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烜华;许小玲;黄碧仙;邱磷安
应用隐喻认知的方法,使用结构映射理论,对中医水的概念进行元理论分析。结果得到了“人体水代谢就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样一个隐喻表达。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如吸收、输布是源于自然界水液循环的一个结构映射,中医学对人体内水液代谢的认识是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现实依据的。对中医水代谢隐喻的形成过程进行逻辑分析,明确其形成的逻辑过程以及形成之后的进一步推导,明确隐喻在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从自然界水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水液代谢能为中医脾之散精、肺为水之上源、肺之通调水道的概念提供更好的解释,中医脏象理论中的部分脏腑功能是通过类比推理得到的,中医有关水液循环的理论具有明显的具身认知特性。
作者:郭瑨;贾春华;赵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复方益智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Rd、Re、Rg1、Rg2、Rg3,能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对Aβ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起到抑制作用;三七皂苷R1、R2、R4、R6、Fa,也具有减轻细胞对Aβ的神经毒性反应和促进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对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发展有拮抗作用;绞股蓝皂苷III、IV、Ⅻ、X、Ⅰ、A-AH,可以明显提高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对诱导Aβ的AD细胞模型具有保护作用;淫羊藿苷对Aβ25-35所致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原儿茶酸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桑椹花色苷和氧化白藜芦醇都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提示,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有可能是复方益智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物质基础,可为后续该制剂治疗老年性痴呆物质基础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郝二伟;邓家刚;侯小涛;杜正彩;吴航宣;缪剑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微炎性反应状态、血清淀粉酶及血清钙的影响。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n=49)与对照组( n=49)。观察组采用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疗效,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WBC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浆IL-6、IL-8、TNF-α水平及血淀粉酶和血钙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5.51%)(P<0.05);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WBC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IL-6、IL-8、TNF-α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增加,而血钙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高于对照组,血钙低于对照组(P<0.05);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降低血钙水平,增加血淀粉酶水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作者:黄定鹏;陈健;赵亚刚;孙大勇;谢子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桃红四物汤配合毫火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组,桃红四物汤配合毫火针组(治疗组)43例和阿司匹林泡腾片治疗组(对照组)43例,2组研究分为治疗期(第1~3个月经周期)和随访期(第4~6个月经周期),2个阶段。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泡腾片,0.5 g/次,3次/d,月经前5 d开始服用,直到月经来潮后1d。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内服,1剂/d,每月行经前5d开始服药,服至月经来潮后1d;毫火针每月行经前5d开始第1次治疗,至月经来潮后1 d治疗1次。记录1~6个月经周期的痛经程度( VAS);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GE-2和PGF2α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结果:2组第2个月经周期时点,VAS评分较第1个月经周期时点下降( P<0.05),2组第3、4个月经周期时点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第5、6个月经周期时点2组VAS评分反弹,高于第4个月经周期时点( P<0.05),治疗组第1~6个月经周期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GE-2高于对照组,PGF2α,PGF2α/PGE-2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毫火针治疗原发性痛经近期、远期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前列腺素有关。
作者:朱澄漪;张红艳;黄遵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藏红花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8~10周龄健康无眼疾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藏红花治疗组,每组24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其余组采用链脲佐菌素( SYZ)25 mg/( kg· d)连续腹腔注射3 d,1次/d,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以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模型成功建立后,藏红花治疗组5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藏红花素溶液,1次/d,连续3个月。并检测3组大鼠视网膜醛糖还原酶(AR)、神经细胞凋亡及视网膜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cx)、细胞色素C(cyt-c)、半胱天冬酶-3(ce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的AR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藏红花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GCs层见少量TUNEL染色阳性细胞,成棕褐色染色;B:糖尿病模型组RGCs、内核层可见大量TUNEL染色阳性细胞;C:藏红花治疗组RGCs、内核层可见量TUNEL染色阳性细胞,但数量远少于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的bcl-2、bax、cyt-c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藏红花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藏红花可通过抑制AR活性、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及下调凋亡促进基因bax、cyt-c和caspase-3的表达,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活化,减少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党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在调节细胞和全身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研究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关键靶点。本文介绍了AMPK的结构及调节方式,并通过检索文献,对通过调节AMPK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干预2型糖尿病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田会萍;姚鸿萍;王思文;马侗;封卫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临床路径的概念与应用特点、中医临床路径研发与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在国内外实践和应用情况及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重要性等方面做一简要概述,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毋领娟;李彬;邢作英;朱明军;王永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自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联合华蟾素治疗湿热瘀毒型宫颈癌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8例湿热瘀毒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均采用放化疗治疗及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华蟾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5.2%,对照组7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肝肾损伤、脱发、神经毒性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华蟾素治疗湿热瘀毒型宫颈癌临床疗效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娜;贠可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参苓胃消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12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阿扎司琼治疗(10 mg/次,1次/d,静脉输注至化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给予参苓胃消胶囊治疗(2粒/次,3次/d,口服至化疗后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其消化道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RP、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胃消胶囊可有效减少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有利于顺利完成化疗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骆瑞珍;张超;王庆海;陈秀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壅肺证)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多索茶碱注射液、溴己新注射液、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口服,1剂/d,分2次服用,总疗程12 d。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 d进行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改善、有效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方面进行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在各指标方面改善更为明显( P<0.05)。结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蕴肺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祁云霞;吴美萍;邓顺娟;魏孔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具有软坚开肺利水功效的复肝春3号方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硬化腹水诊断要求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肝春3号方治疗;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20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肝功能,腹部彩超等指标。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相比( P<0.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2组治疗前后ALB、ALT、AST、TBIL均有所改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腹部超声比较:门静脉内径,脾厚治疗前、后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腹水减退方面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肝春3号方能有效消退患者腹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联合西医对症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毛宇湘;张志威;钱金花;管佳畅;孟宗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 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 BAFF)表达水平,探讨SLE患者中医证型与BAFF水平及疾病活动指标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91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血清BAFF水平,同时检测SLE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C3)、补体4(C4)、C反应蛋白( CRP)。结果:1) 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其中SLE疾病活动组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SLE非活动组(P<0.01)。2)SLE患者BAFF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0.73,r=0.39,P<0.01);与C3呈负相关(r=-0.34,P<0.01)。3)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余中医证型组SLE均明显升高( P<0.01);正虚邪恋型组SLE患者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均明显降低( P<0.01)。结论:SLE患者BAFF水平明显升高,与疾病活动指标相关;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升高,正虚邪恋型组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降低,提示抗BAFF单抗在不同中医证型SLE中可能疗效不同。
作者:俞烜华;许小玲;黄碧仙;邱磷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炎性反应因子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每日灌胃给予溃结方治疗,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测定UC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6、TNF-α及抗炎因子IL-10、IL-4的水平,肉眼观察大鼠结肠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 SP法)测定结肠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溃结方可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同时升高抗炎因子IL-10、IL-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结方可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DAI及CMDI评分(P<0.05),同时溃结方可减少结肠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结论:溃结方可调节UC大鼠体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平衡,减缓炎性反应,改善UC大鼠结肠溃疡损伤,可能的机制是与其减少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相关。
作者:罗云春;易文;姚宇宙;朱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临床诊疗技法丰富,外治法种类尤其繁多,且简便效验,如针灸、推拿、砭石等。目前,针对《内经》外治法的研究尚存在归类不清、记载详略不一、理论浅显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内经》的现代研究,促进中医标准化进程,指导临床,本文对《内经》外治法进行归类拾遗,总结为《内经》外治12法。其中,药物外治法7种,器械外治法5种。多数器械外治法已随着时代变迁成为沉寂技法,其余外治诸法运用亦有不足。但《内经》所载外科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今人当以此为指导,不断挖掘、创造更多行之有效的外治法。
作者:孙启胜;贾文睿;郭骐影;郭秋蕾;杨芳媛;王赫;战河;王朝阳;刘清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统计408篇“气虚发热”个案中所载的症状,方药以及涉及的疾病,以期了解现代医家对该证候的认识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为中医特有的退热方法,通过该文献研究试图明确“气虚发热”的适用范围,为实际临床运用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顾思臻;黄震;窦丹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消痛方在治疗骨性关节炎方面的临床疗效,并借此探讨该方在SDF-1/CXCR4信号转导通路对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收住我科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2片/d,1次/片,治疗10 d,观察组采用内服和外敷补肾消痛方,治疗10 d后观察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各临床功能评分、药物不良反应、血浆IL-6及MMP-9水平的变化等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68.89%,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2组患者治疗前症各评分及屈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HHS、Feller、屈曲度均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明显,WOMAC、VAS均降低,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不良反应中,对照组出现14例(33.00%),观察组4例(11.0%),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6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的IL-6及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补肾消痛方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值得推广,同时,该方可能通过目前热门的SDF-1/CXCR4信号转导通路,通过降低炎性反应水平,对OA起作用。
作者:林智军;李玉茂;谢晓勇;李平生;张玉九;刘航涛;林奇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不同时段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脓毒症的诊治探讨新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入住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呼吸科、呼吸ICU、急诊科、消化科、ICU等科室的脓毒症患者80例,按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各组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每组20例,并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3天、7天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PCT、IL-6、CRP、HsCRP的浓度。结果: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中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基本资料及治疗前炎性因子浓度相互比较( P>0.05),脓毒症治疗亚组中IL-6、HsCRP、PCT水平在治疗前后各时间段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患者CRP水平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与第7天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治疗亚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IL-6、PCT、CRP浓度比较(P<0.05),HsCRP在对照亚组和治疗亚组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可显著降低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者发病早期IL-6、HsCRP、PCT、CRP等炎性因子的浓度,理论上可用于脓毒症的治疗。
作者:陈伟;贾金虎;刘杜姣;薛庆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金胶囊主要药材组分的过敏性。方法:实验分为12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10组不同药材组,通过灌胃方式对大鼠给药,隔天1次,15 d后取抗血清,对RBL-2 H3细胞进行培养,进行抗原攻击后,检测培养液中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量。结果:制木鳖子组的细胞组胺释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人工麝香组、制木鳖子组和乳没组的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自制木鳖子组和制乳没组的细胞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金胶囊致敏药材可能为人工麝香、木鳖子和乳没,经适当方法炮制可降低其致敏性。
作者:黄志军;梁鹏;余黎;李霞;肖飞;赵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摸索简单易行的方法诱导草酸钙型肾结石小鼠模型,为后续药效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健康小鼠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组(C组),B组灌胃给予诱石剂(含0.75%乙二醇和0.75%氯化铵的水溶液),C组灌胃给予诱石剂(含1%乙二醇和1%氯化铵的水溶液),1 mL/次,3次/d,连续28 d进行造模,A组平行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期间观察小鼠的进食进水情况,生命体征,行为活动及体毛变化,于造模后7、14、21、28 d收集24 h尿液进行草酸和钙含量的测定,于末次造模后处死小鼠,剖取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于造模第3天开始,B、C组小鼠均出现后肢无力爬行,食欲减退,体毛呈进行性晦暗无光泽,C组小鼠的表现比B组小鼠严重;造模7 d后,模型组开始出现不同数量的动物死亡,且C组死亡率高于B组;B组和C组小鼠尿液中草酸、钙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1),B组尿草酸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0.01),而尿钙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病理学结果表明,A组小鼠肾小管未见扩张和草酸钙晶体沉积,B组、C组小鼠肾组织均出现肿胀,肾小管管腔明显扩张、变性、坏死,肾间质有明显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表面点状分布白色结晶或钙化,在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有大片结晶存在,且B组的成石率比模型C组高。结论:采用0.75%乙二醇及0.75%的氯化铵混合溶液作为诱石液,可成功诱导死亡率低、成石率高的草酸钙型肾结石小鼠模型。
作者:曾春晖;李先梅;蔡妮娜;谭娥玉;覃文慧;韦乃球;秦树森;马雯芳;杨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背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组织硕、博士生共16人,于2015年7月12日至8月9日,远赴欧洲奥地利维也纳、萨尔茨堡、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海德堡、卢森堡、比利时布鲁塞尔、意大利威尼斯、捷克布拉格、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进行了中医药交流并做实地调研。目的:通过中奥-欧盟暑期交流平台,调查欧洲各国家各地区、以及交流团队中其他学校成员(国内外)对针灸治疗便秘的认知度,并将结果进行梳理分析。方法:采用电子版本的自填式问卷调查法对普通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我们获得游学期间80份调查问卷和同期国内的72份调查问卷。1)对针灸了解与否:欧洲组有11.9%的人了解针灸,而中国组有78.9%(与同期国内组79%相当),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知道针灸治疗便秘与否:欧洲组有7.1%的人知道,而中国组有73.7%(与同期国内组56%相比有很大的差异),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如果便秘,您接受针灸治疗吗?欧洲组有4.8%的人接受,而中国组有52.6%(与同期国内组65%相比有些许的差异),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如果便秘更倾向于选择哪种方式A 选择西药欧洲组有76.2%,而中国组有28.9%(与同期国内组10%相比有明显差异),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选择中草药欧洲组有4.8%,而中国组有23.7%(与同期国内组60%相比有明显差异),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选择针灸欧洲组有4.8%,而中国组有28.9%(与同期国内组12%相比有明显差异),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选择其他方式欧洲组有14.3%,而中国组有18.4%(与同期国内组18%相当),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整理分析数据后我们初步得出,在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普通人群对于针灸治疗便秘的认知度较低,中医针灸知识在欧洲的推广还需我们做进一步的努力。
作者:冯丽鹏;李国栋;李峨;狄波;杜新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