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株麻风菌rpoT基因和SNP基因分型

邢燕;刘健;李威;温艳;VARALAKSHMI VISSA;翁小满

关键词:麻风病, 麻风菌, 基因分型, 传播
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麻风菌株rpoT和SNP基因型特征及地理分布.方法: 从32例中国麻风病患者皮损组织中提取DNA.rpoT基因分型采用PCR-直接测序;SNP分型采用PCR-直接测序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 32份中国菌株的SNP均为3型.32份菌株中,来自我国东南部和藏族地区的12份菌株rpoT基因为4个拷贝;来自云贵川的20份菌株rpoT基因为3个拷贝.结论: 32份菌株均为SNP 3型,但我国不同地区rpoT基因型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公众麻风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为了解公众对麻风病的了解程度、接受能力和相关态度,增强其自我保健能力和对麻风病的警觉性,我们选取了浙江省原高、中流行区的部分重点城镇,进行麻风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比较干预前后公众麻风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态度的改变情况,评价干预效果.

    作者:许亚平;沈云良;吴李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花斑糠疹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2005年7月至2008年10月我们对283例花斑糠疹门诊患者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晗;郑孟林;叶玉光;戴海东;陈志文;林小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TNF-α、IFN-γ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β防御素的表达

    目的: 检测TNF-α、IFN-γ诱导HaCaT细胞β-防御素的表达.方法: 用TNF-α、IFN-γ、TNF-α加IFN-γ干预HaCaT细胞后,RT-RCR方法检测hBD-2 mRNA、hBD-3 mRNA的表达.结果: TNF-α干预组HaCaT细胞中hBD-2 mRNA、hBD-3 mRNA,IFN-γ干预组HaCaT细胞中hBD-3 mRNA表达增高(P<0.05),干预12 h时的表达量高于干预24 h时的表达量;TNF-α与IFN-γ联合干预HaCaT细胞12 h时,hBD-2 mRNA、hBD-3 mRNA表达量高.结论: TNF-α能刺激人角质形成细胞产生hBD-2和hBD-3,而IFN-γ仅能诱导产生hBD-3.

    作者:张瑞芳;甄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无系统表现的结节性硬皮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右肩背多发结节,肿块半年而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肩背部起数个坚硬的红色皮下结节,有瘙痒感,否认患处发病前有外伤史.当地医院按毛囊炎、皮肤感染外用红霉素软膏,口服头孢拉丁治疗无效,结节逐渐增多并增大成肿块,质地坚硬,部分结节瘢痕样.既往体健,否认有张口困难、吞咽困难及手指遇冷变紫、变白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作者:陈朝潮;茹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发病率在30%~70%,中青年女性好发,男性也可患病.病因不完全明了,治疗上也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本文就黄褐斑近年来在病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作者:施伟伟;许惠娟;贾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

    我院应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学治疗重度痤疮,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116例痤疮患者均为典型重度痤疮1:3级痤疮患者有粉刺,同时伴大量丘疹和脓疱,可见大的深在性炎性损害,发生在面、颈及胸背部;4级痤疮患者除伴上述皮损外,同时有结节和囊肿,易形成瘢痕。经统计,此次3级患者76例,4级患者40例.

    作者:胡志帮;向光;黎斌;张昆梅;汪春惠;张莉;魏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磷酸化ATF2、STAT3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和皮肤纤维瘤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2(p-ATF2)和磷酸化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和皮肤纤维瘤(DF)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p-ATF2和p-STAT3分别在15例DFSP和18例DF皮损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表达.结果: 在15例DFSP中,分别有13例和14例高表达p-ATF2和p-STAT3.而在18例DF中,分别有8例和6例表达p-ATF2和p-STAT3.DFSP中p-ATF2和p-STAT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DF中的表达(P<0.05).在DFSP中,p-ATF2与p-STAT3阳性表达呈高度相关性(r=0.63,P<0.05).结论: p-ATF2和p-STAT3在DFSP中呈高表达,提示它们在DFSP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思远;钱悦;吴艳;朱里;黄长征;涂亚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淋巴瘤样丘疹病6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对6例淋巴瘤样丘疹病(Lyp)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病临床皮损为多形性,初为水肿性丘疹及小结节为主,逐渐有部分丘疹中心坏死、结痂.组织病理:见真皮浅、中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多呈楔形分布,部分异形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色淡、胞浆淡染,部分细胞核深染且大小不一,可见核分裂相.根据不典型细胞的形态,淋巴瘤样丘疹病可分A、B、C三个亚型.6例Lyp中倾向于A型5例,B型1例,未见C型.免疫组化均显示CD30+、CD45RO+、CD20-.应用小剂量泼尼松等药物治疗,6例均治愈.Lyp临床上易误诊,需借助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予以确诊.并应与皮肤淋巴瘤相鉴别,注意随访.

    作者:张艳芳;周桂芝;卢宪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作为疫苗载体在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将细菌疫苗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已取得多方面的进展,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能在专职吞噬细胞和非专职吞噬细胞内生存繁殖,可同时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将外源性肿瘤特异性抗原导入减毒LM,可以显著诱导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应答,是非常有效的疫苗载体.文章主要从具有胞内菌特殊优势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性、做为抗肿瘤疫苗载体的优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作者:蒋苹;钱悦;冯爱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窄谱UVB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NB-UVB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商品名:维阿露,新疆新时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治疗白癜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朝伟;陈大强;段争跃;陈文涛;许玉军;王爱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吉林省延边州麻风病流行概况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与朝鲜、俄罗斯相邻,面积4.27万平方公里,人口218万,有汉、朝、满、回、蒙等10多个民族,其中朝鲜族占80多万,约占总人口的37%.

    作者:朴大吉;金光;郑明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574例斑秃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评价影响斑秃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量表,对574例斑秃患者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574例患者中,38.7%生活质量中重度受损;年龄、初发年龄、病程、复发、局部症状、指甲累及和斑秃类型与DLQI评分相关.结论: 在斑秃临床治疗中应关注心理精神问题.

    作者:齐思思;徐峰;慕彰磊;盛友渔;杨勤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面部、肘部、腹股沟反复起丘疹4月余.4个月前患者面部、肘部、腹股沟出现散在丘疹,伴轻度瘙痒,1个月前皮疹增多,予异维A酸10 mg,2次/d,口服,无效.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面、肘、腹股沟部可见散在绿豆大小丘疹,淡红色,质中等,无触痛.

    作者:李保强;陆洁;申兴斌;金晓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遵义市麻风病现状调查

    我市麻风病患病率从流调时的0.24‰,降至0.0026‰.大部分县(市、区)已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患病率≤0.01%)为掌握我市麻风病人生存状况,我们对2007年底累计的麻风病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铁菊;郭黄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皮肤混合瘤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右鼻唇沟无痛性肿物2年,逐渐增大来诊.右侧鼻唇沟处可见0.6 cm×0.6 cm×0.5 cm无痛性肿物,单发,表面光滑无破溃,呈暗褐色,质软,基底较宽,不移动.

    作者:刘洪泉;张洁;刘乐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丹参酮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5年11月至2007年5月,应用丹参酮胶囊治疗过敏性紫癜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2005年11月至2007年5月的患者,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为首次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78例,男50例,女28例;年龄7~65岁,平均15岁;病程2~13天,平均7天.对照组78例,男48例,女30例;年龄8~63岁,平均14岁;病程3~15天,平均7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均有可比性.

    作者:姚宏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统一联合化疗麻风病停药1年疗效分析

    通过对停药后1年随访资料的分析,初步观察统一联合化疗(U-MDT)的疗效和复发率等,评价进一步缩短麻风联合化疗疗程的可能性.2003年11月至2005年7月,共计166例患者参加治疗,至1年随访时因各种原因共25例退出观察.完成1年随访141例,其中临床证实复发1例(0.7%);随访期间发现新发麻风反应14例(9.9%),其中出现新发2级畸残1例(0.7%).停药后皮损症状仍逐渐缓解,细菌指数较疗前继续下降.目前尚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数据对U-MDT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作者:周敏;牟鸿江;包夏;杨荣德;王娟;沈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先天性耳聋伴指节垫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9岁,学生,先天性耳聋.7年前双手指间关节无明显诱因出现淡红色斑块,结节,无痛痒.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不详)治疗,效果不佳.其母亲代诉患儿服用钙剂后斑块曾缩小,但未完全消退.近来,双足趾间关节也出现上述类似皮损,双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皮肤也出现肥厚性皮损.既往体健,患先天性耳聋,智力正常,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

    作者:吴秀娟;蒋建华;普雄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成人型色素性荨麻疹1例

    色素性荨麻疹又称斑丘疹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多在幼儿和青春期发病,成人发病不常见.c-kit基因突变是多数肥大细胞增生症的病因,1本文报道临床所见1例典型成人色素性荨麻疹.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全身褐色斑丘疹5年就诊,5年前患者躯干出现数处淡红色圆形斑疹,缓慢增多,颜色逐渐转变为红褐色,后蔓延至颜面和四肢.皮损不能自行消失,无明显自觉症状.

    作者:党育平;赵广;袁小英;李东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抗真菌治疗

    随着艾滋病的流行,马尔尼菲青霉菌已成为广西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收治了晚期艾滋病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48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绍标;刘燕芬;秦英梅;谢志满;欧汝志;农影星;陆宁;谢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