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萍;闪增郁;宋军;刘佳;代金刚;逯波
目的:观察具有软坚开肺利水功效的复肝春3号方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硬化腹水诊断要求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肝春3号方治疗;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20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肝功能,腹部彩超等指标。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相比( P<0.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2组治疗前后ALB、ALT、AST、TBIL均有所改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腹部超声比较:门静脉内径,脾厚治疗前、后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腹水减退方面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肝春3号方能有效消退患者腹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联合西医对症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毛宇湘;张志威;钱金花;管佳畅;孟宗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应用隐喻认知的方法,使用结构映射理论,对中医水的概念进行元理论分析。结果得到了“人体水代谢就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样一个隐喻表达。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如吸收、输布是源于自然界水液循环的一个结构映射,中医学对人体内水液代谢的认识是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现实依据的。对中医水代谢隐喻的形成过程进行逻辑分析,明确其形成的逻辑过程以及形成之后的进一步推导,明确隐喻在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从自然界水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水液代谢能为中医脾之散精、肺为水之上源、肺之通调水道的概念提供更好的解释,中医脏象理论中的部分脏腑功能是通过类比推理得到的,中医有关水液循环的理论具有明显的具身认知特性。
作者:郭瑨;贾春华;赵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微炎性反应状态、血清淀粉酶及血清钙的影响。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n=49)与对照组( n=49)。观察组采用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疗效,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WBC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浆IL-6、IL-8、TNF-α水平及血淀粉酶和血钙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5.51%)(P<0.05);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WBC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IL-6、IL-8、TNF-α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增加,而血钙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高于对照组,血钙低于对照组(P<0.05);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大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降低血钙水平,增加血淀粉酶水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作者:黄定鹏;陈健;赵亚刚;孙大勇;谢子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藏象是中医认识人体的一种方法,即“有诸内必行于诸外”。从体表温度可以辨别内在脏腑的状态;同时,生命又是时间的函数,会受到四季的影响,脉象与四时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人体四季脏腑热态和脉象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就成为藏象研究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是开展藏象生理、病理现代研究的基础。“脏气法时”是预防、养生、预测疾病转归和辨证论治的根基。临证论治贵在知常达变。因此,对正常人四季热态、脉图模型及其参数变化规律的认知,是深入开展临证论治的前提和基础。有可能是“脏气法时”研究的一个新途径。
作者:陈燕萍;闪增郁;宋军;刘佳;代金刚;逯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炎性反应因子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每日灌胃给予溃结方治疗,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测定UC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6、TNF-α及抗炎因子IL-10、IL-4的水平,肉眼观察大鼠结肠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 SP法)测定结肠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溃结方可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同时升高抗炎因子IL-10、IL-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结方可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DAI及CMDI评分(P<0.05),同时溃结方可减少结肠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结论:溃结方可调节UC大鼠体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平衡,减缓炎性反应,改善UC大鼠结肠溃疡损伤,可能的机制是与其减少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相关。
作者:罗云春;易文;姚宇宙;朱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秦亮甫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尿路感染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
作者:汤璐敏;牟姗;上官文姬;沈惠风;李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结合ITS2、psbA-trnH和matk序列对兰科虾脊兰属植物进行物种区分鉴定研究,并确立能准确鉴别虾脊兰属植物的序列或者序列组合。方法:采用试剂盒法对已收集的6种虾脊兰属植物进行总DNA的提取,通过扩增及测序,运用codencodeV4.2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拼接与剪切,使用MEGA5.0对ITS2、psbA-trnH和matk序列3种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分析,计算种内及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结果:实验共得到序列56条(包含GenBank序列17条),ITS2序列和matK序列其种内大遗传距离小于种间小遗传距离,而该属psbA-trnH序列种内遗传距离范围和种间遗传距离范围有重合。结论:ITS2序列和matK序列可以作为虾脊兰属部分植物的鉴定序列,而psbA-trnH序列不能用于虾脊兰属植物的鉴定。
作者:任阳阳;张梦婷;张嘉丽;樊佳佳;张晓存;王俊;刘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方二补助育汤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研究其子宫内膜SCFmRNA、HOXA-10 mRNA、LIF、ER、PR、整合素(αvβ3)表达的改变。结果:GnRHa+HMG+HCG超促排方案能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而二补助育汤能够调控小鼠子宫内膜调控链间的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结论:二补助育汤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是肯定的,并且其作用途径是多靶点、多环节的。
作者:江媚;刘雁峰;王铁枫;石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原则将59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本研究通过中医证候量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的改善来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温针灸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温针灸治疗组改善率高于常规针刺组( P<0.05);温针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其中痊愈率为20.7%;而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2.1%,痊愈率为14.3%。结论:温针灸能有效的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牟建蛟;王琼;罗会用;冯庆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桃红四物汤配合毫火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组,桃红四物汤配合毫火针组(治疗组)43例和阿司匹林泡腾片治疗组(对照组)43例,2组研究分为治疗期(第1~3个月经周期)和随访期(第4~6个月经周期),2个阶段。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泡腾片,0.5 g/次,3次/d,月经前5 d开始服用,直到月经来潮后1d。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内服,1剂/d,每月行经前5d开始服药,服至月经来潮后1d;毫火针每月行经前5d开始第1次治疗,至月经来潮后1 d治疗1次。记录1~6个月经周期的痛经程度( VAS);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GE-2和PGF2α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结果:2组第2个月经周期时点,VAS评分较第1个月经周期时点下降( P<0.05),2组第3、4个月经周期时点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第5、6个月经周期时点2组VAS评分反弹,高于第4个月经周期时点( P<0.05),治疗组第1~6个月经周期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GE-2高于对照组,PGF2α,PGF2α/PGE-2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毫火针治疗原发性痛经近期、远期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前列腺素有关。
作者:朱澄漪;张红艳;黄遵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 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 BAFF)表达水平,探讨SLE患者中医证型与BAFF水平及疾病活动指标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91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血清BAFF水平,同时检测SLE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C3)、补体4(C4)、C反应蛋白( CRP)。结果:1) 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其中SLE疾病活动组BAF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与SLE非活动组(P<0.01)。2)SLE患者BAFF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0.73,r=0.39,P<0.01);与C3呈负相关(r=-0.34,P<0.01)。3)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余中医证型组SLE均明显升高( P<0.01);正虚邪恋型组SLE患者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均明显降低( P<0.01)。结论:SLE患者BAFF水平明显升高,与疾病活动指标相关;热毒炽盛型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升高,正虚邪恋型组较其他证型组均明显降低,提示抗BAFF单抗在不同中医证型SLE中可能疗效不同。
作者:俞烜华;许小玲;黄碧仙;邱磷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药灸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独活寄生蠲痹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联合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强度( 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疼痛分级指数( Pain Rating Index ,PRI)评估颈肩疼痛,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突出,其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χ2=6.332,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肩痛、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其VAS、PPI、PRI评分(2.15±0.84)、(2.11±0.29)、(12.42±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0±1.13)、(2.56±0.42)、(20.36±1.54),JOA评分(15.83±2.78)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1.27±2.60)(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动力改善优于对照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为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ESR、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0.05)。结论:针药灸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利于缓解颈肩疼痛,提高神经功能,凸显出中医多途径论治颈椎病的优势与特色,其机制与改善颈椎局部血液流变状态、抗炎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探究。
作者:张华军;刘婷婷;徐海东;姜倩;李培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加减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对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加减消渴方和二甲双胍。对比治疗后血糖、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指标、肌酐尿素氮、中医症状积分以及低血糖等指标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糖各指标均有所下降,将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差值对比,治疗组各指标变化值均大于对照组( P<0.01);血脂、血液流变学、肌酐尿素氮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指标均有所下降,两者变化值比较,治疗组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将治疗前后指标对比,治疗组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 P<0.01)。结论:加减消渴方联合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临床指标,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刘雅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肾序贯结合活血化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糖类抗原CA125、前列腺素(PGF2α)、催产素(OT)的影响。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成补肾序贯结合活血化瘀中药组(治疗组),中成药活血化瘀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痛经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CA125、PGF2α、O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痛经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痛经总有效率为86.6%,两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痛经程度评分及兼症改善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兼症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A125、PGF2α、OT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更加明显,其中对CA125及OT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和兼症症状,降调患者经期血清中CA125、PGF2α、OT等水平,而与补肾序贯法结合使用则疗效更显著,推断中药活血化瘀方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调上述指标有关,而补肾序贯中药可能具有免疫调控机制,能够改善痛经患者内分泌环境,不利于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从其作用靶点即“源头”上遏制而显疗效。
作者:孙萃;魏郁清;王淼;张志斌;汤加;周亚红;杨艳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对高血压前期血压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关于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前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I2评估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并用RevMan 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1005例受试者。 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降低收缩压( WMD:-3.65;95%CI:-5.35~-1.94;I2∶87%)及舒张压( WMD:-2.58;95%CI:-4.30~-0.86;I2∶93%)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干预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血压水平。
作者:刘宏军;许强;刘学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红水煎剂中2种主要有效成分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90 nm (花旗松素)、365 nm(槲皮素)。结果: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0755~0.1208μg( r=0.9994)和0.0308~0.0924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74%(RSD=1.71%)和102.45%(RSD=1.52%)。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芪红水煎剂中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亦可作为芪红水煎液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巴寅颖;于萍;杜宇琼;车念聪;靳华;吴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门诊或住院的UA患者且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型60例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疗程为28 d。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及Hcy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氏片治疗UA疗效可靠,具有一定的改善心肌缺血状态、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及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作者:周卿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索肾虚血瘀证树鼩动物模型的制做方法。方法:将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结合肾上腺素)和模型2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结合角叉菜胶),5只/组,通过观察树鼩表征、脏器指数、血液流变学、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评判肾虚血瘀证模型是否建立。结果:造模后动物均出现“耗竭”现象,肾、前列腺、脾、睾丸不同程度肿大,模型2组甲状腺萎缩;模型1组血清中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及模型2组中甲状腺激素(FT3、FT4)、E2水平显著下降;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模型2组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增高,而模型1组无显著变化。结论: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与肾上腺素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肾虚血瘀证树鼩动物模型。
作者:郭尔楚;黄金兰;陈奔;郭茜茜;冯晓桃;钟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扶正培本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类疾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其理论内涵丰富、医学逻辑科学。近现代以来,中医药工作者结合现代临床和基础医学进展,对扶正培本法的科学内涵、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案进行广泛的探索,收获了不少成果。而且从理论到实践,多层次、多方向对扶正培本法在肿瘤类疾病中的运用进行了积极的延伸。作者对扶正培本法在肿瘤类疾病中的运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辉;侯炜;孙桂芝;花宝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针刺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不的治疗手段,已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多年,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本文总结10余年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文献,概述中医对于2型糖尿病的认识,细化2型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同时对针灸辨病,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状况作相应总结,希望能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做一定补充。
作者:殷茵;刘志诚;徐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