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疣包埋治疗尖锐湿疣及其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解春桃;张瑞丽;任虹

关键词:自体疣, 包埋, 电灼治疗, 尖锐湿疣患者, 机体, 细胞免疫功能, 现报道如下, 作用机制, 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 血浆, 检测
摘要:我们采用自体疣包埋联合电灼治疗82例尖锐湿疣患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并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浆IL-2水平,以探讨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体肾脏移植后患尖锐湿疣23例临床分析

    尖锐湿疣(CA)的感染、临床特点及复发均与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有关1,2.异体肾脏移植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其免疫功能明显低下,患CA后更易复发.现将我科诊治的23例异体肾脏移植后CA患者的感染途径、临床特点及液氮冷冻治疗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鹏;王胜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FN-γ和IL-13水平的影响

    为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对30例吸入组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并观察疗效,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FN-γ和IL-13的水平.病例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异性免疫治疗后IFN-γ水平上升,IL-13水平下降,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血清IL-13与IFN-γ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128,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吸入性变应原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有效;过敏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存在T辅助细胞亚群功能失衡;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通过免疫调节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董萍云;王莹莹;李立红;刘晓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80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随着老龄人口增加,高效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侵入性导管治疗及内窥镜技术的普遍开展,导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1.现对我院80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旨在加深对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郑云燕;李晓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苯酚治疗斑秃120例疗效观察

    院皮肤科于1992年7月至今用纯苯酚加75%乙醇外搽治疗斑秃患者566例,并用确炎舒松A注射疗法作为对照.现将随访到的120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英菊;钱咏梅;杜信翔;张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几种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12(IL-12)、IL-18、IL-4 及IL-10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12、IL-18、IL-4及IL-10的水平.结果:银屑病组IL-18水平显著增高,IL-10 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IL-10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春敏;庞力;张春红;史永俭;魏国;袁秀菊;蔡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多发性基底鳞状细胞癌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右上臂隆起性斑块进行性增大5年余,全身大范围出现类似皮损1年余伴痒,于2006年6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5年前首先于右前臂肌侧发现一黄豆大小边缘隆起的类圆形褐色斑块,因瘙痒而反复搔抓,易出血,有时表面糜烂,后结痂呈颗粒样,表面粗糙不平,皮损渐增大.1年前患者相继发现躯干、四肢其他部位出现类似皮损,发展迅速,瘙痒更明显.曾在多家医院诊治(具体不详),未见明显效果.

    作者:孙传雷;蒋巧生;周铃;井西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胸腺肽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分析

    我科于2004年11月~2005年12月应用胸腺肽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3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病例:58例扁平疣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胸腺肽联合维A酸乳膏)和对照组(单独使用维A酸乳膏).

    作者:夏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云南大理州390例新发麻风患者家庭内传染情况调查

    文献记载,麻风患者家庭中往往出现多例患者,即麻风病具有家庭内集聚现象1.为了解大理州麻风病在家庭内的传染情况,2006年9~10月我们对大理州1996~2005年10年新发现的390例麻风患者的家庭内麻风传染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胡云华;王超英;李汝昌;戴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Majocchi肉芽肿1例临床分析及其病原菌分子鉴定

    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Majocchi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真菌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并对文献进行复习.该患者以右侧面颊部红色斑块状损害10余年为主要症状,病理检查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PAS染色见分枝分隔菌丝.活检组织培养出丝状真菌,37℃生长良好.分子生物学ITS1、ITS2和D1/D2区测序结果示:病原菌与红色毛癣菌标准株ATCC28188的相似性为100%.本病例为耐热型红色毛癣菌引起的Majocchi肉芽肿.

    作者:闫洁;周村建;郝飞;钟白玉;李芹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手足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家4例

    临床资料 例1,先证者,女,31岁.因手足反复出现水疱、血疱30年来我院门诊治疗.患者出生后6个月手足部开始出现水疱、血疱,后破溃、结痂,脱落后留有色素沉着斑,无诱因手足部瘙痒 ,搔抓、摩擦后,复发水疱.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手指、足趾侧背部可见数个含血的大疱,有轻微触痛感,大疱周围可见色素沉着斑,口腔黏膜无损害.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检查无异常.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组织基本正常.

    作者:刘毅钧;张淑英;刘倩;李景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91例麻风面部矫形术4年疗效观察

    临沂市自1955年累计发现麻风病人7 836例,治愈6 531例,除死亡、外迁等减少外,尚有存活病人2 730例,其中有畸残者2 231例,而仅面部畸残者就多达600多例.为了改善部分面部畸残患者的容貌,2002年6月,由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派遣专家组,为91例麻风面部畸残患者实施了矫正手术,并进行了4年的随访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欣;李明;李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祛银颗粒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祛银颗粒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观察的方法.共选取血热型银屑病148 例,其中祛银颗粒治疗组86例,消银片对照组62例,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2.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7.41%,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祛银颗粒治疗血热型银屑病安全、有效.

    作者:白彦萍;杨顶权;王煜明;瞿幸;李元文;何静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阿维A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2例疗效观察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我院自2003年9月~2005年6月应用阿维A胶囊(商品名:方希,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4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菽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北京降压0号致外源性光感性皮炎2例

    笔者2006年3月在门诊收治因口服北京降压0号致光敏反应2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例1女,60岁.因高血压自行口服北京降压0号1片qd,10余天后 ,患者额部、面部出现水肿性红色斑片,随后双手背出现同样水肿性红色斑片,瘙痒剧烈, 当地医院按照接触性皮炎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

    作者:高来强;于相冬;魏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无锡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在欧美国家占STD的首位,在我国也常见,且目前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1.国内外资料表明,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肺炎支原体(MPN)和发酵支原体(MF)均可导致NGU2.为了解无锡地区男女患者尿道炎5种支原体的感染状况,我们收集了近6年来我院就诊的977例NGU患者UU、MH、MG、MPN和MF支原体联合分子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施和建;张国龙;杨挺;杜旭峰;周晴;李琴;谢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应用CHR-多功能美容手术仪行包皮环切术疗效观察

    我科从去年开始根据整形美容的理念,运用CHR-多功能美容手术仪行包皮环切整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41例儿童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 41例儿童带状疱疹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1.28:1.年龄2~14岁,其中2~5岁6例,6~10岁11例,11~14岁24例.病程1~10天,平均4.83天.春季发病8例,夏季13例,秋季10例,冬季10例.发病诱因中8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3例有过度疲劳史,1例有肺炎史,1例有紫癜性肾炎史.既往有水痘史2例.

    作者:张正中;牟韵竹;陈星;刘成才;眭维耻;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结节性黄瘤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17岁.因臀部和四肢多个黄色结节10余年于2007年2月1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臀部出现多个黄色的境界清楚的略隆起的豌豆大小球形结节,后逐渐增多增大,个别如鸡蛋大小,随后双侧膝关节及肘关节伸侧亦发现数个黄色的略隆起的圆形小结节.无明显瘙痒、疼痛.未进行特殊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杨凌云;张晶;田进;黄长征;李家文;王椿森;涂亚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的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5年10月~2006年12月,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美能片)联合恩肤霜外用治疗斑秃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试剂和材料 恩肤霜:规格10g,芜湖三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美能片:规格25mg/片,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

    作者:罗洋;杜华;鞠英;杨桂兰;王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多发性红色毛癣菌肉芽肿1例

    毛癣菌肉芽肿是临床少见深部真菌感染,我们报道1例肺结核患者合并多发红色毛癣菌肉芽肿病例,经特比萘芬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陶诗沁;孙慧;张海平;朱小红;杨莉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