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权;王江南;谭又吉;姚建军
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近我们遇到1例以风团为首发症状的梅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乐栋;刁友涛;曾抗;唐春燕;林子刚;周再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状况,我们对我院2003年全年性病诊疗中心女性病门诊就诊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侯建玲;侯建文;李娜;赵毅;程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早期梅毒传染性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极易造成误诊.现将我市部分医院首诊误诊的35例早期梅毒报道如下.
作者:潘虎;刁庆春;郝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麻风愈后发生巩膜炎少见报道,笔者近来见到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景权;王江南;谭又吉;姚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也是唯一符合孟德尔遗传方式的疾病,具有数量多,散发,危害子代健康的特点.先天性秃发是该类疾病中的一组皮肤疾病,对其进行遗传学研究,以期找到致病基因,明确发病机制,预防后代发病.目前国外对此病的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较多,现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刘晨帆;边鹏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梅毒在社会上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将我院1989~2003年STD门诊梅毒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梅毒的防治措施.
作者:龚匡隆;尤永燕;沙仲;张津萍;孙厚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大汗腺癌(Apocrine adenocarcinoma)临床上较罕见1,致皮肤局部转移者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临床上见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波;李久宏;毕桂姣;宋芳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三种Q-开关激光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症的疗效.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和C组分别采用532nm和1064nmQ-开关Nd:YAG激光治疗,B组采用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755nm)治疗.结果:A组和C组疗效差,B组经4次及以上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2.1%,3组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眶周色素沉着症有较满意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浩;刘永芳;周国富;张正中;杜华英;谭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梅毒是我国目前重点监测性病之一.我们对93例早期梅毒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并对每个治疗后病人进行血清学追踪随访4年以上,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燕春;张豁达;吴彩霞;贺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2002年3月~2003年5月采用血液磁极化、UVB光照、中药洗浴三联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民;魏淑相;郭伟;牟华光;谭艳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进一步了解泛昔洛韦(商品名仙林纳,由大连美罗大药厂生产)在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中的作用及安全性,2001年6月~2002年6月,我们采用随机、对照(与阿昔洛韦进行比较)的方法对本药进行了临床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乳房外Paget病(EMPD)又称乳房外湿疹样癌,皮损与乳房Paget病相似,是发生于人体顶泌汗腺分布部位的皮肤恶性肿瘤.EMPD好发生于阴囊、阴茎、大小阴唇和阴道,少数见于肛周、会阴或腋窝甚至眼睑、外耳道等处1-3.但是原发于腹股沟并累及非顶泌汗腺部位皮肤者少见4,现将我科所见1例腹股沟乳房外Paget病报道如下.
作者:钱革;张开亮;徐超广;赵亮;方方;张国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急、慢性宫颈炎患者HSV在宫颈感染的状况.选择无GH病史、外阴无皮损的140例急性宫颈炎患者、13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及105例正常宫颈者,行宫颈HSV Ⅰ/Ⅱ抗原检测.结果:140例急性宫颈炎患者中HSV Ⅰ/Ⅱ阳性53例,阳性率37.86%;13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中HSV Ⅰ/Ⅱ阳性52例,阳性率38.81%与105例正常宫颈者中HSVⅠ/Ⅱ阳性27例,阳性率25.71%,差异有显著性.因此,HSV可侵犯宫颈组织,表现为宫颈炎症状,临床上不可忽视对宫颈炎患者HSV的检测.
作者:蔡小丹;许敏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煎剂对阿霉素抑制的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通过比色分析测定吸光度值(OD),检测不同剂量(0、5、10、20)mg/L阿霉素作用24h和10mg/L阿霉素作用不同时间(4、8、12、24、48h)对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的阿霉素作用24h后猪毛囊真皮鞘细胞的凋亡率,从而找出用于以下研究中阿霉素的适浓度.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中药煎剂和10mg/L阿霉素同时给药共同作用24h以及先给予不同剂量中药煎剂作用24h,然后给予10mg/L阿霉素作用24h两种条件下对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阿霉素抑制体外培养的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其抑制效应随阿霉素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细胞凋亡率以阿霉素浓度为10mg/L时高.中药煎剂和阿霉素10mg/L同时给药条件下,前者不能有效升高OD值(P>0.05);如果先给予中药煎剂处理,后给10mg/L阿霉素,则中等剂量的中药煎剂即能有效升高OD值(P<0.001).结论:阿霉素抑制体外培养的猪毛囊真皮鞘细胞增殖,先给予适当剂量的中药煎剂处理细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霉素对细胞的损伤.
作者:张兴洪;范卫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评价国产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基质安慰剂治疗,B组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结果A组23例,B组24例按方案完成疗程.两组在治疗后2、4、6、8周治愈率、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齐放;鞠梅;顾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由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教授主编的<麻风防治手册>(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第一次印刷),以崭新的面貌和现代化思路问世,较之以前的二个版本观点更新,其中一大批年轻的作者编写的章节脱颖而出,展示出消灭麻风病这场接力赛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格局,可喜可贺!为了爱护这一手册我们在细读学习中提出三点意见并发表一些历史回顾性联想.
作者:潘龙;徐亚斌;包寅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GH发作期和间歇期患者泌尿生殖道隐性HSV-2排毒情况和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阴性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HSV-2感染情况.方法:发作期GH患者分别取皮疹和尿道拭子标本;间歇期GH患者每周1次取尿道拭子共4次,正常对照组及Ct、Uu阴性的NGU患者取尿道拭子标本,用定量PCR法检测标本中的HSV-2DNA.结果:GH、NGU患者及正常组之间尿道HSV-2隐性排毒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GH患者尿道HSV-2总阳性率为(22%),明显高于NGU组(9.8%)及正常组(3.3%);现症发作期GH患者尿道HSV-2阳性率(21.7%)与复发间歇期患者尿道HSV-2阳性率(23%)无显著差异(P>0.05).每年复发6次以上的GH患者尿道HSV-2阳性率(27.4%)明显高于复发6次以下者(15%),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H患者发作期及间歇期尿道均有HSV-2隐性排毒.年复发频率在6次以上的GH患者HSV-2隐性排毒多于年复发频率6次以下者.病程3年以内者尿道隐性排毒较3年以上者高;Ct、Uu阴性的NGU患者部分可由HSV-2感染所致.
作者:叶兴东;颜景兰;朱慧兰;张莉;佟菊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罗汉超教授1927年出生于四川省汉源县,1952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华西医院皮肤科工作至今.1960~1984年任皮肤科主任.曾兼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及成都市医学会理事及皮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皮肤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编委、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等职.现仍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四川省性学会顾问、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及四川医学等期刊的编委或特约编委.
作者:郭在培;冉玉平;李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36岁.因发现左乳肿物3天,行左侧乳腺癌扩大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内切缘及外下切缘旁组织查见癌细胞.
作者:薛洪范;杨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收集本院皮肤科门诊及河南省爱滋病高发村卫生所有典型皮肤黏膜损害的HIV/AIDS患者18例,对其皮肤科诊疗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会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