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新;李红文
我科自2001-2008年采用平阳霉素治疗宫颈、阴道多发性尖锐湿疣,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04例患者均来自本科门诊,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符合尖锐湿疣诊断,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28.8岁,104例患者均身体健康,非孕期及哺乳期,皮损数目几个至十几个,约米粒至杏子大,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46例,两组在年龄、皮损数目、大小及发病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陈海云;刘林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一种病程长、症状反复且治疗困难的皮肤病,有学者研究发现有40%以上的患者病程超过6个月,更有长达10年者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应用依匹斯汀、雷尼替丁和潘生丁联合治疗CU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明华;陆东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颜面、颈部多发结节,坏死,伴高热1周入院.先于右侧面颊部出现红色结节,伴疼痛,皮疹渐增多,发热,体温39~40℃,乏力,食欲不振,无咳嗽、咳痰等症状.既往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右侧下颌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余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检查:右侧面、耳部、颈部6~7处红色结节,大者约3.5 cm×3.5 cm,小者约0.5 cm×0.5 cm,中央坏死,伴浆液性渗出,自觉疼痛明显.
作者:马良娟;柳曦光;宋颖;李琛;王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们应用润燥止痒胶囊(贵州同济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宏新;李红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斑秃是皮肤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国外报道占门诊初诊患者的2%,国内为1.13%.病因至今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精神因素、血管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我们总结了1556例斑秃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王红艳;王再兴;李卉;杨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观察果酸加氢醌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选择女性黄褐斑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使用果酸(20%~70%)行剥脱治疗,每2周1次,1周后加用2%氢醌霜剂外涂,每晚1次.对照组外涂2%氢醌霜,每晚1次.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6例,显效20例,有效率76.67%;对照组基本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率61.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果酸有加速皮肤更替作用,20%~70%的果酸能引起表皮松解,通过创伤和表皮再形成去除色素沉着和表皮损伤,从而起到消除和减轻黄褐斑的作用.
作者:陈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Sweet综合征,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一般可分为特发性、药物诱发性和恶性肿瘤相关性三类.笔者于2007年8月起诊治1例Sweet综合征合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朴永君;时磊;刘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麻风家庭小额贷款是贷款人为解决借款人临时消费需要而发放的还贷期限在2年以内、金额在5000元以下、毋需特别提供担保的人民币信用贷款,旨在提高麻风病人家庭经济收入及其残疾康复率.贷款人目前是爱德基金会,借款人是湖南省永顺县麻风病愈后存活者及现症病人家庭,协助管理者为永顺县皮肤病防治所.
作者:魏中和;蔡亮;莫江玲;丁忠普;王璟;彭勇;许建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外用中药制剂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以评价该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作者:孙卫国;张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医学各学科中,输血是公认的治疗手段.免疫介导性皮肤病如大疱性皮肤病、血管胶原病和皮肤淋巴瘤中,血浆置换疗法和体外光化学疗法可为此类皮肤疾病提供理想的治疗选择.其他个例报道提示,输血在慢性皮肤疾病如过敏性皮炎和银屑病中有一定疗效,而不良皮肤表现主要有紫癜性丘疹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作者:吴学忠;刘忠;赵天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皮肤科采取局部封闭与臀部肌肉注射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公司生产)联合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 并进行了疗效观察, 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国梅;李涛;刘存晓;张洛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笔者应用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来自本科门诊,男42例,女38例,所有患者治疗前1个月内未内服、1周内未外用抗生素、抗真菌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物.排除标准:对益康唑或曲安奈德过敏者;皮损广泛且合并严重内脏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有糖尿病,心、肝、肾病及严重胃肠道疾病等患者.年龄12~65岁,平均35.30岁,病程2天~13年.其中急性湿疹10例、亚急性湿疹21例、慢性湿疹6例、接触性皮炎15例、脂溢性皮炎10例、神经性皮炎11例、异位性皮炎7例.皮肤损伤发生部位:头面部4例,颈部6例,躯干28例,四肢39例,全身泛发3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疾病严重程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孟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发病诱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科79例住院AGE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前有药物和感染史比例基本相等;男女比例1:1;各个年龄均能发病,中位数14岁,男性发病年龄低于女性;C反应蛋白异常率93.75%;有一种以上肝酶异常率45.6%,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P=0.045);心电图异常率44.4%.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组胺药等,88.6%病例痊愈,11.4%好转.成人组的住院天数明显长于儿童组(P=0.038).结论:AGEP患者肝酶和心电图异常率较高,提示该病有一定的内脏损害,但治疗效果较好,应注意随访.
作者:肖风丽;杨森;林达;范利;林国书;张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笔者于2005年9月至2007年11月对应用龙珠软膏(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与1%硝酸益康唑和0.1%曲安奈德复方制剂(商品名派瑞松乳膏,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治疗慢性湿疹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并与单用派瑞松乳膏治疗作为对比,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松;曾山鹰;林利虹;万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通过研究HPV引起巨大皮角和寻常疣皮损中树突状细胞(DCs)密度和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检测HPV引起巨大皮角与寻常疣的皮损免疫微环境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例HPV引起巨大皮角和12例寻常疣及8例色素痣标本进行CD1a、CD83、IFN-γ及IL-10密度研究.结果:由HPV引起的巨大皮角患者表现较高IL-10(+)密度和低IFN-γ(+)密度,CD1a(+)和CD83(+)无明显差异.由HPV引起的巨大皮角患者呈现显著的免疫抑制.
作者:罗羽;徐昕晔;相广财;汪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天疱疮病人4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1例天疱疮病人中男20例,女21例,发病年龄3~79岁,平均年龄为54岁;发病部位为头面、颈部、胸背、腋下、腹股沟等处较多;其中寻常型天疱疮23例,增殖型10例,落叶型6例,红斑型2例;住院2~3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3天,临床治愈1例,38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
作者:陈敏;李靖;李慧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Sweet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为其他皮肤病.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8年3月共诊治了8例Sweet综合征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杨建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门诊采用沙利度胺(商品名:反应停,江苏常州制药厂生产)内服治疗结节性痒疹3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文莉;余小桂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嵌甲是一种临床较难处理,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增厚伴横向弯曲变形的继发性趾甲病变.2005-2007年本人采用甲褶成形术治疗嵌甲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皮肌炎是一种以红斑、水肿为皮损特点,伴有肌无力以及肌肉炎症、变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血管,还可伴有关节、心肌等多器官损害.成人皮肌炎常合并恶性肿瘤,其中40~69岁高发1,国内报道以鼻咽癌、肺癌及胃肠道肿瘤多见,本文现报道皮肌炎合并结肠腺癌1例.
作者:徐楠;方伟;樊一斌;温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