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近10年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混合感染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彭洁雯;罗迪青;翁智胜;彭慧敏;易江华;廖梦怡

关键词:淋球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感染/混合
摘要:在1998-2007年间,淋球菌混合支原体或衣原体单一病原体感染中,以合并UU多见,其次为CT;在合并支原体与衣原体的混合感染中又以UU合并CT较多.各年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U的单一病原体中以CT较多,其次为UU.NGU混合感染以UU+CT多.UU+MH和UU+MH+CT混合感染较少见.各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病和NGU中,存在较高的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并发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恶性淋巴瘤,当其发生系统性播散时,部分患者可伴嗜血细胞综合征.本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现将所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屈园园;普雄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邵阳地区住院患者梅毒与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为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梅毒(TP)血清学检查及HIV抗体检测已被卫生部列为输血前、手术前常规必查项目.为此,我们对邵阳地区7811例术前及输血前的住院患者进行了RPR及HIV抗体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作者:朱娇媛;曾媚;覃艳玲;林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青岛市高危行为人群艾滋病性病干预效果分析

    为了解青岛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暗娼人群(CSW)、吸毒人群(DU)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高危行为特点及艾滋病病毒、梅毒及丙肝感染状况,进一步探索高危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降低艾滋病感染率,我们于2008年对居住在青岛的部分男男性行为人群、暗娼人群、吸毒人群进行了知识知晓率调查、行为干预和感染状况研究,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作者:姜珍霞;修翠珍;张西江;法仆;刘明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CO2激光联合冷冻一次性治愈巨大化脓性肉芽肿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后脑部红色肿物逐渐增大3月余,于2007年6月3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后脑部有蚕豆大小的红色肿物,碰破后流血难止,由于患者正处于妊娠期未做处理.分娩后于2007年8月10日又来我科就诊.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家族成员有类似疾病.

    作者:许进;杨菲;周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表现为组织样麻风瘤的界限类偏瘤型麻风1例

    麻风病是一种因感染麻风杆菌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肉芽肿疾病,由于患者免疫状态的不同而有多种临床表现.现将我科近期发现的1例表现为组织样麻风瘤的界限类偏瘤型麻风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莉;刘宝珩;郝飞;叶庆佾;杨希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巨大角化棘皮瘤1例

    患者女,92岁.因左面颊肿物2个月来院就诊.2006年11月患者左面颊出现一花生米大结节,自觉瘙痒,肿物逐渐增大,表面破溃,有恶臭.无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既往体健,半年前因摔伤致股骨颈骨折,一直在家卧床休息,无面部外伤、接触焦油史.

    作者:邓翠荣;骆列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尖锐湿疣患者认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对CA相关知识的认知和心理状况,我们对在我院治疗的117例CA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君;宣晓梅;李艳佳;王立芹;茹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清IL-10、IL-18水平变化在玫瑰糠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PR)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研究仅在国内有少量报道.IL-10和IL-18是具有代表性的Th2、Th1型细胞因子,检测PR患者血清IL-10、IL-18表达水平对进一步明确PR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少萍;廖家;梁连辉;陈述文;岑魏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笔者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

    选择6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荨麻疹患者单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44.4%,2项阳性率19.4%,3项阳性率5.6%,4项阳性率8.3%,总阳性率7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以鸡蛋(50%)、虾(27.94%)、螃蟹(16.18%)、牛奶(13.24%)的阳性率较高.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食物特异性IgG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弘;刘江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尖锐湿疣组织及邻近组织中P16和Ki-67的表达

    目的: 检测P16和Ki-67在尖锐湿疣组织、邻近外观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CA组织及其邻近外观正常组织中P16和Ki-67的表达,并以18例正常组织做对照.结果:在CA组织、邻近外观正常组织以及正常对照组织中,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9%、16.28%、11.11%,CA组与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37%、27.91%、27.78%,CA组与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和Ki-67在CA组织中表达增高,导致细胞周期失控,并促使细胞异常增殖.

    作者:李亚婷;王克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对成人特应性皮炎(AD)临床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分为NB-UVB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IL-4和IFN-γ的含量,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同时选10名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FN-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NB-UVB治疗后血清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NB-UVB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B-UVB能影响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淑梅;刘海平;付洪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环氧合酶-2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环氧合酶-2(COX-2)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VSCC)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COX-2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VSCC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用CD34标记测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值.结果: COX-2在正常外阴皮肤中不表达,在两种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鳞状上皮增生(SH)和外阴萎缩硬化性苔藓(LS)中表达,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VSCC中表达明显升高,与外阴正常皮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LS中MVD值与正常皮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之间、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COX-2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VSCC中COX-2与MVD值呈正相关.结论: 在外阴鳞癌中,COX-2促进血管生成并增加外阴癌侵袭和转移的活性.

    作者:张淑芹;武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双嘧哒莫对生殖器疱疹复发的预防作用

    生殖器疱疹易反复发作.目前普遍认为其原因与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TH/TS比值降低,IL-2及IFN-γ水平下降有关.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采用泛昔洛韦联合双嘧哒莫口服,治疗生殖器疱疹38例,并对治疗前后IL-2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黎民;周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合并寻常型鱼鳞病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腹股沟、腋窝反复红斑、水疱、糜烂8年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腹股沟部位出现瘙痒,搔抓后出现水疱,黄豆大小,破溃后留下红色糜烂面.4天后腋窝部位出现类似情况,在家自行涂抹药膏(具体不详),未见好转,患者病情冬季缓解,夏季加重.

    作者:梁淑雅;党林;栗玉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蕈样肉芽肿皮肤冰冻组织中T细胞受体-Vγ基因重排的检测

    目的: 评价蕈样肉芽肿(MF)冰冻组织基因组DNA T细胞抗原受体(TCR)Vγ基因克隆性重排法对MF基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一步法提取37例MF患者冰冻组织基因组DNA,用两套Vγ1-8/Jγ和Vγ9/Jγ基因重排的引物进行两次PCR扩增.结果: 在30例MF中Vγ1-8/Jγ引物检出420 bp条带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在28例MF中Vγ9/Jγ引物检出380 bp条带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同时出现Vγ1-8/Jγ和Vγ9/Jγ TCR-γ基因重排的有26例,阳性率为86.49%.结论: MF冰冻组织中T细胞受体γ基因的重排在诊断中简便快速、符合率较高;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作者:郭英军;郭春芳;王雅坤;金光玉;赵玉铭;陈洪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60例新发现麻风病例情况分析

    我们对1989-2008年新发现160例麻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现分析如下.1 病例资料1.1 发现率、发病率1989-2008年累计新发麻风病患者160例,年均发现率为0.16/10万,前10年平均发现率为0.226%,后10年为0.098%.

    作者:张兆辉;葛恒康;胡锦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地奥司明片治疗淤积性皮炎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7年2月至2008年4月应用地奥司明片治疗淤积性皮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0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具有典型淤积性皮炎症状及体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35例,女13例,年龄37~78岁,病程3月~18年;对照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35~80岁,病程2.5月~20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作者:胡志帮;张莉;周宇涵;魏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64例疗效观察

    盐酸依匹斯汀是一种新型抗组织胺药,笔者于2008年6~12月应用依匹斯汀治疗6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禹卉千;钱革;陈静;李丽娜;李振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PhotoGenica V激光治疗儿童鲜红斑痣54例疗效观察

    我们根据PhotoGenica V激光可选择性光热原理作用于含有氧合血红蛋白的血管,治疗婴幼儿鲜红斑痣54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群;蓝丹;刘永斌;单云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