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对脓毒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陈伟;贾金虎;刘杜姣;薛庆亮

关键词:脓毒症, 严重脓毒症, 炎性因子, 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
摘要: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不同时段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脓毒症的诊治探讨新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入住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呼吸科、呼吸ICU、急诊科、消化科、ICU等科室的脓毒症患者80例,按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各组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每组20例,并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3天、7天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PCT、IL-6、CRP、HsCRP的浓度。结果: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中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基本资料及治疗前炎性因子浓度相互比较( P>0.05),脓毒症治疗亚组中IL-6、HsCRP、PCT水平在治疗前后各时间段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患者CRP水平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与第7天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治疗亚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IL-6、PCT、CRP浓度比较(P<0.05),HsCRP在对照亚组和治疗亚组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可显著降低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者发病早期IL-6、HsCRP、PCT、CRP等炎性因子的浓度,理论上可用于脓毒症的治疗。
世界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蔡淦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

    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伤杂病,疗效颇佳。本文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并附病案三则详述其临床应用。

    作者:申定珠;张正利;蔡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针刺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不的治疗手段,已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多年,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本文总结10余年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文献,概述中医对于2型糖尿病的认识,细化2型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同时对针灸辨病,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状况作相应总结,希望能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做一定补充。

    作者:殷茵;刘志诚;徐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TGF-β1、ET 的系统综述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内皮素(ET)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6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6年4月,对符合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西医常规治疗的Meta分析显示:联合中药组对TGF-β1改善情况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29.69,95%CI[-44.16,-15.21],P<0.00001,I2=98%,随机效应模型,260例,4项研究);中药干预组对ET水平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7,95%CI[-10.97,-4.43],P<0.00001,I2=80%,随机效应模型,304例,5项研究)。结论:本研究提示中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炎性反应因子TGF-β1及ET具有一定在改善作用,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偏低,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有待于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加以验证。

    作者:贾明月;韩桂玲;张纾难;于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玉液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玉液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其与IL-6、VEGF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玉液汤+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2组视力、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等;应用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IL-6、VEGF含量表达情况。结果:2组经不同方法治疗4周后视力、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玉液汤口服治疗与对照组比较,IL-6、VEGF的血清含量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玉液汤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以有效提高视力、改善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调节IL-6和VEGF可能是玉液汤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点。

    作者:周樱;祖冬梅;王丕进;贺玉红;王晋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秦亮甫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尿路感染经验撷英

    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秦亮甫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尿路感染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

    作者:汤璐敏;牟姗;上官文姬;沈惠风;李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 AMPK 的中药有效成分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在调节细胞和全身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研究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关键靶点。本文介绍了AMPK的结构及调节方式,并通过检索文献,对通过调节AMPK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干预2型糖尿病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田会萍;姚鸿萍;王思文;马侗;封卫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独活寄生汤与强骨活血汤联合钙尔奇 D、仙灵骨葆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独活寄生汤与强骨活血汤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治疗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5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3组,其中中药1组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治疗,中药2组采用强骨活血汤治疗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治疗,对照组行单纯钙尔奇D联合仙灵骨葆进行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后2、4、8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变化;3组治疗前、治疗后2、4个月的伤椎Cobb角测量值;3组治疗前、治疗后1、2、3、4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VAS);中药1组和中药2组的治疗前、治疗后2、4个月的骨钙素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的检测值;对3组患者治疗后8个月的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伤椎前缘高度变化组间比较中,3组治疗前伤椎前缘高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中药1组伤椎前缘高度略小于中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239,P<0.05);治疗后4、8个月,2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4=0.7538,t8=0.5047,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2、4、8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中药1组和中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治疗前、治疗后4个月的伤椎Cobb角测量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药1组治疗后2个月的伤椎Cobb角测量值明显大于中药2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1组治疗后1、2、3、4个月的VAS评分明显大于中药2组(P<0.05),而中药1组治疗后1、2、3、4个月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独活寄生汤或强骨活血汤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本研究认为强骨活血汤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可更有效的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提高恢复过程中体内骨钙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值,促进骨折愈合,抑制骨质流失及吸收,增强骨强度,达到了治疗与强化的双层目的。

    作者:郭文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五味子花中脂溶性成分的 GC/MS 分析研究

    目的:对五味子花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脂溶性成分进行了提取,结合GC/MS法对五味子花中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1种成分,五味子花中的活性成分维生素E含量为1.066%。结论:从五味子花中得出的角鲨烯为首次从五味子花中获取的活性成分,经分析五味子的花和果实含有相似的脂溶性成分。

    作者:高洁;赖普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研究分析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健康日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中医学者对于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状态的辨识开展了广泛研究。文章从健康的概念,健康状态的界定,健康状态的评价和辨识及涉及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几个方面,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的初步成果,对未来健康状态相关研究提出思考与展望。

    作者:何磊;吴昊;韦昱;郑敏;田蕾;赵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对“气虚发热”的思考

    统计408篇“气虚发热”个案中所载的症状,方药以及涉及的疾病,以期了解现代医家对该证候的认识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为中医特有的退热方法,通过该文献研究试图明确“气虚发热”的适用范围,为实际临床运用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顾思臻;黄震;窦丹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养心氏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门诊或住院的UA患者且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型60例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疗程为28 d。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及Hcy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氏片治疗UA疗效可靠,具有一定的改善心肌缺血状态、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及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作者:周卿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角叉菜胶诱导血瘀证树鼩模型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不同剂量的角叉菜胶诱导建立血瘀证树鼩模型表征及血液学观察,探索由角叉菜胶诱导的血瘀证树鼩模型的佳剂量。方法:32只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25 mg/kg )、中剂量组(50 mg/kg )、高剂量组(75 mg/kg),8只/组,腹腔注射角叉菜胶3 d,造模24 h后肉眼结合体征采集分析系统定性定量观察表征,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4项。结果:造模24 h后,造模动物精神萎靡、舌底脉络增粗增长,随着剂量增加,固定性疼痛概率增多、舌质、爪部和鼻唇部皮肤颜色变深变暗。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高剂量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卡松屈服应力和血浆黏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延长(P<0.01),而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 P<0.01);中、高剂量组的APTT、PT、TT明显降低( P<0.05或P<0.01),而FIB含量增加( P<0.01)。结论:高剂量的角叉菜胶所诱导的血瘀树鼩模型成立。

    作者:陈奔;黄金兰;郭茜茜;冯晓桃;郭尔楚;张晟瑞;陈文雅;何育炉;钟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黄帝内经》外治法拾遗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临床诊疗技法丰富,外治法种类尤其繁多,且简便效验,如针灸、推拿、砭石等。目前,针对《内经》外治法的研究尚存在归类不清、记载详略不一、理论浅显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内经》的现代研究,促进中医标准化进程,指导临床,本文对《内经》外治法进行归类拾遗,总结为《内经》外治12法。其中,药物外治法7种,器械外治法5种。多数器械外治法已随着时代变迁成为沉寂技法,其余外治诸法运用亦有不足。但《内经》所载外科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今人当以此为指导,不断挖掘、创造更多行之有效的外治法。

    作者:孙启胜;贾文睿;郭骐影;郭秋蕾;杨芳媛;王赫;战河;王朝阳;刘清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丹槐银屑浓缩丸联合阿维A对银屑病患者VEGF及受体FLT-1、KDR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槐银屑浓缩丸联合阿维A对银屑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VEGF)及其受体1(Fms related Tyrosine-1,FLT-1)、受体2(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ning Receptor,KDR)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十堰市太和医院皮肤科2014年1月以前收治的102例银屑病为对照组,按入院先后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06例银屑病病例分为丹槐组、阿维A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免疫调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对症治疗,阿维A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病损表皮涂抹阿维A软膏,丹槐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丹槐银屑浓缩丸,联合治疗组同时加用阿维A及丹槐银屑浓缩丸。检测治疗前后表皮病变组织VEGF蛋白及VEGF-mRNA表达,VEGF、FLT-1、KDR、表皮变组织真皮乳头血管密度( Skin Tissue Dermal Papillary Vascular Density ,MVD),静脉血T淋巴细胞,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79%,VEGF蛋白质及mRNA、FLT-1、KDR、MVD表达均及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与阿维A及丹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槐银屑浓缩丸可降低VEGF过度表达,阻断VEGF与其受体结合,抑制病变组织皮下血管新生、重建,进而降低真皮乳头微血管的异常增生,阿维A抑制T细胞增殖介导的炎性反应,减轻银屑病的病理改变,两药联合应用起到协同作用,可增强疗效。

    作者:张霞;康晓晶;陈少秀;缪泽群;王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淡渗利湿法对慢性肾炎血清肾脏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以淡渗利湿法立论,旨在初步评价其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以及预防肾脏纤维化的作用,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济宁市中医院住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氯沙坦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联合淡渗利湿中药方治疗6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LN、CIV、TIMP-1指标的值,全自动生化仪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2组治疗前、后以及2组间血清LN、CIV、TIMP-1指标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血清LN、CIV、TIMP-1水平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LN、CIV、TIM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结论:淡渗利湿法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炎合并蛋白尿患者,可以明显减少蛋白尿,对于预防肾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邱波;刘善军;刘志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肿瘤扶正培本治法研究概述

    扶正培本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类疾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其理论内涵丰富、医学逻辑科学。近现代以来,中医药工作者结合现代临床和基础医学进展,对扶正培本法的科学内涵、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案进行广泛的探索,收获了不少成果。而且从理论到实践,多层次、多方向对扶正培本法在肿瘤类疾病中的运用进行了积极的延伸。作者对扶正培本法在肿瘤类疾病中的运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辉;侯炜;孙桂芝;花宝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黄芪多糖对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PS)对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1)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n=10),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HFD(high-fat diet)组和APS低中高(在高脂饮食中添加分别添加2%,4%,或8%的APS)剂量组。利用高脂饮食连续喂养8周诱导出小鼠肥胖模型,给药组同步喂养,每周进行称重。实验周期结束后,收集各组粪便样本,利用基于细菌16S rDNA测序的元基因组学方法,分析了APS对于高脂喂养小鼠肠道菌的影响。2)将1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n=5),分别为HFD_R组(HFD_Recep-tor)和APS_R组(APS_Receptor),每天分别灌胃来自HFD组和APS低剂量组(2%APS)小鼠的新鲜粪便提取液进行肠道菌移植,前八周给予正常饮食,后四周更换为HFD。结果:APS能够明显抑制高脂喂养小鼠肥胖的形成、减轻肝脏脂肪变性、降低肝脏TG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恢复高脂喂养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增加拟杆菌( Bacteroidetes)与厚壁门( Firmicutes)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细菌的相对丰度,并且,APS的减肥效应能够通过肠道菌移植转移给高脂喂养受体小鼠。结论:APS对高脂喂养小鼠具有减肥作用,且APS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有关。

    作者:何旭云;贺姣姣;郑宁宁;王顺春;李后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PLC 法测定芪红水煎剂中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红水煎剂中2种主要有效成分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90 nm (花旗松素)、365 nm(槲皮素)。结果: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0755~0.1208μg( r=0.9994)和0.0308~0.0924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74%(RSD=1.71%)和102.45%(RSD=1.52%)。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芪红水煎剂中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亦可作为芪红水煎液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巴寅颖;于萍;杜宇琼;车念聪;靳华;吴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原则将59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本研究通过中医证候量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的改善来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温针灸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温针灸治疗组改善率高于常规针刺组( P<0.05);温针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其中痊愈率为20.7%;而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2.1%,痊愈率为14.3%。结论:温针灸能有效的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牟建蛟;王琼;罗会用;冯庆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六经便秘证治辨析

    便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伤寒论》中涉及便秘治疗有70余条,尽显医圣张仲景治秘的高超技法。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变皆可致秘,然病因病机不同,治疗亦有不同,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便秘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便秘证候,对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施治便秘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作者:刘启鸿;张凯玲;蔡华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