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电治疗仪治疗汗管瘤48例疗效观察

刘静

关键词:高频电治疗仪, 仪治疗, 汗管瘤, 无线电, 上海, 疗效
摘要:2003年4月~2004年9月我们采用高频电治疗仪(上海无线电四厂产)治疗汗管瘤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淋菌性咽炎食道炎1例

    患者,男,29岁,同性恋.咽部不适、疼痛、痒、咳,食道烧灼痛1月,经五官科、消化内科诊断为咽炎、食道炎,多次抗感染治疗无效且症状逐渐加重,来我科诊治.查体:咽部明显充血、水肿,有少许稀薄白色分泌物,咽后壁无滤泡增生,无溃疡,扁桃体无肿大.胃镜检查示:见食道上段黏膜充血水肿,少许白色分泌物,食道下段和胃未见异常.取咽部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查见G-双球菌(细胞内外),食道上段分泌物做淋球菌培养:经过分离培养、氧化试验和糖发酵试验结果为淋球菌生长.追问病史有多次口交史.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 g qd,连续12 d,上述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停药.停药1周后复查,咽部正常,取咽部黏膜分泌物检查淋球菌阴性.

    作者:郭中华;李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合并硬皮病1例

    患者,女,34岁,已婚,家庭主妇.面部萎缩4年余伴脱眉、兔眼2年余.4年前开始左侧下颌角皮肤红斑硬化、逐渐发展至额部呈刀砍状萎缩,2年前出现进行性面部肌肉萎缩,躯干部、上肢散在性色素脱失斑,眉毛脱落,眼闭合不全,头顶脱发4年余,经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不明确,用药均未见好转,病情加重,曾在皮肤科门诊以疑似麻风转入我皮防所就诊.

    作者:祖庆;臧剑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频电离子治疗皮脂腺囊肿54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2~2004年初采用高频电离子治疗皮脂腺囊肿5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用、手术简单、复发少.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潞明;孔丽云;曾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白癜风69例疗效分析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我们利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对69例白癜风患者按中医分型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芬;李山;王建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脓疱型银屑病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临床回顾.结果:多种因素可导致脓疱型银屑病发病,感染和滥用糖皮质激素是其主要诱因;发热和血象升高是其主要系统性临床表现;糖皮质激素联合第二代维A酸治疗脓疱型银屑病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治疗效果.结论: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维A酸药物可作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治疗的首选方案.

    作者:李卉;杨森;林达;范利;林国书;张学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白蚀丸加白癜净治疗白癜风85例疗效观察

    我站自2003年1月~2004年2月临床应用口服白蚀丸(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外用白癜净(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白癜风8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加全;刘淑梅;璩朝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浙江省兰溪市性病综合防治管理方法探讨

    浙江省兰溪市1999年8月~2000年10月对性病综合防治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碧忠;颜家树;陈晋强;何素韵;姚建军;许亚平;骆驰;沈云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恩施自治州基本消灭麻风后流行情况调查分析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恩施自治州的麻风防治情况,省疾控中心按省卫生厅的要求,组织专家分三个小组,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复核病人等方式对8个县(市)进行了复核与调查.

    作者:刘作圣;韩子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红霉素滴眼液所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由滴眼液所致药疹的报道在国内外均少见,我科收治1例由红霉素滴眼液所致的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翔;田立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脂蛋白血症Ⅴ型发疹性黄瘤病1例

    患者,男,44岁,农民.2年前无明显诱因手背、肘关节、膝关节出现橘黄色丘疹,逐渐增多,扩展至躯干、四肢,无自觉症状,遂来我院就诊.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未见角膜环,眼底正常.皮肤科情况:背部、四肢伸侧散在分布米粒至黄豆大小黄色坚实丘疹和结节,表面光滑、有光泽,质韧,推之不移动.双足背、手背、肘关节、膝关节部位皮疹尤多,部分皮疹融合成斑块,或簇集呈花瓣样排列(图1).

    作者:杨斌;王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2003年7月~2004年9月笔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治疗4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同时对3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作为对照,现将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袁星海;姚新民;王豫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扬州地方株HPV16 E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了解扬州地区HPV16E7基因结构特点.方法:从感染HPV16的宫颈癌组织中提取DNA,用PCR技术获得HPV16E7基因,以pGEM-Teasy为克隆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M-T-E7,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扬州地方株HPV16E7基因与已报道的标准株(德国)仅在核苷酸序列上有一处突变,即199位的T→C,密码子由TTG变为CTG,而氨基酸序列未发生改变;与其他国家报道的HPV16E7核苷酸序列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同源性均在98.7%以上.结论:扬州地方株HPV16E7基因的成功克隆,将丰富我国HPV16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为HPV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作者:高慧;韩秋萍;黄正芳;陈兵;李厚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PTEN和Survivin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PTEN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30例正常人皮肤中PTEN、Survivin的表达和分布.结果:40例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TEN表达下调(P<0.001),分化越差下调越明显(P<0.001).Survivin表达增高(P<0.001).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PTEN异常低表达和Survivin异常高表达可能与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有关,PTEN表达异常的程度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滕蔚;史同新;曲才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角化棘皮瘤研究进展

    角化棘皮瘤被认为是一种像高度恶性肿瘤的良性肿物(假恶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一种像良性肿物的恶性肿瘤(假良性).本文综述该病在病理、病因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作者:丁海峰;赵天恩;卢宪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单发性肥大细胞瘤1例

    患儿,女,4个月,体重7.5kg.因右耳后颈部出现斑丘疹,伴全身反复出现潮红斑、风团4个月于2004年6月就诊.患儿出生时,右侧耳后颈部发现一豆大褐色斑丘疹,渐增大,摩擦刺激后局部肿大潮红,数分钟后肿胀消退.患儿常伴全身发作性红斑、风团和面部红肿,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渐消退.

    作者:苗青;苗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杭州市萧山区中学生常见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为了解萧山区中学生皮肤病的患病情况,我们对萧山区7 990名中学生进行了皮肤病患病情况调查,现报道如下.调查方法分两个时间段进行,2003年6月在萧山区高考学生体检中,在外科体检时安排皮肤科医生进行皮肤病的调查,调查在自然光下进行,受检者身体完全暴露,共调查3 867人:同年9月在萧山区中学生年度体检中,抽取两所高级中学,设立皮肤科检查项目,由皮肤科医生进行体检调查,体检在自然光下进行,受检者均充分暴露四肢及胸背、臀部和会阴部.问诊后体检,调查4 123人.

    作者:高宜云;许月清;李国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麻风畸残程度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麻风病畸残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自现场调查登记完整的辽宁省麻风畸残病历,根据畸残程度计算算数指数(ADI)和加权指数(WDI),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种指数进行的逐步回归分析所选入的麻风畸残影响因素是一致的,为年龄、麻风反应、麻风型别、生活水平.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ADI=0.439+0.829(年龄)+0.260(麻风反应)+0.200(麻风型别)-0.001(生活水平);WDI=0.781+1.497(年龄)+0.518(麻风反应)+0.421(麻风型别)-0.031(生活水平).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605和0.572.结论:年龄、麻风反应、麻风型别、生活水平为影响麻风畸残程度的显著性因素,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有效控制麻风反应、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经济状况是减轻麻风病人畸残的有效措施.

    作者:吕成志;史月君;宋顺鹏;李晓枫;吕桂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扁平苔藓的治疗进展

    扁平苔藓的病因不明,治疗较难.长期以来已经形成和发展了多种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免疫抑制剂、PUVA等,近年使用新的方法如抗微生物剂、维生素D3类、新型免疫抑制剂、抗凝剂、窄谱中波紫外线、准分子激光、UVA1和光动力疗法等.本文将它们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应用方法、疗效和副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范宏生;张学军;杨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酚糖酯-免疫球蛋白M和鼻分泌物中麻风菌PCR检测在麻风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流行乡村(同烘和南丘)麻风病患者、家内接触者及普通人群麻风菌感染的检测,评估实验流行病学对预测麻风病传播的意义.方法:采用酚糖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GL-ELISA)和检测鼻携带麻风菌的PCR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麻风病家内接触者的酚糖酯-免疫球蛋白M(PGL-IgM)阳性率和PCR检测的麻风菌鼻携带率分别为30.4%和23.1%;但PGL抗体阳性率在家内接触者和普通村民之间却无显著性差异.(2)两村普通村民的PGL-IgM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然而,在<20岁的年龄组中,同烘村的PGL-IgM阳性率却显著高于南丘村.无论同烘或南丘村,PGL-IgM阳性率高峰均在<20岁的年龄组.随年龄的增加,阳性率逐渐下降.此外,女性的PGL-IgM阳性率高于男性.结论:两村的新发现病人主要为年轻人,这与两村PGL-IgM阳性高峰位于<20岁年龄组相关.在<20岁的年龄组中,同烘村的PGL-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南丘村,除与同烘村患病率和发现率均高于南丘村相关,也与消除麻风病运动(LEC)后,同烘村仍有新病人出现有关.这一现象似乎支持麻风患病率与PGL-IgM阳性率相关.为评价麻风病的传播是否得到控制,以PGL的血清学仍是一种有用的方法.

    作者:翁小满;温艳;袁联潮;杨荣德;龙恒;卢少峰;张远文;洪炳和;王耀辉;赵雪松;郭耀辉;杨光荣;李桓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青岛市出国劳工AIDS相关知识培训效果分析

    出国劳工是艾滋病(AIDS)高危人群,青岛市发现的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即为出国劳工,2000年以前本市所检出的HIV感染者多为归国出国劳工.因此,做好该人群的AIDS相关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干预,对于预防本地AIDS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自1999年以来相继对4000余名出国劳工进行出国前的AIDS相关知识培训,并对其中部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培训后的效果作出分析评价.

    作者:法仆;薛海燕;吴绍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