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阳阳;张梦婷;张嘉丽;樊佳佳;张晓存;王俊;刘霞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多索茶碱注射液、溴己新注射液、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口服,1剂/d,分2次服用,总疗程12 d。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 d进行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改善、有效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方面进行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在各指标方面改善更为明显( P<0.05)。结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蕴肺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祁云霞;吴美萍;邓顺娟;魏孔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 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 BAFF)表达水平,探讨SLE患者中医证型与BAFF水平及疾病活动指标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91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血清BAFF水平,同时检测SLE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C3)、补体4(C4)、C反应蛋白( CRP)。结果:1) 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其中SLE疾病活动组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SLE非活动组(P<0.01)。2)SLE患者BAFF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0.73,r=0.39,P<0.01);与C3呈负相关(r=-0.34,P<0.01)。3)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余中医证型组SLE均明显升高( P<0.01);正虚邪恋型组SLE患者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均明显降低( P<0.01)。结论:SLE患者BAFF水平明显升高,与疾病活动指标相关;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升高,正虚邪恋型组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降低,提示抗BAFF单抗在不同中医证型SLE中可能疗效不同。
作者:俞烜华;许小玲;黄碧仙;邱磷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组方对中风失语疗效,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中风后并发症。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86例中风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43例,予西医结合功能康复治疗,观察组43例,针灸联合中药组方治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复述、口语表达、听说理解、阅读、说、出声读评分和失语成套测验法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述、口语表达、听说理解、阅读、说、出声读评分、失语成套测验法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更加显著( P<0.05);总疗效上,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6.28%、总有效率83.72%,观察组基本治愈率30.23%、总有效率92.02%,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组方能改善中风失语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刘金辉;易满;姜迎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本文综述了近3年来关于中医对放射性肠炎的认识、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疗效的研究。目前,关于中医对放射性肠炎的认识明确统一;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明确,但缺乏对有效物质的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也在传统中药的基础衍生出了一些创新的疗法,但是中医非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联合中医药等防治手段仍然研究较少,中医药用于预防放射性肠炎发生的研究也较少。
作者:袁庆延;丁曙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参苓胃消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12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阿扎司琼治疗(10 mg/次,1次/d,静脉输注至化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给予参苓胃消胶囊治疗(2粒/次,3次/d,口服至化疗后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其消化道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RP、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胃消胶囊可有效减少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有利于顺利完成化疗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骆瑞珍;张超;王庆海;陈秀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我们使用以下的搜索条件:“多发性硬化症”“针刺疗法”“中医”“脱髓鞘疾病”,只接受具有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并除外了没有把针刺治疗从中医治疗被分化出来的文章。从Ovid MEDLINE、护理和联合卫生文献积累索引和奥维德同盟补充医学库,同时包括了针刺治疗的教材,检索文章。我们搜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章15篇。其中5篇为研究针刺效果对生活质量的(Quality of Life Scale,QoL)的影响,3篇为针刺效应对多发性硬化症(Mutiple Sclerosis,MS)后疲劳影响的研究,2篇为针刺在治疗MS痉挛的研究,2篇为在治疗MS后疼痛的研究,3篇为动物基础研究。尽管有广泛的证据证明针刺治疗MS的有效性,但是缺乏针刺使用方法和其针刺疗效描述的文献,多数研究存在方法学的缺陷。
作者:王春琛;陈志刚;王麟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以中医脏腑相关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建立肺病动物模型与肠病动物的模型,分别选取2个不同时间点(8 d、16 d)观察12类不同的组织中相关活性物质SP、VIP、iNOS、CGRP的表达与关联,探求脏腑相关的病理实质。方法:本实验采用2批健康雌性SD大鼠,每只大鼠体重在110~120 g之间,每批35只。随机将每批的35只大鼠分为5组,均为正常组、限食组、限水组、高氧组和低氧组,测定肺、脾、肝、膀胱、肾脏、血清、胃、心脏、空肠、回肠、结肠、直肠中CGRP、iN-OS、SP和VIP等物质的含量的变化来观察各个脏腑在神经肽相关物质的相关联系。结果:在CGRP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和心脏(8 d)、肺和空肠(16 d)、肾和膀胱(8 d)、脾与肝(16 d)、心与回肠(16 d);在iNOS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与膀胱(16 d)、心与直肠(16 d);在SP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与肝(8 d和16 d)、肺与回肠、结肠(8 d)、脾与胃(8 d)、心脏和回肠(8 d);在VIP这个指标有关联的组织有:肺和肝(8 d)、心脏和结肠(8 d和16 d)。结论:通过论证肺与大肠、肝脏、膀胱、心脏的关系,丰富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观点,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此外,通过CGRP、SP、iNOS、VIP等指标发现心脏与肠道之间也有密切联系。
作者:温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对高血压前期血压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关于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前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I2评估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并用RevMan 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1005例受试者。 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降低收缩压( WMD:-3.65;95%CI:-5.35~-1.94;I2∶87%)及舒张压( WMD:-2.58;95%CI:-4.30~-0.86;I2∶93%)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干预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血压水平。
作者:刘宏军;许强;刘学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孔光一教授临床70载,在其84岁高龄时,总结自己一生临证经验,对三焦的认识进行梳理,创新性提出少阳三焦膜系理论。他所建立的三焦膜系理论把少阳三焦膜系的形态、分布、病机特点、起源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运用“三焦膜系”理论认识和指导内伤杂病的辨治确为孔老一生临床诊疗经验的凝练与总结。文章应用三焦膜系理论阐发妇科病基本病机包括以下5个方面:内通性膜系血运郁滞;外通性膜系焦膜失疏;肾阳虚损,肾膜失启,焦膜萎弱;肺-少阳-肾,元真腠理由膜病进;病理产物阻滞三焦,膜层转输受阻。并附病案尝试解析孔老应用三焦膜系理论辨治妇科病的思路与经验,以期启发于临床。
作者:于河;李杭洲;司庆阳;刘铁钢;赵岩松;谷晓红;孔光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摸索简单易行的方法诱导草酸钙型肾结石小鼠模型,为后续药效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健康小鼠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组(C组),B组灌胃给予诱石剂(含0.75%乙二醇和0.75%氯化铵的水溶液),C组灌胃给予诱石剂(含1%乙二醇和1%氯化铵的水溶液),1 mL/次,3次/d,连续28 d进行造模,A组平行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期间观察小鼠的进食进水情况,生命体征,行为活动及体毛变化,于造模后7、14、21、28 d收集24 h尿液进行草酸和钙含量的测定,于末次造模后处死小鼠,剖取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于造模第3天开始,B、C组小鼠均出现后肢无力爬行,食欲减退,体毛呈进行性晦暗无光泽,C组小鼠的表现比B组小鼠严重;造模7 d后,模型组开始出现不同数量的动物死亡,且C组死亡率高于B组;B组和C组小鼠尿液中草酸、钙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1),B组尿草酸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0.01),而尿钙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病理学结果表明,A组小鼠肾小管未见扩张和草酸钙晶体沉积,B组、C组小鼠肾组织均出现肿胀,肾小管管腔明显扩张、变性、坏死,肾间质有明显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表面点状分布白色结晶或钙化,在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有大片结晶存在,且B组的成石率比模型C组高。结论:采用0.75%乙二醇及0.75%的氯化铵混合溶液作为诱石液,可成功诱导死亡率低、成石率高的草酸钙型肾结石小鼠模型。
作者:曾春晖;李先梅;蔡妮娜;谭娥玉;覃文慧;韦乃球;秦树森;马雯芳;杨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大高良姜、高良姜、益智、草豆蔻、红豆蔻5味山姜属中药对胃溃疡寒证大鼠cAMP、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分空白组、模型组、附子理中丸阳性对照组、5味受试药物高低剂量组,采用15%冰乙酸加4℃知母水煎液造胃溃疡寒证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血小板、血管平滑肌、胃组织cAMP、cGMP含量,计算cAMP/cGMP比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除血小板益智低剂量组外,其余9个受试组血浆、血小板、血管平滑肌、胃组织cAMP含量均升高( P<0.01或P<0.05);除血小板益智低剂量组,胃组织草豆蔻、红豆蔻、益智低剂量组外,其余受试组血浆、血小板、血管平滑肌、胃组织的cAMP/cGMP比值明显增高( P<0.01或P<0.05)。各受试组cGM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味山姜属中药能显著升高胃溃疡寒证大鼠血浆、血小板、血管平滑肌、胃组织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这可能是5味山姜属中药温热药性和温胃散寒作用的科学内涵。
作者:秦华珍;罗君;翁铭钻;李明芳;柳俊辉;龙小琴;谢鹏;谭喜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红水煎剂中2种主要有效成分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90 nm (花旗松素)、365 nm(槲皮素)。结果: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0755~0.1208μg( r=0.9994)和0.0308~0.0924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74%(RSD=1.71%)和102.45%(RSD=1.52%)。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芪红水煎剂中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亦可作为芪红水煎液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巴寅颖;于萍;杜宇琼;车念聪;靳华;吴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应用隐喻认知的方法,使用结构映射理论,对中医水的概念进行元理论分析。结果得到了“人体水代谢就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样一个隐喻表达。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如吸收、输布是源于自然界水液循环的一个结构映射,中医学对人体内水液代谢的认识是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现实依据的。对中医水代谢隐喻的形成过程进行逻辑分析,明确其形成的逻辑过程以及形成之后的进一步推导,明确隐喻在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从自然界水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水液代谢能为中医脾之散精、肺为水之上源、肺之通调水道的概念提供更好的解释,中医脏象理论中的部分脏腑功能是通过类比推理得到的,中医有关水液循环的理论具有明显的具身认知特性。
作者:郭瑨;贾春华;赵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高位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疗效。方法:使用常规治疗32例患者(A组),与常规治疗+中药保留灌肠31例患者(B组),以及常规治疗+高位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4例患者(C组)进行随机对照,观察每组治疗前后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尿酸(Uric Acid,UA)、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变化情况,比较3组疗效。结果:C组治疗后在降低Bun、Scr、UA、CysC、PTH,升高Ccr方面与治疗前有着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前后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较B组占优(P<0.05);而A组治疗前后改善不理想(P>0.05)。结论:提示高位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PTH,延缓CRF的进展,且优于传统中药灌肠以及常规治疗。
作者:宋辉;梁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100 mL/次,2次/d)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加服宫瘤消胶囊(口服,3粒/次,3次/d)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促卵泡素( FSH)、雌二醇( E2)、孕酮( P)水平,通过GE彩超采集测量肌瘤矢状径和冠状径线数据,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期、月经量和血清激素水平,肌瘤大小测量值变化。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84%、73.4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月经周期、经血量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肌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中FSH、E2、P水平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法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缩小瘤体之功效,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经期腹部坠胀等临床症状,而对患者激素水平无过多影响,有利于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栾梅;李俊魁;梅雪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消痛方在治疗骨性关节炎方面的临床疗效,并借此探讨该方在SDF-1/CXCR4信号转导通路对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收住我科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2片/d,1次/片,治疗10 d,观察组采用内服和外敷补肾消痛方,治疗10 d后观察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各临床功能评分、药物不良反应、血浆IL-6及MMP-9水平的变化等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68.89%,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2组患者治疗前症各评分及屈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HHS、Feller、屈曲度均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明显,WOMAC、VAS均降低,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不良反应中,对照组出现14例(33.00%),观察组4例(11.0%),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6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的IL-6及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补肾消痛方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值得推广,同时,该方可能通过目前热门的SDF-1/CXCR4信号转导通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水平,对OA起作用。
作者:林智军;李玉茂;谢晓勇;李平生;张玉九;刘航涛;林奇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正胆汤加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正胆汤加减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明显,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减少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治疗后,2组患者的TG、TC、LDL均较治疗前下降,但HDL较治疗前升高( 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正胆汤加减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能够调节机体内血脂水平,进而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滞度有关。
作者:张亚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扶正培本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类疾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其理论内涵丰富、医学逻辑科学。近现代以来,中医药工作者结合现代临床和基础医学进展,对扶正培本法的科学内涵、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案进行广泛的探索,收获了不少成果。而且从理论到实践,多层次、多方向对扶正培本法在肿瘤类疾病中的运用进行了积极的延伸。作者对扶正培本法在肿瘤类疾病中的运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辉;侯炜;孙桂芝;花宝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肾序贯结合活血化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糖类抗原CA125、前列腺素(PGF2α)、催产素(OT)的影响。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成补肾序贯结合活血化瘀中药组(治疗组),中成药活血化瘀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痛经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CA125、PGF2α、O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痛经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痛经总有效率为86.6%,两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痛经程度评分及兼症改善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兼症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A125、PGF2α、OT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更加明显,其中对CA125及OT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和兼症症状,降调患者经期血清中CA125、PGF2α、OT等水平,而与补肾序贯法结合使用则疗效更显著,推断中药活血化瘀方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调上述指标有关,而补肾序贯中药可能具有免疫调控机制,能够改善痛经患者内分泌环境,不利于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从其作用靶点即“源头”上遏制而显疗效。
作者:孙萃;魏郁清;王淼;张志斌;汤加;周亚红;杨艳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RSM)优化咳露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处方中君药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苷为优化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为自变量,以水为提取溶剂,黄芩苷含量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方程预测数学模型。结果: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3个因素对黄芩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确定咳露口服液提取的佳工艺参数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13,在此条件下,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为0.96 mg/mL。结论:响应面法可用于咳露口服液提取工艺的优化,该方法快速、简单、稳定,对口服液提取工艺优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许海燕;郑伶俐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