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梅;李俊魁;梅雪绯
目的:探讨补中柴前连梅煎对支气管扩张症模型大鼠气管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液注入大鼠气管内的方法建立大鼠支气管扩张症模型,以补中柴前连梅煎进行干预,比较补中柴前连梅煎对支气管扩张症模型大鼠气管支气管组织、肺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在气管支气管组织病理评分上,模型组、治疗组与空白组在柱状纤毛上皮、腺体细胞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治疗组与空白组在管腔内分泌物、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分上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脏组织病理评分上,模型组与空白组在细支气管支气管周围浸润部位、浸润的定性、血管周围浸润、间质性肺炎病理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与空白组在细支气管支气管腔渗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空白组在气管支气管周围浸润部位、浸润的定性、管腔渗、血管周围浸润、间质性肺炎病理评分及总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中柴前连梅煎可明显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模型大鼠气管支气管周围炎性浸润、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及间质性肺炎,其对气管支气管组织病理学改善主要表现为整体调理作用。
作者:樊长征;张文江;任培忠;周伟;苗青;张琼;樊茂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金胶囊主要药材组分的过敏性。方法:实验分为12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10组不同药材组,通过灌胃方式对大鼠给药,隔天1次,15 d后取抗血清,对RBL-2 H3细胞进行培养,进行抗原攻击后,检测培养液中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量。结果:制木鳖子组的细胞组胺释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人工麝香组、制木鳖子组和乳没组的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自制木鳖子组和制乳没组的细胞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金胶囊致敏药材可能为人工麝香、木鳖子和乳没,经适当方法炮制可降低其致敏性。
作者:黄志军;梁鹏;余黎;李霞;肖飞;赵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参芪散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这80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TP方案进行化疗治疗,而治疗组在对患者进行TP方案化疗前2天使用参芪泻白散先进行治疗。治疗以28 d为1个周期,需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积分、免疫功能、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t=0.461,P=0.646),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20,P<0.001);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CD4+细胞(t=2.210,P=0.030)以及CD4+/CD8+(t=2.846,P=0.006)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仅仅只有CD8+细胞在治疗前后没有统计学意义( t=1.608,P=0.112);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CD4+细胞( t=-2.122,P=0.037)、CD8+细胞(t=-2.393,P=0.019)以及CD4+/CD8+(t=-4.677,P<0.001)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D4+细胞(t=2.701,P=0.008)、CD8+细胞(t=-2.805,P=0.006)以及CD4+/CD8+(t=-8.393,P<0.001)的比值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患者在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的人数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84,P=0.003),出现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的人数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0,P=0.012),都为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化疗治疗联合参芪泻白散治疗可以较好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免疫功能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石织宏;黄织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以中医脏腑相关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建立肺病动物模型与肠病动物的模型,分别选取2个不同时间点(8 d、16 d)观察12类不同的组织中相关活性物质SP、VIP、iNOS、CGRP的表达与关联,探求脏腑相关的病理实质。方法:本实验采用2批健康雌性SD大鼠,每只大鼠体重在110~120 g之间,每批35只。随机将每批的35只大鼠分为5组,均为正常组、限食组、限水组、高氧组和低氧组,测定肺、脾、肝、膀胱、肾脏、血清、胃、心脏、空肠、回肠、结肠、直肠中CGRP、iN-OS、SP和VIP等物质的含量的变化来观察各个脏腑在神经肽相关物质的相关联系。结果:在CGRP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和心脏(8 d)、肺和空肠(16 d)、肾和膀胱(8 d)、脾与肝(16 d)、心与回肠(16 d);在iNOS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与膀胱(16 d)、心与直肠(16 d);在SP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与肝(8 d和16 d)、肺与回肠、结肠(8 d)、脾与胃(8 d)、心脏和回肠(8 d);在VIP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和肝(8 d)、心脏和结肠(8 d和16 d)。结论:通过论证肺与大肠、肝脏、膀胱、心脏的关系,丰富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观点,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此外,通过CGRP、SP、iNOS、VIP等指标发现心脏与肠道之间也有密切联系。
作者:温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原则将59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本研究通过中医证候量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的改善来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温针灸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温针灸治疗组改善率高于常规针刺组( P<0.05);温针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其中痊愈率为20.7%;而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2.1%,痊愈率为14.3%。结论:温针灸能有效的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牟建蛟;王琼;罗会用;冯庆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红水煎剂中2种主要有效成分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90 nm (花旗松素)、365 nm(槲皮素)。结果: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0755~0.1208μg( r=0.9994)和0.0308~0.0924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74%(RSD=1.71%)和102.45%(RSD=1.52%)。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芪红水煎剂中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亦可作为芪红水煎液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巴寅颖;于萍;杜宇琼;车念聪;靳华;吴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NISS评分、B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70.59%)(P<0.05);2组NIHSS评分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BI评分治疗后增加(P<0.05);治疗组BI评分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 P<0.05);2组均未见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明显,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安全可靠,值得研究。
作者:康萍香;高燕;李子富;党国宏;齐晓霞;高霞;王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门诊或住院的UA患者且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型60例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疗程为28 d。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及Hcy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氏片治疗UA疗效可靠,具有一定的改善心肌缺血状态、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及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作者:周卿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加减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对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加减消渴方和二甲双胍。对比治疗后血糖、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指标、肌酐尿素氮、中医症状积分以及低血糖等指标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糖各指标均有所下降,将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差值对比,治疗组各指标变化值均大于对照组( P<0.01);血脂、血液流变学、肌酐尿素氮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指标均有所下降,两者变化值比较,治疗组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将治疗前后指标对比,治疗组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 P<0.01)。结论:加减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临床指标,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刘雅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 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 BAFF)表达水平,探讨SLE患者中医证型与BAFF水平及疾病活动指标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91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血清BAFF水平,同时检测SLE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C3)、补体4(C4)、C反应蛋白( CRP)。结果:1) 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其中SLE疾病活动组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SLE非活动组(P<0.01)。2)SLE患者BAFF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0.73,r=0.39,P<0.01);与C3呈负相关(r=-0.34,P<0.01)。3)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余中医证型组SLE均明显升高( P<0.01);正虚邪恋型组SLE患者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均明显降低( P<0.01)。结论:SLE患者BAFF水平明显升高,与疾病活动指标相关;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升高,正虚邪恋型组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降低,提示抗BAFF单抗在不同中医证型SLE中可能疗效不同。
作者:俞烜华;许小玲;黄碧仙;邱磷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结合ITS2、psbA-trnH和matk序列对兰科虾脊兰属植物进行物种区分鉴定研究,并确立能准确鉴别虾脊兰属植物的序列或者序列组合。方法:采用试剂盒法对已收集的6种虾脊兰属植物进行总DNA的提取,通过扩增及测序,运用codencodeV4.2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拼接与剪切,使用MEGA5.0对ITS2、psbA-trnH和matk序列3种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分析,计算种内及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结果:实验共得到序列56条(包含GenBank序列17条),ITS2序列和matK序列其种内大遗传距离小于种间小遗传距离,而该属psbA-trnH序列种内遗传距离范围和种间遗传距离范围有重合。结论:ITS2序列和matK序列可以作为虾脊兰属部分植物的鉴定序列,而psbA-trnH序列不能用于虾脊兰属植物的鉴定。
作者:任阳阳;张梦婷;张嘉丽;樊佳佳;张晓存;王俊;刘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研究独活寄生汤与强骨活血汤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治疗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5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3组,其中中药1组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治疗,中药2组采用强骨活血汤治疗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治疗,对照组行单纯钙尔奇D联合仙灵骨葆进行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后2、4、8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变化;3组治疗前、治疗后2、4个月的伤椎Cobb角测量值;3组治疗前、治疗后1、2、3、4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VAS);中药1组和中药2组的治疗前、治疗后2、4个月的骨钙素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的检测值;对3组患者治疗后8个月的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伤椎前缘高度变化组间比较中,3组治疗前伤椎前缘高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中药1组伤椎前缘高度略小于中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239,P<0.05);治疗后4、8个月,2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4=0.7538,t8=0.5047,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2、4、8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中药1组和中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治疗前、治疗后4个月的伤椎Cobb角测量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药1组治疗后2个月的伤椎Cobb角测量值明显大于中药2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1组治疗后1、2、3、4个月的VAS评分明显大于中药2组(P<0.05),而中药1组治疗后1、2、3、4个月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独活寄生汤或强骨活血汤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本研究认为强骨活血汤联合钙尔奇D、仙灵骨葆可更有效的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提高恢复过程中体内骨钙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值,促进骨折愈合,抑制骨质流失及吸收,增强骨强度,达到了治疗与强化的双层目的。
作者:郭文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自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联合华蟾素治疗湿热瘀毒型宫颈癌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8例湿热瘀毒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均采用放化疗治疗及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华蟾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5.2%,对照组7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肝肾损伤、脱发、神经毒性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华蟾素治疗湿热瘀毒型宫颈癌临床疗效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娜;贠可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结肠线粒体结构损伤与炎性反应因子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益气解毒方在UC急、慢性期2个时期的临床疗效,探讨益气解毒方对不同时期的结肠炎性反应因子与线粒体结构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家兔结肠黏膜组织致敏加TNBS-乙醇灌肠的免疫复合法造模,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益气解毒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给药后第2周末、给药后第6周末3个时间点取材,观察电镜下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结肠线粒体Flameng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肠黏膜TNF-α、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结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持续存在于UC急性期与慢性期的整个病程中,线粒体的损伤更为严重持久。结肠黏膜的TNF-α、ICAM-1表达显著升高,随着病情的进展这2个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至慢性期仍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UC整个病变过程中,线粒体的损伤与结肠黏膜TNF-α的表达基本同步。美沙拉嗪对急性期线粒体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远期疗效不佳,慢性期其线粒体结构恢复不明显。益气解毒方可持续修复受损的线粒体,效果明显优于美沙拉嗪,至慢性期线粒体结构基本接近正常水平。在调节TNF-α、ICAM-1方面,急性期美沙拉嗪下调的幅度要大于益气解毒方。至慢性期益气解毒方后来居上,其下调幅度明显大于美沙拉嗪,更接近正常值。结论:慢性期线粒体结构损伤与炎性反应因子TNF-α的持续高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引起UC复发与结肠黏膜损伤的潜在因素。美沙拉嗪可快速地控制炎性反应的急性发作,益气解毒方则对持续的慢性炎性反应有更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能够持续修复受损的线粒体,对慢性期抗复发更具疗效与优势。
作者:林燕;李文静;常孟然;赵程博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对ABO母婴血型不合孕妇抗体滴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为ABO母婴血型不合的128例孕妇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联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治疗组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2组孕疗程均为30 d。比较2组孕妇抗体滴度、免疫功能、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82.81%(χ2=5.133,P<0.05);血清抗体水平:治疗组血清抗体在1∶64及以下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χ2=19.236,P<0.05);免疫功能:治疗组CD3+、CD8+数量高于对照组,CD4+计数、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t=2.308~11.158,P<0.05)。结论:茵陈蒿汤辨证方有助于降低ABO母婴血型不合孕妇抗体滴度,改善母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内皮素(ET)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6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6年4月,对符合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西医常规治疗的Meta分析显示:联合中药组对TGF-β1改善情况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29.69,95%CI[-44.16,-15.21],P<0.00001,I2=98%,随机效应模型,260例,4项研究);中药干预组对ET水平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7,95%CI[-10.97,-4.43],P<0.00001,I2=80%,随机效应模型,304例,5项研究)。结论:本研究提示中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炎性反应因子TGF-β1及ET具有一定在改善作用,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偏低,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有待于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加以验证。
作者:贾明月;韩桂玲;张纾难;于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具有软坚开肺利水功效的复肝春3号方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硬化腹水诊断要求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肝春3号方治疗;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20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肝功能,腹部彩超等指标。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相比( P<0.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2组治疗前后ALB、ALT、AST、TBIL均有所改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腹部超声比较:门静脉内径,脾厚治疗前、后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腹水减退方面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肝春3号方能有效消退患者腹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联合西医对症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毛宇湘;张志威;钱金花;管佳畅;孟宗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采用活血化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探讨芪麦通络饮加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于我科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女16例,男14例;平均年龄(56.08±9.71)岁;对照组女15例,男15例;平均年龄(56.98±9.43)岁。2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和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基础治疗和芪麦通络饮加减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静脉血,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下肢超声检测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流量、血管内径和峰值流速。结果:2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后除高密度脂蛋白( HDL水平升高(P<0.05)外,其余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对FBG、2 hPG、TG、TC、LDL等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HDL的升高水平也优于对照组(P<0.05)。2组组内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和全血黏度低切等血液流变学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2组治疗后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均比治疗前大(P<0.05),峰值流速较治疗前慢(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著提高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P<0.05),同时明显降慢峰值流速(P<0.05)。结论:芪麦通络饮加减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小板功能,同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疗效显著。
作者:孟庆路;张学强;魏志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白芷指纹图谱研究,分析判断不同产地、种属的白芷药材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3月北京中医医院购进的不同产地的白芷7批,按照种属不同分为4大组,并未每组内按采购批次分为7个小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成分含量的测定,根据特征峰的选取原则进行白芷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同时对7批白芷进行指纹图谱的测定确定4个峰为共有特征色谱峰并进行相似度比较,并判定白芷质量。结果:杭白芷20120305(重庆万州)、滇白芷20120307(云南)为伪品,其余批次品质为一般或优,其中禹白芷2个批次品质均为优,优于其他组别的批次。结论:白芷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以对药材有效成分进行精准测量,该方法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对不同产地的白芷品质辨识提供有利的方法,达到快速、准确评价药材质量的目的,值得推荐。
作者:席梅;王欣;陆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消痛方在治疗骨性关节炎方面的临床疗效,并借此探讨该方在SDF-1/CXCR4信号转导通路对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收住我科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2片/d,1次/片,治疗10 d,观察组采用内服和外敷补肾消痛方,治疗10 d后观察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各临床功能评分、药物不良反应、血浆IL-6及MMP-9水平的变化等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68.89%,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2组患者治疗前症各评分及屈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HHS、Feller、屈曲度均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明显,WOMAC、VAS均降低,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不良反应中,对照组出现14例(33.00%),观察组4例(11.0%),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6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的IL-6及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补肾消痛方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值得推广,同时,该方可能通过目前热门的SDF-1/CXCR4信号转导通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水平,对OA起作用。
作者:林智军;李玉茂;谢晓勇;李平生;张玉九;刘航涛;林奇益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