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顽固性荨麻疹性血管炎1例

张志萍;郝善镇;姜秀兰

关键词:顽固性, 荨麻疹性血管炎, 临床, 皮损, 风团
摘要:荨麻疹性血管炎临床并不少见,但风团样皮损持续5年多不消退临床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消痤凝胶治疗痤疮临床研究

    我们于2002年7月~2004年7月应用本院制剂室提供的消痤凝胶治疗面部痤疮1,并与痤疮王软膏进行了对照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安进军;刘莉;刘岁元;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定量PCR对生殖器疱疹患者尿道隐性HSV排毒研究

    目的:研究GH发作期和间歇期患者泌尿生殖道隐性HSV-2排毒情况和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阴性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HSV-2感染情况.方法:发作期GH患者分别取皮疹和尿道拭子标本;间歇期GH患者每周1次取尿道拭子共4次,正常对照组及Ct、Uu阴性的NGU患者取尿道拭子标本,用定量PCR法检测标本中的HSV-2DNA.结果:GH、NGU患者及正常组之间尿道HSV-2隐性排毒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GH患者尿道HSV-2总阳性率为(22%),明显高于NGU组(9.8%)及正常组(3.3%);现症发作期GH患者尿道HSV-2阳性率(21.7%)与复发间歇期患者尿道HSV-2阳性率(23%)无显著差异(P>0.05).每年复发6次以上的GH患者尿道HSV-2阳性率(27.4%)明显高于复发6次以下者(15%),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H患者发作期及间歇期尿道均有HSV-2隐性排毒.年复发频率在6次以上的GH患者HSV-2隐性排毒多于年复发频率6次以下者.病程3年以内者尿道隐性排毒较3年以上者高;Ct、Uu阴性的NGU患者部分可由HSV-2感染所致.

    作者:叶兴东;颜景兰;朱慧兰;张莉;佟菊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皮肤结核误诊19例分析

    目的:分析皮肤结核的误诊原因,探讨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收治的19例皮肤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为结节病5例,孢子丝菌病4例,着色芽生菌病3例,湿疹2例,血管瘤2例,汗管瘤1例,结节性红斑1例,乳腺癌1例.误诊率52.8%.结论:皮肤结核发病率较低,皮肤损害为多样性,临床上容易误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临床特点确诊,同时结核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均能协助诊断.

    作者:李东妮;谭志建;任杰;李家文;刘凌;张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扁平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我们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并对其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以及外周血CD4、CD8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以评价免疫调节剂在扁平疣治疗中的作用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姜昱;叶楠;范会平;雷立清;张艳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ANA、抗dsDNA、ANCA、抗ENA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价值

    为探讨ANA、抗dsDNA、ANCA、抗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价值.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抗dsDNA、ANCA,采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抗ENA多肽抗体.结果:检测170例SLE患者ANA阳性率为88.2%,抗dsDNA阳性率为66.5%,ANCA阳性率为55.2%,抗ENA多肽抗体阳性率为73.5%.SLE患者组ANA、dsDNA、抗ENA多肽抗体、ANCA4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NA、抗dsDNA、ANC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并能提高对SLE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对SLE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炳华;刘玉琴;普雄明;吴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波长的Q-开关激光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症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三种Q-开关激光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症的疗效.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和C组分别采用532nm和1064nmQ-开关Nd:YAG激光治疗,B组采用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755nm)治疗.结果:A组和C组疗效差,B组经4次及以上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2.1%,3组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症有较满意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浩;刘永芳;周国富;张正中;杜华英;谭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南康市101例新发现麻风病人情况分析

    南康市原是江西麻风病流行较严重的县(市)之一,至2001年底有30个乡(镇),累计发现麻风病例1 255例.自1987年全面推广应用联合化疗(MDT)以来,新发病例逐年减少,至2001年底15年间共新发现病例101例.现对1987~2001年的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张升伟;张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眼轮匝肌活检早期诊断皮肌炎2例

    例1,男,63岁.因双眼睑皮肤水肿性紫红斑4月余入我院.患者入院前4月,无明显诱因双上眼睑皮肤出现片状紫红色斑片,无明显自觉症状.日晒后红斑加重.

    作者:单筠筠;沈宏;王琪;许爱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先天性秃发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也是唯一符合孟德尔遗传方式的疾病,具有数量多,散发,危害子代健康的特点.先天性秃发是该类疾病中的一组皮肤疾病,对其进行遗传学研究,以期找到致病基因,明确发病机制,预防后代发病.目前国外对此病的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较多,现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刘晨帆;边鹏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郯城县近10年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

    郯城县1994年4月实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为掌握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的流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我们对1994~2003年新发现的29例麻风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前科;李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倍他米松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观察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口腔黏膜常见的慢性浅表性炎症,具有高达0.9%~19.8%的癌变率1,特别是糜烂型OLP常被视为一种癌前病变.本科对48例糜烂型OLP患者用倍他米松局部注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伟玲;马杰云;李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汗腺癌皮肤转移1例

    大汗腺癌(Apocrine adenocarcinoma)临床上较罕见1,致皮肤局部转移者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临床上见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波;李久宏;毕桂姣;宋芳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18例红皮病型及脓疱型银屑病诱发因素分析

    我们对118例红皮病型及脓疱型银屑病的诱因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铀;杨雪琴;张力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药疹25例回顾性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特将十多年来经住院治疗的25例患者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锦辉;黄和文;黄文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阴茎中线囊肿1例

    阴茎中线囊肿(median ruphe cyst of pennis)临床上较少见1,2,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久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TEN和Survivin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PTEN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BCC和30例正常人皮肤中PTEN、Survivin的表达和分布.结果:20例BCC标本中,PTEN表达下调(P<0.05),Survivin表达增高(P<0.001).PTEN和Survivin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TEN异常低表达和Survivin异常高表达可能与BCC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滕蔚;史同新;曲才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所致重度皮肤反应1例

    患者,女,36岁.因发现左乳肿物3天,行左侧乳腺癌扩大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内切缘及外下切缘旁组织查见癌细胞.

    作者:薛洪范;杨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某些中药煎剂对阿霉素抑制的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煎剂对阿霉素抑制的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通过比色分析测定吸光度值(OD),检测不同剂量(0、5、10、20)mg/L阿霉素作用24h和10mg/L阿霉素作用不同时间(4、8、12、24、48h)对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的阿霉素作用24h后猪毛囊真皮鞘细胞的凋亡率,从而找出用于以下研究中阿霉素的适浓度.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中药煎剂和10mg/L阿霉素同时给药共同作用24h以及先给予不同剂量中药煎剂作用24h,然后给予10mg/L阿霉素作用24h两种条件下对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阿霉素抑制体外培养的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其抑制效应随阿霉素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细胞凋亡率以阿霉素浓度为10mg/L时高.中药煎剂和阿霉素10mg/L同时给药条件下,前者不能有效升高OD值(P>0.05);如果先给予中药煎剂处理,后给10mg/L阿霉素,则中等剂量的中药煎剂即能有效升高OD值(P<0.001).结论:阿霉素抑制体外培养的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先给予适当剂量的中药煎剂处理细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霉素对细胞的损伤.

    作者:张兴洪;范卫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基因工程人抗角蛋白抗体在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反应定位

    目的:探索一株基因工程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在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反应定位.方法:利用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到的特异表达抗角蛋白Fab片段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出Fab抗体,纯化鉴定后将该抗体作用于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在不同浓度和不同的作用时间应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该抗体在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反应定位,同时以基因工程抗HBsAg人Fab和1%BSA为对照.结果:基因工程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浆,呈明显的绿色荧光,着色均匀,细胞核未见着色,两种对照均未见着色.结论:基因工程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可与培养状态下的角质形成细胞胞浆中其特异性的抗原相结合,这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卢宁;王刚;刘玉峰;李承新;李巍;张海龙;赵小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着色性干皮病1例

    患者,男,18岁,汉族.因面颈、躯干、四肢褐色斑17年于2003年5月就诊.患者1岁起,面颊出现针头大小浅褐色斑点,无瘙痒不适,未予诊治.皮疹逐年增多,扩展至躯干、四肢.于日晒后发展较快并伴瘙痒.近3年皮疹明显增多,并伴有畏光、流泪等眼部不适.患者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兄弟二人,其兄身体健康.

    作者:陈有仁;路涛;江耀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