病,成人发病不常见.c-kit基因突变是多数肥大细胞增生症的病因,1本文报道临床所见1例典型成人色素性荨麻疹.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全身褐色斑丘疹5年就诊,5年前患者躯干出现数处淡红色圆形斑疹,缓慢增多,颜色逐渐转变为红褐色,后蔓延至颜面和四肢.皮损不能自行消失,无明显自觉症状.

    作者:党育平;赵广;袁小英;李东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麻风高流行村庄和病人家属发病监测18年结果分析

    目的: 监测高流行区曾接受过麻风血清学抗体检测的人群和病人家属,观察该人群的麻风发病情况.方法: 1991-1994年每年对监测人群采取血清学随访,并监测新发病人.2008年对病人家属和村庄人群筛查,确认发病情况.结果: 对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和广南县的6个自然村共1632自然人群以及两县1985-1990年发病的112例麻风患者的家属723人监测18年,分别发现12例新病人,自然人群和病人家属发病率分别为0.74%和1.7%.在研究的6个村庄中,原亚临床感染率高的村庄发病率不高,而原亚临床感染率中等的一个村庄连续发现9例患者.结论: 麻风亚临床感染程度和发病不平行,麻风单次抗体检测对发现病人的作用价值不大,如何及时发现新发病人仍有待探讨.

    作者:沈建平;李文忠;周敏;杨荣德;陆世学;王娟;徐光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TNF-α、IFN-γ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β防御素的表达

    目的: 检测TNF-α、IFN-γ诱导HaCaT细胞β-防御素的表达.方法: 用TNF-α、IFN-γ、TNF-α加IFN-γ干预HaCaT细胞后,RT-RCR方法检测hBD-2 mRNA、hBD-3 mRNA的表达.结果: TNF-α干预组HaCaT细胞中hBD-2 mRNA、hBD-3 mRNA,IFN-γ干预组HaCaT细胞中hBD-3 mRNA表达增高(P<0.05),干预12 h时的表达量高于干预24 h时的表达量;TNF-α与IFN-γ联合干预HaCaT细胞12 h时,hBD-2 mRNA、hBD-3 mRNA表达量高.结论: TNF-α能刺激人角质形成细胞产生hBD-2和hBD-3,而IFN-γ仅能诱导产生hBD-3.

    作者:张瑞芳;甄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窄谱UVB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NB-UVB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商品名:维阿露,新疆新时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治疗白癜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朝伟;陈大强;段争跃;陈文涛;许玉军;王爱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伴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的蕈样肉芽肿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全身红斑、鳞屑10年余,斑块、结节2年,肿块8月,色素异常3月,于2007年10月来我科就诊.10余年前,患者双下肢伸侧出现红斑、丘疹、鳞屑,伴明显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对症治疗后好转.以后皮损反复发作,出现苔藓样变,并延及躯干及头面.2年前皮损加重,红斑浸润、出现结节、丘疹增多并融合成斑块,其上覆片状鳞屑,瘙痒加重,治疗效果欠佳.取腹部斑块作病理检查示:表皮增厚,有单一核细胞浸入表皮,似Pautrier微脓肿,真皮浅层有致密单一核细胞浸润.

    作者:黄淑琼;杨定彬;余晓强;杨学军;张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

    我院应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学治疗重度痤疮,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116例痤疮患者均为典型重度痤疮1:3级痤疮患者有粉刺,同时伴大量丘疹和脓疱,可见大的深在性炎性损害,发生在面、颈及胸背部;4级痤疮患者除伴上述皮损外,同时有结节和囊肿,易形成瘢痕。经统计,此次3级患者76例,4级患者40例.

    作者:胡志帮;向光;黎斌;张昆梅;汪春惠;张莉;魏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花斑糠疹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2005年7月至2008年10月我们对283例花斑糠疹门诊患者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晗;郑孟林;叶玉光;戴海东;陈志文;林小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84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分析本地区皮炎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的结果及临床意义,并比较成人组与儿童组阳性结果的异同.对东营市人民医院门诊确诊的84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斑贴试验总阳性率60.71%,成人组阳性率为64.81%,儿童组阳性率53.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种变应原中总阳性率排前5名的分别是氯化钴、重铬酸钾、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成人组阳性率较高的分别是氯化钴、重铬酸钾、硫酸镍;儿童组阳性率较高的分别是:硫酸镍、甲醛、芳香混合物.氯化钴、重铬酸钾、硫酸镍是东营地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湿疹的常见变应原,斑贴试验对寻找变应原及日常防护均有意义.

    作者:马强;魏姝玥;王学红;任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外用他克莫司和弱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他克莫司是一种非甾体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外用他克莫司软膏,能够有效治疗儿童和成人的特应性皮炎已被多篇报道阐述,1-3其安全性已被普遍认同.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使用0.1%他克莫司和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正规治疗此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党宏;李晓杰;应作霖;陈玲娣;孙越;郑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无系统表现的结节性硬皮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右肩背多发结节,肿块半年而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肩背部起数个坚硬的红色皮下结节,有瘙痒感,否认患处发病前有外伤史.当地医院按毛囊炎、皮肤感染外用红霉素软膏,口服头孢拉丁治疗无效,结节逐渐增多并增大成肿块,质地坚硬,部分结节瘢痕样.既往体健,否认有张口困难、吞咽困难及手指遇冷变紫、变白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作者:陈朝潮;茹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Wnt1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为检测Wnt1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1在3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同时以26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作为对照.基底细胞癌皮损中Wnt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Wnt1表达增强在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康瑞花;张胜逆;李美洲;高顺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作为疫苗载体在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将细菌疫苗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已取得多方面的进展,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能在专职吞噬细胞和非专职吞噬细胞内生存繁殖,可同时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将外源性肿瘤特异性抗原导入减毒LM,可以显著诱导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应答,是非常有效的疫苗载体.文章主要从具有胞内菌特殊优势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性、做为抗肿瘤疫苗载体的优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作者:蒋苹;钱悦;冯爱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多发性化脓性肉芽肿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2年前患暴发性痤疮,面部、胸背部出现许多脓疱及溃疡,溃疡面较深,用阿维A、阿奇霉素及泼尼松等治疗,半年后脓疱及溃疡大多愈合留下萎缩性瘢痕,背上部有10余处溃疡未愈.1年前溃疡处长出绿豆大小的红色赘生物,睡觉后背部可见红色出血斑.外用百多邦,口服异维A胶囊治疗半年无明显好转,部分赘生物逐渐长至蚕豆大,易出血.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欧阳树;唐续莲;孙跃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LPS刺激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单核细胞合成和分泌TNF-α的影响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C)合成和分泌的分泌型TNF-α(sTNF-α)、膜相关型TNF-α(MA-TNF-α)和膜TNF-α在P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和培养PV患者MC,经LPS刺激后检测其合成和分泌各型TNF-α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PV患者MC合成和分泌的sTNF-α、总TNF-α(包括膜TNF-α和MA-TNF-α)、MA-TNF-α和膜TNF-α的生物学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MC合成和分泌的sTNF-α、MA-TNF-α和膜TNF-α在PV发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艳杰;王莉丽;张士发;王良民;宋丽新;赵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