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中;李振洪;吕慎修
股癣是一种皮肤浅部真菌病,皮疹特点显著,明确诊断及正确选用药物对皮肤科医生来说不困难.然而临床工作中却经常遇到股癣患者误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皮炎平霜、肤轻松软膏等)造成皮损加重,或由此引起副作用.笔者整理了1998~2003年70例使用皮炎平霜等导致股癣加重者的资料,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甘才斌;王丽霞;李万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收集本院皮肤科门诊及河南省爱滋病高发村卫生所有典型皮肤黏膜损害的HIV/AIDS患者18例,对其皮肤科诊疗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会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科自2004年2月至7月,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一清胶囊、皮肤润滑剂治疗玫瑰糠疹4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弘;姚岚;方军;张晖;徐晓迪;刘咏梅;王莉;乔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泛发性发疹性组织细胞瘤(Generalized eruptive histiocytoma,GEH)罕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全身多发性丘疹和结节,呈无自觉症状性、播散性、有时对称分布,黑红色或褐色,有时黏膜也可受累,皮疹可自行消失或遗留褐色浅瘢或色素沉着1-3.迄今为止报道的GEH主要发生在成人1.我们遇到1例儿童GEH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柴宝;刘军;张正华;姚煦;刘维达;崔盘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探讨ANA、抗dsDNA、ANCA、抗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价值.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抗dsDNA、ANCA,采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抗ENA多肽抗体.结果:检测170例SLE患者ANA阳性率为88.2%,抗dsDNA阳性率为66.5%,ANCA阳性率为55.2%,抗ENA多肽抗体阳性率为73.5%.SLE患者组ANA、dsDNA、抗ENA多肽抗体、ANCA4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NA、抗dsDNA、ANC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并能提高对SLE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对SLE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炳华;刘玉琴;普雄明;吴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一株基因工程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在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反应定位.方法:利用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到的特异表达抗角蛋白Fab片段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出Fab抗体,纯化鉴定后将该抗体作用于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在不同浓度和不同的作用时间应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该抗体在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反应定位,同时以基因工程抗HBsAg人Fab和1%BSA为对照.结果:基因工程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浆,呈明显的绿色荧光,着色均匀,细胞核未见着色,两种对照均未见着色.结论:基因工程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可与培养状态下的角质形成细胞胞浆中其特异性的抗原相结合,这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卢宁;王刚;刘玉峰;李承新;李巍;张海龙;赵小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例1,男,19岁.双手指反复发生脓疱伴瘙痒5年.5年前不明原因左手食指、中指尖发生脓疱伴瘙痒.
作者:杨景平;侯功信;郭宪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大汗腺癌(Apocrine adenocarcinoma)临床上较罕见1,致皮肤局部转移者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临床上见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波;李久宏;毕桂姣;宋芳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自1999~2002年对已确诊的部分性病患者进行遵医行为的调查研究.现将被调查的360例资料齐全的性病患者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铭玉;张勤;余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南康市原是江西麻风病流行较严重的县(市)之一,至2001年底有30个乡(镇),累计发现麻风病例1 255例.自1987年全面推广应用联合化疗(MDT)以来,新发病例逐年减少,至2001年底15年间共新发现病例101例.现对1987~2001年的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张升伟;张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表现为特征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可能是皮肌炎的一个亚型,以典型的皮疹但无明显的肌肉异常为特征.本文报道无肌病性皮肌炎合并肿瘤3例,以提高对ADM的认识.
作者:忻霞菲;张长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们于2002年7月~2004年7月应用本院制剂室提供的消痤凝胶治疗面部痤疮1,并与痤疮王软膏进行了对照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安进军;刘莉;刘岁元;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毛发上皮瘤皮损好发于面部,特别以鼻唇沟两侧为特征的皮肤病.近期我们见到母女同患该病,并对该家系进行随访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玉凤;王晓建;宋学美;王庆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38岁.因全身出现红丘疹、脱屑伴瘙痒1个月于2004年1月2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003年10月在常规查体中发现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11月25日起应用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IFNα-2a注射液,瑞士巴塞尔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生产)180 μg每周1次上臂外侧皮下注射.患者在注射第1、2、3针后感针刺处瘙痒,搔抓后针眼处出现一米粒大小红丘疹,逐渐扩大,表面有白色脱屑.
作者:赵庆利;王南;史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中,系统性真菌感染治疗有一定难度,致死率较高.近来有毒副作用小、抗菌性强的脂质体两性霉素B、伏力康唑和卡斯波菌素等新抗真菌药问世,有效改善了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后.
作者:周婧;栗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进一步了解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特将十多年来经住院治疗的25例患者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锦辉;黄和文;黄文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GH发作期和间歇期患者泌尿生殖道隐性HSV-2排毒情况和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阴性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HSV-2感染情况.方法:发作期GH患者分别取皮疹和尿道拭子标本;间歇期GH患者每周1次取尿道拭子共4次,正常对照组及Ct、Uu阴性的NGU患者取尿道拭子标本,用定量PCR法检测标本中的HSV-2DNA.结果:GH、NGU患者及正常组之间尿道HSV-2隐性排毒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GH患者尿道HSV-2总阳性率为(22%),明显高于NGU组(9.8%)及正常组(3.3%);现症发作期GH患者尿道HSV-2阳性率(21.7%)与复发间歇期患者尿道HSV-2阳性率(23%)无显著差异(P>0.05).每年复发6次以上的GH患者尿道HSV-2阳性率(27.4%)明显高于复发6次以下者(15%),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H患者发作期及间歇期尿道均有HSV-2隐性排毒.年复发频率在6次以上的GH患者HSV-2隐性排毒多于年复发频率6次以下者.病程3年以内者尿道隐性排毒较3年以上者高;Ct、Uu阴性的NGU患者部分可由HSV-2感染所致.
作者:叶兴东;颜景兰;朱慧兰;张莉;佟菊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痤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疾病.本文着重对痤疮患者人格特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情绪状况与痤疮关系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张予;周秀华;彭虹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因面部出现灰褐色斑1年余,于2002年1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年前从事加油工作,1年后前额、下颌等处出现皮肤红斑,伴轻度瘙痒,未做处理,红斑渐变为褐色,并逐渐扩展至整个面部、耳后.
作者:孙在红;朱春玉;马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也是唯一符合孟德尔遗传方式的疾病,具有数量多,散发,危害子代健康的特点.先天性秃发是该类疾病中的一组皮肤疾病,对其进行遗传学研究,以期找到致病基因,明确发病机制,预防后代发病.目前国外对此病的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较多,现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刘晨帆;边鹏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