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宜云;许月清;李国庆
由滴眼液所致药疹的报道在国内外均少见,我科收治1例由红霉素滴眼液所致的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翔;田立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放射性配基结合一点分析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测定30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为3654±459结合位点/细胞,与正常对照组(4 839±575结合位点/细胞)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CD8+T细胞亦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降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免疫调节紊乱,从而参与了SLE的发病.
作者:李久宏;李萍;李波;刘继峰;翟宁;宋方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白癜风是一种以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为特征的难治性疾病,病因未明,治疗效果欠佳.我们于2001年5月~2004年9月,分别采用德国沃曼公司生产的两种不同光谱的紫外线皮肤治疗仪治疗白癜风,其中窄谱UVB照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利平;袁春燕;梁燕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C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CA复发情况.激光去除疣体后给予乌体林斯肌注为CA实验组(Ⅰ组),CA对照组(Ⅱ组)给予白介素-2肌注,C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CD8+明显升高(P<0.01);Ⅰ组治疗后CD3+无明显变化,CD4+、CD4+/CD8+明显升高(P<0.01),CD8+明显下降(P<0.01).Ⅰ组与Ⅱ组治疗后Ⅰ组CA患者CD4+及CD4+/CD8+均较Ⅱ组升高(P<0.05),CD8+无明显差异;随访3个月,Ⅰ组的复发率低于Ⅱ组复发率(P<0.05);未复发的45例和复发的15例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作者:张莉敏;孙颖;贾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3年7月~2004年9月笔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治疗4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同时对3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作为对照,现将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袁星海;姚新民;王豫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白癜风、银屑病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两病同时发生在同一病人身上较少见,现将1例报道如下.
作者:田伟;任军;张莉;金德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女,34岁,已婚,家庭主妇.面部萎缩4年余伴脱眉、兔眼2年余.4年前开始左侧下颌角皮肤红斑硬化、逐渐发展至额部呈刀砍状萎缩,2年前出现进行性面部肌肉萎缩,躯干部、上肢散在性色素脱失斑,眉毛脱落,眼闭合不全,头顶脱发4年余,经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不明确,用药均未见好转,病情加重,曾在皮肤科门诊以疑似麻风转入我皮防所就诊.
作者:祖庆;臧剑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麻风病畸残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自现场调查登记完整的辽宁省麻风畸残病历,根据畸残程度计算算数指数(ADI)和加权指数(WDI),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种指数进行的逐步回归分析所选入的麻风畸残影响因素是一致的,为年龄、麻风反应、麻风型别、生活水平.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ADI=0.439+0.829(年龄)+0.260(麻风反应)+0.200(麻风型别)-0.001(生活水平);WDI=0.781+1.497(年龄)+0.518(麻风反应)+0.421(麻风型别)-0.031(生活水平).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605和0.572.结论:年龄、麻风反应、麻风型别、生活水平为影响麻风畸残程度的显著性因素,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有效控制麻风反应、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经济状况是减轻麻风病人畸残的有效措施.
作者:吕成志;史月君;宋顺鹏;李晓枫;吕桂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观察并记录经37℃、45℃、55℃处理10、30、60min后裴氏着色真菌、紧密着色真菌、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皮炎外瓶霉、甄氏外瓶霉、假阿利什菌、链格孢和孢子丝菌在沙氏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所以受试菌种的菌悬液经37℃、45℃不同时间处理后再培养的生长情况未受影响;在55℃处理后除皮炎外瓶霉、链格孢外其余菌种在55℃不同时间处理后生长均受不同的程度影响.可通过耐热试验来鉴别皮炎外瓶霉与甄氏外瓶霉;局部温热引起的局部血循环加速,血管扩张,局部细胞因子释放、各种效应细胞等可能也参与了对着色真菌及其它几种常见深部致病真菌的杀灭过程.
作者:柴宝;刘军;吕桂霞;沈永年;陈伟;刘维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银屑病原因未明,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为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湿、热、燥等六淫之邪,蕴结入里,相兼为病;七情内伤,五毒化火,或因其他刺激性因素等均可导致风盛化燥或者血热内蕴,郁久化毒,外蕴于肌肤而患本病.为探讨一种有良好疗效且方便实用的中药制剂,近3年来我们用微米化中药加味温清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一些研究资料进行总结.
作者:崔荣;冯捷;徐汉卿;张忠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全身水疱伴瘙痒20天,加重2天,于2004年4月4日收住本科.患者20天前发现臀部出现绿豆大小散在分布的紧张性小水疱,伴瘙痒.搔抓后水疱破裂结痂.数日后在原发部位又出现新发水疱,并逐渐增大增多.水疱扩展至头皮、颈项、躯干和四肢.
作者:刘盛秀;杨春俊;杨森;林达;胡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萧山区中学生皮肤病的患病情况,我们对萧山区7 990名中学生进行了皮肤病患病情况调查,现报道如下.调查方法分两个时间段进行,2003年6月在萧山区高考学生体检中,在外科体检时安排皮肤科医生进行皮肤病的调查,调查在自然光下进行,受检者身体完全暴露,共调查3 867人:同年9月在萧山区中学生年度体检中,抽取两所高级中学,设立皮肤科检查项目,由皮肤科医生进行体检调查,体检在自然光下进行,受检者均充分暴露四肢及胸背、臀部和会阴部.问诊后体检,调查4 123人.
作者:高宜云;许月清;李国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采用全自动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寻常痤疮患者与对照组血浆雌二醇、睾酮、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结果:男性寻常痤疮患者血浆雌二醇、睾酮、性激素结合蛋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女性患者黄体期、卵泡期的雌二醇均低于对照组,睾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女性寻常痤疮患者,当雌二醇降低时,可能与痤疮的发生有关.
作者:莫惠芳;钟卫红;谭峰;汤勇军;罗文峰;许德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扁平疣是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易诊难治的皮肤病,自2001~2004年5月我们应用干扰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64例扁平疣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国强;褚学森;冯佃芹;郑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角化棘皮瘤被认为是一种像高度恶性肿瘤的良性肿物(假恶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一种像良性肿物的恶性肿瘤(假良性).本文综述该病在病理、病因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作者:丁海峰;赵天恩;卢宪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浙江省兰溪市1999年8月~2000年10月对性病综合防治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碧忠;颜家树;陈晋强;何素韵;姚建军;许亚平;骆驰;沈云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我们利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对69例白癜风患者按中医分型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芬;李山;王建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过敏性紫癜以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者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属Ⅱ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我科于2000年8月~2002年8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75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33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已成为皮肤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外用糖皮质激素所致不良反应的病例剧增1.为了探索对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于2002年1月~2004年2月采用火把花根片(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制药厂生产)合用刻免胶囊(香港联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48例,取得确切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爱维治是小牛血清中提取的去蛋白血液透析物,我科于2000年2月~2003年3月用爱维治针剂治疗顽固性阴囊湿疹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毅;蔡剑峰;李秉煦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