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嗜酸性筋膜炎1例

张宁萍;王吉耀;沈锡中;郭津生

关键词:嗜酸性筋膜炎, 内脏器官, 弥漫性, 硬化, 特征, 四肢, 临床, 疾病
摘要: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EF)是一种主要以筋膜发生弥漫性肿胀硬化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以四肢硬肿为主要表现,较少累积内脏器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德高望重为人师表--记著名皮肤性病专家罗汉超教授

    罗汉超教授1927年出生于四川省汉源县,1952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华西医院皮肤科工作至今.1960~1984年任皮肤科主任.曾兼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及成都市医学会理事及皮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皮肤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编委、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等职.现仍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四川省性学会顾问、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及四川医学等期刊的编委或特约编委.

    作者:郭在培;冉玉平;李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三联疗法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我院2002年3月~2003年5月采用血液磁极化、UVB光照、中药洗浴三联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民;魏淑相;郭伟;牟华光;谭艳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633例女性STD临床资料分析

    为了解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状况,我们对我院2003年全年性病诊疗中心女性病门诊就诊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侯建玲;侯建文;李娜;赵毅;程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早期梅毒35例误诊体会

    早期梅毒传染性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极易造成误诊.现将我市部分医院首诊误诊的35例早期梅毒报道如下.

    作者:潘虎;刁庆春;郝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白念珠菌对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和甘露聚糖对人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白念活菌和甘露聚糖分别刺激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24h,然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TLR2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2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有TLR2mRNA和蛋白表达,白念珠菌和甘露聚糖刺激角质形成细胞24h后,TLR2表达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角质形成细胞有TLR2mRNA和蛋白水平的组成性表达,白念珠菌和甘露聚糖对TLR2表达均无明显影响,推测角质形成细胞表面可能存在多个识别念珠菌及其产物甘露聚糖的受体,TLR2只是其中之一.

    作者:段德鉴;冉玉平;蒋献;李福民;吴琦;周光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肌肤生治疗麻风溃疡疗效观察

    麻风溃疡是麻风病常见的症状,因营养不良往往久治不愈,自1998~2001年我们应用肌肤生与常规治疗方法对照治疗麻风溃疡,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吕均香;渠鹏程;翟学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4年2月至7月,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一清胶囊、皮肤润滑剂治疗玫瑰糠疹4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弘;姚岚;方军;张晖;徐晓迪;刘咏梅;王莉;乔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989~2003年梅毒患病率的分析和防治措施

    梅毒在社会上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将我院1989~2003年STD门诊梅毒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梅毒的防治措施.

    作者:龚匡隆;尤永燕;沙仲;张津萍;孙厚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以风团为首发症状的梅毒1例

    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近我们遇到1例以风团为首发症状的梅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乐栋;刁友涛;曾抗;唐春燕;林子刚;周再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宫颈炎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为了解急、慢性宫颈炎患者HSV在宫颈感染的状况.选择无GH病史、外阴无皮损的140例急性宫颈炎患者、13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及105例正常宫颈者,行宫颈HSV Ⅰ/Ⅱ抗原检测.结果:140例急性宫颈炎患者中HSV Ⅰ/Ⅱ阳性53例,阳性率37.86%;13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中HSV Ⅰ/Ⅱ阳性52例,阳性率38.81%与105例正常宫颈者中HSVⅠ/Ⅱ阳性27例,阳性率25.71%,差异有显著性.因此,HSV可侵犯宫颈组织,表现为宫颈炎症状,临床上不可忽视对宫颈炎患者HSV的检测.

    作者:蔡小丹;许敏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麻风愈后发生巩膜炎2例

    麻风愈后发生巩膜炎少见报道,笔者近来见到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景权;王江南;谭又吉;姚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发性毛发上皮瘤一家系调查

    毛发上皮瘤皮损好发于面部,特别以鼻唇沟两侧为特征的皮肤病.近期我们见到母女同患该病,并对该家系进行随访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玉凤;王晓建;宋学美;王庆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颜面再发性皮炎特异性脱敏治疗临床观察

    我们自1997年以来对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逐一进行了变应原皮肤试验,采用特异性脱敏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爱娜;牛永利;曹广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123例临床疗效观察

    近2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HSP)6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云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北方汉族寻常型银屑病与HLA-DRB1及DQ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HLA-DRB1及DQB1等位基因与北方汉族寻常型银屑病相关性.方法:利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6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02例健康人的HLA-DRB1及DQ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1)HLA-DRB1*070x、DRB1*1001及DQB1*020x等位基因与北方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呈正相关(P分别为0.001,0.005,0.009);HLA-DRB1*120x等位基因与北方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呈负相关(P=0.007).(2)HLA-DRB1*070x及DQB1*020x等位基因仅与家族史阳性的早发型(Ⅰ型)银屑病发病相关(P<0.001).(3)HLA-DRB1*1001等位基因频率在Ⅰ型及无家族史的晚发型(Ⅱ型)银屑病均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1)HLA-DRB1*070x、DRB1*1001及DQB1*020x等位基因可能是北方汉族寻常型银屑病的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相连锁;HLA-DRB1*120x等位基因可能是阻止北方汉族人发生银屑病的保护基因.(2)Ⅰ型及Ⅱ型银屑病的遗传背景存在差异.

    作者:王岩;赵玉铭;宋芳吉;肖毅;王珺;尚英彬;陈洪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麻风病的血清学

    麻风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ML)是麻风病的病原体,麻风病是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已为我们所悉知.但至今全世界每年仍有70万现症麻风病人.即使采用了有效地联合化疗(MDT),依然有数以百万计的治愈病人由于麻风病所致神经损伤而造成畸残.

    作者:吴勤学;王洪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18例红皮病型及脓疱型银屑病诱发因素分析

    我们对118例红皮病型及脓疱型银屑病的诱因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铀;杨雪琴;张力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波长的Q-开关激光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症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三种Q-开关激光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症的疗效.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和C组分别采用532nm和1064nmQ-开关Nd:YAG激光治疗,B组采用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755nm)治疗.结果:A组和C组疗效差,B组经4次及以上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2.1%,3组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症有较满意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浩;刘永芳;周国富;张正中;杜华英;谭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皮肤结核误诊19例分析

    目的:分析皮肤结核的误诊原因,探讨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收治的19例皮肤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为结节病5例,孢子丝菌病4例,着色芽生菌病3例,湿疹2例,血管瘤2例,汗管瘤1例,结节性红斑1例,乳腺癌1例.误诊率52.8%.结论:皮肤结核发病率较低,皮肤损害为多样性,临床上容易误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临床特点确诊,同时结核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均能协助诊断.

    作者:李东妮;谭志建;任杰;李家文;刘凌;张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郯城县近10年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

    郯城县1994年4月实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为掌握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的流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我们对1994~2003年新发现的29例麻风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前科;李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