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由金;邹玖明
2006年5月对浙汀省江山市某镇2所学校学生及其在学校及家庭密切接触者中的腹泻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粪检.并随机抽检学校自来水和患者家庭井水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本次阿米巴痢疾暴发起止时间为2006年5月10 日~6月5 日,经病原学检测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阳性31例,其中学生/幼托儿童23例(占74.2%),另8例为散居儿童、农民及个体户.病例主要分布在六一幼儿园(9例)和贺村中心小学(8例),罹患率分别为7.4%(9/122)和0.7%(8/1 229),其他学校为散在病例.594名密切接触者中检出包囊携带者9例,携带率为1.5%.问卷调查显示,31例患者中,22例饭前便后均不洗手,14例与本次患病者有密切接触史.两所学校自来水和10例发病者家庭井水样品中7份样品的大肠埃希菌指标超过国家标准(≥50),但均无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污染.
作者:毛立雄;郑建俊;王新明;姚立农;程华良;祝秋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微孢子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真核生物,其作为人类新发病原越来越受到重视,故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对于微孢子虫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综述了以染色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为主的微孢子虫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有效防治微孢子虫病提供参考.
作者:王永宾;刘吉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以犬新孢子虫Nc-5基因为目的 基因的PCR诊断方法.检测奶牛流产的胎牛脑组织的新孢子虫.方法 根据GenBank发布的新孢子虫特异性基因片段Nc-5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犬新孢子虫(Neosporacaninum)标准株DNA为模板,PCR扩增Nc-5基凶,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MD18-T-Nc-5,并测序.以环形泰勒虫、牛巴贝斯虫、刚地弓形虫、杜氏利什曼原虫以及犬新孢子虫标准株DNA为模板进行扩增以验证PCR的特异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犬新孢子虫标准株DNA浓度和纯度.取高纯度的DNA样品用灭菌水稀释,分别取不同量的DNA进行PCR扩增,确定PCR方法的敏感性;利用该方法对32份奶牛流产的胎牛脑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对其中23份流产的母牛血样进行ELISA血清学检测(作为对照),以评价犬新孢子虫PCR方法的榆测效果.结果 克隆的犬新孢子虫标准株月的基因大小为350 bp,与GenBank(AY459289)中Nc-5基因序列一致性为98%,建立的犬新孢子虫PCR方法与环形泰勒虫、牛巴贝斯虫、刚地弓形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均无交叉反应,低能检测犬新孢子虫DNA 3.125 pg,检测流产胎牛脑组织阳性率为18.8%(6/32).ELISA检验流产母牛血样抗体阳性率为17.4%(4/23),这4份阳性样品与其流产胎牛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建立的犬新孢子虫PCR诊断方法用于检测奶牛流产的胎牛脑组织新孢子虫的感染效果较好.
作者:王春仁;翟延庆;赵兴存;谭秋菊;陈佳;陈爱华;王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脑裂头蚴病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由曼氏迭宫绦虫中蚴期幼虫——裂头蚴感染引起2002年10月~2008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经开颅手术证实脑裂头蚴病2例报告如下.
作者:奚健;王君宇;刘景平;杨治权;黄军;方加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顾以铭教授不幸于2009年1月10 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
作者:陈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细粒棘球绦虫抗原B重组蛋白(rAgB),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 将rAgB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41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菌株,经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rAgB-GST.用谷胱甘肽琼脂糖树脂亲和层析柱(GST-sepharose 4B)纯化,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反应性,并用免疫胶体金包虫诊断试剂盒作为对照.结果 PCR、舣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显示重组质粒pET41a-rAgB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AgB-GST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40 800,纯化蛋白含量为78.4%.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AgB-GST检测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79.2%(95/120)和51.1%(23/45),但与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以及健康人血清反应均为阴性.rAgB-GS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2%(95/120)和81.0%(98/121),均略高于免疫胶体金棘球蚴病诊断试剂盒的敏感性(72.8%,75/103)和特异性(76.9%,30/39).结论 重组rAgB-GST蛋白可被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清识别,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
作者:吕国栋;刘涛;林仁勇;王星;王俊华;任智慧;温浩;卢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在体外系统中氯喹对疟原虫疟色素形成抑制作用的特点.方法 利用光镜和分光光度法观察和检测不同浓度乙酸钠溶液(0.5、1、1.5和2 mol/L)在不同pH值(pH 4.0、4.2、4.4、4.6、4.8和5.0)条件下,氯喹对疟色素基质形态及其生成量的影响,观察疟色素形成基质的形态变化规律.同时,用X-射线衍射分析不同pH条件下氯喹对色素晶体的结晶度及晶体大小的影响.结果 氯喹抑制疟色素形成的临界pH值随乙酸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从0.5 mol/L乙酸钠时的pH 4.2到2 mol/L时的pH 4.8.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环境pH值由4.4提高到4.8,疟色素晶体的结晶度和晶体大小也分别从6.93%和357 A下降到6.32%和264A.当pH值升高到5.0时,β-hematin晶体不再形成.氯喹可降低相同pH条件下β-hematin晶体的结晶度和晶体大小.形态学观察结果与之一致.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氯喹仅在疟色素形成处于或大于临界pH时,才表现出抑制疟色素形成的作用.
作者:孙军;陈波;龙燕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生活史的室内生态系统.方法 解剖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家猫.收集华支睾吸虫虫卵,放入养殖缸内自然感染纹沼螺和长角涵螺,待尾蚴发育成熟,分离阳性螺,放入养殖缸内与各种鱼类蚓缸饲养,使阳性螺释放的尾蚴自然感染缸内的各种鱼类.螺类释放尾蚴后的第30天开始,定时检查鱼类的感染情况,分别采用鱼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查各种鱼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分离、收集鱼肉中囊蚴感染家猫和SD大鼠.结果 水温在24.3~37.2℃时,尾蚴发育成熟逸出螺体的时间需95d.纹沼螺的感染率为12.5%(25/200),长角涵螺为18%(9/50).水温在20℃以下时,螺体内尾蚴停止逸出.鱼类感染尾蚴后形成囊蚴的时间为30 d,至囊蚴完全成熟需45 d.麦穗鱼、草鱼、鳑鮍鱼、鳙鱼、鲮鱼、鲫鱼、鲤鱼和罗非鱼体内囊蚴的感染度不尽相同,每克鱼肉含囊蚴数分别为1 792、16、8、6、5、4、4和2个.将鱼体内分离的囊蚴分别感染大鼠和家猫均获得成虫.结论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室内生态系统构建成功.
作者:梁炽;胡旭初;吕志跃;吴忠道;余新炳;徐劲;郑焕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居民饮食习惯和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分布情况.方法 2002-2005年,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调查,广西各县有食生或半生肉类饮食习惯的居民均为问卷调查对象.抽样调查流行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分布情况.其中,华支睾吸虫病流行Ⅸ调查9县27个点13 990人,带绦虫病及猪囊尾蚴病调查10县(市)22个点22 772人,旋毛虫病调查10县(市)20个点9 638人,并殖吸虫病调查6县18个点9 347人.采用粪检、ELISA和皮试方法,检测居民感染情况.结果 广西109县中有食生或半生肉类饮食习惯的共64县,占总县数的58.7%,包括壮、汉、瑶、苗、毛南、侗族和布依等7个民族.占广西民族成分的58.3%.食品有鱼、猪、牛和鸭肉,蟹、虾、红螺和牡蛎等.食用方式多样,如拌佐料或直接生食、火锅、腌制、冲开水和浸酒等.主要食源件寄生虫病有: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于邕汀、左江和右江流域,呈中部偏西、偏南区域性分布,平均感染率为9.8%;带绦虫病及猪囊尾蚴病,主要分布于广西北部的融水县(感染率分别为43.3%和2.1%)和北部偏中地区的宾阳县和广西西部的田林县(感染率分别为2.1%、1.6%和1.0%、1.1%),呈片状分布;旋毛虫病主要分布于德保、百色、鹿寨和南丹等县,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8%、6.4%、5.3%和3.1%,呈点状分布.并殖吸虫病主要分布于融水、龙胜及全州县,皮试阳性率为2.6%.结论 广西少数民族有食生或半生饮食习惯人数多、食用晶种及方式多样,存在多种食源性寄生虫病.
作者:黎学铭;欧阳颐;杨益超;林睿;许洪波;谢祖英;李树林;商少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女,38岁,发热伴全身乏力半月,于2008年4月29日在襄樊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
作者:鲁由金;邹玖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蛋白质表达状况.方法 分别提取和纯化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 SC6株前鞭毛体与纯培养无鞭毛体的总蛋白,分别经pH3~10的预制胶条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凝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凝胶网像以PDQuest 1.0软件分析,并对主要差异表达蛋白点用电喷雾质谱法进行鉴定.结果 等量的前鞭毛体与纯培养的无鞭毛体总蛋白经双向电泳分离后均可获近700个蛋白点,其中超过90%的蛋白点的分布和相对强度基本一致.与前鞭毛体比较,6个蛋白点在无鞭毛体蛋白中明显高表达.3个蛋白点低表达.6个明显高表达的蛋白点中有5个为已知功能蛋白,分别为Reiske铁硫蛋白前体、α微管蛋白、过氧化物酶1、二氢硫辛酰胺乙酰转移酶前体和甘露糖-1-磷酸瓜氨酸转移酶;3个低表达的蛋白点中有2个为已知功能蛋白,分别为热休克蛋白70和B微管蛋白.这些差异调节表达蛋白与碳水化合物/能量代谢,应激反应,细胞膜和细胞骨架形成相关.结论 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蛋白质的表达存在差异.
作者:敬保迁;邓世山;张仁刚;张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1992-2001年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期间,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的防治效果.并观察该项目结束2年后疫情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纵向调查方法.收集整理1992-2003年荆州市8个县(市、区)人畜查病、治病、扩大化疗、查螺、灭螺和健康教育等年报资料,利用u检验进行疫情动态分析.结果 2001年荆州市血吸虫病患者(77009例)比1992年(140438例)下降了 45.2%,其中急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63和1 032例)分别比1992年(244和1 841例)下降74.2%和43.9%;人群平均感染率由1992年的7.8%降至4.7%:防治前后人群平均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864,P<0.01).2001年感染血吸虫的耕牛(3454头)比1992年(8 035头)下降了57.0%,耕牛平均感染率亦由1992年的7.9%降至2001年的3.7%,防治前后耕牛平均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338,P<0.01).2001年钉螺面积(19 368 hm2)比1992年(25 395 hm2)下降了23.7%.项目结柬2年后,2003年急性血吸虫病例100例,比1992年下降了59.0%,但比2001年上升了58.7%.人群平均感染率上升至8.4%,比1992年和2001年分别上升了7.7%和78.7%(u=6.453、34.804,P<0.01).耕牛平均感染率为6.5%,比1992年下降了17.7%,比2001年上升了75.6%(u=3.061、5.894,P<0.01).钉螺面积上升至32 853 hm2.比1992年和2001年分别增加了29.3%和69.6%.结论 人畜同步化疗可在短期内控制疫情和传播,项目结束后疫情发生反弹,甚至高于项目开始前的疫情水平.
作者:何亮才;曾巍;王加松;袁梅枝;董娟;付正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华支睾吸虫ATP合酶b亚基(CsATP-synt_B)的虫体组织定位,并以HeLa细胞为替代模型观察其亚细胞定位.方法 用CsATP-synt_B重组蛋白免疫SD大鼠,取其抗血清对华支睾吸虫成虫石蜡切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sATP-synt_B蛋白在华支睾吸虫成虫组织中的分布.根据生物信息学预测的CsATP-synt_B线粒体转运序列(MTS序列)和核定位序列(NLS序列)位置,设计4组引物[CsATP-synt_B全长序列,以及3个缺失突变体(MTS-缺失线粒体转运序列、NLS缺失核定位序列、MTS-NKS粒体-核定位双缺失)引物],扩增出全长基因和3个突变体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GFP-Nl-CsATP-synt_B1-300、pEGFP-Nl-CsATP-svnt_B30-300、pEGFP-Nl-CsATP-synt_B(1-238)+(257-300)及pEGFP-Nl-CsATP-synt_B(30-238)+(257-300).将这些重组质粒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HeLa细胞,48 h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sATP-synt_B全长基因和3个突变体在HeLa细胞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结果 CsATP-synt_B蛋白在华支睾吸虫成虫中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腹吸盘、卵巢、卵黄腺和皮层.绿色荧光蛋白GFP表明CsATP-synt_B全长序列表达于线粒体或细胞核,线粒体转运序列缺失突变体表达于细胞核,核定位序列缺失突变体表达于线粒体.双缺失突变体仅表达于胞浆.结论 CsATP-synt_B蛋白在华支睾吸虫的分布与线粒体的分布一致,主要集中在能量代谢较旺盛的组织部位.CsATP-synt_B蛋白既可进入线粒体,也可进入细胞核,理论预测的定位序列得到证实.
作者:胡旭初;周红娟;胡凤玉;马长玲;赵俊红;黄灿;郑小凌;徐劲;余新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提纯隐孢子虫卵囊DNA的效果.方法 将分离纯化的隐孢子虫卵囊分别加入美国Promega公司(简称Promega)和上海捷瑞公司(简称捷瑞)基凶组DNA纯化试剂盒的裂解液、2%Triton X-100和5%异硫氰酸胍,同时联合使用冻融法、蛋白酶K法和声裂法裂解卵囊,用试剂盒法或Chelex-100法提纯卵囊基因组DNA,用实时PCR测定隐孢子虫卵囊囊擘蛋白(COWP)基因拷贝数,以Promega试剂盒为参照比较不同纯化方法的提纯效果.结果 Promega试剂盒的裂解液裂解隐孢子虫卵囊的效果好.纯化所得卵囊COWP基因拷贝数可达(6.45~9.86)×106;其他依次为捷瑞试剂盒的裂解液[(2.38~3.69)×106、5%异硫氰酸胍[(1.27~2129)×105]和2%Triton X-100[(2.06~866.70)×103].冻融法+蛋白酶K法+声裂法提纯隐孢子虫卵囊DNA效果佳,其次为冻融法+声裂法和蛋白酶K法+声裂法,冻融法+蛋白酶K法效果差.结论 冻融法+蛋白酶K法+声裂法联合使用能使卵囊DNA的提纯效率达到大,捷瑞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和5%异硫氰酸胍裂解法提纯隐孢子虫卵囊DNA可获得与Promega试剂盒相近的效果.
作者:陈盛霞;吴亮;沈玉娟;章秋霞;李婷婷;姜旭淦;徐馀信;曹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女性,59岁,农民,江两省于都县仙下乡三贯村人.
作者:谢琼珺;徐仙赟;苏水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统计分析125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细胞7项参数及骨髓检查结果,发现多数患者血细胞7项参数均显著低于参考范同;骨髓检查结果显示,感染骨髓象伴缺铁性贫血(IDA)及细胞成熟障碍者占64.8%.统计结果表明,内脏利什曼病患者多表现为较严重的感染和缺铁性贫血以及血细胞参数显著降低,这可作为反映内脏利什曼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惠琴;余红彬;王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捕捉收集贵阳市花溪地区4个乡镇的野生蛙类,剖检调查裂头蚴感染情况,将分离获得的裂头蚴感染幼犬作虫种鉴定.捕获的野生蛙为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其裂头蚴感染率较高为16%(131/818),感染度为1~113条,平均3.44条/蛙.感染幼犬证实该地区寄生于黑斑蛙的裂头蚴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作者:毛家志;周碧君;王开功;文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缅甸拉咱市单纯间日疟原虫感染者48例分为氯喹A方案组(26例)和B方案组(22例),分别采用成人总剂量1 200 mg(第1天顿服600 mg,第2、3天300 mg/d)和1 500 mg(第1天顿服750 mg,第2、3天375 mg/d)的三天疗法治疗.于服药当天、服药后第1、2、3、7、14、21和28天采集指血或耳垂血制作厚、薄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测量体温和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氯喹治疗后,两组病例血内无性体原虫3d内全部阴转.第28天随访治愈率为100%.结果 表明,缅甸拉咱市的间日疟病例对氯喹治疗均敏感,该边境地区间日疟病例可采用氯喹进行临床治疗.
作者:梁桂亮;孙晓东;王剑;张再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1病例患者男,58岁,农民,江西新下县人.2008年5月15日因头晕在当地县中医院就诊.
作者:姜唯声;谢曙英;兰炜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本文综述目前国内外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apis)的新研究热点,介绍蜜蜂微孢子虫在分类地位、侵染机制、诊断方法、流行病学规律及防治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作者:王强;周婷;代平礼;吴艳艳;刘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