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疣体埋植法治疗扁平疣196例疗效观察

饶俊昌

关键词:埋植法, 治疗, 扁平疣, 现报道如下, 常见皮肤病, 人乳头瘤, 皮疹, 病毒感染, 扁平丘疹, 手背, 疗效, 患者, 褐色
摘要: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好发于颜面、手背等部位,典型皮疹为褐色扁平丘疹1.部分患者病程长、皮疹范围广,治疗困难.本文采用疣体埋植法治疗扁平疣,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8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调查

    近年来,由于空气、水质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过敏性疾病在短短20年间已经增加9倍,成为全球发生普遍的疾病.为了解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主要过敏原,我们对1个月内来我院就诊的过敏性疾病首诊患者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亚平;尉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作者自2004年10月~2005年5月予依巴斯汀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以氯雷他定作为对照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晓慧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海普林软膏治疗手部皲裂性湿疹及冻疮的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3年10月~2005年1月应用海普林软膏(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手部皲裂性湿疹及冻疮获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红;姜洪起;崔卫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复方甲硝唑与乳杆菌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复方甲硝唑片及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将147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口服复方甲硝唑片及阴道内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BV,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及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基本相同,分别为82.35%、78.78%和92.43%、94.12%;复方甲硝唑组的复发率为28.57%,显著高于乳杆菌活菌胶囊组的7.69%;两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06和2.22,复方甲硝唑组的成本低,但乳杆菌活菌胶囊组随成本增加,效果反而降低.结论:复方甲硝唑片及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BV的疗效基本一致.复方甲硝唑片成本低;对那些不能应用甲硝唑的患者,乳杆菌胶囊可作为一种替代性治疗药物.

    作者:金琼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布特软膏治疗3种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

    布特软膏(沈阳同联集团生产)是一种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等多种皮肤病.我科自2004年1~6月用布特软膏治疗3种皮肤病共9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树周;裴国明;林沛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特比萘芬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128例

    皮肤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我科自2003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特比萘芬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128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懿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136例股癣发病情况及菌种分析

    目的:分析兰州一综合医院分离的股癣病原菌种.方法:对临床拟诊为股癣的患者,取标本行10%KOH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临床拟诊为股癣的169例患者(同时合并足癣者56例)真菌镜检阳性136例(80.47%);培养分离菌株125株,红色毛癣菌112株(89.60%)、念珠菌9株(7.20%),其中包括白念珠菌8株(6.40%)、近平滑念珠菌1株(0.80%),石膏样毛癣菌4株(3.20%).结论:肥胖成年男性易患股癣;足癣是股癣的重要传染源;兰州地区股癣主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

    作者:蒋霞;骆志成;李文竹;周晓黎;牛桃香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妊娠中期限局性黑子合并斑状萎缩1例

    患者,女,29岁.因躯干部出现数个黑褐色斑点、斑片1年来诊.1年前时值妊娠4个月时,右侧腰部出现数个直径1~4 mm的黑褐色斑点、斑片,且皮损范围逐渐扩展,颜色逐渐加重,并在皮损附近出现白色斑点,无自觉症状,分娩6个月后不能消退来诊.无系统疾病史,父母健在,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

    作者:马国安;王宝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显著角化过度型汗孔角化症1例

    患者,男,223岁.因双下肢皮损6年,臀部、阴囊疣状增生物2年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小腿出现一豆大角化性丘疹,逐渐向周围扩展成环形,未给予任何治疗.皮损数目逐渐增多,双下肢均受累.近两年来,臀部、腹股沟、阴囊起大小不一的斑块和疣状突起,受压后,自觉瘙痒,为确诊来我科.否认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病史.

    作者:唐旭;沈宏;钱国培;孙秀坤;许爱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男性性工作者血清HIV/STDs检测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男性性工作者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以了解该人群的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男性性工作者采取知情同意进行问卷调查,取血清进行艾滋病病毒、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检测.结果:82例男性性工作者,HIV抗体检测均阴性,RPR初筛、TPPA确证梅毒抗体阳性率19.5%,抗HSV-2-IgG阳性率6.1%.年龄和首次性交年龄是其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性工作者中有一定程度的性传播感染,对这一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和行为监测是必要的.

    作者:齐淑贞;张国成;曹宁校;王千秋;张津萍;余艳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寻常型天疱疮1例

    银屑病伴天疱疮少见,近我们在临床上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头皮、躯干鳞屑性损害1年,全身水疱糜烂半年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皮鳞屑性红斑、丘疹,其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发呈束状,自觉瘙痒,继而躯干、四肢相继出现散在鳞屑性丘疹.半年前躯干及四肢发生水疱、糜烂,水疱容易破裂形成糜烂面,且不断扩大,伴疼痛.该患者既往体健,从未有类似皮损出现,无嗜酒史,吸烟(1包/天).否认有银屑病及天疱疮家族史.否认有药物过敏史.查体:T:38.4℃,P 100次/分,R 22次/分,BP 110/80 mm-Hg,心、肺等系统检查无异常,肝、脾不大.

    作者:陈晓红;曹碧兰;袁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STD就诊者阴道加特纳菌及其它病原体感染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STD就诊者阴道加特纳菌(GV)及其它病原菌的感染情况.方法:检测疑为STD患者标本890份(患者组)和健康人标本120份(对照组),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患者解脲脲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阴道加特纳菌(GV),同时用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在相差视野下镜检念珠菌(CD)和阴道毛滴虫(TV).结果:STD患者组GV的阳性率为32.14%在CD(40.11%)之后占第2位、对照组GV的阳性率为7.5%.结论:STD患者GV阳性率较高,对STD患者应注意GV的检测和治疗.

    作者:杨爱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慢性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抑郁情绪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淋球菌性尿道炎(CGU)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方法:以62例CGU患者为试验组,以50例同期就诊及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抑郁他评量表中HAMD、抑郁自评量表中SDS和Cattell-16PF三种量表分别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①用HAMD量表测定试验组的抑郁情绪发生率为54.84%(34/62),重度抑郁的发生率为11.29%(7/62).②用SDS量表测定试验组的抑郁情绪发生率为48.39%(30/62),重度抑郁的发生率为9.68%(6/62).③用HAMD法kappa=0.84,SDS法kappa=0.90,说明两种量表评价CGU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一致性较好.④Cattell-16PF中稳定性、敏感性、怀疑性和紧张性等人格特质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CGU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异常,尤其抑郁情绪表现突出,在诊疗中既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又应积极发现其抑郁情绪等心理症状,加强相应的心理治疗.

    作者:陈宏翔;廖伏翠;孙慧敏;涂亚庭;严小枫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鼻尖部鳞状细胞癌误诊1例

    患者,男,44岁.因鼻尖部皮疹7个月,于2004年9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鼻尖部出现一淡红色丘疹,到当地医院就诊,以寻常疣冷冻治疗2次,皮疹消退.后皮疹再次复发,并逐渐增大,当地医院再次予深冷冻治疗及自配制剂外用.后皮肤出现红肿、破溃、渗液,自觉痛痒,来我院皮肤科,诊断为角化棘皮瘤伴继发感染,予3%硼酸湿敷,莫匹罗星软膏外用,1周后局部症状好转.考虑角化棘皮瘤有自愈倾向,未予治疗,嘱其随访观察.近2个月来患者皮疹明显增大.为了明确诊断,予局部切除并植皮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局部无明显疼痛、瘙痒等症状,无全身不适感.发病前无外伤、破溃及放射线照射史,无烟、酒嗜好.无其它系统性、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作者:熊瑛;戎丽娟;隋连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1例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以真皮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而不形成淋巴样滤泡为主要病理特征,病程经过良性.现将我们所遇1例报道如下.

    作者:田夫军;赵天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攀枝花地区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分析

    为探讨攀枝花地区慢性荨麻疹的致病因素,寻找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对2000年6月~2004年6月9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变应原检测,并对620例进行脱敏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平;金优;韦晶星;王丽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氧氟沙星致泛发性固定型药疹1例

    患者,男,48岁.因四肢暗红色斑片,包皮龟头糜烂4天就诊.患者于4天前因眼外伤静滴氧氟沙星.次日,自觉四肢瘙痒,搔抓后双手背及双大腿出现数个暗红色斑片,并且发现包皮龟头部出现红色糜烂面伴渗液,无发热,无关节痛,即停用氧氟沙星来我科就诊,以固定型药疹收住院.

    作者:刘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亚甲蓝点状皮内注射治疗肛门瘙痒症

    肛门瘙痒症是一种局限于肛门及周围皮肤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差,易复发.我院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对108例肛门瘙痒症病人进行亚甲蓝肛门皮内点状注射,取得良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建兴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193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测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在欧美国家已居性病之首,在我国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已经证实,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为NGU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我们对193例NGU患者尿道及宫颈分泌物进行了Uu和Mh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爱华;刘永;尹晓慧;卞金玲;连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卡马西平致红皮病型药疹1例

    卡马西平致药疹的报道已屡见不鲜,但引起重症药疹者报道不多,现将我们所见1例红皮病型药疹报道如下.

    作者:方玉莲;徐艳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