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研究进展

袁庆延;丁曙晴

关键词:中医药, 放射性肠炎, 治疗, 预防, 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3年来关于中医对放射性肠炎的认识、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疗效的研究。目前,关于中医对放射性肠炎的认识明确统一;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明确,但缺乏对有效物质的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也在传统中药的基础衍生出了一些创新的疗法,但是中医非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联合中医药等防治手段仍然研究较少,中医药用于预防放射性肠炎发生的研究也较少。
世界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红豆杉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红豆杉胶囊( Fufanghongdoushan capsule )联合体部伽玛刀(γ-ray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γ-SBRT)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海军总医院肿瘤诊疗中心收治的48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5例,采用体部伽玛刀治疗,PTV覆盖95%以上临床靶体积( 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等剂量曲线为50%~60%,单次周边剂量3.0~4.5 Gy,治疗10~11次,同时给予复方红豆杉胶囊0.6 g,3次/d,21 d为1个周期,治疗后继续口服5个周期,共6个周期。对照组23例,单纯行体部伽玛刀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8.6%和18.5%;研究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率为63.6%。2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分别为10个月和6个月。2组不良反应相似,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6%和68.2%,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78.3%和63.6%。结论:复方红豆杉胶囊配合体部伽玛刀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有效率,且不良反应的耐受性良好。

    作者:朱奇;康静波;李建国;齐文杰;孙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藏红花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途径的影响

    目的:观察藏红花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8~10周龄健康无眼疾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藏红花治疗组,每组24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其余组采用链脲佐菌素( SYZ)25 mg/( kg· d)连续腹腔注射3 d,1次/d,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以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模型成功建立后,藏红花治疗组5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藏红花素溶液,1次/d,连续3个月。并检测3组大鼠视网膜醛糖还原酶(AR)、神经细胞凋亡及视网膜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cx)、细胞色素C(cyt-c)、半胱天冬酶-3(ce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的AR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藏红花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GCs层见少量TUNEL染色阳性细胞,成棕褐色染色;B:糖尿病模型组RGCs、内核层可见大量TUNEL染色阳性细胞;C:藏红花治疗组RGCs、内核层可见量TUNEL染色阳性细胞,但数量远少于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的bcl-2、bax、cyt-c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藏红花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藏红花可通过抑制AR活性、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及下调凋亡促进基因bax、cyt-c和caspase-3的表达,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活化,减少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党晓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针药灸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药灸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独活寄生蠲痹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联合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强度( 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疼痛分级指数( Pain Rating Index ,PRI)评估颈肩疼痛,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突出,其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χ2=6.332,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肩痛、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其VAS、PPI、PRI评分(2.15±0.84)、(2.11±0.29)、(12.42±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0±1.13)、(2.56±0.42)、(20.36±1.54),JOA评分(15.83±2.78)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1.27±2.60)(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动力改善优于对照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为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ESR、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0.05)。结论:针药灸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利于缓解颈肩疼痛,提高神经功能,凸显出中医多途径论治颈椎病的优势与特色,其机制与改善颈椎局部血液流变状态、抗炎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探究。

    作者:张华军;刘婷婷;徐海东;姜倩;李培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自拟强心汤对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舒缩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拟强心汤对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舒缩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法制备大鼠心梗后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8周后,给予药物灌胃治疗;经治疗4周后,采用通过颈动脉插管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状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法和Western Bolt 法检测心肌钙调控蛋白肌浆网钙泵( SERCA2a)、雷尼丁受体2( RYR2) 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心功能显著下降,主要表现在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其中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P<0.01),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上升大速率(+LVdp/dtmax)及左室下降大速率(-LVdp/dtmax)绝对值均降低(P<0.05);心肌钙调控蛋白SERCA2a、RYR2 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5)。给予自拟强心汤干预后,能够有效的降低心力衰竭大鼠LVEDP水平(P<0.05),升高LVSP、+LVdp/dtmax、-LVdp/dtmax水平(P<0.01);能够升高心肌钙调控蛋白SERCA2a、RYR2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的水平(P<0.05)。结论:自拟强心汤能够有效的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心肌钙调控蛋白SERCA2a、RYR2的蛋白表达量,改善钙循环有关。

    作者:高占义;魏月娟;王彦敏;李二娟;张姗;王庆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参芪散联合 T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参芪散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这80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TP方案进行化疗治疗,而治疗组在对患者进行TP方案化疗前2天使用参芪泻白散先进行治疗。治疗以28 d为1个周期,需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积分、免疫功能、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t=0.461,P=0.646),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20,P<0.001);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CD4+细胞(t=2.210,P=0.030)以及CD4+/CD8+(t=2.846,P=0.006)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仅仅只有CD8+细胞在治疗前后没有统计学意义( t=1.608,P=0.112);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CD4+细胞( t=-2.122,P=0.037)、CD8+细胞(t=-2.393,P=0.019)以及CD4+/CD8+(t=-4.677,P<0.001)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D4+细胞(t=2.701,P=0.008)、CD8+细胞(t=-2.805,P=0.006)以及CD4+/CD8+(t=-8.393,P<0.001)的比值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患者在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的人数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84,P=0.003),出现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的人数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0,P=0.012),都为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化疗治疗联合参芪泻白散治疗可以较好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免疫功能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石织宏;黄织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丹槐银屑浓缩丸联合阿维A对银屑病患者VEGF及受体FLT-1、KDR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槐银屑浓缩丸联合阿维A对银屑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VEGF)及其受体1(Fms related Tyrosine-1,FLT-1)、受体2(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ning Receptor,KDR)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十堰市太和医院皮肤科2014年1月以前收治的102例银屑病为对照组,按入院先后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06例银屑病病例分为丹槐组、阿维A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免疫调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对症治疗,阿维A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病损表皮涂抹阿维A软膏,丹槐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丹槐银屑浓缩丸,联合治疗组同时加用阿维A及丹槐银屑浓缩丸。检测治疗前后表皮病变组织VEGF蛋白及VEGF-mRNA表达,VEGF、FLT-1、KDR、表皮变组织真皮乳头血管密度( Skin Tissue Dermal Papillary Vascular Density ,MVD),静脉血T淋巴细胞,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79%,VEGF蛋白质及mRNA、FLT-1、KDR、MVD表达均及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与阿维A及丹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槐银屑浓缩丸可降低VEGF过度表达,阻断VEGF与其受体结合,抑制病变组织皮下血管新生、重建,进而降低真皮乳头微血管的异常增生,阿维A抑制T细胞增殖介导的炎性反应,减轻银屑病的病理改变,两药联合应用起到协同作用,可增强疗效。

    作者:张霞;康晓晶;陈少秀;缪泽群;王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观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NISS评分、B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70.59%)(P<0.05);2组NIHSS评分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BI评分治疗后增加(P<0.05);治疗组BI评分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 P<0.05);2组均未见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明显,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安全可靠,值得研究。

    作者:康萍香;高燕;李子富;党国宏;齐晓霞;高霞;王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糖尿病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检索1995—2015年发表的1341篇文献,进行中药类别、单味药频次、中药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常用的药物为补虚药类、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解表药类、利水渗湿药类、收涩药类、平肝熄风药类、理气药类、化湿药类和祛风湿药类。常用的补虚药类有黄芪、山药、当归等,常用的清热药类有地黄、玄参、黄连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类有丹参、川芎、红花等。常使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分别是寒、温和平性,甘、苦和辛味,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心经和胃经。结论:治疗糖尿病常扶正与祛邪并用,以补虚药类为主,配合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等。

    作者:夏中尚;杜正彩;邓家刚;李杨;韦林垚;谢蕾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养心氏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门诊或住院的UA患者且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型60例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疗程为28 d。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及Hcy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氏片治疗UA疗效可靠,具有一定的改善心肌缺血状态、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及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作者:周卿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TGF-β1、ET 的系统综述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内皮素(ET)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6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6年4月,对符合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西医常规治疗的Meta分析显示:联合中药组对TGF-β1改善情况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29.69,95%CI[-44.16,-15.21],P<0.00001,I2=98%,随机效应模型,260例,4项研究);中药干预组对ET水平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7,95%CI[-10.97,-4.43],P<0.00001,I2=80%,随机效应模型,304例,5项研究)。结论:本研究提示中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炎性反应因子TGF-β1及ET具有一定在改善作用,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偏低,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有待于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加以验证。

    作者:贾明月;韩桂玲;张纾难;于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蠲痹方外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蠲痹方外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86例RA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美洛昔康和甲氨蝶呤,观察组加用蠲痹方外敷关节及穴位,3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ACR20、ACR50、ACR70来评价疗效,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20 m步行时间,疼痛VAS评分、医生VAS评分、患者VAS评分、HAQ评分及CRP更低,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及活力改善更为明显( P<0.05);ACR20、ACR50、ACR70分别为81.4%、65.1%和35.9%,高于对照组的60.5%、39.5%和14.0%(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蠲痹方外用治疗RA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炜;闫仲恺;张鸽;李素丽;王颖;张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白芷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通过对白芷指纹图谱研究,分析判断不同产地、种属的白芷药材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3月北京中医医院购进的不同产地的白芷7批,按照种属不同分为4大组,并未每组内按采购批次分为7个小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成分含量的测定,根据特征峰的选取原则进行白芷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同时对7批白芷进行指纹图谱的测定确定4个峰为共有特征色谱峰并进行相似度比较,并判定白芷质量。结果:杭白芷20120305(重庆万州)、滇白芷20120307(云南)为伪品,其余批次品质为一般或优,其中禹白芷2个批次品质均为优,优于其他组别的批次。结论:白芷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以对药材有效成分进行精准测量,该方法稳定性高,重现性好,对不同产地的白芷品质辨识提供有利的方法,达到快速、准确评价药材质量的目的,值得推荐。

    作者:席梅;王欣;陆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加减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对气滞血瘀型2型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减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对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加减消渴方和二甲双胍。对比治疗后血糖、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指标、肌酐尿素氮、中医症状积分以及低血糖等指标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糖各指标均有所下降,将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差值对比,治疗组各指标变化值均大于对照组( P<0.01);血脂、血液流变学、肌酐尿素氮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指标均有所下降,两者变化值比较,治疗组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将治疗前后指标对比,治疗组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 P<0.01)。结论:加减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临床指标,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刘雅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黄帝内经》外治法拾遗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临床诊疗技法丰富,外治法种类尤其繁多,且简便效验,如针灸、推拿、砭石等。目前,针对《内经》外治法的研究尚存在归类不清、记载详略不一、理论浅显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内经》的现代研究,促进中医标准化进程,指导临床,本文对《内经》外治法进行归类拾遗,总结为《内经》外治12法。其中,药物外治法7种,器械外治法5种。多数器械外治法已随着时代变迁成为沉寂技法,其余外治诸法运用亦有不足。但《内经》所载外科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今人当以此为指导,不断挖掘、创造更多行之有效的外治法。

    作者:孙启胜;贾文睿;郭骐影;郭秋蕾;杨芳媛;王赫;战河;王朝阳;刘清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天麻素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变化、血管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反应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变化、血管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反应机制研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替米沙坦组、天麻素低剂量组、天麻素高剂量组,每组大鼠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替米沙坦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5 mg/( kg· d)灌胃,天麻素低剂量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40 mg/(kg· d)灌胃,天麻素高剂量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160 mg/(kg· d)灌胃。各组大鼠均连续灌胃8周,1次/d。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组和天麻素各剂量组收缩压均下降( P<0.05);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天麻素高剂量组收缩压下降(P<0.05),天麻素低剂量组收缩压上升(P<0.05);天麻素高剂量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天麻素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组和天麻素各剂量组ET-1含量均下降,而NO含量均上升(P<0.05);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天麻素高剂量组ET-1含量下降及NO含量上升(P<0.05),而天麻素低剂量组ET-1含量上升及NO含量下降(P<0.05);天麻素高剂量组ET-1含量低于天麻素低剂量组,而NO含量高于天麻素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组和天麻素各剂量组SOD和MDA含量均下降(P<0.05);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天麻素高剂量组SOD和MDA含量下降(P<0.05);天麻素高剂量组SOD和MDA含量低于天麻素低剂量组(P<0.05)。结论:天麻素可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且可达到血管保护作用及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故而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湖海;黄涛;刘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复方益智颗粒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益智颗粒对Aβ25-35导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产品改善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经不同处理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β25-35模型组、Aβ25-35+正常血清组、Aβ25-35+CYZG含药血清组(不同浓度)。正常对照组:DMEM培养基培养48 h,Aβ25-35模型组:DMEM培养基培养24 h后换含20μM Aβ25-35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Aβ25-35+正常血清组:正常血清预处理24 h后加入20μM Aβ25-35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Aβ25-35+CYZG含药血清组:不同浓度CYZG含药血清预处理24 h后,加入20μM Aβ25-35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β25-35时间依赖性地抑制PC12细胞的生长,不同浓度CYZG含药血清对其造成的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随着含药血清剂量的增加,细胞的存活率增加,生长抑制率减少。 Aβ25-35能显著引起PC12细胞凋亡,不同浓度CYZG含药血清对其造成的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结论:复方益智颗粒对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郝二伟;邓家刚;杜正彩;侯小涛;缪剑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蔡淦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

    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伤杂病,疗效颇佳。本文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并附病案三则详述其临床应用。

    作者:申定珠;张正利;蔡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炎性反应因子与肠黏膜修复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炎性反应因子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每日灌胃给予溃结方治疗,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测定UC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6、TNF-α及抗炎因子IL-10、IL-4的水平,肉眼观察大鼠结肠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 SP法)测定结肠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溃结方可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同时升高抗炎因子IL-10、IL-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结方可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DAI及CMDI评分(P<0.05),同时溃结方可减少结肠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结论:溃结方可调节UC大鼠体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平衡,减缓炎性反应,改善UC大鼠结肠溃疡损伤,可能的机制是与其减少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相关。

    作者:罗云春;易文;姚宇宙;朱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茵陈蒿汤加减对 ABO 母婴血型不合孕妇抗体滴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对ABO母婴血型不合孕妇抗体滴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为ABO母婴血型不合的128例孕妇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联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治疗组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2组孕疗程均为30 d。比较2组孕妇抗体滴度、免疫功能、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82.81%(χ2=5.133,P<0.05);血清抗体水平:治疗组血清抗体在1∶64及以下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χ2=19.236,P<0.05);免疫功能:治疗组CD3+、CD8+数量高于对照组,CD4+计数、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t=2.308~11.158,P<0.05)。结论:茵陈蒿汤辨证方有助于降低ABO母婴血型不合孕妇抗体滴度,改善母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复方益智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有效成分的文献研究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复方益智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Rd、Re、Rg1、Rg2、Rg3,能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对Aβ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起到抑制作用;三七皂苷R1、R2、R4、R6、Fa,也具有减轻细胞对Aβ的神经毒性反应和促进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对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发展有拮抗作用;绞股蓝皂苷III、IV、Ⅻ、X、Ⅰ、A-AH,可以明显提高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对诱导Aβ的AD细胞模型具有保护作用;淫羊藿苷对Aβ25-35所致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原儿茶酸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桑椹花色苷和氧化白藜芦醇都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提示,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有可能是复方益智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物质基础,可为后续该制剂治疗老年性痴呆物质基础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郝二伟;邓家刚;侯小涛;杜正彩;吴航宣;缪剑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