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养心氏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门诊或住院的UA患者且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型60例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疗程为28 d。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及Hcy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氏片治疗UA疗效可靠,具有一定的改善心肌缺血状态、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及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作者:周卿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高位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疗效。方法:使用常规治疗32例患者(A组),与常规治疗+中药保留灌肠31例患者(B组),以及常规治疗+高位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4例患者(C组)进行随机对照,观察每组治疗前后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尿酸(Uric Acid,UA)、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变化情况,比较3组疗效。结果:C组治疗后在降低Bun、Scr、UA、CysC、PTH,升高Ccr方面与治疗前有着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前后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较B组占优(P<0.05);而A组治疗前后改善不理想(P>0.05)。结论:提示高位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PTH,延缓CRF的进展,且优于传统中药灌肠以及常规治疗。
作者:宋辉;梁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方红豆杉胶囊( Fufanghongdoushan capsule )联合体部伽玛刀(γ-ray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γ-SBRT)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海军总医院肿瘤诊疗中心收治的48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5例,采用体部伽玛刀治疗,PTV覆盖95%以上临床靶体积( 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等剂量曲线为50%~60%,单次周边剂量3.0~4.5 Gy,治疗10~11次,同时给予复方红豆杉胶囊0.6 g,3次/d,21 d为1个周期,治疗后继续口服5个周期,共6个周期。对照组23例,单纯行体部伽玛刀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8.6%和18.5%;研究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率为63.6%。2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分别为10个月和6个月。2组不良反应相似,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6%和68.2%,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78.3%和63.6%。结论:复方红豆杉胶囊配合体部伽玛刀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有效率,且不良反应的耐受性良好。
作者:朱奇;康静波;李建国;齐文杰;孙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消疣汤内服复合咪喹莫特外用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50例扁平疣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消疣散复合咪喹莫特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联合咪喹莫特涂抹,统计调查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血清中sIL-2R水平和IL-2水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sIL-2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内服消疣汤联合外用咪喹莫特治疗扁平疣后,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月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槐银屑浓缩丸联合阿维A对银屑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VEGF)及其受体1(Fms related Tyrosine-1,FLT-1)、受体2(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ning Receptor,KDR)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十堰市太和医院皮肤科2014年1月以前收治的102例银屑病为对照组,按入院先后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06例银屑病病例分为丹槐组、阿维A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免疫调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对症治疗,阿维A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病损表皮涂抹阿维A软膏,丹槐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丹槐银屑浓缩丸,联合治疗组同时加用阿维A及丹槐银屑浓缩丸。检测治疗前后表皮病变组织VEGF蛋白及VEGF-mRNA表达,VEGF、FLT-1、KDR、表皮变组织真皮乳头血管密度( Skin Tissue Dermal Papillary Vascular Density ,MVD),静脉血T淋巴细胞,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79%,VEGF蛋白质及mRNA、FLT-1、KDR、MVD表达均及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与阿维A及丹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槐银屑浓缩丸可降低VEGF过度表达,阻断VEGF与其受体结合,抑制病变组织皮下血管新生、重建,进而降低真皮乳头微血管的异常增生,阿维A抑制T细胞增殖介导的炎性反应,减轻银屑病的病理改变,两药联合应用起到协同作用,可增强疗效。
作者:张霞;康晓晶;陈少秀;缪泽群;王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加减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对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加减消渴方和二甲双胍。对比治疗后血糖、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指标、肌酐尿素氮、中医症状积分以及低血糖等指标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糖各指标均有所下降,将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差值对比,治疗组各指标变化值均大于对照组( P<0.01);血脂、血液流变学、肌酐尿素氮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指标均有所下降,两者变化值比较,治疗组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将治疗前后指标对比,治疗组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 P<0.01)。结论:加减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临床指标,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刘雅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参苓胃消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12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阿扎司琼治疗(10 mg/次,1次/d,静脉输注至化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给予参苓胃消胶囊治疗(2粒/次,3次/d,口服至化疗后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其消化道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RP、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胃消胶囊可有效减少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有利于顺利完成化疗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骆瑞珍;张超;王庆海;陈秀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自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联合华蟾素治疗湿热瘀毒型宫颈癌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8例湿热瘀毒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均采用放化疗治疗及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华蟾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5.2%,对照组7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肝肾损伤、脱发、神经毒性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华蟾素治疗湿热瘀毒型宫颈癌临床疗效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娜;贠可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消痛方在治疗骨性关节炎方面的临床疗效,并借此探讨该方在SDF-1/CXCR4信号转导通路对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收住我科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2片/d,1次/片,治疗10 d,观察组采用内服和外敷补肾消痛方,治疗10 d后观察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各临床功能评分、药物不良反应、血浆IL-6及MMP-9水平的变化等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68.89%,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2组患者治疗前症各评分及屈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HHS、Feller、屈曲度均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明显,WOMAC、VAS均降低,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不良反应中,对照组出现14例(33.00%),观察组4例(11.0%),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6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的IL-6及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补肾消痛方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值得推广,同时,该方可能通过目前热门的SDF-1/CXCR4信号转导通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水平,对OA起作用。
作者:林智军;李玉茂;谢晓勇;李平生;张玉九;刘航涛;林奇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症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养心氏组(常规西药治疗+养心氏片),每组45例,疗程为12周。观察比较2组的心绞痛症状、LVEF、hs-CRP、NT-proBNP、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养心氏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养心氏组LVEF为(58±6.6)%,高于对照组的(53±4.4)%,P<0.05;3)养心氏组hs-CRP为(1.37±0.36)mg/L,低于对照组的(1.73±0.42)mg/L,P<0.05;4)养心氏组NT-proBNP为(687±133)ng/L,低于对照组的(970±115)ng/L,P<0.05;5)养心氏组HAMD平均得分为(6.5±1.7),低于对照组的(10.7±1.9),P<0.05;6)养心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症比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邵中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具有软坚开肺利水功效的复肝春3号方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硬化腹水诊断要求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肝春3号方治疗;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20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肝功能,腹部彩超等指标。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相比( P<0.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2组治疗前后ALB、ALT、AST、TBIL均有所改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腹部超声比较:门静脉内径,脾厚治疗前、后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腹水减退方面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肝春3号方能有效消退患者腹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联合西医对症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毛宇湘;张志威;钱金花;管佳畅;孟宗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采用活血化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探讨芪麦通络饮加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于我科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女16例,男14例;平均年龄(56.08±9.71)岁;对照组女15例,男15例;平均年龄(56.98±9.43)岁。2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和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基础治疗和芪麦通络饮加减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静脉血,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下肢超声检测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流量、血管内径和峰值流速。结果:2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后除高密度脂蛋白( HDL水平升高(P<0.05)外,其余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对FBG、2 hPG、TG、TC、LDL等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HDL的升高水平也优于对照组(P<0.05)。2组组内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和全血黏度低切等血液流变学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2组治疗后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均比治疗前大(P<0.05),峰值流速较治疗前慢(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著提高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P<0.05),同时明显降慢峰值流速(P<0.05)。结论:芪麦通络饮加减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小板功能,同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疗效显著。
作者:孟庆路;张学强;魏志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肾序贯结合活血化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糖类抗原CA125、前列腺素(PGF2α)、催产素(OT)的影响。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成补肾序贯结合活血化瘀中药组(治疗组),中成药活血化瘀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痛经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CA125、PGF2α、O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痛经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痛经总有效率为86.6%,两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痛经程度评分及兼症改善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兼症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A125、PGF2α、OT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更加明显,其中对CA125及OT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和兼症症状,降调患者经期血清中CA125、PGF2α、OT等水平,而与补肾序贯法结合使用则疗效更显著,推断中药活血化瘀方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调上述指标有关,而补肾序贯中药可能具有免疫调控机制,能够改善痛经患者内分泌环境,不利于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从其作用靶点即“源头”上遏制而显疗效。
作者:孙萃;魏郁清;王淼;张志斌;汤加;周亚红;杨艳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蠲痹方外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86例RA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美洛昔康和甲氨蝶呤,观察组加用蠲痹方外敷关节及穴位,3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ACR20、ACR50、ACR70来评价疗效,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20 m步行时间,疼痛VAS评分、医生VAS评分、患者VAS评分、HAQ评分及CRP更低,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及活力改善更为明显( P<0.05);ACR20、ACR50、ACR70分别为81.4%、65.1%和35.9%,高于对照组的60.5%、39.5%和14.0%(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蠲痹方外用治疗RA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炜;闫仲恺;张鸽;李素丽;王颖;张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研究独活寄生汤与强骨活血汤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治疗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5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3组,其中中药1组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治疗,中药2组采用强骨活血汤治疗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治疗,对照组行单纯钙尔奇D联合仙灵骨葆进行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后2、4、8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变化;3组治疗前、治疗后2、4个月的伤椎Cobb角测量值;3组治疗前、治疗后1、2、3、4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VAS);中药1组和中药2组的治疗前、治疗后2、4个月的骨钙素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的检测值;对3组患者治疗后8个月的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伤椎前缘高度变化组间比较中,3组治疗前伤椎前缘高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中药1组伤椎前缘高度略小于中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239,P<0.05);治疗后4、8个月,2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4=0.7538,t8=0.5047,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2、4、8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中药1组和中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治疗前、治疗后4个月的伤椎Cobb角测量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药1组治疗后2个月的伤椎Cobb角测量值明显大于中药2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1组治疗后1、2、3、4个月的VAS评分明显大于中药2组(P<0.05),而中药1组治疗后1、2、3、4个月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独活寄生汤或强骨活血汤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本研究认为强骨活血汤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可更有效的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提高恢复过程中体内骨钙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值,促进骨折愈合,抑制骨质流失及吸收,增强骨强度,达到了治疗与强化的双层目的。
作者:郭文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本研究以淡渗利湿法立论,旨在初步评价其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以及预防肾脏纤维化的作用,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济宁市中医院住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氯沙坦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联合淡渗利湿中药方治疗6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LN、CIV、TIMP-1指标的值,全自动生化仪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2组治疗前、后以及2组间血清LN、CIV、TIMP-1指标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血清LN、CIV、TIMP-1水平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LN、CIV、TIM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结论:淡渗利湿法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炎合并蛋白尿患者,可以明显减少蛋白尿,对于预防肾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邱波;刘善军;刘志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不同时段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脓毒症的诊治探讨新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入住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呼吸科、呼吸ICU、急诊科、消化科、ICU等科室的脓毒症患者80例,按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各组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每组20例,并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3天、7天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PCT、IL-6、CRP、HsCRP的浓度。结果: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中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基本资料及治疗前炎性因子浓度相互比较( P>0.05),脓毒症治疗亚组中IL-6、HsCRP、PCT水平在治疗前后各时间段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患者CRP水平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与第7天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治疗亚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IL-6、PCT、CRP浓度比较(P<0.05),HsCRP在对照亚组和治疗亚组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可显著降低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者发病早期IL-6、HsCRP、PCT、CRP等炎性因子的浓度,理论上可用于脓毒症的治疗。
作者:陈伟;贾金虎;刘杜姣;薛庆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NISS评分、B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70.59%)(P<0.05);2组NIHSS评分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BI评分治疗后增加(P<0.05);治疗组BI评分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 P<0.05);2组均未见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明显,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安全可靠,值得研究。
作者:康萍香;高燕;李子富;党国宏;齐晓霞;高霞;王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和评估三参归芪合剂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三参归芪合剂。对比分析2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心功能疗效、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积分、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的疗效和心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三参归芪合剂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NT-proBNP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张慧;朱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对ABO母婴血型不合孕妇抗体滴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为ABO母婴血型不合的128例孕妇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联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治疗组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2组孕疗程均为30 d。比较2组孕妇抗体滴度、免疫功能、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82.81%(χ2=5.133,P<0.05);血清抗体水平:治疗组血清抗体在1∶64及以下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χ2=19.236,P<0.05);免疫功能:治疗组CD3+、CD8+数量高于对照组,CD4+计数、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t=2.308~11.158,P<0.05)。结论:茵陈蒿汤辨证方有助于降低ABO母婴血型不合孕妇抗体滴度,改善母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正胆汤加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正胆汤加减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明显,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减少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治疗后,2组患者的TG、TC、LDL均较治疗前下降,但HDL较治疗前升高( 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正胆汤加减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能够调节机体内血脂水平,进而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滞度有关。
作者:张亚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 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 BAFF)表达水平,探讨SLE患者中医证型与BAFF水平及疾病活动指标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91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血清BAFF水平,同时检测SLE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C3)、补体4(C4)、C反应蛋白( CRP)。结果:1) 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其中SLE疾病活动组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SLE非活动组(P<0.01)。2)SLE患者BAFF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0.73,r=0.39,P<0.01);与C3呈负相关(r=-0.34,P<0.01)。3)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余中医证型组SLE均明显升高( P<0.01);正虚邪恋型组SLE患者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均明显降低( P<0.01)。结论:SLE患者BAFF水平明显升高,与疾病活动指标相关;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升高,正虚邪恋型组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降低,提示抗BAFF单抗在不同中医证型SLE中可能疗效不同。
作者:俞烜华;许小玲;黄碧仙;邱磷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微炎性反应状态、血清淀粉酶及血清钙的影响。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n=49)与对照组( n=49)。观察组采用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疗效,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WBC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浆IL-6、IL-8、TNF-α水平及血淀粉酶和血钙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5.51%)(P<0.05);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WBC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IL-6、IL-8、TNF-α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增加,而血钙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高于对照组,血钙低于对照组(P<0.05);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降低血钙水平,增加血淀粉酶水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作者:黄定鹏;陈健;赵亚刚;孙大勇;谢子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参芪散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这80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TP方案进行化疗治疗,而治疗组在对患者进行TP方案化疗前2天使用参芪泻白散先进行治疗。治疗以28 d为1个周期,需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积分、免疫功能、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t=0.461,P=0.646),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20,P<0.001);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CD4+细胞(t=2.210,P=0.030)以及CD4+/CD8+(t=2.846,P=0.006)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仅仅只有CD8+细胞在治疗前后没有统计学意义( t=1.608,P=0.112);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CD4+细胞( t=-2.122,P=0.037)、CD8+细胞(t=-2.393,P=0.019)以及CD4+/CD8+(t=-4.677,P<0.001)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D4+细胞(t=2.701,P=0.008)、CD8+细胞(t=-2.805,P=0.006)以及CD4+/CD8+(t=-8.393,P<0.001)的比值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患者在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的人数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84,P=0.003),出现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的人数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0,P=0.012),都为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化疗治疗联合参芪泻白散治疗可以较好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免疫功能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石织宏;黄织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多索茶碱注射液、溴己新注射液、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口服,1剂/d,分2次服用,总疗程12 d。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 d进行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改善、有效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方面进行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在各指标方面改善更为明显( P<0.05)。结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蕴肺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祁云霞;吴美萍;邓顺娟;魏孔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桃红四物汤配合毫火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组,桃红四物汤配合毫火针组(治疗组)43例和阿司匹林泡腾片治疗组(对照组)43例,2组研究分为治疗期(第1~3个月经周期)和随访期(第4~6个月经周期),2个阶段。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泡腾片,0.5 g/次,3次/d,月经前5 d开始服用,直到月经来潮后1d。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内服,1剂/d,每月行经前5d开始服药,服至月经来潮后1d;毫火针每月行经前5d开始第1次治疗,至月经来潮后1 d治疗1次。记录1~6个月经周期的痛经程度( VAS);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GE-2和PGF2α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结果:2组第2个月经周期时点,VAS评分较第1个月经周期时点下降( P<0.05),2组第3、4个月经周期时点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第5、6个月经周期时点2组VAS评分反弹,高于第4个月经周期时点( P<0.05),治疗组第1~6个月经周期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GE-2高于对照组,PGF2α,PGF2α/PGE-2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毫火针治疗原发性痛经近期、远期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前列腺素有关。
作者:朱澄漪;张红艳;黄遵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100 mL/次,2次/d)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加服宫瘤消胶囊(口服,3粒/次,3次/d)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促卵泡素( FSH)、雌二醇( E2)、孕酮( P)水平,通过GE彩超采集测量肌瘤矢状径和冠状径线数据,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期、月经量和血清激素水平,肌瘤大小测量值变化。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84%、73.4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月经周期、经血量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肌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中FSH、E2、P水平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法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缩小瘤体之功效,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经期腹部坠胀等临床症状,而对患者激素水平无过多影响,有利于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栾梅;李俊魁;梅雪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玉液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其与IL-6、VEGF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玉液汤+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2组视力、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等;应用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IL-6、VEGF含量表达情况。结果:2组经不同方法治疗4周后视力、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玉液汤口服治疗与对照组比较,IL-6、VEGF的血清含量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玉液汤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以有效提高视力、改善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调节IL-6和VEGF可能是玉液汤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点。
作者:周樱;祖冬梅;王丕进;贺玉红;王晋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藏红花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8~10周龄健康无眼疾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藏红花治疗组,每组24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其余组采用链脲佐菌素( SYZ)25 mg/( kg· d)连续腹腔注射3 d,1次/d,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以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模型成功建立后,藏红花治疗组5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藏红花素溶液,1次/d,连续3个月。并检测3组大鼠视网膜醛糖还原酶(AR)、神经细胞凋亡及视网膜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cx)、细胞色素C(cyt-c)、半胱天冬酶-3(ce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的AR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藏红花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GCs层见少量TUNEL染色阳性细胞,成棕褐色染色;B:糖尿病模型组RGCs、内核层可见大量TUNEL染色阳性细胞;C:藏红花治疗组RGCs、内核层可见量TUNEL染色阳性细胞,但数量远少于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的bcl-2、bax、cyt-c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藏红花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藏红花可通过抑制AR活性、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及下调凋亡促进基因bax、cyt-c和caspase-3的表达,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活化,减少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党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中柴前连梅煎对支气管扩张症模型大鼠气管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液注入大鼠气管内的方法建立大鼠支气管扩张症模型,以补中柴前连梅煎进行干预,比较补中柴前连梅煎对支气管扩张症模型大鼠气管支气管组织、肺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在气管支气管组织病理评分上,模型组、治疗组与空白组在柱状纤毛上皮、腺体细胞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治疗组与空白组在管腔内分泌物、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分上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脏组织病理评分上,模型组与空白组在细支气管支气管周围浸润部位、浸润的定性、血管周围浸润、间质性肺炎病理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与空白组在细支气管支气管腔渗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空白组在气管支气管周围浸润部位、浸润的定性、管腔渗、血管周围浸润、间质性肺炎病理评分及总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中柴前连梅煎可明显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模型大鼠气管支气管周围炎性浸润、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及间质性肺炎,其对气管支气管组织病理学改善主要表现为整体调理作用。
作者:樊长征;张文江;任培忠;周伟;苗青;张琼;樊茂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以中医脏腑相关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建立肺病动物模型与肠病动物的模型,分别选取2个不同时间点(8 d、16 d)观察12类不同的组织中相关活性物质SP、VIP、iNOS、CGRP的表达与关联,探求脏腑相关的病理实质。方法:本实验采用2批健康雌性SD大鼠,每只大鼠体重在110~120 g之间,每批35只。随机将每批的35只大鼠分为5组,均为正常组、限食组、限水组、高氧组和低氧组,测定肺、脾、肝、膀胱、肾脏、血清、胃、心脏、空肠、回肠、结肠、直肠中CGRP、iN-OS、SP和VIP等物质的含量的变化来观察各个脏腑在神经肽相关物质的相关联系。结果:在CGRP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和心脏(8 d)、肺和空肠(16 d)、肾和膀胱(8 d)、脾与肝(16 d)、心与回肠(16 d);在iNOS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与膀胱(16 d)、心与直肠(16 d);在SP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与肝(8 d和16 d)、肺与回肠、结肠(8 d)、脾与胃(8 d)、心脏和回肠(8 d);在VIP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和肝(8 d)、心脏和结肠(8 d和16 d)。结论:通过论证肺与大肠、肝脏、膀胱、心脏的关系,丰富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观点,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此外,通过CGRP、SP、iNOS、VIP等指标发现心脏与肠道之间也有密切联系。
作者:温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变化、血管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反应机制研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替米沙坦组、天麻素低剂量组、天麻素高剂量组,每组大鼠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替米沙坦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5 mg/( kg· d)灌胃,天麻素低剂量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40 mg/(kg· d)灌胃,天麻素高剂量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160 mg/(kg· d)灌胃。各组大鼠均连续灌胃8周,1次/d。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组和天麻素各剂量组收缩压均下降( P<0.05);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天麻素高剂量组收缩压下降(P<0.05),天麻素低剂量组收缩压上升(P<0.05);天麻素高剂量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天麻素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组和天麻素各剂量组ET-1含量均下降,而NO含量均上升(P<0.05);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天麻素高剂量组ET-1含量下降及NO含量上升(P<0.05),而天麻素低剂量组ET-1含量上升及NO含量下降(P<0.05);天麻素高剂量组ET-1含量低于天麻素低剂量组,而NO含量高于天麻素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组和天麻素各剂量组SOD和MDA含量均下降(P<0.05);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天麻素高剂量组SOD和MDA含量下降(P<0.05);天麻素高剂量组SOD和MDA含量低于天麻素低剂量组(P<0.05)。结论:天麻素可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且可达到血管保护作用及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故而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湖海;黄涛;刘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金胶囊主要药材组分的过敏性。方法:实验分为12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10组不同药材组,通过灌胃方式对大鼠给药,隔天1次,15 d后取抗血清,对RBL-2 H3细胞进行培养,进行抗原攻击后,检测培养液中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量。结果:制木鳖子组的细胞组胺释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人工麝香组、制木鳖子组和乳没组的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自制木鳖子组和制乳没组的细胞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金胶囊致敏药材可能为人工麝香、木鳖子和乳没,经适当方法炮制可降低其致敏性。
作者:黄志军;梁鹏;余黎;李霞;肖飞;赵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拟强心汤对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舒缩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法制备大鼠心梗后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8周后,给予药物灌胃治疗;经治疗4周后,采用通过颈动脉插管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状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法和Western Bolt 法检测心肌钙调控蛋白肌浆网钙泵( SERCA2a)、雷尼丁受体2( RYR2) 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心功能显著下降,主要表现在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其中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P<0.01),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上升大速率(+LVdp/dtmax)及左室下降大速率(-LVdp/dtmax)绝对值均降低(P<0.05);心肌钙调控蛋白SERCA2a、RYR2 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5)。给予自拟强心汤干预后,能够有效的降低心力衰竭大鼠LVEDP水平(P<0.05),升高LVSP、+LVdp/dtmax、-LVdp/dtmax水平(P<0.01);能够升高心肌钙调控蛋白SERCA2a、RYR2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的水平(P<0.05)。结论:自拟强心汤能够有效的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心肌钙调控蛋白SERCA2a、RYR2的蛋白表达量,改善钙循环有关。
作者:高占义;魏月娟;王彦敏;李二娟;张姗;王庆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炎性反应因子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每日灌胃给予溃结方治疗,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测定UC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6、TNF-α及抗炎因子IL-10、IL-4的水平,肉眼观察大鼠结肠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 SP法)测定结肠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溃结方可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同时升高抗炎因子IL-10、IL-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结方可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DAI及CMDI评分(P<0.05),同时溃结方可减少结肠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结论:溃结方可调节UC大鼠体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平衡,减缓炎性反应,改善UC大鼠结肠溃疡损伤,可能的机制是与其减少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相关。
作者:罗云春;易文;姚宇宙;朱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方二补助育汤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研究其子宫内膜SCFmRNA、HOXA-10 mRNA、LIF、ER、PR、整合素(αvβ3)表达的改变。结果:GnRHa+HMG+HCG超促排方案能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而二补助育汤能够调控小鼠子宫内膜调控链间的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结论:二补助育汤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是肯定的,并且其作用途径是多靶点、多环节的。
作者:江媚;刘雁峰;王铁枫;石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PS)对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1)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n=10),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HFD(high-fat diet)组和APS低中高(在高脂饮食中添加分别添加2%,4%,或8%的APS)剂量组。利用高脂饮食连续喂养8周诱导出小鼠肥胖模型,给药组同步喂养,每周进行称重。实验周期结束后,收集各组粪便样本,利用基于细菌16S rDNA测序的元基因组学方法,分析了APS对于高脂喂养小鼠肠道菌的影响。2)将1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n=5),分别为HFD_R组(HFD_Recep-tor)和APS_R组(APS_Receptor),每天分别灌胃来自HFD组和APS低剂量组(2%APS)小鼠的新鲜粪便提取液进行肠道菌移植,前八周给予正常饮食,后四周更换为HFD。结果:APS能够明显抑制高脂喂养小鼠肥胖的形成、减轻肝脏脂肪变性、降低肝脏TG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恢复高脂喂养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增加拟杆菌( Bacteroidetes)与厚壁门( Firmicutes)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细菌的相对丰度,并且,APS的减肥效应能够通过肠道菌移植转移给高脂喂养受体小鼠。结论:APS对高脂喂养小鼠具有减肥作用,且APS的减肥作用与调节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有关。
作者:何旭云;贺姣姣;郑宁宁;王顺春;李后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结肠线粒体结构损伤与炎性反应因子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益气解毒方在UC急、慢性期2个时期的临床疗效,探讨益气解毒方对不同时期的结肠炎性反应因子与线粒体结构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家兔结肠黏膜组织致敏加TNBS-乙醇灌肠的免疫复合法造模,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益气解毒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给药后第2周末、给药后第6周末3个时间点取材,观察电镜下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结肠线粒体Flameng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肠黏膜TNF-α、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结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持续存在于UC急性期与慢性期的整个病程中,线粒体的损伤更为严重持久。结肠黏膜的TNF-α、ICAM-1表达显著升高,随着病情的进展这2个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至慢性期仍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UC整个病变过程中,线粒体的损伤与结肠黏膜TNF-α的表达基本同步。美沙拉嗪对急性期线粒体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远期疗效不佳,慢性期其线粒体结构恢复不明显。益气解毒方可持续修复受损的线粒体,效果明显优于美沙拉嗪,至慢性期线粒体结构基本接近正常水平。在调节TNF-α、ICAM-1方面,急性期美沙拉嗪下调的幅度要大于益气解毒方。至慢性期益气解毒方后来居上,其下调幅度明显大于美沙拉嗪,更接近正常值。结论:慢性期线粒体结构损伤与炎性反应因子TNF-α的持续高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引起UC复发与结肠黏膜损伤的潜在因素。美沙拉嗪可快速地控制炎性反应的急性发作,益气解毒方则对持续的慢性炎性反应有更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能够持续修复受损的线粒体,对慢性期抗复发更具疗效与优势。
作者:林燕;李文静;常孟然;赵程博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健康日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中医学者对于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状态的辨识开展了广泛研究。文章从健康的概念,健康状态的界定,健康状态的评价和辨识及涉及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几个方面,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的初步成果,对未来健康状态相关研究提出思考与展望。
作者:何磊;吴昊;韦昱;郑敏;田蕾;赵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对高血压前期血压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关于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前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I2评估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并用RevMan 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1005例受试者。 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降低收缩压( WMD:-3.65;95%CI:-5.35~-1.94;I2∶87%)及舒张压( WMD:-2.58;95%CI:-4.30~-0.86;I2∶93%)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干预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血压水平。
作者:刘宏军;许强;刘学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藏象是中医认识人体的一种方法,即“有诸内必行于诸外”。从体表温度可以辨别内在脏腑的状态;同时,生命又是时间的函数,会受到四季的影响,脉象与四时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人体四季脏腑热态和脉象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就成为藏象研究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是开展藏象生理、病理现代研究的基础。“脏气法时”是预防、养生、预测疾病转归和辨证论治的根基。临证论治贵在知常达变。因此,对正常人四季热态、脉图模型及其参数变化规律的认知,是深入开展临证论治的前提和基础。有可能是“脏气法时”研究的一个新途径。
作者:陈燕萍;闪增郁;宋军;刘佳;代金刚;逯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统计408篇“气虚发热”个案中所载的症状,方药以及涉及的疾病,以期了解现代医家对该证候的认识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为中医特有的退热方法,通过该文献研究试图明确“气虚发热”的适用范围,为实际临床运用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顾思臻;黄震;窦丹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我们使用以下的搜索条件:“多发性硬化症”“针刺疗法”“中医”“脱髓鞘疾病”,只接受具有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并除外了没有把针刺治疗从中医治疗被分化出来的文章。从Ovid MEDLINE、护理和联合卫生文献积累索引和奥维德同盟补充医学库,同时包括了针刺治疗的教材,检索文章。我们搜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章15篇。其中5篇为研究针刺效果对生活质量的(Quality of Life Scale,QoL)的影响,3篇为针刺效应对多发性硬化症(Mutiple Sclerosis,MS)后疲劳影响的研究,2篇为针刺在治疗MS痉挛的研究,2篇为在治疗MS后疼痛的研究,3篇为动物基础研究。尽管有广泛的证据证明针刺治疗MS的有效性,但是缺乏针刺使用方法和其针刺疗效描述的文献,多数研究存在方法学的缺陷。
作者:王春琛;陈志刚;王麟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临床路径的概念与应用特点、中医临床路径研发与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在国内外实践和应用情况及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重要性等方面做一简要概述,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毋领娟;李彬;邢作英;朱明军;王永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组方对中风失语疗效,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中风后并发症。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86例中风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43例,予西医结合功能康复治疗,观察组43例,针灸联合中药组方治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复述、口语表达、听说理解、阅读、说、出声读评分和失语成套测验法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述、口语表达、听说理解、阅读、说、出声读评分、失语成套测验法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更加显著( P<0.05);总疗效上,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6.28%、总有效率83.72%,观察组基本治愈率30.23%、总有效率92.02%,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组方能改善中风失语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刘金辉;易满;姜迎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药灸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独活寄生蠲痹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联合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强度( 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疼痛分级指数( Pain Rating Index ,PRI)评估颈肩疼痛,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突出,其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χ2=6.332,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肩痛、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其VAS、PPI、PRI评分(2.15±0.84)、(2.11±0.29)、(12.42±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0±1.13)、(2.56±0.42)、(20.36±1.54),JOA评分(15.83±2.78)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1.27±2.60)(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动力改善优于对照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为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ESR、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0.05)。结论:针药灸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利于缓解颈肩疼痛,提高神经功能,凸显出中医多途径论治颈椎病的优势与特色,其机制与改善颈椎局部血液流变状态、抗炎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探究。
作者:张华军;刘婷婷;徐海东;姜倩;李培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背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组织硕、博士生共16人,于2015年7月12日至8月9日,远赴欧洲奥地利维也纳、萨尔茨堡、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海德堡、卢森堡、比利时布鲁塞尔、意大利威尼斯、捷克布拉格、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进行了中医药交流并做实地调研。目的:通过中奥-欧盟暑期交流平台,调查欧洲各国家各地区、以及交流团队中其他学校成员(国内外)对针灸治疗便秘的认知度,并将结果进行梳理分析。方法:采用电子版本的自填式问卷调查法对普通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我们获得游学期间80份调查问卷和同期国内的72份调查问卷。1)对针灸了解与否:欧洲组有11.9%的人了解针灸,而中国组有78.9%(与同期国内组79%相当),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知道针灸治疗便秘与否:欧洲组有7.1%的人知道,而中国组有73.7%(与同期国内组56%相比有很大的差异),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如果便秘,您接受针灸治疗吗?欧洲组有4.8%的人接受,而中国组有52.6%(与同期国内组65%相比有些许的差异),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如果便秘更倾向于选择哪种方式A 选择西药欧洲组有76.2%,而中国组有28.9%(与同期国内组10%相比有明显差异),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选择中草药欧洲组有4.8%,而中国组有23.7%(与同期国内组60%相比有明显差异),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选择针灸欧洲组有4.8%,而中国组有28.9%(与同期国内组12%相比有明显差异),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选择其他方式欧洲组有14.3%,而中国组有18.4%(与同期国内组18%相当),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整理分析数据后我们初步得出,在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普通人群对于针灸治疗便秘的认知度较低,中医针灸知识在欧洲的推广还需我们做进一步的努力。
作者:冯丽鹏;李国栋;李峨;狄波;杜新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加味逍遥汤对抑郁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r-gic,5-HT)、细胞因子及疗效影响。方法:选自我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97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加味逍遥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HAMD)各因子评分、Hcy、5-H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变化,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0.83%)(P<0.05);2组治疗后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评分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2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显著下降,5-HT水平显著上升( 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HT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2组治疗后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加味逍遥汤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Hcy水平,增加5-HT,降低TNF-α、IL-6水平,且安全可靠,故而值得研究。
作者:伍远菲;丁国安;徐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原则将59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本研究通过中医证候量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的改善来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温针灸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温针灸治疗组改善率高于常规针刺组( P<0.05);温针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其中痊愈率为20.7%;而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2.1%,痊愈率为14.3%。结论:温针灸能有效的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牟建蛟;王琼;罗会用;冯庆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红水煎剂中2种主要有效成分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90 nm (花旗松素)、365 nm(槲皮素)。结果: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0755~0.1208μg( r=0.9994)和0.0308~0.0924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74%(RSD=1.71%)和102.45%(RSD=1.52%)。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芪红水煎剂中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亦可作为芪红水煎液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巴寅颖;于萍;杜宇琼;车念聪;靳华;吴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白芷指纹图谱研究,分析判断不同产地、种属的白芷药材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3月北京中医医院购进的不同产地的白芷7批,按照种属不同分为4大组,并未每组内按采购批次分为7个小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成分含量的测定,根据特征峰的选取原则进行白芷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同时对7批白芷进行指纹图谱的测定确定4个峰为共有特征色谱峰并进行相似度比较,并判定白芷质量。结果:杭白芷20120305(重庆万州)、滇白芷20120307(云南)为伪品,其余批次品质为一般或优,其中禹白芷2个批次品质均为优,优于其他组别的批次。结论:白芷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以对药材有效成分进行精准测量,该方法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对不同产地的白芷品质辨识提供有利的方法,达到快速、准确评价药材质量的目的,值得推荐。
作者:席梅;王欣;陆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五味子花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脂溶性成分进行了提取,结合GC/MS法对五味子花中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1种成分,五味子花中的活性成分维生素E含量为1.066%。结论:从五味子花中得出的角鲨烯为首次从五味子花中获取的活性成分,经分析五味子的花和果实含有相似的脂溶性成分。
作者:高洁;赖普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RSM)优化咳露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处方中君药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苷为优化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为自变量,以水为提取溶剂,黄芩苷含量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方程预测数学模型。结果: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3个因素对黄芩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确定咳露口服液提取的佳工艺参数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13,在此条件下,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为0.96 mg/mL。结论:响应面法可用于咳露口服液提取工艺的优化,该方法快速、简单、稳定,对口服液提取工艺优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许海燕;郑伶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结合ITS2、psbA-trnH和matk序列对兰科虾脊兰属植物进行物种区分鉴定研究,并确立能准确鉴别虾脊兰属植物的序列或者序列组合。方法:采用试剂盒法对已收集的6种虾脊兰属植物进行总DNA的提取,通过扩增及测序,运用codencodeV4.2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拼接与剪切,使用MEGA5.0对ITS2、psbA-trnH和matk序列3种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分析,计算种内及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结果:实验共得到序列56条(包含GenBank序列17条),ITS2序列和matK序列其种内大遗传距离小于种间小遗传距离,而该属psbA-trnH序列种内遗传距离范围和种间遗传距离范围有重合。结论:ITS2序列和matK序列可以作为虾脊兰属部分植物的鉴定序列,而psbA-trnH序列不能用于虾脊兰属植物的鉴定。
作者:任阳阳;张梦婷;张嘉丽;樊佳佳;张晓存;王俊;刘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内皮素(ET)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6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6年4月,对符合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西医常规治疗的Meta分析显示:联合中药组对TGF-β1改善情况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29.69,95%CI[-44.16,-15.21],P<0.00001,I2=98%,随机效应模型,260例,4项研究);中药干预组对ET水平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7,95%CI[-10.97,-4.43],P<0.00001,I2=80%,随机效应模型,304例,5项研究)。结论:本研究提示中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炎性反应因子TGF-β1及ET具有一定在改善作用,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偏低,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有待于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加以验证。
作者:贾明月;韩桂玲;张纾难;于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小儿脑瘫是儿科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造成小儿残疾的常见疾患之一。迄今脑瘫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脑瘫多以康复治疗为主,临床上对于脑瘫的康复治疗主要分为现代康复疗法和中医康复疗法。大量综述显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对脑瘫起到比较明显的治疗作用,本文总结近几年中医康复疗法在小儿脑瘫临床应用的文献,论述中医治疗脑瘫的方法及疗效,并认为针灸作为一种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对脑瘫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作者:许丽超;焦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因不明,主要累及脊柱及骶髂关节。本文对近十年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法多样,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临床疗效均较为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方向。
作者:徐子琦;宋俊垚;刘宏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本文综述了近3年来关于中医对放射性肠炎的认识、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疗效的研究。目前,关于中医对放射性肠炎的认识明确统一;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明确,但缺乏对有效物质的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也在传统中药的基础衍生出了一些创新的疗法,但是中医非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联合中医药等防治手段仍然研究较少,中医药用于预防放射性肠炎发生的研究也较少。
作者:袁庆延;丁曙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在调节细胞和全身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研究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关键靶点。本文介绍了AMPK的结构及调节方式,并通过检索文献,对通过调节AMPK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干预2型糖尿病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田会萍;姚鸿萍;王思文;马侗;封卫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大量相关文献,对中药治疗黄疸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和归纳,综述了近十年有关中药治疗黄疸的研究进展。中药治疗黄疸主要方法有口服、注射、灌肠、熏蒸及中西医联合用药等,而中药治疗黄疸与常规西医联合治疗,可加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单思;聂鹏;席惠芳;严小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针刺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不的治疗手段,已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多年,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本文总结10余年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文献,概述中医对于2型糖尿病的认识,细化2型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同时对针灸辨病,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状况作相应总结,希望能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做一定补充。
作者:殷茵;刘志诚;徐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扶正培本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类疾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其理论内涵丰富、医学逻辑科学。近现代以来,中医药工作者结合现代临床和基础医学进展,对扶正培本法的科学内涵、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案进行广泛的探索,收获了不少成果。而且从理论到实践,多层次、多方向对扶正培本法在肿瘤类疾病中的运用进行了积极的延伸。作者对扶正培本法在肿瘤类疾病中的运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辉;侯炜;孙桂芝;花宝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临床诊疗技法丰富,外治法种类尤其繁多,且简便效验,如针灸、推拿、砭石等。目前,针对《内经》外治法的研究尚存在归类不清、记载详略不一、理论浅显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内经》的现代研究,促进中医标准化进程,指导临床,本文对《内经》外治法进行归类拾遗,总结为《内经》外治12法。其中,药物外治法7种,器械外治法5种。多数器械外治法已随着时代变迁成为沉寂技法,其余外治诸法运用亦有不足。但《内经》所载外科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今人当以此为指导,不断挖掘、创造更多行之有效的外治法。
作者:孙启胜;贾文睿;郭骐影;郭秋蕾;杨芳媛;王赫;战河;王朝阳;刘清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小金胶囊源自清代王洪绪所著《外科证治全生集》中的经典方剂“小金丹”,为健民集团首先研制出胶囊剂。该产品因有效成分溶出吸收迅速,而具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多年临床研究表明,其对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黄褐斑、慢性附睾炎等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本文就其在此类疽证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为其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的挖掘提供参考。
作者:杨艳霞;朱荣刚;裴学军;肖飞;赵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孔光一教授临床70载,在其84岁高龄时,总结自己一生临证经验,对三焦的认识进行梳理,创新性提出少阳三焦膜系理论。他所建立的三焦膜系理论把少阳三焦膜系的形态、分布、病机特点、起源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运用“三焦膜系”理论认识和指导内伤杂病的辨治确为孔老一生临床诊疗经验的凝练与总结。文章应用三焦膜系理论阐发妇科病基本病机包括以下5个方面:内通性膜系血运郁滞;外通性膜系焦膜失疏;肾阳虚损,肾膜失启,焦膜萎弱;肺-少阳-肾,元真腠理由膜病进;病理产物阻滞三焦,膜层转输受阻。并附病案尝试解析孔老应用三焦膜系理论辨治妇科病的思路与经验,以期启发于临床。
作者:于河;李杭洲;司庆阳;刘铁钢;赵岩松;谷晓红;孔光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秦亮甫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尿路感染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
作者:汤璐敏;牟姗;上官文姬;沈惠风;李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伤杂病,疗效颇佳。本文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并附病案三则详述其临床应用。
作者:申定珠;张正利;蔡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应用隐喻认知的方法,使用结构映射理论,对中医水的概念进行元理论分析。结果得到了“人体水代谢就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样一个隐喻表达。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如吸收、输布是源于自然界水液循环的一个结构映射,中医学对人体内水液代谢的认识是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现实依据的。对中医水代谢隐喻的形成过程进行逻辑分析,明确其形成的逻辑过程以及形成之后的进一步推导,明确隐喻在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从自然界水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水液代谢能为中医脾之散精、肺为水之上源、肺之通调水道的概念提供更好的解释,中医脏象理论中的部分脏腑功能是通过类比推理得到的,中医有关水液循环的理论具有明显的具身认知特性。
作者:郭瑨;贾春华;赵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便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伤寒论》中涉及便秘治疗有70余条,尽显医圣张仲景治秘的高超技法。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变皆可致秘,然病因病机不同,治疗亦有不同,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便秘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便秘证候,对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施治便秘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作者:刘启鸿;张凯玲;蔡华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大高良姜、高良姜、益智、草豆蔻、红豆蔻5味山姜属中药对胃溃疡寒证大鼠cAMP、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分空白组、模型组、附子理中丸阳性对照组、5味受试药物高低剂量组,采用15%冰乙酸加4℃知母水煎液造胃溃疡寒证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血小板、血管平滑肌、胃组织cAMP、cGMP含量,计算cAMP/cGMP比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除血小板益智低剂量组外,其余9个受试组血浆、血小板、血管平滑肌、胃组织cAMP含量均升高( P<0.01或P<0.05);除血小板益智低剂量组,胃组织草豆蔻、红豆蔻、益智低剂量组外,其余受试组血浆、血小板、血管平滑肌、胃组织的cAMP/cGMP比值明显增高( P<0.01或P<0.05)。各受试组cGM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味山姜属中药能显著升高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浆、血小板、血管平滑肌、胃组织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这可能是5味山姜属中药温热药性和温胃散寒作用的科学内涵。
作者:秦华珍;罗君;翁铭钻;李明芳;柳俊辉;龙小琴;谢鹏;谭喜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复方益智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Rd、Re、Rg1、Rg2、Rg3,能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对Aβ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起到抑制作用;三七皂苷R1、R2、R4、R6、Fa,也具有减轻细胞对Aβ的神经毒性反应和促进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对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发展有拮抗作用;绞股蓝皂苷III、IV、Ⅻ、X、Ⅰ、A-AH,可以明显提高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对诱导Aβ的AD细胞模型具有保护作用;淫羊藿苷对Aβ25-35所致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原儿茶酸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桑椹花色苷和氧化白藜芦醇都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提示,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有可能是复方益智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物质基础,可为后续该制剂治疗老年性痴呆物质基础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郝二伟;邓家刚;侯小涛;杜正彩;吴航宣;缪剑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剂量的角叉菜胶诱导建立血瘀证树鼩模型表征及血液学观察,探索由角叉菜胶诱导的血瘀证树鼩模型的佳剂量。方法:32只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25 mg/kg )、中剂量组(50 mg/kg )、高剂量组(75 mg/kg),8只/组,腹腔注射角叉菜胶3 d,造模24 h后肉眼结合体征采集分析系统定性定量观察表征,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4项。结果:造模24 h后,造模动物精神萎靡、舌底脉络增粗增长,随着剂量增加,固定性疼痛概率增多、舌质、爪部和鼻唇部皮肤颜色变深变暗。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高剂量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卡松屈服应力和血浆黏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延长(P<0.01),而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 P<0.01);中、高剂量组的APTT、PT、TT明显降低( P<0.05或P<0.01),而FIB含量增加( P<0.01)。结论:高剂量的角叉菜胶所诱导的血瘀树鼩模型成立。
作者:陈奔;黄金兰;郭茜茜;冯晓桃;郭尔楚;张晟瑞;陈文雅;何育炉;钟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摸索简单易行的方法诱导草酸钙型肾结石小鼠模型,为后续药效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健康小鼠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组(C组),B组灌胃给予诱石剂(含0.75%乙二醇和0.75%氯化铵的水溶液),C组灌胃给予诱石剂(含1%乙二醇和1%氯化铵的水溶液),1 mL/次,3次/d,连续28 d进行造模,A组平行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期间观察小鼠的进食进水情况,生命体征,行为活动及体毛变化,于造模后7、14、21、28 d收集24 h尿液进行草酸和钙含量的测定,于末次造模后处死小鼠,剖取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于造模第3天开始,B、C组小鼠均出现后肢无力爬行,食欲减退,体毛呈进行性晦暗无光泽,C组小鼠的表现比B组小鼠严重;造模7 d后,模型组开始出现不同数量的动物死亡,且C组死亡率高于B组;B组和C组小鼠尿液中草酸、钙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1),B组尿草酸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0.01),而尿钙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病理学结果表明,A组小鼠肾小管未见扩张和草酸钙晶体沉积,B组、C组小鼠肾组织均出现肿胀,肾小管管腔明显扩张、变性、坏死,肾间质有明显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表面点状分布白色结晶或钙化,在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有大片结晶存在,且B组的成石率比模型C组高。结论:采用0.75%乙二醇及0.75%的氯化铵混合溶液作为诱石液,可成功诱导死亡率低、成石率高的草酸钙型肾结石小鼠模型。
作者:曾春晖;李先梅;蔡妮娜;谭娥玉;覃文慧;韦乃球;秦树森;马雯芳;杨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索肾虚血瘀证树鼩动物模型的制做方法。方法:将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结合肾上腺素)和模型2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结合角叉菜胶),5只/组,通过观察树鼩表征、脏器指数、血液流变学、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评判肾虚血瘀证模型是否建立。结果:造模后动物均出现“耗竭”现象,肾、前列腺、脾、睾丸不同程度肿大,模型2组甲状腺萎缩;模型1组血清中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及模型2组中甲状腺激素(FT3、FT4)、E2水平显著下降;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模型2组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增高,而模型1组无显著变化。结论: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与肾上腺素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肾虚血瘀证树鼩动物模型。
作者:郭尔楚;黄金兰;陈奔;郭茜茜;冯晓桃;钟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方益智颗粒对Aβ25-35导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产品改善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经不同处理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β25-35模型组、Aβ25-35+正常血清组、Aβ25-35+CYZG含药血清组(不同浓度)。正常对照组:DMEM培养基培养48 h,Aβ25-35模型组:DMEM培养基培养24 h后换含20μM Aβ25-35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Aβ25-35+正常血清组:正常血清预处理24 h后加入20μM Aβ25-35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Aβ25-35+CYZG含药血清组:不同浓度CYZG含药血清预处理24 h后,加入20μM Aβ25-35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β25-35时间依赖性地抑制PC12细胞的生长,不同浓度CYZG含药血清对其造成的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随着含药血清剂量的增加,细胞的存活率增加,生长抑制率减少。 Aβ25-35能显著引起PC12细胞凋亡,不同浓度CYZG含药血清对其造成的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结论:复方益智颗粒对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郝二伟;邓家刚;杜正彩;侯小涛;缪剑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糖尿病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检索1995—2015年发表的1341篇文献,进行中药类别、单味药频次、中药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常用的药物为补虚药类、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解表药类、利水渗湿药类、收涩药类、平肝熄风药类、理气药类、化湿药类和祛风湿药类。常用的补虚药类有黄芪、山药、当归等,常用的清热药类有地黄、玄参、黄连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类有丹参、川芎、红花等。常使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分别是寒、温和平性,甘、苦和辛味,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心经和胃经。结论:治疗糖尿病常扶正与祛邪并用,以补虚药类为主,配合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等。
作者:夏中尚;杜正彩;邓家刚;李杨;韦林垚;谢蕾卉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