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KN、TFF 蛋白与胃癌

王钰虹

关键词:Gastrokine, 三叶因子家族, 胃肿瘤, 基因, 肿瘤抑制
摘要:Gastrokine(GKN)和三叶因子家族(TFF)是在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大量特异性表达且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两个蛋白家族.GKN蛋白具有调节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维持胃黏膜完整和促进受损黏膜修复的作用:TFF蛋白具有促进损伤黏膜修复以及影响细胞运动、黏附、凋亡等作用.两者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异常,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为胃癌特异性抑癌基因.本文就CKN、TFF蛋白与胃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胃肠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体脂肪/非脂成分比值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背景:我国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且主要与肥胖症而非酒精滥用有关,寻找测量简便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预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反映人体脂肪蓄积程度的脂肪/非脂成分比值(FFR)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以1025例上海市公务员为研究对象行横断面研究,调查和检测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体质指数(BMI)、腰围(WC)、有无脂肪肝、人体成分分析、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以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FFR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结果: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FFR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39(0.33,0.45)和0.34 (0.28,0.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FFR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按FFR由低至高分为四组,以FFR低组为参照,调整性别、年龄、BMI、WC、FPG、TG、HDL广C因素后,各组发生脂肪肝的OR(95%CI)分别为1,37(0.82,2.28)、1,80(1.06,3.07)、2.59 (1.44,4.67),脂肪肝发生风险随FFR的增高呈上升趋势(trend P<0.001).结论:FFR增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两者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作者:陆思源;汪毓诚;王新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肠黏膜屏障功能异常与炎症性肠病

    正常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构成,能有效阻止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易位.检测肠黏膜通透性可反映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黏膜屏障受营养、感染、损伤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表明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与炎症性肠病(IBD)密切相关,然而其为IBD的病因还是继发性改变目前仍存在争议.保护和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对IB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透X线标记物法在评价结肠传输功能中的作用

    背景:功能性便秘(FC)常以结肠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结肠传输时间(crr)是反映结肠运动功能的重要指标.目的:探讨不透X线标记物法在评价结肠传输功能以及诊断FC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法测定32名健康对照者的全结肠传输时间(TCCT)、右半结肠传输时间(RC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SCTT),同时检测26例FC患者和32名健康对照者不同时间点钡条排出率.结果:健康对照者TCTTRCTT、LCTT和RSCTT分别为(20.31±:11.00)h、(4.43t4,58)h、(8.44±4.01)h和(7.48±7,89)h,男女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组不同时间点钡条排出率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以72 h标记物残留率>20%为标准,26例FC患者中有19例可判断为结肠传输减慢.结论:不透X线标记物法简单易行、易于广泛开展,可准确有效地评价结肠传输功能,并在FC病因诊断中起有重要作用.

    作者:Yaser ALDUAIS;孔浩;谢小平;杜凡;刘诗;侯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NLRP3炎性小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因免疫反应失调所致的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是IBD 发病中的重要致炎因子,近年研究发现NIRP3 炎性小体可调节IL-1β和IL-18的分泌,因此有望成为IBD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NLRP3炎性小体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

    作者:冯静静;左秀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GKN、TFF 蛋白与胃癌

    Gastrokine(GKN)和三叶因子家族(TFF)是在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大量特异性表达且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两个蛋白家族.GKN蛋白具有调节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维持胃黏膜完整和促进受损黏膜修复的作用:TFF蛋白具有促进损伤黏膜修复以及影响细胞运动、黏附、凋亡等作用.两者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异常,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为胃癌特异性抑癌基因.本文就CKN、TFF蛋白与胃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王钰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仿真结肠镜训练模式的优化研究

    背景:仿真结肠镜可用于结肠镜初学者的培训,但不同训练模式的优劣仍存在争议.目的:研究不同仿真结肠镜训练模式对建立结肠镜技能的作用,以发现优化训练模式.方法:学员分为整体训练法(A组)、分段训练法(B组)、整体训练与关键阶段相结合法(C组)三组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根据评分判断适合结肠镜受训学员的训练模式.结果:三种训练模式在安全性和准确度方面无明显差异,C组在残气量、肠袢形成和操作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整体训练与关键阶段相结合法是仿真结肠镜优化的训练模式.

    作者:白杨;智发朝;杜庆峰;刘思德;张强;潘德寿;杜许峰;蔡建群;肖冰;张亚历;姜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内镜超声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临床应用

    背景:TNM分期对胃癌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目的:评价内镜超声(EUS)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7例胃癌患者术前1周行EUS和螺旋CT(HCT)检查,参考手术和术后病理评价EUS和HCT行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结果:EUS判断胃癌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81.6%;EUS判断NO和Nl分期的准确率与HCT接近(P>0.05),但判断N2和N3分期的准确率较HCT明显下降(P<0.05);EUS判断M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低于HCT( P=0.000),但判断MO分期的准确率与HCT相当.结论:EUS在评价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判断N2、N3和M分期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要获得较准确的胃癌术前TNM分期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必要联合CT等检查.

    作者:彭海霞;李吉;蒯榕;褚以忞;杨华;金云菲;王赛玉;洪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疗价值

    背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急诊内镜已成为ANVUCIB的首选诊治方法.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ANVUGIB中的诊疗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1月~2010年7月上海仁济医院确诊的 ANVUGIB患者21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急诊内镜组(出血48 h内行胃镜检查)和择期内镜组(>48 h行胃镜检查)的ANVUCIB病因检出率以及急诊内镜治疗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的止血有效率、再出血率和手术率.结果: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和糜烂出血性胃炎是本组ANVUGIB患者的三大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常见.急诊内镜组的病因检出率显著高于择期内镜组(P<0.05);急诊内镜治疗组的止血有效率显著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再出血率和手术率显著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对ANVUGIB患者,急诊内镜是迅速安全、疗效确切的诊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好;仲敏;陈怡;朱长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大麻素系统与胃肠道内脏痛调控关系的研究进展

    腹痛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特别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主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且仍未明确.大麻素已被应用于疼痛机制的研究和临床治疗,但成瘾性等中枢系统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因此,研究大麻素系统的外周作用途径,对提高大麻素治疗慢性疼痛(特别是内脏痛)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大麻素系统与胃肠道内脏痛调控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宗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近年来,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经过认真修改和反复讨论,于2010年发布了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本文就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自然史和预防,抗病毒治疗的目标和适应证,抗病毒药物的选择,疗程和停药标准以及新指南增加的内容作一重点阐述.

    作者:贾继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肝脏X受体激活对α-GalCer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保护机制探讨

    背景:肝脏X受体(LX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对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起关键作用,同时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和抗炎效应.目的:研究LXR激活对a-GaICer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5只C57BI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CaICer模型组和LXR治疗组,后两组以a-CaICer腹腔注射诱导肝损伤模型,LXR治疗组于造模前连续7 d腹腔注射LXR激动剂T0901317.造模6h后处死小鼠,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血清ALT、AST水平检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内P13K/AktNF-KB信号通路激活情况.实时RT-PCR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α-GaICer模型组小鼠肝损伤明显,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肝组织IL-6、TNF-α、iNOS表达上调.P13K/Akt/NF-KB信号通路激活.LXR治疗组肝损伤和血清转氨酶水平较α-GaICer模型组显著改善,肝组织炎症介质表达下调,P13K/Akt/NF-KB信号通路激活受抑.结论:LXR激活可调节免疫反应,抑制肝脏炎症,从而显著减轻α-GaICer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13K/Akt/NF-K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作者:刘渊;卞兆连;韩小凤;王绮夏;邱德凯;马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Lgr5在Barrett食管和早期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背景:Lgr5为Wnt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和肿瘤干细胞标记物,有作为Barrett 食管相关异型增生和食管腺癌生物学标记的潜能.目的:探讨Lgr5在Barrett食管和早期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Barrett食管、早期食管鳞癌和轻度食管炎组织各20例,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gr5的表达和分布,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行半定量评分.结果:Lgr5表达于腺体细胞的细胞质和鳞状细胞的细胞核.Barrett食管组织腺上皮Lgr5表达评分显著高于轻度食管炎组织(3.65±1.95对2.55±1.70,P=0.049).早期食管鳞癌癌灶组织Lgr5表达评分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5.39±0.61对3.06±1.06,P=0.000);原位癌、黏膜内癌与黏膜下癌间Lgr5表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O±0.63、5.56±0.53和6.00±0.58,P=0.174).结论:Lgr5可能作为辅助诊断Barrett食管和早期食管鳞癌的生物学标记.

    作者:丁黎葭;陈世耀;纪元;马丽黎;练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细小病毒H-1(H-1 PV)对胃癌细胞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非结构蛋白NSI可能是其细胞毒作用的效应蛋白.胃癌细胞CD44+群体中可能含有肿瘤干细胞.目的:探讨H-I PV非结构蛋白NS1基因对不同分化程度的人胃癌细胞的影响.方法:以双酶切和质粒测序鉴定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NSl.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高分化胃癌MKN28细胞、中分化胃癌SCC7901 细胞和低分化胃癌 MKN45细胞,并设置空质粒转染对照.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以RT-PCR法检测NS1基因表达,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NSI基因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的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4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NSl转染的三种胃癌细胞均稳定表达NS1 基因.以10<'6>300μ1浓度的肿瘤细胞皮下接种裸鼠3周后,MKN28细胞空质粒转染组和重组质粒pcDNA3.1-NSI转染组均观察到肿瘤生长:SGC7901、MKN45 细胞空质粒转染组形成瘤体,而重组质粒pcDNA3.1-NSI转染组未见瘤体.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NSl后,MKN28细胞不表达CD44,SCC7901和MKN45细胞CD44表达明显降低.结论:H-l PV非结构蛋白NSI 基因表达对中低分化的胃癌细胞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其降低胃癌干细胞表型CD44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园园;刘炯;李金辉;萧树东;郑青;汪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肝为防治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胃肠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