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陈文琦;夏济平;李燕华;杨波;纪超;宋秀祖;相文忠;万寅生;毕志刚
目的: 评价蕈样肉芽肿(MF)冰冻组织基因组DNA T细胞抗原受体(TCR)Vγ基因克隆性重排法对MF基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一步法提取37例MF患者冰冻组织基因组DNA,用两套Vγ1-8/Jγ和Vγ9/Jγ基因重排的引物进行两次PCR扩增.结果: 在30例MF中Vγ1-8/Jγ引物检出420 bp条带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在28例MF中Vγ9/Jγ引物检出380 bp条带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同时出现Vγ1-8/Jγ和Vγ9/Jγ TCR-γ基因重排的有26例,阳性率为86.49%.结论: MF冰冻组织中T细胞受体γ基因的重排在诊断中简便快速、符合率较高;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作者:郭英军;郭春芳;王雅坤;金光玉;赵玉铭;陈洪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重大地震后某些皮肤病在幸存者中发病可能增加,例如直接创伤所致的物理性皮肤病、暴露毁坏基础设施和不卫生的生活状况所致的皮肤病及应激引起的皮肤病.救援人员同样暴露于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卫生状况恶劣的危险环境,救援工作过多接触各种污染物,以及处理毁坏基础设施造成皮肤磨损等,致使救援人员亦可能发生某些皮肤病.
作者:聂本勇;刘翠杰;刘洪普;李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本文运用复方环磷腺苷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8例,并与维A酸乳膏作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勇;盛国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白癜风和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9例白癜风患者、18例银屑病患者及19名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癜风患者的CD4+CD25+Treg表达率为(1.056±0.662)%,低于正常对照组(2.022±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的CD4+CD25+Treg为(1.761±1.396)%,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177).结论: CD4+CD25+Treg细胞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数量明显减少.
作者:王小霞;余春艳;张英起;张衍国;荣祥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为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对CA相关知识的认知和心理状况,我们对在我院治疗的117例CA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君;宣晓梅;李艳佳;王立芹;茹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麻风病是一种因感染麻风杆菌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肉芽肿疾病,由于患者免疫状态的不同而有多种临床表现.现将我科近期发现的1例表现为组织样麻风瘤的界限类偏瘤型麻风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莉;刘宝珩;郝飞;叶庆佾;杨希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紫外线诱导衰老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对HaCaT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方法: 连续UVB辐射诱导成纤维细胞发生应激性衰老(SIPS).成纤维细胞接种后,制备细胞外基质(ECM).将预处理的HaCaT细胞接种到包被ECM的平皿.流式细胞仪检测HaCaT细胞周期和凋亡,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 UVB-SIPS成纤维细胞分泌的ECM对HaCaT细胞具有较强的促增殖作用,但对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结论: UVB-SIPS 成纤维细胞分泌的ECM可以更强地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
作者:康健;陈文琦;夏济平;李燕华;杨波;纪超;宋秀祖;相文忠;万寅生;毕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在连续外用维A酸引起的皮肤刺激反应中小鼠皮肤维A酸结合蛋白mRNA表达水平.方法: 连续外用0.1%维A酸和基质,用RT-PCR方法检测Balb/C小鼠皮肤中维A酸结合蛋白(CRABP I、CRABP II)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外用0.1%维A酸霜,皮肤中CRABP II mRNA表达水平在用药第一天呈一过性升高.连续用药,CRABP II mRNA表达水平稳定升高而不受每天用药前后的影响,第6天达次高峰,第9天达高峰,第12天降至次高峰,一直到用药24天,均维持在次高峰水平.而CRABP I mRNA表达水平在用药期间未见改变.维A酸霜基质对这两种蛋白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外用维A酸霜引起的一过性皮肤刺激反应可能是由CRABP II介导.
作者:后文俊;马鹏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食物特异性IgG介导的过敏反应目前称之为食物不耐受,是一种新的检测食物过敏原的方法.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是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可引起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皮肤是常受累的器官,因此通过检测这种特异性IgG抗体,可判断一些慢性皮肤过敏性疾病是否由于食物不耐受所诱发.
作者:曹俊;曹永艳;马玲;董碧麟;阎鸣;周小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了2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国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对1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I组和对照II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胸腺五肽、盐酸依匹斯汀片、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桂利嗪片联合治疗;对照I组给予盐酸依匹斯汀片、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桂利嗪片联合治疗;对照II组单纯给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I组和对照II组(χ2=12.67,P<0.01;χ2=28.19,P<0.01);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I组和对照II组(χ2=30.997,P<0.01;χ2=43.13,P<0.01).胸腺五肽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不仅明显提高了疗效,而且复发率极低.
作者:刘代红;孙明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环氧合酶-2(COX-2)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VSCC)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COX-2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VSCC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用CD34标记测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值.结果: COX-2在正常外阴皮肤中不表达,在两种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鳞状上皮增生(SH)和外阴萎缩硬化性苔藓(LS)中表达,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VSCC中表达明显升高,与外阴正常皮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LS中MVD值与正常皮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之间、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COX-2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VSCC中COX-2与MVD值呈正相关.结论: 在外阴鳞癌中,COX-2促进血管生成并增加外阴癌侵袭和转移的活性.
作者:张淑芹;武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提取正常男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将其分为空白组(A组)及淋球菌组(B组).在0,3,8,12小时分别以荧光定量RT-PCR测定各组中性粒细胞中iNOSmRNA及淋球菌norBmRNA含量,用Griess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一氧化氮(NO)浓度.与A组对比,B组中iNOS、norBmRNA表达及水平均升高;NO浓度在8小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P<0.05).而A组中各时间段iNOS、norBmRNA的表达及NO浓度无明显变化.B组norB表达与NO成正相关(P<0.01),而在norB上调后NO浓度逐渐下降.淋球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引起的iNOS表达上升,并产生NO抵抗淋球菌,而淋球菌norBmRNA上调,可能与该菌抵抗NO攻击并在中性粒细胞中生存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嵘祎;樊翌明;吴志华;黎兆军;张国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选择6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荨麻疹患者单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44.4%,2项阳性率19.4%,3项阳性率5.6%,4项阳性率8.3%,总阳性率7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以鸡蛋(50%)、虾(27.94%)、螃蟹(16.18%)、牛奶(13.24%)的阳性率较高.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食物特异性IgG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弘;刘江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生殖器疱疹易反复发作.目前普遍认为其原因与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TH/TS比值降低,IL-2及IFN-γ水平下降有关.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采用泛昔洛韦联合双嘧哒莫口服,治疗生殖器疱疹38例,并对治疗前后IL-2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黎民;周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腹股沟、腋窝反复红斑、水疱、糜烂8年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腹股沟部位出现瘙痒,搔抓后出现水疱,黄豆大小,破溃后留下红色糜烂面.4天后腋窝部位出现类似情况,在家自行涂抹药膏(具体不详),未见好转,患者病情冬季缓解,夏季加重.
作者:梁淑雅;党林;栗玉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简称SSSS)又称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或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新生儿与婴幼儿的少见病.我科2008年7~8月收治2例,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连续3天冲击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刘进先;邹凌云;吴世平;李静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与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人型支原体(M. hominis, MH)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Amsel标准分组,选BV组81例,非BV组(包括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75例,健康体检者52人.取宫颈分泌物做支原体培养,判断支原体感染与BV的相关性.结果: BV组支原体培养阳性56例(69.1%),非BV组30例(40.0%),体检组16人(30.8%).BV组的感染以MH或MH+UU混合感染为主,其余两组以单纯UU感染为主.结论: UU和MH相互协同作用是BV的致病机制之一.
作者:程琼;叶元康;童晓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为了解青岛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暗娼人群(CSW)、吸毒人群(DU)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高危行为特点及艾滋病病毒、梅毒及丙肝感染状况,进一步探索高危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降低艾滋病感染率,我们于2008年对居住在青岛的部分男男性行为人群、暗娼人群、吸毒人群进行了知识知晓率调查、行为干预和感染状况研究,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作者:姜珍霞;修翠珍;张西江;法仆;刘明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我们于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雷公藤联合多西环素治疗189例手部渗出性湿疹,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戴向农;叶兴东;肖常青;罗静英;朱慧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